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第2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去猜太子哥哥到底在想什么的举动。

    不过小孩子的耐心终归有限,过了不长时间,小武便又想到了其他问题:“太子哥哥,洛阳有什么好玩的?去了洛阳之后我们还要去什么地方?”

    洛阳有什么好玩的?李承乾想了想,发现这个时代似乎洛阳还真就没啥可以玩的地方,再说老头子让他去代天巡狩,他怎么也得装装样子,在大唐走上一圈,否则便等于是将自己的把柄送给别人去抓一样。

    想到这里,李承乾便对小武说道:“洛阳还真没啥好玩的,不过我们可以去登州那边,那里有大海,我们可以去海边玩,还可以坐船去海上钓鱼,总之登州那边不错!”

    “登州?山东那个?”小武的脸都快要抽到一起,如果真的去山东的那个登州,那真的好远啊,而上路上那么危险,如果出了什么问题……。

    “对,就是山东那个,我们好久都没有去过了,只王玄策说山东现在和以前大不一样了,这次正好借机会去看看。”李承乾点点头,随后又开始走神,整个人陷入恍惚,一会儿想这,一会儿想那。

    贞观六年各地屡见大蛇,这是情报科收集上来的情报,各路州府也时有发现大蛇的情汇报上来,不过这事情在李承乾看来并不算什么大事。大蛇而已,又不是大龙什么的,完全没必要大惊小怪,如果放到后世的天朝,再大的蛇估计也被人给吃了。

    不过现在是大唐,并不是在后世的天朝,所以大蛇这东西还是很可怕的,不是因为大蛇本身,而是因为有些人把大蛇当成精怪或者龙的化身,根本就不敢触碰。

    “太子哥哥,我们就待在洛阳好不好?”小武却没有给李承乾继续恍惚发呆的时间,大大的眼睛转了几圈之后,便扯着李承乾的袖子央求道。

    “为什么?去年你不是还说想去山东看看你无良哥么?”李承乾被摇的回过神来,看着小武不解的问道。

    小武被李承乾问的没办法,怯怯的说道:“因为,因为……,因为路上有蛇,宫里都在传外面的蛇有两个水桶那么粗,吃人只要一口,而且一天要吃上百人才能饱。”

    一天要吃上百人?李承乾脸上表情一僵,半晌之后苦笑着在小武的鼻子上捏了一下:“媚儿,上百人有好多的,两只水桶那么粗的蛇一天吃不了那么多,而且就算能吃进去,也不可能天天都吃那么多。”

    “可是那蛇是妖怪啊,太子哥哥,是妖怪呢!”小武十分认真的说着,眼中透出一丝恐惧。

    “媚儿,哥哥给你讲个故事好不好?”听小武说起大蛇和妖怪,李承乾果断想到了白蛇,想到了许仙,接着便是盗仙草、水漫金山等经典桥段。

    “是关于蛇的故事么?”小武并不傻,她自己刚刚说的大蛇,李承乾就要给她讲故事,怎么能让她没有联想呢。

    李承乾赞赏的笑了笑,在小武的头上轻轻拍了一下:“是的,一个关于大蛇的事故,很好听,媚儿要不要听?”

    “嗯……,会不会很吓人?”小武轻咬着手指忐忑的问道。

    “不会!”李承乾摇头。

    “那太子哥哥讲吧,媚儿要听!”小武知道李承乾很会说故事,只要不是吓人的,她还是很喜欢听的。

    “好吧,听好了哦!”看着小武全神贯注的样子,李承乾淡淡一笑,收拾了一下心情,一声轻咳用尽量低沉的声音说道:“十里平湖……,呃,不对,说错了,不是这段,我重说啊!”

