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天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铸天朝- 第1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关内损失的兵力除外),一旦大越帝国入侵大唐帝国,大唐帝国内部的争斗会暂时停止,先一起将大越帝国打退了再说。

    在这种情况下,大越帝国征战的目标多数时候都会是大越帝国西边的两个邻国安国和楚国。

    安国和楚国的历史要比神州大地除了圣武皇朝之外的国家要悠久,在圣武皇朝鼎盛时期,安国和楚国分别是圣武皇朝安国公和楚国公的封地,现在的安国和楚国的国君的姓氏依旧是武,即便圣武皇朝已经衰落下去,安国和楚国与圣武皇朝之间依旧有着深深的联系。

    当然,若是圣武皇朝想要让安国和楚国重新臣服于圣武皇朝,那就是多想,除非圣武皇朝重新崛起。

    安国,地处神州大地最西北角,南方是楚国,东方是大越帝国,其他两面都是大海。

    安国国土总面积约八十五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过一千万,常备军一般情况下在四十万左右,民兵超过七十万,若有需要,安国可以快速组建一支兵力超过一百万的大军。

    楚国,地处神州大地西北部,北方是安国,南方与大秦帝国之间被括苍山脉相隔,东方是大越帝国,西方为大海。

    楚国国土总面积约八十余万平方公里,总人口九百来万,常备军三十五万,民兵六十万。

    无论是安国还是楚国,任意拿出一个,都是神州大地上最弱小的国家(不算北方百国)即使安国和楚国加在一起,地域总面积近一百六十五万平方公里,总人口不足两千万,和大越帝国一对比,差距非常大。

    无论是国土面积还是人口,二者都相差巨大,安国和楚国就成了大越帝国的主要目标,在大越帝国立国几十年后,大越帝国都定下将安国和楚国征服变成大越帝国四个州的战略目标。

    若是大越帝国能够将安国和楚国征服,大越帝国就能成为神州大地上最强大的国家。

    大越帝国的野心使得大越帝国积极对安国和楚国发动战争,在大越帝国第一次发动对安国的战争时,楚国得到消息后,第一时间派遣军队支援安国,在安国和楚国齐心协力之下唉,虽然没有彻底打败入侵的大越帝国。军队,但是最终也逼迫大越帝国。军队撤出安国。

    自第一次战争后,两个武氏分支正式签订联盟协议,一旦大越帝国进攻两国中任意一国,另一国必须全力帮助。

    唇亡齿寒的道理两国国家都懂,在之后一百多年时间中,每隔十到十五年,大越帝国都会对安国或者楚国发动一次大规模战争,有时候安楚联盟获得胜利打败大越帝国,不过多数时候都是安楚联盟经过数年的顽强抵抗,才将大越帝国。军队赶走,为此安国和楚国都付出惨痛的代价。

第388章 大越帝国、安国、楚国(下)() 
上百年时间里,安国和楚国顽强的抵抗大越帝国十余次大规模入侵,小规模入侵更是不计其数,大越帝国的骑兵部队经常到安国和楚国境内打打秋风。

    为了将安国和楚国征服,大越帝国也付出非常大的代价,即便每一次都没有从安国和楚国那里讨得多少好处,历任大越帝国国君都没有放弃征服安国和楚国的想法。

    秦历开元十年,大越帝国对安国和楚国的战争再一次到来,大越帝国七十万大军在楚国边境外集结,这七十万大军中,有三十万步军是新招募而来的,但是也有二十万人马是骑兵部队,其中大多数骑兵都擅长骑射,二十万骑兵部队才是大越帝国进攻楚国的主力。

    作为屡次交战的对手,安国和楚国对大越帝国的情报工作做的非常好,在大越帝国内招募新兵的时候,安国和楚国就感觉到大越帝国要对安国或者楚国发动新的战争,安国和楚国早早进行准备,开始分批次将民兵转化成正规军,在战争未开始前,安国正规军已经达到五十万,楚国正规军也达到四十五万。

    随着大越帝国。军队在楚国边境外地区集结,安楚两国猜测楚国将会是大越帝国这一次进攻目标,不过也有可能是声东击西,所以安国派出二十万军队支援楚国,自己国内留下三十万军队防守,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安国内还会有更多的民兵转化成正规军。

    正月初九,大地上的积雪还没有完全融化,大越帝国的七十万大军却已经向楚国进军。

    此时楚国境内有四十五万楚国。军队和二十万安国。军队,另外楚国还有五十万民兵,看着楚国境内的安楚联军兵力要超过入侵的大越帝国。军队,但是到了战场上,实力不是这样计算的。

    民兵,每年只训练一段时间的预备役士卒,是正规军的补充,若是正规军缺额了,可以用民兵补充,却绝不可以让民兵单独列军,因为民兵部队的战斗力和正规军战斗力相差甚远,一支正规军部队,最少也能抵挡三倍以上的民兵部队,这就是差距。

