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天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铸天朝- 第1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至可以兑换两株千年灵药,当然,兑换完两株千年灵药后就不剩下多少积分了。

    云逸也注意到一件事情,在大战中,有三位属于海外世家的老先天宗师“主动求死”,这三位先天宗师阳寿不多,想着着以自己战死来为后代换取一些药材。

    总的来说,世家这边从云逸手中获得的东西总价值要远远高于武者公会的那些注册武者们,没办法,双方没有可比性,那些武者中连一个先天宗师都没有,不过以散人武者身份,能够从武者公会得到一些东西已经非常不错了。

    大秦帝国境内还有不少宗门武者在东躲西藏,想要围剿他们还需要大量时间,不过只要他们不聚集起来,在大秦帝国境内就掀不起多大的风浪,只要付出少量代价,继续由武者公会的注册武者们追杀就好,不需要浪费天目和寻风多少精力。

    现在大秦帝国境内明面上的宗门势力都已经向大秦帝国臣服,接受大秦帝国的约束,每家宗门在朝廷都会有备案,列明这家宗门有多少武者,武者都是什么境界,大秦帝国发放特殊的“身份证”,平且向各家宗门发出警告,凡是各家宗门的武者违反大秦帝国法令,罪加一等,且宗门也会受到处罚。

    宗门的事情差不多结束了,开元十一年也快要到来,少了宗门势力这个大秦帝国境内最后的隐患,云逸终于可以将目光方向外界,云逸打算命令将明年征兵额度翻倍,最迟开元十二年,大秦帝国的军队就会出关,踏上征服神州大地的道路。

    对外征战还需要时间进行准备,以大秦帝国。军队的强大,神州大地上没有任何国家能够抵挡,到时候大秦帝国的国土就会迅速扩张,大秦帝国需要向新的疆域派遣大量官员。

    好在十年时间里,大秦帝国教育体系完备,从小学堂到中学堂和专业学堂再到学府,三级教育体系每年都会为大秦帝国培养出众多人才,这么多人才的诞生使得世家在大秦帝国内的重要性大大降低,特别是海外世家,他们的族人和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云逸的嫡系相比有不小的差距。

    海外世家也不想让自己家族彻底远离大秦帝国的政治中心,海外世家纷纷向八大功勋世家和大秦帝国境内的其他世家学习,将族中子弟送入大秦帝国的教育体系学习。

    不过云逸心中却在计划一件事情,现在大秦帝国的教育体系只是学文,云逸打算将学武也加入到教育体系中,文和武都要发展。

    学文很简单,纸墨笔砚的价格下降,老百姓的收入增加,平民子弟也可以花费不多的金钱进入到学堂读书。

    但是想要学武就困难了,普通人家根本无法支撑一个人学武,武道一途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最主要的还是练武需要用到大量药材。

    药材的问题对云逸来说已经解决的差不多了,不需要瀛州和玄州上面的生长的药材,自云氏对外探索大海开始,就有计划的在一些条件时候的岛屿上人工种植药材,如今已经快要二十年时间了,也就是说最早一批人工种植的药材已经快到二十年份了。

    大秦帝国每年消耗最多的就是低年份的药材,毕竟后天境界的武者几乎不需要消耗一百年份以上的药材,主要还是一百年份一下乃至五十年份一下的药材,随着时间推移,无数海外岛屿将会为大秦帝国提供巨量低年份药材,甚至能够推动全民习武。

    当然,想要进入全民习武时代还不知道需要多少年,现在却可以开始建立武者学校(简称武校),凡是武道天赋不错的少年都可以进入武校学习,武校也不是全学武,学文也要占据一半时间。

第401章 大梁帝国局势() 
“光明降世!”

    “圣光普照,驱散黑暗!”

    数以万计的光明军士卒在战场上与梁军厮杀在一起,梁军的数量更多,面对被信仰武装的光明军,梁军却处于下风,死伤人数要超过光明军。

    秦历开元十年除,大梁帝国兴兵五十万进攻被光明军占领的滨州和蔡州,光明军示敌以弱、以退为进,将滨州让给梁军,使得梁军不断分兵把守被占领的城池,之后分兵进军蔡州,却被光明军重兵伏击,最终大梁帝国的五十万大军惨败,滨州和蔡州已经牢牢的掌控在光明教手中。

    事情没有结束,在光明教重新掌控滨州和蔡州和,在袁畅的带领下,光明军继续向滨州和蔡州的邻居沧州和汕州进军。

    滨州和蔡州可远远不能与沧州和汕州相比,滨州和蔡州与大罗帝国和大纪帝国相邻,虽然土地辽阔,但是人口在大梁帝国十二州中属于最少的两州,而且几年前被纪罗赵三国联军掠夺一遍,民生被破坏的非常严重,上层人十不存一,毕竟上层人手中的财富最多,是纪罗赵三国联军只要掠夺对象,也正是因为纪罗赵三国联军的掠夺,才给了光明教机会,轻松掌控滨州和蔡州。