    从长安到洛阳,李承乾这一路上就没得过清闲,每天从早上起来就洗漱完毕坐上马车开始讲,一直讲到日影西斜,然后……第二天继续。

    由白蛇所化的白素贞,青蛇所化的小青,天然呆的书生许仙,刻板而不通人情的法海一个个故事中的人物通过李承乾的讲述,在每个人的心中宛如活了过来一般。

    从第一天故事开讲的第一天,小武和杨雨馨两个丫头就再也没有离开过李承乾的马车,甚至就连夜魅也弃了自己的坐骑,坐到了李承乾的马车车辕之上,接替了车夫的工作。

    篷船借伞、断桥相会、盗灵芝仙草、水漫金山寺、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故事讲到后来车里的两个小丫头已经哭成泪人,就连驾车的夜魅也忍不住流下一颗伤心泪

    “太子哥哥,白娘子太可怜了,那雷峰塔在哪里?我们去把它推倒好不好?”小武此时也不管路上有没有什么大蛇的事情了,一心只想着如何才能解救故事中的白素贞。

    注:雷峰塔实为宋代所建,但金山寺却是东晋时所建,故事中因为需要,把雷峰塔向前移了几百年希望大家可以理解,另外,法海其实是公元800年以后才出生的,也因故事需要被向前移了200年。^_^

    (本章完)

第603章 躺枪(中)() 
“是啊殿下,我们去镇江吧,调地方府军,去金山寺把白素贞救出来。”杨雨馨小丫头也不甘示弱,也不等李承乾说话,就接过小武的话头争求起某人的意见。

    “好了好了,你们两个小丫头片子,这就是个故事,故事知道么,根本就没有什么白素贞,也没有法海,许仙和小青也没有。”李承乾被两个小丫头折磨的没有办法,只好举手投降。

    “没有?都是假的?”小武眨眨眼睛,与杨雨馨对视着,半晌之后从马车里探出头去,对跟着她一起出来的两个护中的一人喊道:“顺子,小顺子,快来。”

    “公主殿下,叫臣有什么事?”被叫作顺子的是一个大概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听到小武叫他立刻从后面骑马赶了上来。

    “你去镇江金山寺,看看有没有一个叫法海的老和尚,如果有就给本宫抓来,要是没有你就在那里等着,过些日子本宫自然会和太子哥哥一起过去。”小武虽然不是老李亲生,但是作为李二的义女,也有新阳的封号,而且几年来在宫里的生活也养出了公主脾气,一番话说的不容半点反驳。

    “喏!”顺子作为小武的护卫,自然对她的命令惟命是从,等小武说完,见没她再也没有其它吩咐立刻将马一带从队伍中脱离。

    “媚儿,你说你折腾他干啥,哥还能骗你不成。”李承乾痛苦的以手抚额,有些无奈的说道。

    “就算是没骗我,那也要看看有没有叫法海的,如果有也要抓回来打板子。”小武嘟着嘴巴,恨恨的说着,看样子分明就是被故事里的法海气到了。

    不过还好,真正的法海现在应该还没有出生,如果按照年代来说的话估计法海的爷爷也还没有出生。

    但是鉴于李承乾的故事,估计将来再也不会有法海这个人出现了,一个还没有出生的人物,这就样意外的中枪,说是躺枪也不为过。

    而且事情并不是到这一步就完事了,在李承乾的出行队伍到了洛阳之后,小武死活都不肯再走,非要杨雨馨把这个故事写来。

    李承乾并没有阻止小武的这一行为,某种程度上他还在帮助杨雨馨,在小姑娘有些细节想不起来的时候他就会出言提醒。

    就这样,李承乾、小武、夜魅、杨雨馨,缩在洛阳整整有半个月时间,等到他们再一次出发的时候,一本《白娘子传奇》的事故手稿被快马加鞭的送回了长安,同时随同手稿一起送进长安的还有李承乾的一纸书信。

    最后,在李承乾离开长安一个月之后,整个长安又炸了。

    所有的寺庙进香的人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少了一半,而且还有日趋减少的势头,而且这种趋势还在隐隐向长安周边地区蔓延。

    对于这种突如其来的变化,自然引起了李二的注意,派人出去调查之后发现,这事儿竟然又和被他赶出长安的那个混小子有关。

    于是,甘露殿中,老李再一次被气的摔了杯子。

    长孙皇后知道李二在发脾气之后,从自己的寝宫赶了过来,躲过一只从门里飞出来的杯子之后,莲步轻移来到李二身边,缓缓问道:“二哥,您这又怎么了?”

