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抢救大明朝- 第1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看到高杰在发愣,朱慈烺又问红娘子,“红娘子,你和他说过邢娘子已经赐国姓封公主的事情了?”

    “妾身已经和高总戎说了。”

    朱慈烺笑着对高杰道:“高总戎,现在本宫要改口叫您一声姐夫了。”

    姐夫?高杰真有点哭笑不得了,不过还是上去坐在了自己的妻子邢娘子身后。而红娘子则提着一柄长剑,侍立在了朱慈烺的身后。高杰也敢有什么不敬,红娘子的宝剑可锋利着呢!

    “姐姐,”朱慈烺笑吟吟的对邢娘子道,“把我刚才说的事儿和姐夫说说吧。”

    邢娘子笑着应了一声:“好啊。”然后才笑眯眯对高杰道,“驸马,千岁爷现在可是奴家的弟弟了,是自己人了,你可得向着千岁爷!”

    “那是自然的。。。。。。”高杰嘴上这么说,心里却想:你个骚娘们也太好骗了,一个空头公主再加上个小白脸就把你给骗了!我还以为你有将略,真是糊涂了!

    邢娘子接着又说:“千岁爷当然也不会亏待自家人的。。。。。。奴的云台公主可不是虚的,而是有汤沐邑的,赐在海州的郁州仙山。而且千岁爷还要封你当朐山伯,一样是有封邑的,就在郁州山对面的朐山县。

    另外,千岁爷还想让你当徐州镇守总兵,镇守徐州,还会把淮安府的海州、邳州、赣榆之地都划入徐州,全给咱们管辖。咱们想怎么管就怎么管!”

    听到这里,高杰的眉头突然一扬,似乎有点动心了。

    徐州镇守总兵可是实实在在有地盘的,而高杰的军队又都是私兵,有兵有地盘,就俨然一方藩镇了。

    这个条件倒是可以接受了!

    朱慈烺笑着接过了邢娘子的话,“姐夫,本宫知道你兵多将广,开销很大,靠徐州一地的税收是不够的,所以每个月再给徐州镇五万两白银的饷银。这笔钱怎么花,本宫不管。。。。。。”

    他的语气越来越凝重,脸上的笑意也完全消失了:“本宫只提三个要求:一是看好你的人,无论如何不能让他们投了鞑子!

    二是要和鞑子在淮北周旋到底,哪怕退守海岛,也不能退往淮河以南!因为只要你在淮北,哪怕上了郁州山岛,多尔衮也得在海州留个两三千真满洲!

    第三则是必须保存实力,不可轻言殉国,地盘可以丢,但是人马不能全军覆没。

    鞑子很快就要来了!鞑子的兵比咱们的强悍,人数也多,硬扛是不足取得。所以你万万要记着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的道理!”

    高杰脸上的表情也在变化,慢慢的由疑虑重重,变成了佩服。。。。。。抚军太子果然是有点办法的!

第203章 黄得功,我这里有密诏!(之前发错章节,现在加更修改)() 
咣当一声,黄得功狠狠砸了一个茶碗,似乎还不解气,又踹倒了一把椅子。他手下的一干幕僚,个个都垂手落肩的站在一旁,大气儿都不敢出,更不知道怎么开解这位对崇祯皇帝忠心耿耿的总兵。

    因为黄得功是在生史可法、高宏图、钱谦益、黄澍这几人的气。

    这几日,他们这几位还有聚集在兖州迎驾的其他南京各部的尚书、侍郎们除了没完没了的争吵、辩论,就是在白白浪费时间。

    其中钱谦益主张响应孔胤植的号召,保名教、卫孔林,就暂时不和朱慈烺这个逆子计较了。

    而黄澍则和钱谦益唱反调,主张先恢复崇祯皇帝的权力,然后在明君的领导下保卫孔子。。。。。。

    于是集中到兖州的官员就分成了两派,一派支持钱谦益,一派支持黄澍,天天争论不休。争论文章写得不知多少篇,全他m的是引经据典,看着很有道理,可就是谁也说服不了谁!

    而史可法这个南京六部之首,还有高宏图这个管着钱袋子的南京户部尚书,又都是没主张的大佬。看着下面的人分成两派,没完没了的撕逼,也都没了主意。只是日复一日的陪着他们争论,仿佛要等两群嘴炮无敌的文臣吵出个高下。

    可日子一天天过去,两群嘴炮却越吵越来劲儿,似乎已经把保名教还是保崇祯的问题丢在一边,纯是为了吵出高下而争吵了。

    而在兖州的文臣们天天吵架的同时,太子爷那边可没闲着!

    整顿山东各地防务的措施一条接着一条,而且看上去都很有道理,分明是英主明君所为啊!

    首先是对登莱七卫的整理大见成效!原本比乱麻还乱的七卫土地被太子的快刀斩断——凡是卫所境内土地,一律收归国有(本来就国有的),然后重新分配给了10000名新军户。

    人数看上去是少了,七个卫所只剩10000军户。可实际上的战斗力却不知道增加了几倍!

