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第3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你,你这是强词夺礼。”侍郎有些急了。

    “夺不夺礼的这事儿你和我也说不着,想问女医官都是从哪里来的,你去问军方,别来问本宫,这事儿不归本宫管辖!”李承乾不想和这侍郎多说什么,把他推给军方之后,转头看向众人:“还有谁有问题,都一起问了吧!”

    “太子殿下,本官想要知道,牝鸡司晨是何道理?”一个御史自朝班中走出,这货应该是新来的,李承乾并不认识。

    不过不认识也就不认识,像这种炮灰小人物也没有必要认识他是谁,反正要不了多久这货就会消失在朝堂上。

    基于这样的心里,李承乾自然没有什么好脸色给这家伙:“本宫读的书少,你给本宫说说牝鸡司晨是啥意思?”

    “太子殿下,有史以来从未有女人出来担当大任者,现在殿下搞出女兵一事,是否有些忤逆纲常?”又一个御史走了出来,对着李承乾直接开喷。

    “孤陋寡闻了不是,还有史以来,你的‘史’是指什么时候,半年前么?我姑姑平阳昭公主没担过大任?还是北魏花木兰没有担过大任?”李承乾撇撇嘴将御史的‘有史以来’给顶了回去。

    “太子殿下,您说的乃是个例,不过这女子大量从军却是古之未有。”又一个炮灰跳了出来。

    “早就让你们多读书多读书,你们就是不听,现在跑出来现眼,真是给我大唐朝庭丢人。”李承乾叹了口气,然后说道:“你可知道我中原有母系氏族?你可知道仰韶文化?你可知道河姆渡文化?新旧石器时代你又知道多少?”

    每说一样,御史便懵懂的摇一下头,到了最后脖子竟然摇的有些发酸,细细一数李承乾问了数十个问题,他竟然一个都不知道。

    “这些全都不知道,你跑到本宫面前说古之未有?你的根据是什么?你有论点,论据没有?真不知道你们这些家伙都是干什么吃的,天天不在家里好好读书,连最基础的知识都没有就敢出来大放厥词,你们可知道羞耻二字是怎么写的么?”

    用领先一千三百多年的文化知识来碾压古代大儒,果然有一种成就感,李承乾十分喜欢这种感觉,甚至有些兴奋,用知识来欺负人的感觉真是太好了!

    (本章完)

第750章 新闻出版署(上)() 
一个两个三个,接连不断有人出来与李承乾对辩,不过种事情说起来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事情,只要不能当场把一方辩的没词穷,就根本没有个输赢结论。

    弹劾李承乾的主要都是些五姓七望的代理人,他们各自代表着身后的世家与士族。

    世家、士族从李承乾最近的动作中看到了危机,女性地位的提高,对他们来说并不是怎么好事,因为从根本上来讲,女性地位主要就是他们在打压,如果突然之间女性地位提高了,那几乎就是在打他们的脸,而且打的还足够狠。

    在这种时候,就连孔颖达孔老头都不会站在李承乾的一侧,保持中立已经是他能做到的最大程度。

    整整一个上午,围绕着关于女子从军的问题,辩论一直在持续,作为应对一方,李承乾如大海中的礁石,任凭海浪如何冲刷,任凭攻击来在何方,都纹丝不动的屹立不倒。

    直到最后,言官们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直接拿起‘圣人言’的时候,李承乾才淡淡的笑着转回了身:“父皇,儿臣以为,不如搞一个新闻出版署如何?”

    “仔细说说,什么是新闻出版署。”李二听着毫无意义的辩论,正在困倦当中,对李承乾突如其来的问题一时间反应不过来。

    “父皇,儿臣觉得今天的事情很特殊,只在朝堂上辩上一辩似乎有些不足,所以不如广发天下,让大唐所有人都参与进来,而新闻出版署就是负责出版这些辩论言词的一个机构。”李承乾哼哼唧唧的用一些敷衍之词把新闻出版署介绍了一下。

    刚刚说完,还没等李二陛下有所反应,大殿中的一群高级喷子就眼前一亮,几乎是异口同声,整齐划一:“臣等附议。”

    如果不是李二刚刚亲眼所见这群喷子和李承乾吵的脸红脖子粗,差点以为他们是提前商量好的。

    什么情况这是?武将集团也有些发懵,刚刚不是还针尖对麦芒呢么?怎么一转眼,老母鸡变鸭,结成统一战线了?这戏法怎么变的?