    所以楚国抵挡大越帝国。军队的主力就是六十五万安楚联军。

    安国和楚国境内大部分区域不适合养马,安楚联军中的骑兵部队也非常少,只有两万余骑,与之相比,大越帝国。军队中却有二十万骑兵,其中还有两万重装骑兵。

    要知道大越帝国一共只有三万重装骑兵,却拿出两万重装骑兵进攻楚国,可见一斑。

    想要对付重装骑兵,主要有三个方法,第一个骑兵对骑兵,安国和楚国也组建重装骑兵部队;第二个是组建重装步兵部队;第三个是坚守城池。

    然而安国和楚国两国境内不但不适合养马,铁矿也非常少,组建重装骑兵和重装步兵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面对势不可挡的的重装骑兵,安楚联军只能拒城而守,规模较小的县城被直接放弃,只驻守在郡城中,楚国一共有二十九座郡城。

    是的,在战争还未开始的时候,六十五万安楚联军都分散到楚国境内各个城池中,安楚联军不需要凭借一座城池就挡住大越帝国。军队,只要大越帝国。军队每攻下一座城池损失的兵力要超过守城的安楚联军,就足够了,不等大越帝国。军队将楚国占领,大越帝国就得因为自身的巨大损失而撤军。

    实际上这种作战方式也是安国和楚国最常用的作战方式,而且在战争开始前,楚国已经将前方的老百姓向后方迁移,人口才是安国和楚国立身之本,一旦大越帝国对安国和楚国进行人口掠夺,安国和楚国的实力只会不断下降,几十年后,安国和楚国就难以抵挡大越帝国了。

    在大越帝国。军队兵分五路进入到楚国境内,三天后,第一场战斗打响了,十四万大越帝国。军队将一座楚国的郡城团团包围,在城池内,是两万四千安楚联军,已经一万五千楚国民兵。

    安楚联军负责守城,楚国民兵负责辅助,比如运送器械,送饭送水,抬送伤员等。

    战斗开始了,和意外的战争相比,这一次大越帝国竟然有了惊人的改变。

    之前大越帝国入侵安国和楚国时都是想要快点征服安国和楚国,有时候为了快速攻占一座城池,会不计死伤的让士卒攻城。

    然而这一次,大越帝国。军队竟然不急不慢的将城池包围住,然后派出弓兵,不断向城池内射箭,另有投石车,不断的向城池内投掷石头。

    城池的安楚联军只见天上不断落下箭矢和石头,不见大越帝国。军队来攻城。

    面对大越帝国。军队连绵不绝的箭雨,城中的士卒只能寻找角落躲避,即便是如此,依旧有许多士卒中箭而亡。

    连续十波箭雨后,大越帝国。军队原地休息,之后每半个时辰,大越帝国。军队都会向城池射三波箭矢,城池内总有倒霉的士卒中箭而亡。

    一开始城池中的安楚联军还能忍耐,到了第二天,城池中的安楚联军稍微有些沉不住气,时间来到第五天,自身损失超过八千(联军加民兵)却没有杀死一个敌人,充满愤怒的安楚联军竟然打开城门冲了出来。

    然后,没有然后了,面对五倍于己的敌人,无论有多少士卒冲出城池,都是死路一条。

    带领军队冲出城池的将领看着漫天的箭矢吓得惊醒过来,下一刻,他的身体已经被无数箭矢穿透。

    又两天后,这一路大越帝国。军队以很小的损失拿下这一座郡城,只是消耗的箭矢有点多,好在大越帝国国内正在源源不断向前方运送各种军用物资。

    其他四路大越帝国。军队没有那一路的好运气遇到一个冲动的守城将领,在之后的攻城战中,贡献一座郡城最快也需要一个来月时间,最长要超过三个月时间。

    时间虽然长了一点,不过大越帝国。军队的损失却大大减少。

第389章 光明与黑暗(上)() 
为何在之前的一百多年时间里,大越帝国对楚国和安国的征伐一直是想以最短时间内拿下楚国和安国,而这一次,大越帝国征伐楚国和安国却是不紧不慢的攻城拔地,只想以最小损失攻占楚国和安国?

