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第4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但事实证明他们错了,错的十分离谱,辽东军团或许真的不占人和,但是天时与地利这两样事实上对于战斗的双方是一样的,唐军并不像高句丽人想的那样,在所有事情上都处于劣势。

    所以,十万先头部队在洪水过后幸存者寥寥无几,个个都是泥水满身,在初春的寒风中被冻得瑟瑟发抖。

    逃是逃不了了,洪水肆虐之后,原本平整的土地已经是一片泽国人被困在其中别说是跑,就算是走都成问题。

    而且高句丽的三月还没有暖和到人可以在涉水而行的地步,这里的三月虽然不再冷的滴水成冰,但依旧需要靠皮裘来御寒,想要涉水离开根本不可能。

    而且,最关键的问题是,唐军正在不断的用投石机向岸上发射一些东西,很小很零碎,不知道是什么。

    这些东西被发射到岸上之后,便会沉入水底,混入水底的泥泞之中再也找不出来。但是在某个好奇心甚重的家伙被刺破了脚掌之后,岸上仅存的高句丽人终于知道唐军发射出来的是什么了。

    四脚钉,全都是有一寸左右长度的四脚钉。

    当然,高句丽并不知道这东西的名子,但这并不耽误他们明白自己处境——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那些可恶的钉子沉在水底,看不见摸不着,但如果有人底着下水离开,那么指不定什么进候就会把这东西伤到自己的脚。

    有过趟水经验的人都知道,在趟水的时候,人们根本无法控制脚落下去的力度,为了克服水的阻力,人们每迈出一步都会使出很大的力量。

    这就决定了高句丽人根本无法通过试探的方式来找到一条离开的路,所以即便是他们现在宁可冒着被冻死的风险离开,也很难做到了。

    但是同样,这些侥幸活下来的家伙们也在庆幸,因为他们无法离开,同样代表着唐军没有办法进来,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条好消息,毕竟能够晚一些死总是好的。

    无知的高句丽人并不知道,事实上辽东军团的战靴全部都是特制的,每一个人的靴子底部都夹了一层铁板。如果不是因为洪水过后地面太过难走,李承乾早就命令手下的士兵登陆了。

    “大总管,这些家伙就丢在这里不管了?”鸭绿水上,在李承乾下令船只调头另换地方登陆之后,独孤玉林凑了上来问道。

    “还管什么,这些家伙都已经吓破胆了,再说那些四脚钉投下去,在水没有落下去之前他们根本就无法离开。”独孤青云伸手在儿子头盔上拍了一把。

    李承乾不费一兵一卒,摧毁高句丽十万大军,老独孤很是高兴。

    一个知道体恤下属,不拿部下的性命去硬拼的上属,总是会招人喜欢的,至少可以让老独孤放心把儿子交给李承乾,而不用担心儿子被坑死。

    至于说这位太子殿下经常会不着调,有事儿没事儿玩儿一些坑人的小把戏。这些都是无伤大雅之事,在老头子们看来就像孩子胡闹一样,并不算什么,相反还会体现出自家娃娃与皇室之间的亲密关系。

    而与辽东军团高昂的兴致不同的是,荣留王高藏武正处在极度懵逼的状态之中,十万大军就这么没了,这对他来说简直就是晴天霹雳一样的打击。

    泉盖苏文在接到消息之后与高藏武的表情并无二致,同样的呆滞,同样的木然。

    这四十万的援军已经是高句丽最后的力量,现在还没有正面交战便已经损失了十万,就算是真的可以把李承乾的辽东军团击退,高句丽这次也完了。

    他们可没有忘记,在高句丽的后方,新罗和百济正在步步进逼,三十万的军队全都拿过迎敌或许有机会获胜,但是若与大唐打上一仗之后,还能剩下多少呢?到时候又拿什么去应付新罗与百济?

    (本章完)

第1062章 回国之前() 
事实上真的说起来,十万大军绝不是一场大水能全都冲走的,真正死在水里的其实连十分之一都不到。

    但是打仗这种事情并不是按照数字来计算的,死了一万人对于四十万的军队来说的确不算什么,但是在那种滔天大浪之中活下来的家伙谁能保证他们真的可以继续上战场?

    吃了一次败仗,连自己的将军都死在水里,当兵的能没有想法?士气还能像开始的时候那么高?

    在古代打仗总是会听说几百人追在几万人后面跑,这是为什么?还不是因为士气,一直没有士气的军队不要说打仗,就连抢劫怕是都派不上用场。

    正是因为这样,高藏武和泉盖苏文才会那么郁闷,打过仗的他们都知道,那一批十万人已经废了,兵无战心将无战意,再让他们上战场面对李承乾的辽东军团,怕是第一时间这些士兵就会哗变。

    怎么办?到底怎么办?就连与经验丰富的老将军乙支文德都死了,死的不清不楚,不明不白,连敌人的面都没见着就死了!

