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第8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路无话回到海边营地,此时已经天近傍晚,营地中早已生起篝火,一些生活的必须品也被从船上搬下来。老头子正坐在大海边出神,秦琼站在他的身后,一动不动也没有说话,远远看去就像是一座石雕。

    直到那土著先知和族长押过来之后,老琼才微微俯身:“太上皇,人抓回来了。”

    隔了好半晌,发呆中的李二陛下扭过头,草草打量了几个腰间围着兽皮,脖子上挂着一堆不知名的东西的土著:“就是他们几个?”

    “是的,头上带着东西的那个是他们的先知,会些官话,其余的都不会说。”秦琼在李二发呆的这段时间已经从归来的部下那里了解了一些情况,轻声的问他解释道。

    “传说先知?”李二想了想,然后说道:“把他叫过来吧。”

    “喏!”秦琼答应一声,对负责押送的禁军招了招手,示意把那先知押过来。

    那先知此时早就已经快要吓尿了,如果不是被人架着估计随时都能瘫倒,等被拖到李二的面前的时候连嘴都有些开始抽筋儿,哆嗦了半天才结结巴巴的说道:“尊,尊敬,敬的大唐客人,不,不知您,您远,远来……”

    “啪”话没说完,一个大脖溜子就抽到先知的脖子上,将他抽了一个跟头,那高大汉子的声音传来:“驴日的,敢骗老子,不是说你的官话是你爷爷的爷爷传的么?敢情几百年前你们就知道大唐的存在了?!”

    “玉林!”李世民看着那先知被打倒之后一个劲儿的给自己磕头,摇了摇头喝止了那汉子,敢情这汉子不是别人,正是脱离‘海狼’,坐镇南海的独孤玉林。

    “喏!”独孤玉林本打算继续揍那老丫挺的,但被李二喝住便也不为己甚,啐了那老家伙一口退到了一边,不过那事实在杀气的眼神却依旧盯在他的身上。

    “谢,谢谢!谢谢!”先知不知道李二的身份,但却也知道自己的小命暂时怕是保住了。

    李二显然不想与这先知废话,淡淡摆了摆手,示意他安静一会儿,然后问道:“你这岛上可有什么传说。”

    “传说……”先知眨眨眼睛,绞尽脑汁的想了半晌,苦着脸说道:“有,有一个。”

    “说说看!”

    “那,那个,相传上千年前,我,我们一族也是从,从大唐来的!”

    “噗嗤……”那先知话一出口,能听到的人顿时全都笑喷了。

    娘、、的,这特么不是扯蛋么,上千年前别说大唐,就连大秦都没有!敢情这先知不知从哪里知道了大唐的名头,然后就特么拿来用了。

    不过李二看着发笑的众人却没有想笑的意思,只是无奈的摇了摇头,摆手说道:“带下去吧,你们看着处理。”

    这所谓的先知连特么自己是大唐人的谎言都编出来了,显然这岛上应该是没有什么靠谱的传说,也就是说不可能有神仙存在,留着他自然也没啥用了。

    ……

    长安,太极宫。

    李承乾正在以前属于老头子的书房里批着奏折,墙角的巨大电扇缓缓转动着,将前面冰盆散发出的冷气吹向房间的各个角落。

    “马周啊。”安静的房间中李承乾突然放下手中的奏折,对正坐在不远处处理公文的马周叫道。

    “臣在。”听到李承乾叫自己,马周连忙站起来。

    所有人都搞不懂,为什么李承乾会在自己办公的书房多加了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然后安排了一个叫什么秘书的职位。

    身为秘书的马周自己同样不清楚,不过李承乾既然这样安排人了,他自然也什么意见,反正只要品级不降也就行了。

    “马周,看看这份折子,然后说说你的看法。”李承乾等到马周过来之后,将手中的一份奏折递给了他。

    “是!”马周一边回答,一边接过了那份揍折,打开一看发现竟然是一份提请‘涨工资’的折子,里面用极华丽的辞藻洋洋洒洒写了近千字,但中心思想只有一个,再不涨俸禄就要活不下去了。

    “这……”看完手中的奏折,马周也不知道应该说些什么,吱唔了一下又闭上了嘴。

    “说啊,让你看就是要征求一下你的意见,你平时与经常会与宫外接触,对这些事情应该有所了解。”李承乾见他不说话,忍不住催促道。

    “陛下,这,这臣也不好说。”

    “这有什么不好说的,你觉得折子上说的对,那就说说理由,觉得那上面说的不对,那也说理由,朕从不因言罪人。”李承乾靠到椅背上,看着马周说道。

    “陛下,这件事其实,其实早就有人跟臣提过,凭心而论的话,臣是支持这上面的观点的,毕竟现在咱大唐的俸禄实在是太……太……”马周一边说一边看着李承乾的脸色,见他没有什么不愉快的表现才继续说道:“咱现在的俸禄实在是太低了。”