    李承乾背对着朝臣,脸上掠过一丝兴灾乐祸,不由自主的伸手摸了摸鼻子,。

    这可真是一群混蛋呢,见到便宜玩了命的往上冲,也不看看清楚前面到底是便宜还是毒药。

    如果按照李承乾刚刚的解释,新闻出版署的主要职能是将一些重要的辩论推向整个大唐,那么对关陇世家和山东士族来说,这将是一件很附和他们利益的事情。

    毕竟在古代,世家与士族对舆论还是有很大的控制权的,与朝堂上的数十喉舌相比,完全没有可比性。

    如果说在朝堂上这数十个代表世家利益的喉舌所占的比例为40%,那么如果在整个大唐,他们的比例将占到94%。

    基于这一点,李承乾的建议等于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这些世家喉舌们自然是乐见其成,哪里有不‘支持’他的道理。

    可是事情真是这样简单么?那些‘喝倒彩’的混蛋真的就以为自己占到了便宜?看着李承乾摸着鼻尖的手,李二心中有了一丝期待。

    半个时辰之后的甘露殿老李书房,房、杜、长孙无忌、魏征……,在每人干掉一碗银耳粥之后,李二瞪了一眼正端起第三碗的李承乾抽了抽嘴角,这混小子这是几辈子没吃过粥了,等把事情谈完了再吃不行么!

    “父皇,这是最后一碗,不喝怕浪费了。”李承乾含着满嘴的银耳粥,对等着他发言的老头子支支吾吾的说了一句。

    “殿下慢些喝,臣等不急。”魏征虽然是个黑脸,但是看李承乾憋的脸红脖子粗的样子,还是忍不住劝了一句。

    “没,没事。”抻着脖子把最后一口粥咽下去,李承乾摆手让伺候在一边的宫女退开,没头没脑的说道:“父皇,这新闻出版署可是重要部门,可以说是朝庭的喉舌,必须掌握在信得过的人手中。”

    “你先说说怎么个重要法。”对于李承乾这种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说话方式,老李同志已经习惯,从他的话里挑了重点问道。

    “父皇,咱们有给官员看的邸报,可是却没有给百姓看的邸报,您不觉得这是一种缺失么?百姓对朝庭的动向一无所知,他们所知道的都些以讹传讹的东西,很容易就会被人所误导。”

    “所以儿臣认为我们应该让百姓知道朝庭发生了什么,大唐又发生了什么,我们有多少利国利民的政策,正确的引导舆论,让百姓知道,大唐正在为提高民生而做的努力。”

    “一些有争议的问题,也可以放到针对百姓的邸报上去,让百姓也可以参与进来,作为一个反馈我们可以从邸报上了解百姓的需求。”

    李二等人静静的听着李承乾把他的想法一点点说出来,一边听一边频频点头。

    都是读了一肚子书的人,谁都知道舆论的重要性,掌握了舆论就等于掌握了道德至高点,今后不管做什么都会事倍功半。

    关陇世家和山东士族之所以那么狂,还不是因为他们在朝中、在官场有着大量的喉舌,曲解朝政、宣扬自己,把自己打造成一个救国救民的形象来赢得百姓的支持,使得他们的家族得以千年传承。

    想想看,到了山西,提起王家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是为什么?还不是因为宣传的力度,让山西百姓知道王家今天修了哪条路,明天修了哪座桥,后天又帮着那一个百姓打赢了必输的官司,让其免于被冤枉。

    这就是舆论,就是宣传,如果朝庭发行邸报针对百姓,那么李二有什么仁政就会在极短的时间让整个大唐的百姓全都知道,在无形中提高了李二的百姓中的影响力。

    同样,一些针对对朝庭谣言也会因为邸报而不攻自破。

    比如哪里受灾了,就可以通过邸报报导一下,具体原因是什么,朝庭采取了哪些振灾措施,这样可以起到一个安抚人心的作用,以免百姓被有心之人利用,走上某些不归路。

    领悟了大量发生邸报的好处,李二心中对新闻出版署已经有了定计,不过想到李承乾上午在朝堂上的表现,忍不住又问道:“你怎么办?如果朕没有理解错的话,你是想要把今天的事情发到你所说的邸报上吧?你真觉得可以独战天下?”

    (本章完)

第751章 新闻出版署(下)() 
“父皇多虑了,不说新闻出版署啥时候成立,就是新闻法怕是没有三个月也搞不出来,等到一切都搞定,他们怕是早就顾不上这边了。”李承乾嘿嘿一笑,满不在乎的说道。

    “新闻法?那是什么?”“为什么要三个月?”

    房玄龄和长孙无忌两人出言问道。

    “当然要有新闻法,所以谓新闻,指的是社会或是朝庭所发生的新鲜事,这是有真实性和时效性的东西,如果不立法,如果有人造谣生事怎么办?或者有人发表一些朝庭的言论怎么办?”

