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第6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太极宫,两仪殿,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人齐聚。

    李二陛下沉默的看着几个心腹重臣久久不语。

    “陛下,魏王如今已经成年,臣以为殿下可以摆出宫去了。”魏黑子胆子大,脸黑,这种话也只有他敢说出口。

    “朕知道,可是青雀正在与薛延陀人谈判,他这方面的经验不足,正是需要人指点的时候,住在宫里朕正好可以调教他一下。”

    李二陛下不知出于何种目的,执着的非要让李泰住在武德殿,今日终于引得几位重臣的关注,所以他不得不解释一下。

    “陛下,话虽如此说,但武德殿距离东宫太近,而东宫现在又空着,这难免让人有所联想。”魏黑子继续说道。

    “那又如何?难道你魏征也想在这件事里掺上一脚?”李二这话问的有些诛心,使得坐在一边的房、杜二人脸色都是一变。

    但魏征的脸色却是一点表情都没有,依旧用平静无波的声音说道:“陛下,太子之位空悬,朝中大臣本就人心不稳,若是魏王殿下继续住在武德殿,臣担心日后会有乱局出现。”

    “乱局?”李二双眼瞳孔猛的一缩:“你的意思是说这次十余官员落马,与魏王有关?”

    魏征抬头与李二对视:“臣并无此意,不过却不排除某些官员想要从中投机。”

    这样一说,老李的脸色有所缓和,想了片刻才说道:“你们的意思是这些人以为太子之位空悬,青雀又住在武德殿,这便证明朕有心把太子之位传给青雀,所以那些奸佞之辈便想从中取巧?”

    “正是!”这一次是魏征等三人同声回答。

    “那依你等之意,青雀搬出武德殿便不会有这样的事情出现了?”李二陛下反声问道。

    “这……”杜如晦等人有些哑然。

    毕竟现在皇子们一个个都成年了,皇位的归属便被提上了日程,一些没有后台,没有靠山的家伙们免不了想要耍点小聪明,打算弄个从龙之功傍身。

    所以就算是李泰从武德殿搬出去,似乎这对朝局也并没有太大的影响,那些打着小算盘的家伙们该瞎琢磨还是会瞎琢磨。

    “罢了,既然你们都有这样的想法,朕便让青雀搬出去好了,不过你们也要把朕的话传出去:这太子之位将来就不设了,能不能继承皇位全看他们的表现。好了,都回吧!”

    这种答复出乎所有人的预料,一时间杜如晦等三人谁也没有动作,直到片刻之后方老太监从李二身后走出来送客,他们三个才反应过来,起身走出了老李的书房。

    沉默中,三人走在出宫的路上,脑子里却都在转着李二最后的那一番话。

    ‘全看他们的表现’什么样的表现?天知道李二陛下心中的标准是什么,什么样的表现才能让他满意。

    如果是按照对国家的贡献来看,众皇子中没有任何一人能与李承乾相比,可是这种事情谁又能说的清楚?若是李二陛下非要选一个最胖的,估计谁也争不过李泰那个家伙。

    揣着各自的心事,三人之间谁也没有心思说话,出了宫之后便各自回家。

    ……

    而就在他们三人离开之后,两仪殿中李二却将方老太监叫到身边:“魏王这段时间到底在干什么?接触的都是些什么人?”

    “陛下,魏王殿下这段时间办了几次文会,有不少长安的俊才参加,都是一些吟诗作赋的事情。”方老太监常随李二左右,对宫里的事情也是颇有些了解,回答起来毫不费力。

    “这么说薛延陀的那几波使者并没有被接见?”李二皱起眉头。

    “薛延陀人魏王应该是见了的,而且还邀请他们参加了两次文会,但是后来就不邀请他们了。”方老太监如实回报着,并没有对做任何的评论。

    老头子哼了一声,有些不屑的说道:“一些草原上的武夫,能参加什么文会,乱弹琴。”

    “陛下说的是。”方老太监随声附和着,眉目间闪过一丝纠结。

    这一丝纠结被李二敏锐的抓住,瞥了方老太监一眼:“有什么事情你就说,朕又不吃人。”

    “喏!”方老太监答应着,寻思了一下便说道:“不过老臣听说那些薛延陀人似乎去了芙蓉园。”

    “哦?这道是新鲜,说说看,后来发生了什么?”李二似乎突然来了兴致,在椅子上坐直了身体。

    “恒山王……”方老太监脸上带着怪异的表情:“恒山王殿下给他们出了三个题目,说是如果谁能解答他就帮谁。”

    “这三个题目怕是都不简单吧?朕的儿子朕了解,若是真的那么好解决,他绝不会轻易拿出来。”李二陛下说的信心十足,便如同亲眼所见一般。

    “正是,那三个题目果然无人回答的出,今日已经是期限的最后一天,那些薛延陀人正愁着呢。”方老太监附和着说道。

第1440章 捉贼捉赃,捉奸捉双!() 
    “今天便是最后一天……”李二陛下似乎对那三个题目颇有些兴趣,扭头透过窗子看看外面的天色:“朕看这时间还早,不如我们去看看?”

