《抢救大明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抢救大明朝- 第1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南京、扬州、淮安这些地方因为是重镇,素来是勋贵势大。而苏州、常州、松江、湖州、杭州、徽州等处则是士大夫势力大,徐允爵是把筹款的皮球踢给了黄澍这个东林魁首。

    黄澍眉头大皱起来,倒不是舍不得钱,而是他这个东林魁首实际上没有多少实力。

    所谓的东林党不过是个松散的士大夫朋党,并没有严密的组织。而且魁首也不止黄澍一人,被朱慈烺拉拢的钱谦益也是魁首。黄澍根本没有办法让下面那群没有什么组织纪律的东林党人去筹款。

    另外,现在南京六部已经没有了。被朱慈烺一道令旨给解散了!而且六部的主要官员也都各奔东西,还留在南京的只有一个张慎言,一个姜曰广。

    就靠他们两人,怎么可能号令南直隶的江南各府?

    号令不了江南各府,南京方面怎么可能从苏州、常州、松江、湖州、杭州等地筹到军费?

    不过黄澍现在也不能一口回绝了徐允爵,要不然徐弘基、徐允爵这俩守财奴要是不干了可怎么办?

    “是得让各地都出钱!”黄澍点点头道,“下官这就派人去江南各府向东林同道募捐。一二百万总是能筹集到的,不过需要一些时间,江南各府的银子送到南京前,还得靠各家勋臣出钱。”

    他的想法是先让各家勋贵出前顶着,把勤王的事业支撑起来。勤王这事儿要是玩砸了可就是造反,一旦开始就没退路了。到时就算江南各府的东林后继们不跟,南京勋贵倾家荡产也得玩下去啊!

    南京勋贵各家存着的现银估摸就在两三千万两!另外南京这边还有不少商人,从他们哪儿再挂个两三千万两也不成问题。两者相加就是四五千万两,足够可以和朱慈烺比钱多了吧?

    想到这里,黄澍又道:“黄得功和左良玉那边急需用钱,总要先给他们每人二三十万两银子吧?魏国公,这笔钱您老可得尽快筹出来。”

    徐弘基点了点头,“也罢,老夫就负责筹集100万两,再多就实在拿不出来了!”

    “是魏国府出100万?”朱国弼似乎没听懂徐弘基的话,又追问了一句。

    徐老头子瞪了他一眼,“魏国府出20万两,南京的其他勋贵和世职勋臣再出80万两,总共就100万两!”

    总共才100万,有点少啊!

    赵之龙和朱国弼互相交换了一下眼神,朱国弼道:“那么守备司能向商人收钱吗?操江水师能拦在江面上收钱吗?”

    南京城内和长江上的买卖不少都有勋贵各家的暗股,没有徐弘基点头,赵之龙、朱国弼是不敢派人去收钱的。

    徐弘基沉默了一会儿,点点头道:“非常时期,收一点也无妨。。。。。。就这样吧,咱们为了圣上出那么大的力,也算对得起太祖高皇帝的大恩了。”

第227章 发现一个小人!() 
“大人,真的要勤王?”

    朱国弼、黄澍、赵之龙等人已经散了,大功坊的永春阁内,徐弘基、徐永基和徐允爵三人,开始关门密商了。

    魏国公徐弘基听到儿子的话,先是一声叹息,然后白了儿子一眼,“咱家在东南富贵了二百多年,各派支脉又繁盛无比,所有的土地加一块有多少你知道吗?都交出去你舍得?”

    “可是,可是。。。。。。”

    徐允爵怎么可能舍得?几百万亩啊!而且大多是上好的水田,价值起码几千万两!

    再说这些土地也不都是魏国府嫡系的,还有许多世袭的指挥使之家,还有许多弃武习文的书香之门。好几千人都指着这些土地吃租子呢!都交出去了,让魏国府掏老底子养活那么多人?魏国府的老底子又有多少?能养活几年?

    “怎么交啊!”徐永基咬着牙,“盐利没有了!扬州城和淮安城内的几百间铺子也没了,放在四个山陕盐总那里放债的银子也没了。。。。。。一年光是盐利、商铺的租金、利钱就得损失两百万两啊!摊到魏国府十房的账上,每一房的损失都不会少过二十万!”

    对徐家来说,土地不过是“保底”,那么多的子弟真正要挥霍起来还得靠商业。

    而徐家商业版图的重点就是扬州、淮安和南京了。现在徐家在扬州和淮安的产业都被没收了,只剩下南京一地还有不少商业利益。可是南京的商铺再怎么赚,也不能和盐利相比啊!

    如果没有了盐,没有了地,徐家十房的几千子弟要怎么养活?他们可都是吃用惯了的人。

    “可勤王的事儿万一砸了。。。。。。可就不是破财,而是灭门了!”

