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第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自从和萧老头的一翻谈话之后,李承乾的脑洞开始越来越大,正以一种不可遏制的趋势在不断发展。

    “儿臣见过父皇,父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求人要有求人的态度,李承乾不介意用语言表达希望老李千秋万载,一统江湖的愿望。

    可习惯了‘六字请安咒’的老李却被李承乾突然加了九个字整的一愣,半天没反应过来,好半晌之后才皱眉说道:“你是不是又惹什么事儿了?”

    “呃,没有,这代表着儿臣美好的祝福。”李承乾没想到自己在老李心中竟然是这么个印像,有些讷讷。

    “这次来又有什么事?”李二没有和李承乾讨论万岁的问题,按照以往的经验,这小子马屁拍的越狠,事儿越大。

    “儿臣想和父皇讨要个官职。”李承乾眼珠子乱转,琢磨着如果把老苏说出来,会不会被老头子再搞走。

    “你亲自出马,看来官职不小吧。”老李今天心情不错,有闲心和李承乾逗闷子。

    “不怎么大。”李承乾摇摇头,伸出四根手指比了比:“从四品上。”

    “嘭”老李一个巴掌拍到龙案上:“从四上不大?要不要给你个正一品?”

    左右卫的府军将军才是三品,李承乾一张嘴从四品上,这让老李怎么可能不激动。

    “不是,父皇,您别激动,万事好商量嘛,好商量嘛。”眼见老李吹胡子瞪眼睛就要从龙案后面转出来揍人,李承乾直接从椅子上跳下来,转到椅子一侧,急声说道。

    “说,官职给谁要的。”老李的好心情没了。

    “这……。”李承乾真不敢保证老李同志会不会把苏定方给要走了,犹豫了一下说道:“父皇,您上次好像说过不从儿臣那里要人了,是吧?”

    “让你说你就说,哪来那么多废话。”老李耐心有限,虽然自家大小子总体来说让他比较满意,但时不时的冒出一些狗屁倒灶的事也不少。

    “苏烈!”以极快的语速把苏定方的名字说了一下,心中暗自祈祷老李最好是听不清楚。老苏征战沙场十余年,李承乾可不敢保证老爹一定没听过这个名子。

    结果李承乾还是失望了,老李再一次从桌子后面站起来,面色微微发红,用手点着李承乾,好半晌才憋出一句:“逆子!”

    “朕派人满世界找人,结果你把人藏在你那里,你,你,气死朕了。”老李愤怒的声音在办公室里咆哮着,人也围着龙案走来走去。

    转圈或许是他李家的通病,李承乾也有这样圈来转去的习惯,而且曾经把‘光头王’转晕过。

    “二哥,何事如此生气?”或许是李二的声音太大,将同样居住在丽正殿的长孙皇后惊动了。

    “你自己问这逆子干了什么好事儿。”老李愤怒的用手指点点李承乾。

    大唐的将军们都已经四十开外,年龄渐长之下已经开始出现了青黄不接的苗头,所以老李也在极力的搜集一些年龄小一些的将军。

    苏定方原本是他内定准备接李绩班的人选,正打算挖出来,放到下面锻炼几年,然后再启用。

    没成想,派去传旨的人回来说人不见了,四下打听也不知去了哪里,让老李一时之间颇为失望。

    没想到峰回路转之下,老李发现自己竟然被儿子给‘劫胡’了,这让自认英明一世的老李如何不生气。

    “怎么回事?”扭过头,将躲在身后的李承乾揪出来,长孙沉声问道。

    “母后,撞车了。”撇了气鼓鼓的老李一眼,看他没有过来揍自己的打算,李承乾才扭头对长孙说道。

    “什么撞车了?”孙长听的愈加迷惑。

    “就是苏烈嘛,儿臣前几日听人说苏烈战功卓著,是一员沙场悍将……。”

    “放屁,你那日子是怎么过的?‘前几日’?你好好数数到底是几日?”李承乾说了一半,就被老李打断了。

    苏定方是河北武邑人,从长安到武邑快马加鞭也要近半个月,一个来回都差不多一个月,所以李承乾说前几日听说,根本就是扯蛋。

    “一,一个多月了。”习惯于夸大的李承乾苦着脸说道。

    “听到了吧,他是早有预谋。”李二看着长孙说道,末了扭头对李承乾说道:“你自己说,这事儿怎么办。”

    “母皇,您可得给我作证,上次父皇可是说了,以后不跟我要人的。”李承乾被逼急眼了,直接掀桌子拿上一回的事情说事儿。

    这回长孙终于知道老李为啥这么生气了。

    怪只怪老李上次嘴快,作了以后不从李承乾那里调人的承诺,结果现在看到儿子手里有自己需要的人,却碍于君无戏言,调不过来。偏偏李承乾又不识相,死死抱着苏烈不放手。

    父子两个在这里僵持也不是办法,最后还是长孙打圆场说道:“高明,不如将那苏烈借予你父皇如何?”