    这话说的像是在征询方老太监的意见,但实际却不容置疑,再说方老太监也不可能在这种事情上拂了李二意,自然点头应是。

    就这样,李二陛下换了一身普通的衣服,带着平日里信得过的几个护卫,消然出宫直奔芙蓉园。

    ……

    此时的芙蓉园己经与往日有了很大不同,紧闭的大门全部敞开,只要有人愿意进去,不管是平民百姓还是达官贵人一律通行无阻。

    当然,如果你穿着跨栏背心加大裤衩子,脚下蹬着趿拉板,最好还是离这里远一些,否则很容易被人打死。

    芙蓉园内曲江池南岸,也就是后世紫云楼的位置,此时已经搭起高高的彩台,彩台上高高挂着三个巨大的彩色条幅,每一幅的上面都各自写着一个题目。

    其中第一幅上面写着:百匹骒马(也就是母马),百只马驹,如何辨其母子关系。

    第二幅:百段松木,如何分辨根、梢。

    第三帐:千人之中选公主。

    字不多,意思也很好理解,但却难住了几乎所有人,尤其是那三波薛延陀人,几乎个个都是抓耳挠腮,满头是汗。

    而李承乾本人,却根本不在现场,至于原因……,很简单,答不出来题目,根本没有资格见他。

    毕竟现在整个大唐都在传李承乾是大唐年轻一代中的第一‘智者’,想要见第一‘智者’自然要有几分聪明才智,否则岂不是落了‘智者’的身价。

    李二陛下挤在人群中饶有兴趣的看着台上的三幅彩条,脑中却在琢磨着前两个问题的答案。

    为什么是前两个问题?因为第三个问题对于他来说根本不是问题,毕竟老李不可能连自己的闺女都认不出来。

    ……

    时间一点点过去,无数的窃窃私语声中,三波薛延陀人垂头丧气,似乎已经准备放弃。

    这些来自于漠北的草原民族虽然一生都是在马背上度过,虽然马在他们的眼中就是兄弟、家人,但让他们分辨百只骒马与马驹还是有些困难了。

    而至于第二个关于根与梢的问题,不好意思,草原上生长最多的是草,而不是树,这第二个问题对他们来说更是等于问道于盲。

    第三题?第三题虽然对于李二陛下是送分题,但是对于三波草原人比第二题更难,根本没有见过大唐公主的人,怎么可能从上千人中间分辨出谁是公主。

    ……

    “诸位,时间眼看就要到了,有没有人上来答题?只要答对了,立刻就会得到我大唐年轻一代第一‘智者’的接见,而且还有机会向殿下提出一个条件。”

    眼看太阳就是落山,彩台之上站出一个人来,手里拿着铜皮大喇叭兴奋的叫嚷着。

    条幅已经挂在上面三天时间了,却依旧无人上台回答问题,这让台上的苏猛十分开心,虽然他也不知道前两个问题的答案,但是看到别人也不知道,心里还是有一种满足感,因为至少大家都在同一个水平线。

    台下依旧无人出来回答,私语声不断,但多数都是在叹息,还有一些是在进行着最后的努力。

    相比于想要求亲的薛延陀人,大唐人更实在一些,他们不想娶公主,但却可以找李承乾混个出身,至不济要个百十贯银钱,也可以提高一下家里的生活条件。

    另外有一些人则是文人士子,这些人不指望李承乾答应他们什么条件,只是希望能够在众人面前展露一下自己的才华。

    毕竟李承乾这一次并没有限制是由谁来回答问题,虽然针对的目标是薛延陀的三波使者,但如果有其他人能够回答出来,他同样也会兑现自己的诺言。

    但是,在很多时候事情就是那么尴尬,士子们虽然学的知识比较多,可他们学的都是些诗曰子云的东西,别说分骒马与马驹,就算是能分清公马与母马都已经很不容易了,至于根与梢的问题,他们知道的并不比那些薛延陀人多。

    而那些有生活经验的百姓则是被第一题和第三题难住了,他们中或许有人会分辨树的根与梢,可是他们却很少能分清骒马与马驹的关系,因为大唐的百姓多数还是以务农为主,马这东西虽然大唐不少,但真的说起熟悉,比薛延陀人还是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

    就是因为这样,三个问题几乎难住了所有人,让所有人失望的同时又有些期待,希望能在最后关头看看有没有人能站出来解决问题。

    李二陛下打从下午来到这里开始,就一直在琢磨着前两个问题,他虽然不至于上去拆李承乾的台,但能在工作之余有些娱乐他还是乐于接受的。

    “怎么样,老方,你觉得如何啊?”李二陛下看了整整一个下午,似乎略有所感,扯过身边的方老太监问道。

    “老爷,小人愚钝,没有一点头绪。”方老太监摇头。

    “嗯。”老李同志点点头,似乎毫不意外,转而向身边的几个护卫看看:“你们呢?”

