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宰江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医宰江山- 第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愿意让这个极有可能获得天下榜首的才子,沾染上污点。

    所以,叶公书很坦然的顺着游宰父的话说了下去。

    经过这么一个小插曲,看台上众人,因为之前大唐才子失利导致的糟糕心情,缓减了不少。随后,众考生上台抽签。接着,四大儒贤又说了几句劝勉的话,第一批公试就此完毕。

第八十三章 天下文会(一)() 
第二日,春暖花香,和风淡荡。

    行走在长安街道,见来往男女成形,闲游赏景,朝着天下文会所在的广场走去。

    莫非穿着一袭墨黑色长袍,走在前边,身后跟着半缘和丫丫。

    最近这段时间,半缘天天黏着丫丫,此时,他正挽着丫丫的胳膊,叽叽喳喳道:“丫丫姐做的披萨,已经比大哥哥做的好吃了。不过,汉堡还差一点。大哥哥也不知道怎么想出来的?好吃是好吃,可名字太不好听了,很别扭哇!丫丫姐,我觉得大哥哥要是开一个酒楼,呃就像天香楼那么大的,一定会有很多人来。”

    丫丫还是一贯的冷漠和面无表情,走在前方的莫非,转念一动,问道:“你喜欢天香楼?”

    半缘点头如捣蒜,连忙道:“当然喜欢啦,天香楼可是长安最有名,最好吃的酒楼。”

    说着又低下头,小小的年纪,却老气横秋的叹息一声道:“不过我没去过。都是听别人说的。嘿嘿!我以后要是挣钱了,就带缪缪和口口去天香楼吃好吃的,到时候,也带上丫丫姐和大哥哥。”

    说着半缘露出一个天真烂漫的笑容。

    闲话间,三人已经到了广场,莫非让丫丫带着半缘站在一旁的看台上,而他朝着学子等候区走去。

    从秦、汉使臣来长安到现在,天下文会已经酝酿许久,文会的那种热闹、紧张的气氛也已推向高潮。高台之上,有分别代表秦、汉、唐三国的三王爷、十五皇子刘婴和贤王坐镇。有四大儒贤、安夫人、欧冶子和冷封七位主考官,有以叶经权为首的一系列副考官。

    高台之下,那些历来以严厉著称、享有美名的夫子和文官作为本次的监考官和执事。这些人,是三国共同组成最具实效性的监考团,保证了天下文会的公平、公正。

    而治安上,则由悬天府凉春秋率领悬天府一众官兵和周寒率领的南衙禁军维持。除此之外,秦国的傅天一和汉国的朱破,也都率领随行的士兵,守护着这个地方,保证天下文会万无一失。

    天下文会,事关重要。往年举办,人多嘈杂,闹哄哄的,再加上有不少市井之人,谈吐尽显鄙夷,又时常指天骂地,使得一些污言秽语传入到他国人耳中,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今年,大唐作为主办国,为了给他国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特意将看台上的区域划分开。在最前边,坐着的则是各个书院的学子以及来使,中间则是那些达官显贵,最后边,则是市井百姓的区域。

    由于周边距离远,所以即便有声音传来,也不会太多刺耳。

    这个时代,阶级观念还很严重,所以那些百姓就算被划分在后边,大家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似乎理应如此。

    除此之外,现场还多了三个人。

    一个是短发劲装,身背巨剑的游师静;一个是长发披肩,艳红服饰的关山月;还有一个则是看起来其貌不扬,与冷扶童有着七分相似,但浑身透着冷意的冷扶苏——冷扶童的胞弟。

    此三人虽是二十出头的年纪,却是秦、汉、唐年轻一辈中,赫赫有名的武道高手。这三人武道天赋极佳,师父又都是当世的武道名家,因此,这般年纪,都已经成为了时间少有的九脉高手。

    看台之上,众人艳羡的看着这三人。

    三人中的游师静,见一袭墨黑色长袍的莫非走向学子等候区,顺着莫非前来的方向看去,便找寻到了丫丫的身影。

    游师静嘴角挂着一丝邪笑,朝丫丫走去。

    她一动,场间,众人的目光随之移动。

    按理来说,游家是当下中州儒家礼教最为严谨的世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必然深入每一个子弟的心中,但游师静似乎从未被这些世俗枷锁束缚,从小做事便特立独行,我行我素,实乃当世奇女子之一。

    所以,如今看她在文会上突然朝着看台走去,众人心中不是害怕,而是好奇。

    “你叫什么名字?”

    说话的是游师静。

    话是对丫丫说的。

    丫丫侧头看了一眼她,没有理会,习惯性的将目光重新放在莫非身上,也习惯性的对待外人一声不吭。

    游师静见状,毫不气馁,又问道:“他是你什么人?”