    “不行,儿臣还要留着他撑门面呢。”李承乾极力争扎,希望可以保住老苏。

    “朕拿薛仁贵和你换。”半晌没有说话的李二突然开口说道。

    按老李的想法,反正薛仁贵想要成手还要经过几年时间的磨练,不如拿来换一个完整版的苏烈来的实在。而且过段时间再想办法把薛仁贵借回来好了,反正要打仗了嘛。

    感谢书友:楼空,封存浮生打赏

    感谢各位书友推荐!

    喜欢本书的朋友别忘记推荐、收藏,或者打赏一下!^_^

    (本章完)

第98章 瓜娃子?() 
李承乾很想说再加个席君买我就换,但长孙狠狠一指头戳在他脑门上之后,变成了一句:“喏!”

    换了就换了吧,至少老薛可以没事儿带出去当个打手啥的充充门面,必竟是能和秦琼对打的狠人。

    想想将来关门放老薛的情节,李承乾差点没把口水流出来,对于老李同志后面教训的话半点也没听进去。

    直到老李赶他回去的时候,才想起来还有一件事儿没说:“父皇,儿臣还有一件事。”

    李二和长孙对视一眼,无奈的摇摇头:“说吧,还有啥事,一次说完。”

    看李承乾的样子老李就知道,刚刚一顿训斥怕是白说了,这混蛋根本一句没听进去。

    “儿臣打算建个农场,父皇给批块地如何?”这个是正事,就算老苏被调走了,农场也必须要建。

    “你又要折腾什么?那农场又是什么事物?”李二不解的问道。

    对于李承乾时不时冒出来的一些新名词,必须让他解释明白,否则吃亏上当都是小事,留下话柄才是最大的麻烦。

    “就是一个养鸡养鸭还有猪的大场院,因为里面一切和农事有关,所以儿臣叫它农场……。”

    尽量用李二能听懂的词,将农场的情况大致说了一下,李承乾就用可怜惜惜的眼神瞅着老爹,意思是人我都给你了,换块地没问题吧。

    不过老李有老李的想法,按李承乾所说,农场中需要养猪万余头,鸡鸭等家禽无数,这就需要很大的场地。

    如此巨大的场地,如果用来作些别的事情也是可以的,比如说蓄养死士。

    刚刚发生不久长乐郡王李幼良谋反一事,让李二的警惕性已经达到了极限,看谁都像是反贼一样。李承乾在这个时候搞这么大一块场地,如果在工人中隐藏一些死士……。

    李二的犹豫看在长孙眼中,如何能不知道他所想的事情,一把揪过李承乾(在老妈面前,啥身份都不管用,说揪就揪),沉声问道:“你的工人从哪里来?”

    “工人?自然是那些伤残老兵,儿臣刚刚没说么?”李承乾吹的正嗨,一下被长孙揪过来追问,有些发愣。

    “用那些伤残的军卒当工人?你怎么想的,仔细说说?”不等长孙说话,李二就眼睛一亮,再也顾不想去想蓄养死士的事情,连声追问起农场的具体事务。

    李承乾尴尬的发现,原来,李二和他刚刚的状态是一样的,他前面说的那些农场的事情,老头子完全就没听进去。

    “儿臣的计划是给那些伤残的老兵一个存身的地方,干活的话能干多少干多少,主要的工作还是那些在训练中对抗失利的士兵去作。”李承乾大致想了一起,尽可能简单的说道。

    “父皇,他们已经为大唐牺牲了很多,于情于理我大唐都应该养着他们,而且这样也可以解决士卒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可以放心的上阵杀敌,不至于担心那些有的没的。”

    李二闻言轻轻点头,这的确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让那些伤残的军士不至于最后沦落到街头行乞,对社会的稳定也有促进的作用。

    “回去拟一道折子呈上来吧,明天朝会议上一议。”李二深思了良久,最后还是没有点头答应李承乾的要求。

    “父皇,别啊,好歹您先把地批上一块再说。”事情上了朝堂怕是吵来吵去的,怕是没有一段时间解决不了。

    大唐军士的社会地位并不高,那些御史言官哪里会把他们的死活放在心里,想必不会让事情顺利通过,尤其这事儿还是李承乾主持的,为了不让他好过,那些王家一系的御史怕是也会出来阻止。