    这10000人可都是有地百亩以上,而且还从行在领到了至少10两“甲械银”的精锐。至少不必为养家糊口的问题烦恼,也有足够的银子改善自己的装备。

    其次是对登莱十五州县进行整顿,通过“恩科”选出了两三百名当地的士大夫子弟,然后让他们“承包”各州县的团练和税赋。此举虽然也和整顿卫所一样,有违大明祖制。但是效果也是很显著的,至少登莱十五州县都“有主”了。

    有人去管,有人去组织,总比没有人负责要好!

    而且行在还将登莱诸卫所的指挥、协统们的家眷,以及登莱十五州县豪强的家眷,全都接到登州城或胶州城中“保护”起来,实际上就变成了人质。。。。。。

    第三条措施则是将唐蕃移镇汝宁,将鲁藩移镇青州,并授予两藩上马管军,下马管民之权!同时还提拔原青州分守参加李士元为青州镇守总兵,和鲁王朱以海共治青州。

    虽然朱慈烺没有像整顿登莱那样整顿青州,但是终究给青州府找了个主子,而且也不知道用什么招就让青州的衡藩献出了王府、土地和大部分存银,甘愿去南京当个闲王了。

    有了衡藩二百多年的积蓄,朱以海和李士元应该可以搞出一点局面的。

    第四条措施,则是用了不知道什么招,居然把一直主张恢复崇祯皇帝权力的衍圣公孔胤植拉拢过去,成天在那里嚷嚷要保名教、卫孔林,好像满鞑子入北京的目的就是要刨他家祖坟似的!

    虽然黄得功压根不信孔胤植的话,但是钱谦益这个大儒却信了!江南那边还传来消息,说是复社的几个青年君子也相信了,天天写文章呼吁要保卫名教。。。。。。还真是一帮书呆子,全叫朱慈烺给骗了!

    而这两天,又有坏消息从济南府传来了!抚军太子率领四万大军,突然逼近济南府首县历城,摆出一副要武力迫使高杰屈服的姿态。

    在这种情况下,钱谦益和黄澍两个嘴炮书生还是争吵不休,史可法和高宏图也依旧束手无策。

    黄得功已经有一种很不好的预感了!高杰这个流寇出身的总兵,是没有什么忠义之心的,很有可能会在太子爷的威逼利诱下倒戈!

    高杰手头有三万人,现在太子爷手中大约有五万兵马。他们俩要是一联手,那就有八万大军了。而史可法这边的勤王大军在失去了高杰后,人数最多就七八万。。。。。。而且其中能战的,也就是黄得功、刘泽清、刘良佐三人手中的六七千家丁。

    黄得功都有点灰心丧气了,大明的文官怎么就那么爱吵架呢?

    对了,太子爷那边也有不少文官吧?他们怎么就不吵吵呢?太子爷的那些令旨都有内阁票拟贴在上头,行在的内阁怎么就那么好说话了?皇爷大权在握的时候那帮人可不是这样的!

    就在黄得功有志难伸的时候,他的一个亲兵快步走了进来,通报道:“禀报总戎,马制军来访。”

    “马制军来了?现在?”黄得功瞅瞅窗外,漆黑一片的,马士英这个时候来访是为了什么?难道有什么不可告人的事情?

    他还真猜对了,马士英真有不可告人的事情要和黄得功商量。因为他是微服简从而来,被黄得功迎入内堂后,就请黄得功摒退左右。

    “有密诏!”马士英看到闲杂人等都离开后,才郑重地说,“黄得功接旨!”

    黄得功一愣,并没有马上接旨,而是反问了一句:“是圣旨还是令旨?”

    “是皇上的中旨!”说着话,马士英已经小心的取出了一帕方绢,方绢上密密麻麻,写满了文字。

    “臣黄得功接旨!”黄得功连忙下跪。

    马士英并没有念诵,而是将方绢递给了黄得功,让他自己看。因为密诏不是给黄得功的,而是给马士英的。方绢上的字迹都是崇祯皇帝的笔迹,而内容则是命马士英联络忠义之士,伺机勤王的。

    黄得功一字一字的仔细看完了密诏,然后又双手将诏书奉还给了马士英,这才起身站立。

    “制军,您说吧,黄某该怎么做?”黄得功问马士英道。

    马士英叹了口气:“兖州已经不可为了!我刚刚得到消息,济南府的高杰已经投靠太子了!”

    黄得功咬着钢牙:“什么?姓高的怎如此不忠不义?”

    马士英皱着眉头,“高杰和太子合兵后在济南府就有八万大军,东昌府的刘泽清必然不敢抵抗,很快也会归附。而刘良佐所部素无纪律,史部堂带来的勤王义军又不精练,而且也没多少像样的器械,根本不堪一击。现在兖州这里只有黄总镇的兵马还能作战,又忠于圣上,是太子最为忌惮的!”