    沧州和汕州却不可同日而语,两个州属于大梁帝国中心区域四州之二,土地面积虽然没有滨州和蔡州大,但是人口却比滨州和蔡州多得多,沧州和汕州也没有经历过纪罗赵三国联军的掠夺,世家的力量犹在。

    不过大梁帝国调集五十万大军进攻滨州和蔡州,有很大一部分是直接就在沧州和汕州征兵和调兵的,五十万大军惨败,大梁帝国在沧州和汕州的兵力也就没有多少,袁畅正是看到这个机会,所以在光明军收复滨州和,就迅速兵分两路向沧州和汕州进军。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沧州和汕州的兵力短缺,在光明军的进攻下,短短一个月时间里,两州近半土地和城池就被光明军攻占。

    光明军的突袭打得沧州和汕州境内的梁军和世家一个措手不及,不过之后沧州和汕州境内的世家们快速反应过来,世家们纷纷组建军队抵抗光明军的进攻,使得光明军的进军速度迟缓下来。

    五十万梁军打败,对大梁帝国也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在前方五十万梁军打败的消息传回帝都广陵城后,大梁帝国高层大惊,他们知道光明教和纪罗赵三国联军可不是一种性质的存在,纪罗赵三国联军攻入大梁帝国境内还会撤退,光明教不会,不打败光明教,光明教就会不断蚕食大梁帝国的土地,光明教的力量也会迅速增加。

    一想到当初强大而富饶的大黎帝国就是因为光明教起导致之后的灭国,大梁帝国高层有惊讶有惶恐,这时候大梁帝国内部不能再有纷争了,大家要团结一致对付光明教,大梁帝国可不像当初大黎帝国有两大天关可以阻挡外敌,大梁帝国三面可都是敌人,一旦三个敌人都趁机进攻大梁帝国,那大梁帝国可就危险了。

    大梁帝国一定要尽快灭掉光明教,大梁帝国的高层(朝廷和世家)取得一致,征兵和调兵的命令快速向各地传达过去。

    就在大梁帝国积极征兵和调兵的时候,光明军在沧州和汕州境内又有了不小的进展,全副武装的光明军可不是世家们仓促组建起来的新君可以的抵挡,面对光明军的攻势,一些世家世家只能放弃基业,带着族人先撤出这片是非之地。

    在战斗的过程中,光明军也有不少的损失,毕竟光明军是快速突袭攻城,又没有来得及带上各种攻城器械,不过总的来说光明军总兵力并没有减少多少,在光明军攻占沧州和汕州的土地后,光明教传教士就会迅速跟上,在当地传教。

    除了如今的大秦帝国和光明教的统治区域,神州大地上其他地方的普通老百姓特别是以种地为生的农民,都是受压迫受剥削的对象,在传教士的“诱导”下,虽然有不少老百姓胆小怕事离这些传教士远远的,不过有一些部分老百姓坚决的成为光明教的信徒,更有大量青壮参军,成为光明军的一员。

    光明教的发展速度当大梁帝国高层大为惊恐,好在光明军还没有完全攻占沧州和汕州时,大梁帝国第一批十万援军兵分两路进入到沧州和汕州。

    这只是第一批,很快还有更多的援军会到来,不算光明教控制的区域,大梁帝国控制区域下的总人口依旧超过两千五百万,要是极限募兵,可得五百万大军,现在招募调集几十万大军并不是多么困难的事情。

    大梁帝国的援军到来,光明军在沧州和汕州进内的攻势为之一顿,之后大梁帝国。军队和光明军在沧州西部和汕州西部两个战场上展开拉锯战,三天一小打,五天一大打,双方每天都派出小股部队互相袭扰,短短一个月时间,沧州西部和汕州西部两处区域变得一片狼藉。

    到了现在这个地步,光明教不会轻易放弃一片土地,现在光明教控制下的区域总人口过七百万,相当于大梁帝国总人口五分之一还多。

    战争还在继续,战场上,大梁帝国。军队要比光明军多,毕竟大梁帝国控制下的人口更多,可以募集更多的军队,而光明教控制区域内总人口有七百万,只是只有滨州和蔡州的经过光明教长时间经营,可以征募大量士卒,沧州和汕州新占领的区域还需要一段时间传教,才会是当地老百姓信服光明教。

    大梁帝国。军队虽多,但是最终的胜负却未可知,有大秦帝国的支持,光明军不缺少兵器和甲具,再加上光明军士卒狂热的信仰,若是只算普通士卒,光明军的士卒更加厉害,两个光明军士卒完全能够打败三个梁军士卒。