    这其实还是和大越帝国的周边环境有关。

    大越帝国的邻国有很多,大黎帝国(现在的大秦帝国)、大唐帝国、圣武皇朝、北方百国、楚国、安国。

    大越帝国想要调集大军征伐楚国和安国,就需要警惕其他邻国会趁着大越帝国国内兵力空虚而侵略大越帝国。

    北方百国,一个众多郡国和县国组成的联盟,北盟可以联合抵抗外敌,但是基本上不会联合对外征战,所以大越帝国不需要在东边国境放太多兵力。

    除了北盟外,大黎帝国(或大秦帝国)、大唐帝国、圣武皇朝三个丝毫不比大越帝国弱的国家都需要大越帝国重视,大越帝国要在这三面放上足够多的兵力,防止这三个国家趁机入侵大越帝国。

    然而如今,大唐帝国内部帝君和世家争斗不休,大秦帝国兵力过少,圣武皇朝本身虽强,不过却处于神州大地中心位置,被大越帝国、大唐帝国、大梁帝国、大罗帝国、大赵帝国、北盟包围,轻易不敢动兵。

    在这种情况下,大越帝国可以长时间抽调大批军队去征伐楚国和安国,使得楚国战场上出现这样一个局面。

    楚国的天空战云密布,在大梁帝国东北部的天空,同样是战云密布。

    在秦历开元十年新年前,光明教教主袁畅挥军数十万,将大梁帝国东北部滨蔡二州的主要城池全部占领。

    袁畅的数十万光明军中,装备齐全的精锐部队足有二十万,剩下则是只装备普通兵器的民兵部队,另外袁畅将大部分精锐部队都隐藏起来,隐藏实力。

    袁畅这一出手,也让大梁帝国、大罗帝国、大纪帝国了解到光明教的实力,三国高层惊讶无比。

    大罗帝国和大纪帝国还好一些,毕竟光明教是在大梁帝国境内,而不是在大罗帝国或者大纪帝国境内,两国高层坐着看大梁帝国笑话,即使大梁帝国将光明教围剿掉,自身损失也不会小,若是大梁帝国无法围剿掉光明教,那才是笑话,至于大梁帝国被光明教打败,这在两国高层眼中是不可能的事情,大梁帝国再差也不是光明教能够打败的。

    不过大罗帝国和大纪帝国的高层心中也在警惕着,两国大军在边境地区集结,防止光明教进军两国,或者将两国也牵扯到其中,那可就不妙了。

    相对于大罗帝国和大纪帝国的高层坐着看戏的心里,大梁帝国的高层可就愤怒了,特别是大黎帝国帝君段弘,段弘快要恨死大梁帝国境内以张、郑、于、孔、颜为首的世家们,要不是这些世家,段弘早就将滨州和蔡州的事情处理好,也不至于让光明教将滨州和蔡州控制了,几年时间就发展出来一支强大的军队。

    以张、郑、于、孔、颜为首的世家们对于光明教也是非常愤怒,不过之前他们再怎么与段弘争权夺利,面对光明教,双方的利益是一致的,一定要消灭掉光明教,不能让光明教再发展壮大下去。

    秦历开元十年正月二十五,大梁帝国五十万大军兵法滨蔡二州,他们的目标是盘踞在滨蔡二州境内的光明教。

    统帅五十万大军的是大梁帝国的老将程寿的儿子程辉,在看到光明教的情报时,程辉也是多有轻敌。

    从大梁帝国收集到的光明教情报显示,在滨蔡二州境内,光明教的军队最多不会超过四十万,虽说他们的纪律不错,都装备着武器,不过身上穿的衣服五花八门,很少有甲具,这样的军队只能算是一支普通的军队,根本无法和大梁帝国的正规军对抗。

    而程辉统帅的五十万军队,其中三十万是招募来的新兵,或者说是民兵转化成正规军,战斗力只比二十万老兵组成的部队差一些,不过在程辉看来,即使是这三十万新兵组成的军队也要比光明军强,毕竟光明军也是新组建而来的军队。

    其实光明教表现出来的实力一般,梁、纪、罗三国高层真正害怕的是光明教的发展速度,仅仅是几年时间就将滨蔡二州控制住,还组建一支数十万人的大军,要是再给光明教一些时间,光明教会变得更加强大。

    程辉认定自己率领的五十万大军要比光明教强大的多,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不需要任何计策,直接碾压光明教就好,五十万梁军直接长驱直入进入滨州。

    袁畅了解到五十万梁军大摇大摆的开进滨州后,皱起眉毛,五十万梁军的实力并不算太强,要是光明军全体出动,是能够打败五十万梁军的,打败梁军不是关键,关键是光明军自身损失要尽量的小一些。

    袁畅知道光明教面对的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即使光明教打败这五十万梁军,大梁帝国还会派遣更多的军队到来,一旦这一次光明军损失惨重,那光明教想要在大梁帝国的不断征讨下还想进行生存发展下去,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最后光明教只会被大梁帝国打败。

    袁畅召集光明教众长老仔细商讨一番后,定下示敌以弱、诱敌深入的计策,等到敌人不将光明教放在眼中后,再集结光明军给敌人致命一击。

    袁畅的命令下达后,凡是梁军所过之处,光明军皆是望风而逃,梁军轻松将滨州境内一座座城池占领,梁军将领轻松收获大量战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