    虽然说那老家伙的死很可能是因为一时想不通,但死了就是死了,谁还管你是因为什么,反正这笔帐都要算到李承乾的身上就是了。

    “莫离支,你来说说吧,到底还要不要打下去?”高藏武现在是怂的一逼,谈唐色变,如果不是这次出兵是各大世家互相妥协的结果,只怕他已经向李承乾递交降书了。

    “必须打下去。”泉盖苏文恨声说道:“陛下,事已至此,就算我们不想打,难道那李承乾就能放过我们了么?他们打的就是灭国之战,就算是我们降了,最后也还是死路一条!”

    高藏武不吱声了,开始琢磨泉盖苏文这话的正确性。

    泉盖苏文见高藏武不说话,便继续说道:“陛下,你还在犹豫什么?可是不相信臣的话?想想突厥可汗是什么下场,想想吐蕃赞普是什么下场,难道你还不明白投降之后我们的下场会是什么?”

    “他们毕竟是先入侵的大唐,我们……”高藏武犹豫着说道。

    “那又如何?单从唐皇亲征、太子亲征就可以看出来,大唐是一定要灭我大高句丽而后快!新罗、百济他们最多只是想夺回自己的国土,而大唐不是,大唐是要灭国啊陛下!”泉盖苏文看着高藏武,心中恨不得一刀砍了他的脑袋。

    这特么都什么时候了,竟然还想着投降,也不想想眼下的情况是投降就能解决的事情么?

    指望着大唐太子会将到嘴的肥肉放开?这怎么可能!

    谁不知道灭国之战会有多大的名声与功劳,在这样的诱惑之下,李承乾只要不傻就根本不会同意高句丽投降的要求。

    甚至很可能表面上接受投降,转过脸就把高句丽给卖了。

    毕竟以外面的传言来看,李承乾那个家伙根本就是个无信无义的冷血屠夫,干出什么事情都不奇怪。

    “那么你的意思是继续和李承乾打下去,找机会与他决战?”高藏武明知故问道。

    “是的陛下,这一仗无论如何都要打下去,李承乾与高句丽,必须有一个先倒下,这场战争才会结束。”泉盖苏文沉声说道。

    “唉……”高藏武隔了半晌之后长长叹了口气,犹豫着问道:“你认为我们联合新罗与百济共同对抗大唐的可能性有多大?”

    “联系新罗与百济!”泉盖苏文眼前一亮,万万没想到,在他看来一无是处的高藏武竟然会有这样的政治觉悟,竟然会想到这样的方法。

    “对,联系新罗与百济,我们可以答应把那些侵占他们的土地还给他们,但是他们需要与我们联合共同对抗大唐。”正所谓穷则变,变则通,被逼上绝路之后,高藏武的脑子突然间好使了许多。

    “不错,陛下这个计划太好了,我们完全可以对新罗和百济痛陈唇亡齿寒的道理,若是我大高句丽被大唐所灭,那么很有可能下一步大唐就会对他们动手。”一直没有说话的其他人等也都脑洞大开,跟着附和起来。

    高藏武的一句话,像是给密封的房间中打开了一扇窗子,让已经快要憋死的众人拼了命的凑了上去,每个人都在发表着自己的意见,但无一例外全都表示支持高藏武的决定。

    有了决定,接下来的事情便简单了许多,选派使者带着高藏武新书的国书连夜往回赶,力争要在与唐军决战之前与新罗与百济谈妥合作方案。

    而就在高句丽众人商量着连横之计,打算与李在乾的辽东军团一决雌雄的时候,大唐太子殿下也带着他的部队完成了登陆,来到了鸭绿水的东岸。

    “道宗王叔,辽东军团今后就交给您了,除非万不得以,万万不可让其与高句丽硬拼啊!”登陆、轧营之后,李承乾也收到了来自长安的召回圣旨,尽管心中不甘,但依旧还是老老实实的将军权交卸给了李道宗。

    “放心吧,经过这么长时间,王叔就算是再傻也知道你的辽东军团与十六卫不一样,不会让他们与高句丽硬拼的。”李道宗压下心中兴奋,正色答应。

    半年时间,听的、看的,尽是辽东军团的各种出人意料表现,若说李道宗不想带着这样的军队打上几仗,那才是扯淡。

    辽东军团可不是十六卫,也不是一般的府军,这是李承乾太子六率的全部精华之所在,不管是装备还是士气,皆是全军最高的。

    作为一个将军,谁不想带领最强的军队?谁不想建功立业?高句丽眼下兵力所剩无几,只要再打上一到两仗,就可以完成一场灭国之战,李道宗能不高兴?