    黄得功连连点头,“本镇的精锐都是勇卫营出身,对皇爷最为忠心!”

    马士英叹道:“可是敌众我寡,而且太子的确足智多谋,善于治军用兵。。。。。。克难新军非同小可啊!如果真要在兖州硬碰硬打一场,只怕皇上最后的这点实力都保不住。如果没有了勇卫营,太子还有什么可以忌惮的?一定会悍然篡位,说不定还会加害皇上!”

    “他敢!”黄得功怒喝一声。

    “只要你我这样的忠臣都不在了,他怎么不敢!”马士英一脸痛心疾首,“史部堂、高部堂他们这些日子在干什么你也看到了,根本不足成事。路制军前日就灰心而去,带人回淮安了。咱们也不能再留兖州了,要不然一定给史部堂、高部堂坑死!”

    “不留兖州?去哪儿?”

    马士英道:“去凤阳府!我是凤阳总督,可以节制凤阳地方,而凤阳又有坚城可倚,又淮河可凭,周边盛产粮食,足以自给。等到了凤阳,我在上表保你做凤阳镇守总兵。咱们先立足凤阳,再设法联络忠义之士,许图进取吧!”

    黄得功重重点头,“好,总制有皇爷的密诏,得功自然唯命是从!”

第204章 忠臣不怕死() 
“义父,义父,不好了!”

    睡得昏昏沉沉的史可法只觉得有人在摇晃自己,睁开眼睛,朦朦胧胧的就看见他义子史德尉那张黑面孔,面孔上都是慌张和焦虑。

    “德威!何故如此慌张?”史可法皱起眉头,教训道,“你跟着为父那么多年,养气的功夫怎么就那么差呢?遇到一点事情就喳喳呼呼的,成何体统?”

    “孩儿知错了。”史德威连忙向史可法认了错,神色又紧张又佩服,还大口喘着粗气。他可是在自己的住处搂着个山东大妞睡得正香时候让手下吵醒,得到报告后,没穿戴整齐就一路跑了过来的。

    “父亲,黄得功带着兵马开出城了!”

    史可法怔了一下,“什么?黄得功带兵出城了?他想做什么?”

    史德威深吸口气,咬着牙道:“还能做什么?当然是投靠太子了!咱们在兖州城内争吵不休的时候,人家可没闲着!这一个来月办成多少大事了?登州、莱州、青州三府都被他牢牢掌控!唐藩、鲁藩、衡王、德王和衍圣公也被收服。昨天又传来消息,说太子亲率大军逼近济南府。。。。。。高杰多半也会投到太子麾下,黄得功那里一定也使了手段!

    父亲,请您赶紧下令调兵,一定要阻止黄得功离开啊!”

    史可法却稳稳坐着,面无表情,过了一会儿才叹了口气:“由他去吧!他的兵马都是久战精兵,如果要在兖州城内发难,你我怕是已经尽忠了。现在他自离去,说明天良未泯,若强留之,只怕要血战一场啊!”

    “可,可是现在高杰、刘泽清还不知道会站在哪头,黄得功再一走,四镇当中就剩下刘良佐了!咱们还怎么迫太子还政?”

    史可法苦苦一笑,“不如让刘良佐也走吧,去归德府驻扎吧。。。。。。德威,现在兖州城内诸公争执不休,都没有一个定论,还能指望那些武夫一心一意匡扶天下吗?为父能做的,无非就是尽人臣本分,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罢了!”

    史德威看着一脸正气的史可法,心里面却只有无可奈何。他这个义父,正气是有的。可是仔细想想,他这些日子到底为恢复皇帝的权威做了什么,还真说不出来。

    虽然在兖州这边集结了大军,可是这支大军除了徒耗钱粮,仿佛也没别的用处,现在更是散了大半。更可叹的是,集中到兖州的文官也没个主张,天天争吵不休,就是拿不出一个主意。

    而反观太子那边,可真是雷厉风行!大半个山东已经被他牢牢控制了,兖州这边汇集起来的军队,眼看着就要纷纷转投到太子旗下了。两者相比,真是高下立判啊!

    再看史可法的反应,哪里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分明就是不为之啊!那么多时日,你为了什么呀?天天看钱谦益、黄澍各自带着一群人争吵吗?

    史德威咬咬牙,“父亲,既然大势已去,不如附和钱谦益,先保名教为上吧!”

    史可法摇摇头:“你这不是保名教,而是自保啊!天子蒙难,做臣子的不能匡扶就已经有负皇恩了,怎么还能畏死而自保?”

    “父亲,您这是在等死啊。。。。。。”史德威急得满头大汗,也有一种向朱慈烺学习,绑了史可法快些跑路的冲动了。

    史可法笑了笑:“死有重如泰山,有轻如鸿毛。为父为忠君而死,死得其所!虽不敢说重如泰山,总不至于轻如鸿毛吧?”

    同一时间,办事相当麻利的朱慈烺朱大太子,正会同高杰、刘泽清两路总兵,率领着数万大军从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