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第5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当然。”早有准备的杨雨馨从随身的皮包中拿出两份文书,上面加盖了太子印信:“一式两份,东宫和长孙府各执一份。”

    周管家看着两份几乎一模一样的文书,整个人陷入呆滞,喃喃说道:“这,这是处心积虑啊!”

    “周叔慎言!”虽然杨雨馨也觉得李承乾这件事情办的有些不地道,但是却听不得别人说他任何一句坏话。

    “哦哦,是,是老夫失言了。”周管家在杨雨馨的警告下瞬间醒悟,苦笑说道:“那个,殿下下次不会再来借一百万贯吧?”

    “此事我也不清楚,如果周叔想知道,不如亲自进宫去问问殿下。”鉴于刚刚老周的那一句‘处心积虑’,杨雨馨脸上已经满是寒霜,原有的愧疚之色荡然无存。

    长孙府的会客厅中就此陷入沉默,片刻之后,杨雨馨率先开口:“周叔,这钱到底借是不借,雨馨还要回宫复命。”

    老周很想说不借,但是考虑到后果和借钱的人,这两个字实在是说不出口。

    作为一个在长孙府干了数十年的管官,老周的手中的权利还是满大的,长孙家的产业几乎有一半是他在负责,调动百十万贯的权利也是有的。

    但是这明显就是肉馒头打狗的事情让他很难做出选择,不管是借与不借似乎后果都很严重。

    “既然周叔还没有考虑清楚,那么雨馨就先走了,日后这件事情若是有什么闪失,还请周叔见谅。”老周的为难看在杨雨馨的眼中,已经让她有了一丝明悟,提出要走之时语气中的威胁之意溢于言表。

    “借,借了。”老周被逼的没有办法,硬着头皮,哑着嗓子说道:“不过小雨姑娘需要把那份借条留下,否则老夫万万不敢答应此事。”

    “没问题,周叔随便挑一份吧。”杨雨馨将手中两份文书放到桌上,比了一个请的手势。

    五十万贯,这是李承乾准备用来征地的一部分费用,虽然他也可以从国库调钱,但是那必须等到老头子回来。

    而且就算是老头子回来了,这钱也不一定能调得出来。

    铁路的问题并不是大唐的国家公程,而且以大唐目前的国力来看,单靠税收也很难完成这样的大型项目。

    所以他需要将前期工作做好,让朝中那些老货们看到其中蕴含的利益,只要那些老家伙们将答应过的每家二十万贯拿出来,一切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可是在这之前,他必须想尽办法把前期的资金弄到位,不能让工程停滞不前。

    也有人说李承乾不是用‘粮食放大器’骗了数百万贯么,为什么不在这个时候拿出来用?

    而事实上这些钱李承乾早就已经有了安排,‘医改’工程和‘教育’工程全都是吞金兽一样的项目,如果不把钱留出来,很有可能会半途而废。

    所以那几百万贯,李承乾是打死也不会拿出来用的,他必须有足够的资金来运作这两个大的项目,用来给天下百姓增加信心。

    否则如果弄到一半没钱了,失在百姓中失去公信力,这远比他跟长孙无忌借钱要严重的多。

    所以李承乾才会想出如此无赖的借钱方式,毕竟现在长孙皇后还活着,长孙无忌就是心中再不满意,看在妹妹的面子上,也不会跟李承乾一般见识,不会在这件事情上找他麻烦。

    给小伙伴推荐一本书:历史新神高展大大的《穿越者克星》,有些不一样的味道,可以一看的哦。

    (本章完)

第1294章 告状() 
    但是李承乾还是低估了一百万贯在大唐的分量,大唐的一百万贯并不等于后世的一百万块钱。

    斗米五文的粮价,一贯钱换算成现代软妹币那就是五千五百块,也就是说大唐的一个铜板相当于现代的五块五。

    那么一百万贯乘以一千再乘以五点五,其结果那可就是五十五亿。

    长孙无忌在大唐是牛逼,顶级皇亲,李二从小一起长大的兄弟,但就算是这样,相当于后世五十五亿的资金也不是说借就能借的。

    毕竟大唐才刚刚立国没有多久,老长孙就算是能贪也贪不了那么多钱,一百万贯对于他来说也算是伤筋动骨。

    所以老长孙在接到管家老周送来的信笺之后,想都没想就找到了长孙皇后。

    “臣,长孙无忌,参见皇后娘娘!”

    “哥哥如此多礼岂不是要折杀小妹,大哥还是快点起来吧。”长孙皇后亲自上前扶起长孙无忌,心中却是疑窦丛生。按说长孙无忌就算是在皇宫,来见自己也没有行过如此大礼,今天这是怎么了?