    “砸不了!”徐永基笑道,“太子得意忘形了,居然以为咱们东南勋戚会因为他的恫吓就乖乖把土地交出去!如果没有他不提出这样的条件,大部分的东南勋戚是不会跟咱们一块儿干的。就凭咱家和朱国弼、赵之龙的力量,不一定能斗得过太子。”

    徐弘基点点头:“的确是得意忘形了。。。。。。而且占了军屯、官地、隐田的还不止咱们这些勋戚。东南的书香门第占有的土地比咱还多!光是南直隶一地的隐田少说就有七八千万,大半被这些读书人占了。”

    “大哥说的极是!”徐永基道,“只要咱们能在南京坚持一阵子,东南一定会有读书人挺身而出相应咱们。”

    徐允爵只是摇头:“可是史阁部身边的来信说,鞑子的摄政王打算把女儿嫁给太子爷。。。。。。看起来大沽口的那场大捷不是吹的。”

    “哼!”徐永基很有一点不买账,“咱们有南京坚城可倚!有东南人心可仗,还有黄得功、左良玉为外援。没有什么可怕的!况且,鞑子随时南下。。。。。。南边真要乱了,那个鞑子摄政王多尔衮会放过机会?自古得中原者得天下,如果鞑子已经得了半个中原,会不想天下,只安于一个辽国的局面?”

    。。。。。。

    一辆再普通不过的大车,轰隆隆的滚动过了南京内城仪凤门外繁华的街道,转到了一处紧挨着静海寺的巷子里面。

    这条巷子虽然处于闹市,不远处就是龙江关码头——那可是南京水路交通的咽喉,也是长江上赫赫有名的大港!可是这条距离龙江关很近的小巷子,却是宁静异常。巷子一侧是古刹静海寺的外墙,另一侧则修建了许多个大小适中,独门独户的宅子,都是静海寺的产业。而巷子的南头连着仪凤门大街,北头则止于大洪池,是一条断头路。

    由于这条巷子距离龙江关和操江水师大营很近,巷子中的房子也不错,因而有不少管水师的或管龙江税关的官员,就近在这条闹中取静的小巷子中租房居住。

    在巷口有几穿着鸳鸯战袄的兵士,懒洋洋的站着蹲着,也不知道给那位居住在此的官员看大门的?看到马车进来,马上就起身上前阻拦——一般坐着这种马车而来的,都是前来走门子的商人,当兵的上来拦一拦,怎么都能有几个小钱进账。不过这次却是个例外,车夫看到他们,就从怀里摸出个守备司衙门的令牌晃了晃。几个兵士立马给吓一跳,连忙下跪行礼。

    那个车夫一开口就是生脆的北京口音:“左御史在家吗?”

    “在,在啊。。。。。。左御史死了妈,正在家里收拾东西,准备回籍丁忧呢。”

    那车夫随后摸出一把制钱,往地上一扔,说了句:“赏你们的!”

    “谢老爷赏!”

    制钱可不是不值钱的小钱,四五百枚就能兑一两白银呢!怎么一大把,总也能让这里的几个兵士吃上几顿好的,他们自然谢了赏,欢天喜地的去捡钱了。

    马车继续前行,很快就在一处朴素的小院子门口停了下来。车夫挑开车帘,里面走出了一身材魁梧,气宇轩昂的中年人,正是南京守备赵之龙。

    赵之龙没穿官服,儒生打扮,下了马车就大步上前去拍打小院子的大门。拍了几下,门就开了条缝,里面探出个老头子,眯着眼睛端详着赵之龙。

    “您是。。。。。。”

    赵之龙掏出帖子递了上去:“老丈,我是左御史的朋友,前来吊唁的。”

    左御史就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左懋第,他是巡江御史,就是和操江提督一起管水师和江防的御史。他虽然在东南做官,但是却把家安在了北京。他妈妈陈氏就住在北京,由左懋第的堂兄左懋泰照看。本来左懋泰是可以保着陈氏一起逃命的,可是左懋泰却当了贰臣,同时也把陈氏留在了北京。后来清兵打来,左懋泰又欣然投降当了三臣,可陈氏却不食清粟,绝食而亡了!

    陈氏绝食而死的消息被孙之獬、金之俊带到了山东,高宏图就写信告诉了左懋第。所以左懋第便伤心欲绝,在家当孝子,还递了奏折请求回籍丁忧——奏折是递给行在的,朱慈烺给批了,还命令左懋第去一趟扬州。

    所以赵之龙来访的时候,披麻戴孝的左孝子正在收拾东西,准备去扬州面圣,然后再回老家当孝子。。。。。。

    “赵总戎,你这是。。。。。。”

    左孝子看见赵之龙的打扮就是一愣,咋不穿官服呢?

    赵之龙道:“萝石,咱们找处清净的地方说话吧。”

    “哦,哦,快请,快请。”左懋第心里有点数了,赵之龙一定是让自己借着北上山东的机会去联络史可法和高宏图。

    虽然南京城最近在流传史可法、高宏图出卖勤王勋贵的消息,但是左懋第是不相信的。

    在他看来,勤王之事想要成功,就必须结合各方面的力量,当然也包括史可法和高宏图两人的力量了。

    果然,在书房里面刚一坐下,赵之龙就摸出了一个信封双手递给了左懋第。

    “这是给谁的?”左懋第问。

    “给太子千岁的!”