    没有像旁人一样见了自己的态度,就望而却步。丫丫清冷的声音道:“丫丫。”

    “丫丫?好名字!”游师静由衷的赞叹一句,毫无刻意的意思。

    旁边看台上有人看着这两个女人,纳闷摇了摇头,明明一个很土气的名字,怎么就好了。好在哪里?

    游师静看着丫丫,再次问道:“他是你的什么人?”

    “相公。”

    丫丫懒于言谈,惜字如金,说完之后,看着莫非,丝毫没有理会自己旁边的游师静。一向受人追捧的游师静,安之若素,坦然一笑,站在丫丫的旁边,也不说话。

    天下文会前,不管杨子健如何叫嚣,不管秦、汉学子气焰如何嚣张,莫非作为大唐文会榜首,一直没有出面。虽然秦、汉两国,有少数人认为他是沽名钓誉之辈,不堪一击。但大多数人心里并不会这样认为。

    能够成为大唐文会的榜首,证明他的文采的确是有的。

    只不过不参加诗会,不结交朋友,应该是恃才傲物,目无下尘的狂生吧。也许这次天下文会,让他见识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之后,他就会知道他只是一个井底之蛙。

    众人不约而同的想着。

    高台之上,时间一到,便有执事拿着册子,清点参赛的学子,确定俱已到齐,便向考台上的执事示意。随后,敲锣击鼓,天下文会第二轮公试,也是天下文会的重头戏,就此拉开帷幕。

    按照惯例,有夫子上台,声情并茂的诵读一段冗长的文章。文章辞藻华丽,文绉绉的阐述了文道的发展历史、深远意义、广泛作用。事实上,这篇文章,在天下文会伊始,就已宣读。

    因此,众人表现的兴趣缺缺。

    文章诵读结束,公试开始,执事带领众考生上台,分配位置。考台之上的三十名学子,都是各国前十甲的存在,文采斐然,风度翩翩。站在考台上,十分惹眼。

    莫非随着众人走上考台,有意无意的看了一眼丫丫旁边的游师静,心中疑惑。他和游师静素昧平生,丫丫和她更不可能有什么交集,她为何要去找丫丫。

    难道是游师静和关山月对战的那一天,看到他和李言蹊坐在一起,所以,前来找茬?莫非沉思片刻,否定了这个想法,游师静应该没这么无聊。

    况且,之后与李言蹊相处下来,他逐渐意识到,李言蹊不会仅仅因为好奇和无聊,就大费周章的设计这两位当世牛人,在长安一战。虽然他暂时还不知道原因,但这并不影响他对此事的判断。

    “咳咳”

    正在愣神之际,旁边的监考官轻轻咳了一声,将手中的题目放在他的书案上。这位监考官,是翰林院的翰林学士朱子佑,也是那次在贡院选拔时,收莫非考卷的监考官。

    在之前大唐文会上,朱子佑见识过莫非的诗词,对其夺得天下榜首,抱有极高的期望。因此,在刚发题时,见莫非还神游天外,这才出声咳嗽,提醒莫非。

    莫非在贡院那日,头脑混沌一片,神志不清,根本没记住朱子佑。不过见对方善意的提醒自己,微笑、点头、致谢。

    题目发下后,三声锣鼓敲过。

    全场肃静,开始答题。

    天下文会选拔前十甲的规则,是每人十道题,用时一个时辰。对莫非来说,虽然说用毛笔写字,天然慢几分,但即便是龟速,这个时间也是相当充裕。

    看到题目后,莫非直接下笔。

第八十四章 天下文会(二)() 
天下文会上的题目,并不拘于一格,涵盖内容包括政治、民生、经济等等内容,对于学子来说,想要拿到榜首,则要有非常丰富的阅历,广博的学识见闻。莫非在这一轮拿到的题目,以叙景、讲理为主。

    其中第一首,便是要以山水田园生活为题的作诗。

    莫非落笔,直接写道:“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看台之上,见莫非直接下笔作诗,大唐的才子已经变得麻木,见惯不惯了。可那些秦、汉两国的才子,并未见识过莫非的变态,看他直接下笔,哄然吵声,在看台忽然响起。

    “我没看花眼吧!云逸他们还没有动笔啊!他怎么开始了?”