    “妹妹,为兄这次来是有些关于高明的事情想跟你谈谈。”大礼过后,长孙无忌打开了话匣子,目标直指李承乾,典型的先礼后兵。

    “乾儿?乾儿怎么了?可是他有什么事情得罪了哥哥?”长孙皇后丝毫没有吃惊地表现,就好像已经习惯了有人到她这里来告状一样。

    而事实上也的确如此,李承乾这个不让人省心的家伙,三天两头儿惹事,被人找家长已经是家常便饭,长孙皇后甚至还见过比长孙无忌这种告状方式还要眼中的。

    所以老长孙的表现在她看来,似乎这次的事情并不严重。

    “妹妹,你可知道高明最近在忙些什么?”长孙无忌并没有提到借钱的事情,反而向长孙皇后询问起李承乾的动向。

    “哥哥有话直说便可,乾儿的事情小妹知道的并不比你多。”

    “高明旬日之前从我府上周管家那里提走了五十万贯现钱,妹妹可知道此事?”

    有了之前的询问,长孙无忌此时再提起五十万贯的事情就代表着一种关心,而不是告状。虽然不能改变告状的事实,但这样说却可以让人感觉不是那么突兀,比较容易接受。

    可尽管如此,长孙皇后还是被吓了一跳,直接从椅子上站了起来:“什么?五十万贯?哥哥是说乾儿旬日之前从你那里提走了五十万贯?”

    五十万贯说起来容易,但是以大唐贞观年间的民间购买力来说,这已经是一个天文数字,长孙皇后很显然是被这个钱数给吓到了。

    “不止五十万贯,如果算上赊欠的钢材,前前后后加到一起,怕是有百万贯也是有的。”既然话说到这个份上,长孙无忌索性连前面那一部分也没有隐瞒,直接全都给说了。

    这下子长孙皇后再也坐不住了,两手交错紧紧捏在一起,蹙眉说道:“哥哥为何现在才说?那可是五十万贯的钢材,难道你借给他的时候就没有问问他要用在什么地方?”

    “当时赊钢材的是研究署,我也没有考虑那么多就让管家去安排了,我也没想到会高明会赊了这么多,如果知道的话……唉!”长孙无忌叹了口气。

    说起来长孙无忌是知道那些钢材的去向的,否则他也不可能把钢材赊出去,毕竟那些钢材稍微加工一下就是军械,他就是一万个胆子也不可能让钢材从自己手上流出去那么多。

    但是为什么长孙无忌明明知道去向却不说呢?其实很简单,老长孙就是想让李承乾挨揍。

    隐瞒价值五十万贯的钢材去向,这足以引起李二的怀疑,以他的性格就算是知道了李承乾是把这些东西拿去修铁路,造火车了,也一定会先揍了再说。

    至于为什么相信不用说大家也都能明白——莫须有!

    也有人说难道长孙无忌就不怕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就不怕李承乾会怀恨在心?

    老实说,老长孙不怕,因左右不过就是一顿板子的事情,李承乾就算是被揍了也只能认命,用一顿揍换来一百万贯不管怎么说都是小李同志占了大便宜。

    是的,老长孙就是想用一百万贯换李承乾被揍一顿,这些钱老长孙很清楚,应该是要不回来了。既然这样那就不如大方一些,钱不要了,让老李揍那个混蛋小子一顿。

    另外有人会问,那么长孙无忌为什么不去找李二,非要来找长孙皇后呢,这样一事情直接找李二不是比找长孙更直接,更方便么?

    说起来似乎真的是这样,但是大家不要忘了,那是一百万贯,如果不算老李渊当皇帝的那九年,实际上李二一系主政只不过才九年而已。

    九年时间,一百万贯,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字?长孙无忌就是长了一百个胆子也不敢直接找李二去说这件事情,说了就代表直接承认自己富可敌国。

    虽然说李二很可能已经知道他很有钱,但只要不是通过他长孙无忌亲口、当面承认就一切都好说,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当成一种传言。

    这就是为什么长孙无忌会直接来找长孙皇后,而不是李二的原因。

    从开始的询问到后来的不知道,几乎每一句话,每一个行为,长孙无忌都是带有自己的目的,毕竟只有起错的名子,没有起错的外号——长孙老狐狸。

    所以在当天晚上,老李的帐本上又给李承乾狠狠记了一笔,打算等到回京之后老帐新帐一起给他算算。

    长孙皇后对这样的结局也很无奈,可是这事儿她又不能不说,毕竟这里面涉及到了五十万贯现钱和价值五十万贯的钢材,如果这里面真的有什么问题,不管是对李承乾还是对李二都不是什么好事。

    而李承乾呢?刚刚借到五十万贯的小李同志根本不想到长孙老狐狸会这么狠,竟然宁可一百万贯不要了,也要让老头子揍他一顿出气,所以得到五十万贯之后,立刻就开始了征地和铁路铺设工作。

