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天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铸天朝- 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二批云华纸的数量没有比第一批多多多少,整个泽州总人口为230余万,文人书生人数起码也在一万以上,一个人仅能分到不足十张云华纸,文人书生都不差钱,这点云华纸怎么可能够,起码一个人也需要几十张云华纸,特别是像定襄上官氏这样的大家族,一个家族购买数千张都是少的,就算是将十万张云华纸都买下来也不是事。

    在短时间内云华纸都处于有价无市的局面,这还真是在泽州,等到云华纸的名声传出泽州,传到大黎帝国各地,那时候才叫疯狂,若是云华纸的名声传遍神州大地……

    位于云华郡城外的造纸厂一直在扩建中,雇工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云华纸最开始批量生产的时候,一天仅能生产出300多张五尺见方的云华纸,现在产能已经达到每天将近500张。

    如今造纸厂招人也不再云华郡内招人了,云逸要使得云氏的人口底蕴增加,造纸厂需要人,那就从别处招人,然后全家都搬迁到云华郡,使得云华郡人口增加。

    不止是造纸厂,印刷厂也开动了,一下子就制作出超过一百块印刷版,开始印刷书籍。

    云华云氏建立家族已经有两百余年,虽然云氏的底蕴比较差,但是身为大家族,非常明白书籍知识的重要性,两百年间不间断的收集各种书籍,云氏的书籍产量还赶不上那些历史更加悠久的世家大族,却已经远远超过商贾家中的书籍数量,除了那些珍贵的孤本书籍云氏难以得到,那些市面上流通或者重要性不大的书籍在云氏都有,当然,云氏也有不少的孤本书籍。

    云氏的书籍大部分都放在云府的书斋中,云逸可以随便取用,这些书籍基本上都是用高寻纸抄录的,云逸直接命令徐辉用云华纸印刷几份,家族中谁要,就以1银币一本的价格卖给他们。

    实际上印刷书籍才是消耗云华纸最大的部分,剩下的云华纸才会销往泽州各地。

    儿童启蒙、诗经等各种书籍在印刷厂被批量印刷出来,徐辉没有着急出售这些书籍,它们数量太少,这样就销售出去没有多少影响力,等到积攒一批后再大范围进行销售,不但可以赚到大笔的金钱,还能产生巨大的影响力。

第22章 声望与人情(上)() 
云华纸的名声在泽州渐盛,不过尚未传出泽州多远,泽州之外的人很少有知道“云华纸”这个名称,但是云华盐不同,云华盐的名声近乎已经传遍大黎帝国全国各地。

    和盐业有些关系的人都已经知道,云华云氏使用新的制盐法《云氏制盐法》取代之前的铁锅煮海制盐法,使得在相同人力的情况下,白盐产量剧增,泽州境内无数小盐商带着伙计驾着马车赶往云华郡购买低价盐,若是云氏的白盐批发价格继续降低,甚至泽州外的小盐商也会到云华郡购买低价盐。

    因为这件事情,云氏的声望大增,在此之前,虽然云氏是大黎帝国的一等贵族,世袭一等子爵位,还有一个郡的土地作为封地,不过云华云氏的名声顶多就是在泽州能够响亮一些,泽州之外,知道云华云氏的人少而又少,现在知道云华云氏的人日益增多,说起云华云氏就联想到《云氏制盐法》,说起《云氏制盐法》就联想到云华云氏。

    白盐产量剧增也使得云氏的纯收益剧增,甚至云氏一个月的纯收益已经超过定襄上官氏。

    上官氏的封地定襄郡与云氏的封地云华郡不可同日而语,云华郡地广人稀,土地贫瘠,盐业的收入占据云氏总收入的八成以上,而定襄郡不同,定襄郡虽然面积比云华郡小,但是定襄郡土地富饶,盛产粮食,粮食产业、牲畜产业、酿酒产业等各种产业齐头并进,为上官氏带来巨大收益,上官氏每年纯收益要远远超过云氏。

    然而现在不同了,云氏产盐量剧增,使得云氏纯收益倍增,只要不出现意外,云氏年纯收益超过上官氏是早晚的事情。

    面对云氏的变化,其他世家大族是羡慕嫉妒恨,没办法,他们家族可不临海,经营不了盐业,若是获得《云氏制盐法》,他们家族的收入也会剧增。

    不过在大黎帝国经营盐业的一等贵族还是有的,他们家族的封地都靠海,还有大黎帝国官方也经营着盐业,这些势力都想要获得《云氏制盐法》,只要《云氏制盐法》,他们不一样收益暴增吗?