    看到这种情况,大梁帝国帝君段弘不得不和世家进行商量,准备调集大批武者加入到军队中。

第402章 给予更多的支持() 
大梁帝国境内战争不休,大秦帝国境内朝廷刚刚完成对宗门势力的围剿,看着大梁帝国那边送来的情报,云逸多次召集内阁商量对光明教的支援。

    在解决了大秦帝国境内最后的隐患——宗门势力后,大秦帝国已经确定要出关走上征服者之路,之前两年的扩军以及如今的大规模扩军,都是为了大秦帝国出征做准备。

    大秦帝国。军队的实力,内阁大臣们心中都非常清楚,当初圣武皇朝也是从关内走出来走上征服者之路,最后差一点统一整个神州大地,大秦帝国的实力绝对要比当初的圣武皇朝还要强,在火器的武装下,大秦帝国的兵锋势不可挡,无论是大越帝国还是大唐帝国都阻挡不了。

    在这种情况下,大秦帝国高层更多考虑的是整个神州大地的形式,巴不得整个神州大地大地都乱起来,大秦帝国能够轻松攻占大片土地。

    北方大越帝国与楚国和安国开战,双方打得难舍难分,大唐帝国内斗不止,圣武皇朝内部也是一笔烂账,还有大梁帝国境内光明教起事,天目和寻风已经得到云逸授意,在神州大地上其他国家境内制造更多的长时间混乱,为大秦帝国。军队出征做准备。

    大梁帝国境内的情况已经摆在内阁大臣们眼前,相对于大梁帝国,光明教还是显得有些弱小,别看现在光明教还能抵挡住大梁帝国,这还是在大梁帝国没有完全发力的情况下,世家的底蕴要是爆发出来,那可真是一股非常强大的力量。

    不单单是如此,即便出现一点小意外,导致大梁帝国打不过光明教,大梁帝国也很有可能付出一定代价与纪罗赵三国和圣武皇朝一起对付光明教,一旦光明教壮大起来,对纪罗赵三国和圣武皇朝都是巨大的危险,毕竟光明教和世家站在对立面,两者只能留下一个。

    在云逸的主导下,大秦帝国一直对大梁帝国境内的光明教有着诸多的支援,光明教教主是贤妃袁欣的哥哥只是一个小方面,更多的却是让光明教消耗大梁帝国乃至周边国家的国力,最终使得大秦帝国更容易征服这些国家。

    金钱,上好的制式兵器和铠甲,这些支援的确给光明军质的提升,使得光明军在与大梁帝国对战过程中占据不小的优势,最起码没有因为装备弱入下风。

    不过云逸感觉这些还不够,需要给光明教更多的支援,不但要消耗大梁帝国的国力,还要将纪罗赵三国和圣武皇朝拖下水。

    由云逸亲自主持的多次内阁会议下,最终确定大秦帝国对光明教新的支援,金钱光明教是不缺了,粮食在短时间内也不会缺少,那就多支援光明教一些制式兵器和铠甲,不能让光明军士卒缺少武器装备。

    最重要的一点,在最后一次内阁会议上,云逸决定支援给光明教一批炸药包。

    和火铳、火炮这些火器不同,炸药包完全就是消耗品,用完就没有了,而且黄色火药就算是给光明教,光明教也无法仿制出来。

    炸药包的威力难以想象,土制的城墙直接就会被炸药包炸塌,一个炸药包扔到敌人队列中,完全能够炸死炸伤一大批,可以说炸药包就是战场上的利器,完全可以作为光明教的杀手锏。

    为了支援光明教,大秦帝国也是花了大力气,直接调集几十艘轮船不停的从大秦帝国往蔡州运送大批武器装备。

    无论大秦帝国那边有着什么想法,光明教在接收到越来越多的武器装备后,袁畅写了多封感谢信,感谢“妹夫”对他的帮助。

    正是有了大秦帝国支援的大量武器装备,在大梁帝国基础并不足够的光明教在扩建光明军时再有了足够的武器装备。

    遥想当初,光明教在大黎帝国境内发展的时候,光明教自身就秘密开采铁矿自己打造兵器铠甲,所以光明教在大黎帝国起事时是不缺少武器装备的。

    不过现在不同了,光明教在大梁帝国境内的发展时间比较短,想要开采铁矿自己打造兵器铠甲几乎不可能,若是没有大秦帝国这边的支援,光明教只能一点一点在外界购买,稍微有大一点的举动,就会被发现,怎么可能会出现今天这样的局面。

    大梁帝国战场上,大梁帝国高层看着全副武装的光明军也是万分无奈,更有让梁军恐怖的重装步兵,重装步兵和重装骑兵,大梁帝国也是有的,只是数量并不多,以这个时代的铁矿开采和冶炼技术,每一年生产出来的钢铁并不多,没有大量钢铁,根本不可能组建多少重装步兵和重装骑兵。

    大梁帝国高层也在纳闷光明教哪来的这么多重装步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