    (本章完)

第1295章 大唐版堂吉诃德() 
    有李佑这个长安小霸王出场,再加上金钱开路,铁路的修建工程堪称进展如飞。

    冬季本就是农闲时节,而大唐又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所以长安周边有着大量的闲置劳动力。

    这些人在每天五文钱的诱惑下,基本上全部参与到了铁路的建设中,日夜不停的赶工,从长安到洛阳的官道上每天车马如织,往来的运输石料、木料、钢材的车辆络绎不绝。

    将作监所有炼钢作坊全部只炼一种东西,那就是钢轨,就连长孙家的工坊也不例外。大量的钢轨被生产出来,运送到工地,再由临时雇来的百姓负责施工。

    好在铁路铺设并没有什么太复杂的东西,只要把路基铺好,枕木上画好位置,放到一起,再安装上钢轨就算是完工。

    当然,两根钢轨的水平位置也很重要,不过这对于公输家来说并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随随便便派出一个并不算是重要的人物就可以解决。

    就这样,经过近一个月的抢工,长安城东门外的十五里铁路整整四十多里,全程达到了近六十里。

    腊月二十三,灶王老爷上西天,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

    在这个祭灶的日子里,长安城执金吾一体而出,沿着新修建的铁路沿线每隔百步立一人,一直绵延到铁路的尽头。

    而在铁路尽头,则是粉刷一新的绿皮火车正在整装待发。

    这是李承乾特地给老头子准备的惊喜,将原本应该在城外十里的队伍搬到了六十里之外。

    但是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李二陛下以及一群跟在他身后的老兵痞脸上见鬼一样的表情。

    硕大的车头拖拽着二十三节车厢,绵延出几乎近一里的距离,这种庞然大物让老家伙们差点以为自己见到了一条巨龙,如果说不惊讶那才是见鬼了。

    “这,这是,什么东西?难道就是那个被你降服的‘怪兽’?”老头子无声的盯着绿皮车看了足足有一刻钟,终于回过神来。

    李承乾很满意老头子惊讶的表现,毕竟想要看到大唐皇帝露出惊容可是很难的,自从他来到大唐那一天开始,也就只有刚刚这一次而已。

    不过这一切他也只敢在心里想想,并不敢说出来,老头子的问题,他也必须正面做出回答,所以借着讪笑掩饰解释道:“父皇,这就是儿臣跟您说过的火车。‘怪兽’之言纯属子虚乌有。”

    “这就是火车?”李二陛下重新打量了一下眼前的庞然大物,扭头问道:“既然你能把它弄到这里来,想必是实验成功了对吧?”

    “正是!”李承乾点点:“儿臣就是乘坐这辆火车出的城,如果父皇和母后有兴致,儿臣还想邀请父皇和母后一同试乘一下。”

    “试乘,唔,皇后,你的意思呢?”老头子听到可以乘坐,眼前一亮,看着一脸紧张的长孙皇后问道。

    “陛下去哪里,妾身也去哪里。”长孙皇后虽然心中有些害怕,但是却不忍心扫了李二的兴致。

    话说火车这东西对于古人来说还是太过先进了,后世的人见怪了不觉得怎么样,但是对于迷信的古人来说,这东西简直就是……一种无法形容的‘怪兽’。

    这种事情就像后世的现代,一架外星战舰突然停在我们面前一样,就算是明知道这东西是属于我们自己的,但是那种对未知的恐慌却不是那么容易消除一样。

    所以火车对于长孙皇后来说也是一样,虽然她明知道这东西是儿子鼓捣出来的一个大玩具,但是心中还是抑制不住的有一种恐惧心里。

    “小子,你这东西真的不吃人?”就在老李和长孙皇后确定了要剩车一行的时候,老程破锣一样的声音插了进来。

    这老货不知道什么时候竟然换上了一身战铠,平时惯用的铁槊被他提在手中,看上去就像是要与谁干仗。

    “丈人这是要做什么?”李承乾狐疑的看着老程,搞不懂这个二货一样的家伙想要干什么。

    “嘿嘿,俺老程不放心,打算试试它的斤两。”程老魔头撇撇嘴,手中铁槊挥舞一圈,面向老头子:“陛下,请准臣为陛下开路。”

    “准!”李二的眼睛眯了眯,似是回到当年的战场一般。

    “喏!”程老魔咧开大嘴,应声上马……。

    “哎……,别……”李承乾一直没有搞懂程老货想要怎么试试火车头的斤两,但在看到他骑上战马之后,瞬间脑中闪过四个字——堂吉诃德。

    不过他的阻止之言并没有人认真去听,程老魔甚至还在战马的屁股上狠狠来了一下子,将速度提了起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