    “云氏一定会严格保密《云氏制盐法》,该如何得到《云氏制盐法》呢?”这是大多数人心中的想法。

    各个势力派遣人马前往云华郡,尽可能得到《云氏制盐法》,云氏是大黎帝国的贵族,一些用于对付普通人的下作手段就不能用于对付云氏了,不过在不暴。露自己的前提下,可以使用一切办法将《云氏制盐法》搞到手。

    于是各路人马齐聚云华郡临海县,临海县即将风起云涌。

    各势力的人没有想过云氏会不隐藏《云氏制盐法》,只要别人来问,就会直接告诉,各势力的人赶到临海县后,第一件事就是偷偷摸摸跑到海边,去观察盐田。

    看着连成片的盐田还有空地上堆积如山的白盐,各势力的人都激动不已。

    “若是我能够将《云氏制盐法》搞到手,家族(主上)一定会重重奖赏我。”想到这些,一些人的眼睛就火热一片,恨不得现在就将《云氏制盐法》得到手,然后送回去。

    然而他们看了一下盐工们是如何制盐的,却发现盐工们制盐的方法似乎很简单,主要就是两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是将海水放进盐池中,第二步就是坐着等,等太阳把海水晒光,原理和铁锅煮海制盐的方法差不多,只不过一个是用柴禾烧,一个使用太阳晒,铁锅限制较大,铁锅就那么小,一次才能制多少盐,而盐池能建多少就可以建多少,太阳都可以照到。

    “这也太简单了吧!”一些势力的探子心中感叹着。

    是的《云氏制盐法》的确很简单,只要看一下制盐的过程,基本上就能学会《云氏制盐法》,这也是云逸叮嘱云浩不需要保密《云氏制盐法》的原因,《云氏制盐法》根本无法保密。

    如此简单的《云氏制盐法》让一些探子感觉到万分奇怪,还以为是云氏故意误导他们,可是看了几天后却发现,这正是《云氏制盐法》,盐工们用《云氏制盐法》源源不断的制出大量白盐,于是探子们带着自己心中理解的《云氏制盐法》离开临海县离开云华郡离开泽州。

    和这些想要窃取《云氏制盐法》的势力不同,和云氏关系不错的始安谢氏的人没有直接前往临海县,而是在云华郡城停下,进入云华郡城拜访云氏。

    始安谢氏是知道云氏事物由云元恺负责处理的,谢氏的人没有拜访云府,而是直接拜访云元恺府,想要面见云元恺。

    得知谢氏的人登门拜访,云元恺扔下手中还未处理完的事物,接见谢氏的人,谢氏领头的中年人名为谢扬,是谢氏族长的弟弟,在谢氏的地位比较高。

    双方经过一阵交流后,谢扬才将他此行的目的说出来。

    谢氏的封地是始安县,始安县临海,盐业亦是谢氏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谢氏想要从云氏手中获得《云氏制盐法》。

    其实云元恺在知道谢氏的人来拜访的时候就知道他们是为《云氏制盐法》而来,当谢扬开口后,云元恺直接将一张写着《云氏制盐法》的云华纸递给谢氏。

    看到手中记载《云氏制盐法》内容的纸张,谢扬愣住,他没有想到如此简单就获得《云氏制盐法》,云氏连问谢氏用什么条件获取《云氏制盐法》都没有问,直接将《云氏制盐法》给了他。

    谢扬不怀疑《云氏制盐法》的内容有假,凭借谢氏和云氏关系,云氏不会整出一个假的《云氏制盐法》给云氏,如此简单就将《云氏制盐法》,这在谢扬看来就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云氏没有提出任何要求就将《云氏制盐法》给予谢氏,表面上谢氏不用付出任何代价,实际上谢氏却要背负一个巨大的人情,虽然《云氏制盐法》内容简单,但是《云氏制盐法》的重要性丝毫没有降低,谢氏欠云氏一个和《云氏制盐法》等同的人情。

    人情可是一个好东西。

    【郁闷,封面和别的书重了,那就换一个好了,幸亏有两个封面】

第23章 声望与人情(下)() 
始安谢氏的人走了,他们带着《云氏制盐法》和一批云华纸走了。

    《云氏制盐法》对始安谢氏非常重要,能够如此简单从云氏手中得到《云氏制盐法》,出乎谢氏所有人的预料,另外谢扬看到记载《云氏制盐法》的云华纸非常好,顺便从云氏手中购买一批云华纸回去,购买云华纸可不算是还上云氏的人情。

    以下作手段从云氏手中获取《云氏制盐法》和云氏将《云氏制盐法》给予他人完全就是两个概念,前者得到《云氏制盐法》后只能偷偷摸摸使用,若是被人发现,其名声会有很大影响,后者却可以光明正大的在自己的地盘推广《云氏制盐法》。

    谢氏之后还有其他人前往云华郡城向云氏求取《云氏制盐法》,云元恺都是什么要求没有提,直接将《云氏制盐法》赠予他们,云氏收获一大波人情,人情对于云氏以后的发展有非常大的作用,毕竟多个朋友就多条路。