    “吾等不知!”护卫同时摇头。

    这帮家伙都是玄甲出身,除了杀人几乎什么都不会,问他们还不如问脚指头。

    “克明呢?可有所悟?”李二陛下再转头,看向一边比他来的晚一些的杜如晦。

    “第一题有些想法,第二题不知那松木段到底长短如何,若是长些或许能看出来,若是短了怕是难上加难,至于第三题……呵呵!”杜如晦捻着胡子,说到最后一题,忍不住苦笑一声。

    总在宫里进出的这些老货们,谁还不知道公主长的什么模样,如果这第三题都答不出来,那可真是活该被打出去拖死了。

    “看来这臭小子还真是下了些功夫,出的题目的确有些刁钻。”李二陛下并没有问第一与第二两题的答案,只是莫测高深的将目光投向彩台。

    之所以他说李承乾的问题有些刁钻,正是因为那第三题,前面两题的难易且不说,这第三题虽然简单,但也正是卡住了所有人的一关。

    若是朝中有老臣能够解开前面两题,那么对于第三题,的确是很为难,毕竟一个叔叔辈的人,上台去认公主,说出去怎么都显得有些丢人,弄不好还要落个老不修的恶名,所以这一题等于是绝了所有朝堂上老家伙参与的想法。

    而对于那些薛延陀人来说,他们根本就没有见过大唐公主,千分之一的机会几乎不可能选中,最后的结局很可能是:连公主都认不出来,竟然还有脸来娶公主,丫特么活够了想找死是吧!

    ……

    时间继续流失,很快就到了掌灯时分,随着一盏盏宫灯亮起,李二陛下已经有些失望的准备回宫。

    也就在这个时候,在他的身边突然传来一个隐隐有些熟悉的声音。

    “松赞兄,这三道难题你可解得?”

    “难是不难,只是这第三题有些不好说,毕竟公主除了长公主之外,其他人我都没有见过,想要猜出来怕是难上加难。”

    “这么说松赞兄对前面两题有把握?”

    “八成把握,只是眼下时间已经快到了,没有办法验证。”

    ……

    李二陛下的注意力完全被身边传来的声音吸引了过去,放弃了原本打算离开的想法,扭过头看向声音传来的地方。

    目光所及之处,却见是两个年轻人,一个身材高大魁梧,一个却显得有些瘦小,但那瘦小些的却显得有些面熟。

    此人是谁呢?为何如此面熟?疑惑中李二陛下不由多看了那瘦小的年轻人两眼。

    “咦,这不是道宗家的丫头么?怎么……”站在老李身边的杜如晦明显也是听到了那一对年轻人的对话,但这老头眼尖,几乎瞬间便认出了那瘦小的年轻人,而且还点破了身份。

    “道宗家的丫头,小嫣然?”李二陛下像是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双眼陡然一亮,平静无波的脸上露出一丝笑容,歪头对身边杜如晦说道:“这小丫头傲气的很,今次竟然女扮男装出现在这里,怕是有些故事,克明可想一探究竟?”

    一探究竟?杜如晦老脸抽了抽,心说什么时候皇帝陛下被他儿子给传染了,怎么也开始不靠谱呢,人家小年轻找对像和你这老头子有什么关系,瞎跟着掺和什么呀!

    不过想归想,话却不能这么说,看着已经向两个年轻人方向走过去的李二陛下,杜如晦无可奈何的摇摇头跟了上去。

    而此时两个正在低声交谈的两个年轻人也发现了身边的动静,几乎同时扭头,看向李二等人过来的方向。

    接着,瘦小的青年脸色就变了,俊俏的小脸上瞬间飞起两朵红云,人也不自觉得就开始向高大青年的身后躲去。

    而高大的青年在看到老李的同时,脸色也是一变,嘴角抽了抽心底发出一声哀嚎:倒霉啊,怎么在这里遇到大唐皇帝了!

    (本章完)

第1441章 赐婚(上)() 
    不过哀嚎归哀嚎,皇帝老子来了,总不能装成没看见,高大青年纠结了半天只能迎上一步,双手抱拳:“臣参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