    “会不会故意的?这么快就下笔,然后提前交卷,到时候就算落第,还有借口推脱。啧啧这唐人也忒奸诈了。”

    “嘁!你又不是不知道,唐国的文道也就那样了。他也算有自知之明,知道就算晋级十甲还会输给我们儒院的云逸,又何必自取其辱。”

    说话的这两个汉国才子身后,不远处坐着李青青和张京墨。听到那两人嘀咕声,李青青“铮铮”的磨了磨牙,两只眼珠子狡黠的转动,一旁吃着栗子的张京墨不寒而栗,朝一边挪了挪屁股。

    随后,李青青从腰间拿出一个弹弓,一把夺过张京墨手中栗子。

    “哎青青。”张京墨见手中栗子被抢走,转头看向李青青。

    李青青仰着小巴,拿眼瞪他。张京墨瑟缩了一下脖子,知道惹不得这个小魔女,一脸不舍的看着炒栗子,干笑道:“给你,给你。”

    说着将脸转过去,看向考台上的冷凝霜。要不是他这副样子长得人模狗样,还真会被人看成一个下流胚子。连不远处的张太乙,看着他没出息的样子,也气得吹胡子瞪眼。

    从张京墨手中抢过栗子后,翘着嘴角,瞄准弹弓,发射。

    “嘣。”

    栗子穿过层层人群,拂过众人黑发,带着一丝丝凉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砸在那两人的脑袋上。

    “啊谁?”

    那两人中的一人龇牙咧嘴的捂头吼道,迅速回头,却见身后众人一本正经的坐着,聚精会神的看着考台。而李青青仰望蓝天,佯做沉思状。

    “谁啊?”那人站起身来,朝后看去。

    这时候,后边的人不满道:“欸!你这人好生无礼,快让开,挡住了,快让开。”

    “就是啊,你是汉国的吧?你怎么能这样!”能够踩到他国人的脸面,这些人自然不会吝惜言语。

    那两人见群情激愤,知道犯了众怒,讪讪坐下。屁股刚挨到座位,“嘣”一声响,一个栗子掉落在眼前,脑袋吃痛。

    那两人转瞬回头,李青青原本还没有收好弹弓,很容易被他们看见。但是在她前边,大唐的才子展现了唐人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精神力量,一溜烟侧身,将李青青完全笼罩在背后。

    开玩笑,嘲讽了我们大唐文会的榜首,砸你两人的脑门这是理所当然啊。

    那两人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心中愤愤不平,但只能认栽。

    这一会儿的功夫,考台上的莫非已将第一首诗写完,提笔开始第二首。

    “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冷扶童几人见莫非一如既往的落笔成诗,自叹弗如的摇摇头,好在之前已经被对方震撼到麻木,也没有太过惊讶,略略看了一眼,便收拢心态,认真答题。

    而秦、汉两国的云逸等人,不可置信的看着莫非。能在三国之中脱颖而出,参加天下文会的,俱是才思敏捷之辈,倘若只是一首诗,不需要思考便直接下笔,在文思泉涌,灵感充足的情况下,这非常有可能。

    但是,第二首诗也这样,怎么看都有点诡异。

    若说莫非真的有这般才气,他们心中是不信的。但不是这样的话,那就是他只是胡乱作答?

    这些才子多数产生了这样的想法。

    只有颜心尘看着莫非,目露凝重,她和云瑶是知否书院,唯二进入秦国前十甲的女学子。由于安夫人对她们报以极高的期望,所以,来到长安后,她一直待在四方馆没有出去。

    这段时间,她除了将汉、唐两国云逸、冷扶童等才子的诗词通读了一遍外,更多的时间,都在捧着莫非的诗词诵读。作为天下第一才女,在大秦文会中,她跻身秦国才子中第二甲,眼光自然独到。

    这些天,读过莫非所有诗词后,颜心尘发现了其中让她更为震惊的东西。那就是,莫非风格多变的诗词中,每一首都非常完美,毫无瑕疵。以至于她想要尝试着更改的时候,竟然无从下手。那些诗词,即便不是文会上仓促所作,放在平日里,都是能够名流青史之作。

    所以,即便莫非此刻的速度很快,她也不相信对方会敷衍了事。只不过这种速度,实在让人匪夷所思,难道世间真有这种天才?如文曲星下凡一样,对于诗词歌赋,信手拈来,且首首惊世骇俗。

    颜心尘看着莫非的目光,带着疑惑、惊讶和欣赏。

    在她身后的裴纸南和韩文渊一脸阴沉,一记冷眼打在莫非的身上。

    高台之上,老迈的游宰父,手放在椅子上,不住的打颤,浑浊的双目盯着莫非。安夫人、太叔令、公羊伯也震惊于莫非速度,不过,这些人毕竟是文坛大家,人生阅历丰富,心中称奇,但面上不显。

    具体情况,还要拭目以待。

    就在众人心思翻转间,莫非已经做到了第五首诗,但是这种速度并未随着题目的难度变慢。而是以同一种速度,一种极快的、奋笔疾书的速度直接往后答题,直到第十题。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十道题目全部完成,莫非收笔。此时,距离公式结束还有半个时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