    什么?给太子千岁?

    左懋第看着赵之龙,“你这是要。。。。。。”

    赵之龙也不隐瞒什么了,咬咬牙道:“留都这里的勋贵都疯了,居然想要抗拒太子殿下的天兵!本爵世受皇恩,必须要揭发他们!”

    你个小人!左懋第接过信封,点点头道:“好,我一定把你的密折转交给千岁爷!”

第228章 不许自杀() 
赵之龙托左懋第帮自己递折子也是深思熟虑过的,因为他这个南京守备是很虚的。他是空降来的北京勋贵,在南京这里人生地不熟,而且也没上任多少时间,也没带多少亲信上任。所以掌握不了南京京营军,甚至还有可能在南京勋贵的监视之下。

    因此他不敢让南京京营的人去给自己递交密折,甚至不敢派自己的家丁前往——他这也是胆小过了头,其实南京的那帮勋贵办事哪有那么缜密?

    而赵之龙也不知道怎么想的,居然认为左懋第可靠——左懋第的确没有就太子归政的问题表过态,而且他也没参与史可法、高宏图的勤王。他是巡江御史,管水师的,北上去干什么?

    另外,左懋第是山东莱州人。莱阳左家是莱州名门,拥有大量的土地。而朱慈烺在登莱二府采取了“改流归土”的政策,等于将莱阳一县变成了左家事实上的“封地”。所以朱慈烺的“土地政策”并没有伤害到莱阳左家的利益,反而让左家得利了。

    而且赵之龙还认为朱慈烺尽快摆平找麻烦的东南勋贵,掌握东南的大权,对山东抗虏的大局必然有利。作为山东大地主的左懋第肯定是支持朱慈烺的。。。。。。

    所以通过左懋第向朱慈烺送上奏折,表明心迹,肯定是不会错的。

    这样他就能的从一名反贼变成了打入反贼内部的忠臣了!

    不过他怎么都没有想到,左懋第这个正人君子虽然不会掺和进“勤王”的泥坑,但他还是同情“勤王忠臣”的。儒家最讲孝道,朱慈烺干的事情怎么看都是逆子啊!

    赵之龙要出卖“勤王忠臣”给忤逆不孝的太子,妥妥就是个狡诈小人。左懋第一正人君子,东林后继,怎么可能给赵小人传递出卖忠臣的密折?

    这不成了小人的帮凶?这可不是正人君子所为啊!

    所以正人君子左懋第在南京收了赵之龙的密折,然后就给丢进长江了。。。。。。

    。。。。。。

    “左卿,令堂的忠贞,本宫是非常佩服的。。。。。。唔,她老人家虽然是在李自成败出北京后殉国的,但还是我大明的节夫烈女!”

    左懋第听着朱慈烺的话,总觉得变扭啊!他娘亲分明是为国殉节的贞节烈妇,被朱太子怎么一说,咋就变成为李自成殉节了。。。。。。

    朱慈烺说话的时候眉头皱着,他其实是不赞成陈氏这种把自己饿死的做法——一个汉族老太太把自己饿死对大清朝能有什么伤害啊?还不如在左懋泰那个汉奸家里面大吃大喝呢!把个狗汉奸吃穷了,也能削弱一点大清朝的实力吧?

    而这个左懋第在历史上也是“白死”的,好像被南明派去出使清朝,让多尔衮逮住逼降,最后死不投降,把命送了。。。。。。虽然左懋第没有投降,但是多尔衮其实也达到目的了!

    多尔衮并不是真的多看重左懋第,没有他帮忙大清国照样一统天下了!多尔衮这么干是为了向全天下有志当汉奸的读书人表明心迹——他是很迫切的希望你们来投靠的!哪怕如左懋第一样死硬,只要肯投降,照样有官做。而和大清国对抗到底,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所以朱慈烺是绝对不会把左懋第这样的人派去出使清朝的!

    但是左懋第还可以重用的,就凭他那性格当中遗传的死硬,就能在山东和鞑子干到底!

    朱慈烺接着说:“其实令堂之死,并不是因为流寇入北京,而是因为鞑子入北京!所以令堂是殉了汉人的天下,鞑子就是你的杀母仇人啊!

    杀母之仇,不共戴天!左懋第,你想不想报仇?”

    啊!这就杀母之仇了?左懋第心说:俺娘是自杀的,不是让鞑子杀掉的,这可不能乱说。。。。。。

    朱慈烺看到左懋第不言语,眉头就皱了起来:“你想不想报仇?你是不是孝子啊!”

    “想,想报仇!”左懋第连忙说,“不过臣先得回籍丁忧。。。。。。不能领兵北伐啊!”

    谁要你领兵北伐?朱慈烺心说:要让你领兵北伐,本宫的性命就难保了!

    “本宫当然知道左卿是孝子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