    不过就在李道宗兴奋的摩拳擦掌时,李承乾突然问道:“王叔可曾想过新罗和百济?”

    “新罗、百济?你什么意思?”李道宗愣了一下。

    “我的意思是,王叔觉得打下高句丽之后,新罗和百济还有存在的必要么?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本章完)

第1063章 不缺爹的国家() 
李承乾到底与李道宗具说了些什么,无人得知。

    在第二天的一早,他已经登上一艘巨大的海船,在五艘楼船的护卫下顺江而下,从水路返回长安。

    而在李承乾离开之后,辽东军团则是在距离鸭绿水十里入驻扎了下来,与高句丽剩余的三十万援军遥遥对峙,似乎进入了防守的姿态。

    这是什么没有人知道,纨绔们或许敢去问李承乾下一步的行动计划,但是李道宗他们却不敢问。所以尽管心里憋的难受,但是也只能私下里讨论一下,并没有去打扰老家伙。

    时间就这样一天天过去,直到半个月之后,北方的大地被淡淡的绿色覆盖,一直没有动静的大军终于动了起来。

    “陛下,唐军动了!”一直等着唐军下一步行动的高藏武在最短的时间内,收到了来自前方的消息。

    “整军,迎敌!”泉盖苏文看了一眼还没有反应过来有些愣神的高藏武,代替他下达了命令。

    “呜……”传令兵出去之后,时间不大外面便有隐隐号角之声传来,而高藏武则是眯起眼睛,看着泉盖苏文:“莫离支,请你不要忘了,这是朕的亲征,外面的军队都是朕的。”

    “臣没说外面的军队是别人的,只是陛下下了一道命令而已。”泉盖苏文无可无不可以解释着。

    “朕希望你能记住你的身份,不要逼着朕对你下杀手!”高藏武眼神怨毒的盯了泉盖苏文一眼,阴森森的说道。

    自从派出去的使者带回新罗、百济同意合兵一处的消息时候,高藏武的信心空前膨胀,对没有了根基的泉盖苏文已经不大放在眼中,大有一个不顺心就砍了他的架式。

    不说不说的是,高句丽失去了一半多的国土之后也是有一点好处的,那就是出国容易许多,以往需要走半个月的路,现在十来天就可以赶到,快马加鞭六、七天也成。

    这就造成了与新罗与百济连横的计划消息反馈的异常迅速,派出去的使者刚刚把事情谈妥,八百里加急便用了短短两天半时间把消息送到了高藏武的手中。

    所以,眼下只要再等上十来天,高句丽的援兵便可以再加四十万,恢复成以往最强大时候的七十万人。

    而如此强大的力量在未来只属于一个人——高藏武!

    只要高藏武还在对抗大唐的进攻,那么这些人就会一直为他所用,毕竟他才是皇室正统,泉盖苏文再怎么说也只是莫离支,并不能代替高句丽皇室。

    然而,自以为得计的高藏武并不知道,一股他不知道的力量此时正在缓缓酝酿,就在与新罗隔海相望的倭国,五万倭兵正在登上海船,准备去完成大唐太子交待给他们的任务,攻占对马岛。

    相比于土地与大唐接壤的高句丽、新罗与百济,对马岛上只有一些还没有开化的土著,人数也只有区区万余。这些人世代在大海里讨生活,并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而且这里的土著早就已经向倭国臣服,所以才得以存在到现在。

    “红衣使者,这五万战士朕交给你了,希望你能好好照顾他们,不要让他们牺牲过多!”倭国天皇郑而重之的将一块兵符交给化名红衣的称心,神色间颇有些舍不得的意思。

    “只要他们在战场不后退,吾可以保证!”红衣接过令牌,翻来覆去的看了看,然后揣入怀中。

    现在他和杨天的身份已经彻底暴露,不过考虑到两人唐人的身份,以及比较亲善与天皇一系,所以倭国天皇并没有过份的为难他们两个,甚至还对他们委以重任。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苏我虾夷一族的背叛动摇了整个倭国的根基,数个家伙学着他们的样子,脱离了天皇的控制,在各自的领地或独立或易帜。

    倭国皇室如果想要平息这场叛乱只能依靠大唐,依靠那个比较偏向着他们的大唐太子,他们需要大唐的武器、需要大唐的支援。

    换句话说,杨天和红衣目前已经成为倭国与李承乾之间的联络人,让他们两个满意了,倭国天皇才能得到他需要的一切,若是不能让他们满意,那就什么都不用说了。

    这两个家伙可是大唐太子的亲信,他们在某件事情上对大唐太子偏偏嘴,很可能倭国的某一方就要倒大霉。

    这是倭国数个势力之间共同遵守的规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