    李承乾有人来疯的毛病,越是有人问他,他表现在的就越嗨,两个三品大佬同时开口,丫立刻就忘了自己是谁。

    “所以我们必须立法,对新闻进行管理,同时新闻出版署要对发行的邸报认真审核,即不能全都是赞扬,也不能全都是批判,要掌握一个度。”

    “我们要允许不同的声音出现,只有这样才能知道我们的政策有哪些是好的,有哪些是不好的,但是我们不允许有叛逆的声音出现在邸报上面,因为这会误导百姓。”

    “至于什么是允许的,什么是不允许的,这个度到底要达到什么标准,我估计三个月如果能制定出来都是快的。”

    邸报而已,竟然有这么多说道?从来没有搞过新闻这种东西的李二和几个肱股之臣面面相觑。

    半晌之后,李二蹙眉沉声问道:“你的意思是这邸报并不是朝庭的一言堂,百姓也可以在邸报上发表言论?”

    “这是自然,如果百姓不能在上面发言,那不是失去发行邸报的意义了么?”李承乾无奈的发现,似乎自己说的并不是很清楚,老头子和长孙无忌等人关没有听明白。

    所以他只能掉回头重新说:“邸报,不,儿臣认为这个还是叫报纸比较好一些。父皇,我们要把报纸分成几个版块,有关于时政的,有关于学术的,还有关于各地方消息的,当然还要有一些探讨辩论的,这些版块合到一起,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东西。”

    “否则只有朝庭的一些时政,那和现在的邸报还有什么区别,百姓不会喜欢看那种东西的,我们需要的是引导百姓,并不是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

    说了半天,李承乾有些口干,抱着专属于他的大茶缸狠狠的灌了几口茶水,然后看着老头子,等着老李的反应。

    杜如晦从开始就一直听着,此时见李承乾说完了,这才开口对李二说道:“陛下,如果真的要涉及到这些方面,三月时间怕是真的不够。”

    “别说三月,半年都不一定能搞定。”长孙无忌嘿然说道:“承乾的建议的确不错,但是后续的操作太麻烦,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大唐这么大,十道三百五十八州,需要印多少份才够?一个州就算是五百份,三百余州,就要二十余万份。就算我们只收成本,也需要卖到三文左右吧?这么高的价钱,百姓能接受么?”

    说到钱,李二又开始头疼了,按照长孙无忌的所说的数量计算了一下沉声说道:“这的确是个问题,那么多份邸报如果不要钱国库根本就撑不下来,要钱的话,百姓又买不起,况且这邸报需要每月都印,一年十二份,这钱可不是小数!”

    “父皇,您算错了,不是一年十二份,是一年三十六份。”李承乾缓了半天,终于缓过劲来了,听到老头子的发言赶紧纠正。

    “三十六?为什么?十天一份?那不是亏的更厉害?”魏征不管钱,谏议大夫的身份让他什么事儿都能插上一脚。

    “怎么会亏钱呢?这帐算的不对啊。”李承乾抽着脸,一副便秘的表情,似乎有话不吐不快,但是又不知道该不该说的样子。

    “有话就说,有屁就放,别在那里瞎嘀咕。”李二比较了解李承乾,看他的表情就知道,这小子一定是又有什么歪主意了。

    “父皇,这报纸是要发生全国的对吧?也就是说上面的东西全国都能看到对吧?”李承乾问道。

    “废话,接着说。”李二翻了个白眼。

    “父皇,您觉得如果儿臣在报纸上写上迎宾楼的炒菜好吃,会有什么后果?会不会整个大唐都知道迎宾楼?如果写上别的呢?比如谁家的丝绸质量特别好,价格便宜什么的?”

    广告这种东西李承乾在后世见的多了,而且还亲自去打过广告,仅仅一个三线城市的地方日报,四、五十个字就要了他两百块。

    而现在他要办的可是中央性的报纸,还要发行全国的,如果在这上面打广告,丫打一次不拿个百十贯来好意思么?

    不过很明显,老头子并没有理解李承乾的意思,听了半天依旧有些狐疑,看着他半晌不说话。

    没办法,李承乾只能把话说的简单明了一些:“父皇,广告,广而告之啊,您想想,这可是发行全国的报纸,打一次广告那可全国都知道了,您觉得那些商家会不会主动拿钱出来打广告?”

    书房里在坐的都是玩政治的,说起玩钱,别说他们几个,就算是把整个朝堂上所有人都算上,也玩不过李承乾这个来自于后世,‘见多识广’的穿越众。

    果然,这次李承乾把事情掰开之后,众人眼中才闪过一丝恍然,李二的眼中甚至开始冒出绿光,好像又找到一条来钱的路子。

    老李现在就是觉得缺钱,不管什么时候都缺,所以当李承乾说起在可以在报纸上打广告,然后通过这些广告来补贴损失之后,李二就已经在心中下定决心:这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