    “接着说。”李承乾抬了抬下巴,对马周的话不置可否。

    马周舔了舔嘴唇,似乎在组织语言,半晌之后才说道:“陛下,您想必也知道,现在的俸禄还是按照武德年间标准发放的,可是现在和以前不一样了,再继续按以前的标准执行估计很快那些基层的官吏就要被饿死了。”

    李承乾似乎听出了一些门道,但一时间又有些反应不过来,所以只能继续问道:“饿死了?为什么?朕不是一直在发给他们粮食?难道说还有人敢克扣?”

    本章完

第1799章 涨工资(中)() 
“克扣倒是没有,这么一点点东西没人会扣。”马周摇了摇头。

    “那为什么?”李承乾手头的事情基本上处理完了,于是他想听听马周的解释,丢下手里的奏折起身走向门外,边走边道:“走,咱们出去找个凉快的地方说,这里太闷,上不来气了。”

    马周自然无可无不可,跟在李承乾的后面走出房间,在外面找了一个比较阴凉的小亭子坐了下来,吸了一口秋日凉爽的空气这才说道:“陛下,您知道,咱大唐的俸禄其实都是按多少石粮分的吧?”

    “唔”李承乾点点头,表示自己知道,同时示意马周继续说下去。

    “可是陛下,您知道现在咱大唐粮价是多少么?”马周一边说一边伸出四根手指:“依旧是四文一斗,也就是说一石粮四十文。”

    “这么算下来,就是最顶级的官员,一个月的俸禄是三千石粮,总的钱数一算的话,俸禄也就是一百二十贯。可这只是最顶级的,那些下面的县令之类如果换算一下的话,每个月也就是六、七贯左右。”

    “但是他们这六、七贯钱却需要养活家人,养活仆役,最重要的是要给下面的小吏发工钱,这样算下来留在重里的钱根本没有多少,而再看看我们其他的物价呢?棉布一匹三、四贯;自行车一辆两贯五;马车……马车要四、五十贯。”

    马周说到这里脸上露出一丝苦笑,咂咂嘴说道:“不瞒陛下,臣的妻子已经跟臣说了几多次要换一换家里的家具了,可是,可是没钱啊!”

    “竟然是这样?你的意思是把发粮食直接改成发钱?而且还要再涨一些?”马周说的是李承乾没有考虑到的,他从始自终都是在考虑百姓如何如何,从没想过官吏们已经到了活不下去的边缘。

    “陛下,臣要说的不是这个。”马周定了定神,然后说道:“臣的意思是怕基层官吏铤而走险,俸禄不够,养不了家他们会被一些外在的物质所诱惑,做出一些有损大唐利益的事情来换取一定的利益。”

    马周说这话的时候已经有了接受李承乾暴怒的准备,可让他意外的是这位新皇并没有像他预想的那样激动,只是微微皱了皱眉头,隔了半晌才说道:“你的担心并不是没有道理,现在大唐有很多的新东西,这些东西对官员来说都是诱惑,这是客观上存在的东西,朕不想否认。”

    “陛下圣明!”马周在松了一口气的同时,轻轻送上马屁一个。

    “可话虽如此,但你觉得涨多少俸禄合适?”李承乾的眉头并没有松开,反而是皱的更紧:“如果太多,对国库也是负担,太少的话,和没涨差不太多又没有意义。”

    马周摇摇头:“陛下,臣知道的只是一个大概的情况,具体并不了解,若是要重新厘定俸禄,最好还是议一议。”

    虽然他也知道,李承乾这样问他不过是想先摸摸底,并不一定真的确定俸禄标准,可是考虑到这件事的影响,他还是理智的闭上了嘴。

    要知道,这个标准不管是制定成什么样的,最后都是有人欢喜有人愁,总会有一些人对此不满,而这份不满在不能针对皇帝的时候,那就只能针对出主意的人。

    所以这个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闭嘴,不要无故为自己拉仇恨。

    李承乾原本是并没有想到这个问题,但现在在马周的提醒下想到了,那就立刻意识到这件事情的严重后果。

    涨钱是一定要涨钱了,他总不能让自己的手下天天吃米不吃菜,也不能让自己的手下把日子过的连普通老百姓都不如。

    可是涨钱的比例却一定要掌握好,涨的太多容易让官员们产生莫名的优越感,也会让百姓产生一种羡慕的情绪,这样一来官员们固然是满意了,但对于大唐的未来无疑是不利的,会形成一种官本位的势态。