    “吵闹什么,你当朕不想搞么?可天下这么大,事关数万人,不上朝堂议过,如何能成。”李二的语气中颇有些无奈的意味。

    “呃,父皇,这里怕是有些误会吧。”李承乾迟疑着说道。

    “怎么误会了?你又想动什么歪脑筋?”对于李承乾的话,李二从来都是想过几次之后才会作决定,否则就会被他圈笼进去,被他抓住话里漏洞加以利用。

    “不是鬼点子,父皇,这农场是我石炭司在经营,所有的资金由石炭司出,不用国库一分钱,需要的只是一块地皮而以。”李承乾很无辜的眨着眼睛说道。

    “你石炭司的事?你石炭司没事儿建个农场?”老李同志慢慢有些理解不上去了。

    “对啊。这是企业行为,我石炭司现在认为开农场赚钱,所以就投资建一座农场。就像民间那些商铺一样,难道卖衣服的就不能卖鞋了?至于用人的问题,我石炭司招什么样的工人不用向别人汇报吧?”

    老李有些凌乱,开始跟不上李承乾的思路,事关数万伤残军卒的事情竟然被如此简单的绕过去,简直可以用不可思议来形容。

    就像石炭司的矿山使用矿工一样,没人会限制到底用了什么人一样,石炭司的农场同样不会有人限制他用什么人。

    不过这石炭司到底是什么什么东西,当初为了培养李承乾,随随便便搞出来的部门到现在已经让老李开始迷惑。

    国有企业的概念再一次从老李的心底浮上来,看来有必要找个时间好好研究一下这个被李承乾首次提出来的概念了。

    “那你也要回去弄个折子,把这件事写个清楚明白,必竟涉及数万人,不经朝会决对不行。”李承乾的努力还是白废了,老李很执着着认为这事情有必须拿到朝会上去讨论。

    “先批一块地呗,儿臣拿去试试水,探探路子。”李承乾锲而不舍的说道。

    “说了不行就不行,你先下去吧。”老李有些不耐烦的挥挥手,对李承乾下了驱逐令。

    看着李承乾一步三回头的样子,长孙皇后不断的摇头,平时挺聪明一娃,今儿怎么就迂了呢。一块地皮的事情,随便找长安县或万年县的县令就可以批下来,为什么非要找老李呢?

    感谢书友:楼空,封存浮生打赏

    感谢各位书友推荐!

    喜欢本书的朋友别忘记推荐、收藏,或者打赏一下!^_^

    (本章完)

第99章 万年县之行() 
不过当长孙皇后将自己的想法对李二说过之后,却得到一个让她意想不到的答案。

    “你真的以为那混小子想不到?这次他只不过是和朕通个消息而以,不信等两天你再看看,必然有招工的告示贴满长安。”李二嘴角挂着一丝淡笑说道。

    “既然如此,那二哥为何还一直要高明上份折子?”长孙有些好奇的问道。

    依照长孙皇后原本的性子,这事情她根本就不会过问,必竟事关朝政,她不好过多参与。可一旦涉及到李承乾,这就不单单是朝政的问题,所以她还是不由自由主问了起来。

    “名不正,则言不顺。他不上折子,将来怕是会落下把柄,事涉数万人,岂会那么简单。”老李踱到摇椅边上,轻推着椅背,有些失神的说道。

    虽然老李同志理解不了李承乾的一套花花肠子,但以他多年的朝堂经验来看,如果真按李承乾的方法操作,只怕日后会有更多的隐患。

    “二哥还是要把高明推到前面去?”长孙有些担忧的问道。

    说起逻辑性很强的一些政事长孙很难搞懂,这是她的弱项,但如果说起阴谋算计,凭借着超强的第六感,长孙完全不输李二半分。

    “难道不好么?多长点经验教训对他来说并不是坏事。”李二扭头看着长孙说道。

    “二哥就不怕把高明给练废了?”总归是自己的亲生骨肉,天天被李二推出去和那些老狐狸斗法,长孙怎么可能不心疼。

    “观音婢,你太小看你的宝贝儿子啦,那混小子除了经验差点,算计上可不比那些老狐狸差,你可别被他一天天装傻充愣给骗了。”李二摇头否定了长孙的担心。

    从始至终,李二就认为李承乾的那个石炭司有问题,但却一直找不出问题出在哪里。

    李二夫妻在讨论着李承乾,不过作为讨论的主要对像,李承乾却没有一点点的自觉。

    离开丽正殿之后便恢复了往日那种不羁的状态,老头子没说不允许他去长安、万年两县要地皮的事情,那么明天就要把这事儿快点定下来。

    正所谓法不禁止为允许,就像在路上开车,如果路边禁止转弯的牌子,那就可以转弯一个道理。

    所以老李既然没有禁止,那就当成默许好了。

    如果此时长孙能知道他心中所想,一定会对李二高高的竖起大姆指,说一声:“高。”

    一个没有萧老头打扰的下午过的份外平静,吃过晚饭,躺在床上默默的想着自己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