    谢氏和其他一些势力无意间将云氏没有想要保密《云氏制盐法》的事情说出去,只要大家上门,云氏都会将《云氏制盐法》赠予。

    得到这个消息后,那些直接在临海县偷学到《云氏制盐法》的势力无语了,自己费劲从云氏那里偷学到《云氏制盐法》,现在也不敢正大光明推广,没想到云氏根本就没有保密《云氏制盐法》的想法,真是白费劲了,虽然已经得到大致的《云氏制盐法》,这些势力又派遣重要人物带着礼物前往云华郡向云氏求取《云氏制盐法》,得到云氏赠予的《云氏制盐法》后,各大势力才能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推广《云氏制盐法》。

    云氏因此又获得一大波人情,顺带着云氏的声望也有一定程度提升。

    在大黎帝国,白盐的价格很贵,是同重量粮食价格的百倍,但是盐又是不可或缺的东西,人若是缺盐,就会四肢无力,若是一支军队缺盐了,这支军队还如何行军打仗?

    不过人吃盐只是盐的一个重要用途,盐还有其他的重要用途,这些用途对于盐的消耗量丝毫不比人吃掉的少。

    作为现代人,你可能只看到日常做饭时用盐做调味剂,其实盐对古代老百姓的意义更像冰箱对现代人的意义,盐是保存菜、肉、鱼、奶的最重要的防腐原料,因为这些食物容易腐烂变质,不像谷类一样可以长期保存,但如果用盐腌成咸菜(酸菜)、火腿、咸鱼、奶酪制品,就可以保存数月甚至数年。

    另外不单单是人要吃盐,连牲畜也要吃盐,无论是人还是牲畜,若是没有盐,都会出现大问题。

    只是盐的价格太贵了,是同重量粮食价格的百倍,也就是说10银能够买100斤粮食,若是用来买盐只能买1斤,对于大多数普通老百姓来说,这个价格太高了,但是人又不能不吃盐,所以老百姓对于盐的需求量一直维持在最低的水平。

    在这种情况下,依靠铁锅煮海制盐产盐量远不如《云氏制盐法》,却能满足所有人的需要。

    可是如今《云氏制盐法》在大黎帝国境内广泛推广,产盐量即将大增,是以前盐产量的数倍以上,但是市场已经饱和,之前只有云氏一家还好说,整体盐产量增加,多出来的盐很难销售出去,因为老百姓手中没有多少钱,买不了多少昂贵的盐,只要能维持人体最低所需就好。

    抛开盐价昂贵的问题,大黎帝国盐产量增加,代表着大黎帝国整体国力的增加,要知道神州大地上可不止大黎帝国一个国家,还有圣武皇朝、北方百国等国,大黎帝国可不缺少敌人,若是大黎帝国内部出现问题,和大黎帝国接壤的国家很有可能会向大黎帝国发动战争。

    盐产量暴增,白盐堆积如山,却没有人去购买,白盐消耗量还是以前的样子,一个势力若是想要销售出去更多的白盐,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降低白盐的批发价,和云氏的方法一样,这样做会吸引更多的小盐商,增加白盐销量,亦增加收入。

    以前是没有办法增加白盐产量,现在白盐产量可以增加了,却又销售不出去,最后各个势力只会减少白盐产量,使之供需达到一个平衡,那大黎帝国的国力根本无法增加多少。

    《云氏制盐法》使得大黎帝国产盐量剧增的事情已经传遍大黎帝国,帝都新平也不例外,虽然现任帝君已经老迈,但是帝君对于这件事还是做出正确的处理——降低盐价。

    是的,就是降低盐价,也只有这一个方法能够真正解决问题,白盐的价格实在是太高了,高的普通老百姓都无法承受,在白盐产量暴增的情况下,可以适当降低盐价,用相同的钱,老百姓就能购买更多的白盐,吃的盐多了,人就有力气了,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例如开荒、挖矿等等,大黎帝国整体实力随之增加,但是大黎帝国的税收却没有降低。

    随后大黎帝国帝君正式下诏书,命令全国各地的盐价降低到5银一斤,这只是第一次降价,随着《云氏制盐法》正式取代铁锅煮海制盐法后,盐价还会继续降低,大黎帝国老百姓因为盐价降低,纷纷高呼“万岁!”、“帝君仁慈!”……

    大黎帝国民心更盛。

    想到如此场面,帝君那苍老的面容露出一丝笑容,他没有忘记引发这件事的大功臣——云华云氏。

    于是帝君下诏:封云元恺为二等子爵,赏万金、一百年份药材十份、三百匹良驹、千匹绸缎……

    赏赐云氏的物品总价值高达数万金,相当于云氏数年的纯收益。

    帝君不了解云氏的情况,不过朝廷中的大臣有知道云氏的情况,所以帝君没有赏赐云逸,而是赏赐负责云氏大小事务的云元恺,封云元恺为二等子爵,但是小于云逸的一等子爵位,之后的赏赐似是赏赐给云元恺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