    全国所有的百姓都想当官,却没有人想着去干点实事,而当不上官就会产生不满的情绪,无形中使得百姓与官员之间产生了隔阂。

    而如此俸禄涨的少了,那么就会官员依旧会不满,那么在处理公务的时候就会敷衍,又或者利用职权之便给某些人大开方便之门。

    ……

    想着想着,李承乾不由有些痴了,直到天色渐渐暗下来才回过神来,叹了口气说道:“明天早上议一议吧,这是大事,让老杜大人,老房大人都来,哦,于志宁也来,六部尚书也叫上。”

    “是!”马周答应着,顺便从衣服口袋里拿出一个本子,将李承乾所说的几个人记了下来。

    这是他近半年才养成的习惯,只因李承乾不一定什么时候就会想起一些事情,如果不记下来很有可能会忘掉。

    另外就是铅笔这东西实在是太好用了,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拿出来就可以用,极大的方便了记录工作,所以马周随时都会在身边带上几根。

    当然,事实上不但是马周,大唐很多官员和百姓都很喜欢铅笔,虽然写出来的字会很丑,但不可否认,这东西方便,为此老程有一段时间天天都乐的眉开眼笑,逢人就说那个石墨矿是他这辈子投资的最成功的生意。

    ……

    书归正转,一夜时间很快过去,第二天上午,一群老家伙齐聚以前属于李二,现在属于李承乾的书房之中。

    李承乾等一群老头子都坐下之后,这才沉声说道:“诸位,相信你们已经知道今天议事的内容了吧?”

    “臣等知道!”

    “那就说说吧,你们认为这俸禄该不该涨,涨多少合适?”李承乾扫了一眼书房中的一群老头儿,心中祈祷这帮老家伙最好务实一些,不要干那种一拍脑袋做决定的事情。

    “陛下,老臣认为该涨,若是再不涨的话,我们这些老棒子就只能去吃土了。”李道宗,礼部尚书,宗正寺卿,李承乾的叔叔第一个开口表示了自己的态度。

    本章完

第1800章 涨工资(下)() 
吃土?若说别人吃土李承乾或许相信,不过李道宗说自己吃土,就算打死李承乾他都不会相信。

    那个所谓的新华书局别的不说,每年光印刷大唐旬报之类的官方报纸就不知道赚了多少,更不要说还有一些其他书籍的印刷,贩卖。

    虽然眼下印书的价格与从前相比缩水近十倍,但是由于大量机械的投入,现在的印刷坊除了排版与校对,基本上已经很少有人工参与,所以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赚钱的。

    而且不但如此,李道宗也还有一些其他的产业,每年他的收入基本上都保持在近五万贯左右,也就是说每月再怎么低也有四万多贯的进帐。

    这已经是一笔不小的费用了,所以李承乾才不相信李道宗这老家伙会吃土。

    可是不相信归不相信,这些话他也只有憋在心里,无奈的看了这个老家伙一眼并没有理他,而是转向杜如晦:“杜老,您怎么看?”

    “陛下,俸禄的确是该涨了,事实上不只是基层官员,有些时候就算是顶级勋贵,家里如果没有其他产业支撑,这些俸禄也只够大家勉强维持温饱。”如今的杜如晦虽然还能坚持着上朝,但身体也已经大不如前,仅仅一句话,便停顿了不下三次。

    李承乾看着老杜的样子,心中也是老大的不舒服,眼中露出一丝关切说道:“杜老,您的身体不要紧吧?要不要我把杜构或者杜荷调回来?”

    “不必了,陛下的关心老臣心领了,可是年轻人总有年轻人的事业,不能让他们为了我一个老头子耽误了前途不是。”杜如晦笑了笑说道。

    不管是李承乾对他的称呼,还是自称,老杜都看在眼里,听在耳中,能得一代帝王如此尊敬,老杜头儿已经心满意足。

    可是杜家的未来还是要靠两个儿子来支撑,现在调他们回来固然是全了他们的孝心,但却很可能会耽误了杜家的未来,所以不到万不得以,老杜是真的不想让自己的两个儿子回来。

    李承乾也明白杜如晦的意思,见他坚持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叹了口气说道:“那就这样好了,一会儿让医学院那边派一个医疗小组,由一位太医负责,到您府上常驻。”

    “这……”杜如晦没想到李承乾竟然能为他做到这一步,一时间竟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李承乾见场面似乎有些尴尬,也不等老杜说完,便接口说道:“您放心,这份开支由朝庭出,不用您的俸禄!”

    此话一出,房间中立刻笑声一片,刚刚有些沉重的气氛缓和了不少,老杜再也无法拒绝,只能讪笑着拱拱手,算是谢过李承乾对他的关心。

    不过你还别说,由老杜这件事情,李承乾还真的有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