    “看看,看看,这又是你的好儿子搞出来的东西,你说……你说他怎么就不能消停点呢?那些和尚到底怎么惹到他了,一天到晚的为什么总是拿那些和尚搞事。”李二指着桌上一本印的十分精致的《白娘子传奇》,皱着眉头牢骚着。

    “高明?”长孙皇后从桌上拿起书,试探着问道。

    “除了他还能有谁!”李二一脸的郁闷,想拿杯子喝口茶压压火,结果发现刚刚被他丢出去。

    示意一旁的宫女再去拿杯子,等宫女离开之后,李二又感觉老婆好像半天没答理自己了,忍不住又向长孙看去。

    结果发现,亲爱的老婆竟然津津有味的拿着那本让他头痛不已的《白娘子传奇》在看,而且似乎看的很入迷。

    “咳咳……”感到自己被无视之后,老李十分没面子的干咳几声,将长孙皇后的注意力吸引了过来。

    刚刚看了个开头的长孙皇后将书合上,交给跟在她身后的宫女拿着,然后好奇的问道:“二哥,高明这故事写的不错啊,为什么您发那么大火呢?”

    “如果你把这本书看完,就会知道朕为什么这么大火了。”李二起身在地上踱了几步,然后恨恨的说道:“你说,他怎么就非要和那些和尚过不去,那些和尚是招他还是惹他了,现在那帮家伙找上门来了,非要让朕给他们正名,你说……,唉~!”

    一连两次听李二提到和尚,又提到书,长孙皇后仿佛明白了什么,从宫女手中把书拿回来,一目十行的向后面看去。

    大概过了有一刻钟左右,长孙皇后将书合上,说出的第一句话竟然是:“这些和尚,简直该杀!”

    “看看,看看,你也这么说吧。”李二苦笑着摇摇头:“现在外面已经乱套了,国子监的那些学生在请命,希望朕查封庙宇整顿僧侣;而那些和尚则是请命希望朕给他们正名,证明书里的事情全是子虚乌有。你说,那小子明明都不在长安了,却还是给朕惹出这么大的事情,你说……”。

    长孙皇后此时也醒悟过来,刚刚似乎被书里写的故事误导了,竟然有些感情用事,一时间尴尬的有些不知说什么才好。

    但是如果认真说起来,这也就是一个事故,只是一个故事而已,完全没有必要较真到封寺庙的程度吧?

    尴尬中的长孙皇后突然觉得那些和尚很可怜,啥也没干就祸从天降,因为一本小说被搞的声名狼藉,这难道就是那混小子说的“躺枪”?

    “观音婢,你说朕怎么就生了这么个儿子,他怎么就不让朕安生几天呢。”李二吐着苦水,指着宫女拿在手中的书:“就这么一本破东西,搅得整个长安乱成一团……”。

    (本章完)

第604章 躺枪(下)() 
对于这次国子监学子与和尚们的对决,李二本着两不相帮的态度来了一个冷处理,任由他们堵在皇城外面嚷嚷,同时命令左右武候卫,只要两波人不打起来,就不要管,任由他们折腾去。

    老李这也是没办法中的办法,书是他儿子写的,里面也没有什么违禁的东西,封书这事儿他还真干不出来。

    况且书里也并没有对和尚们有什么诽谤的话语,如果这样就封书,那将来怎么办?佛教并不是大唐国教,总不能说都不让说吧?在大唐什么时候神权大过皇权了?

    本着这样的一种心态,李二心中虽然生气李承乾总是给自己惹麻烦,但还是没有在外人面前对此事过多的表态。

    而外面的和尚们闹腾了几天之后,发现事情似乎有点不对头,对面学生的人数似乎越来越多,开始时只有国子监的学生在和他们闹,到现在已经有四文馆的学生加入了进来。

    终于和尚们反应过来,这事情是他们自己给办错了。

    这样无休止的闹腾下去,只会让《白娘子传奇》这本书越来越出名,看的人越来越多,这样一来等于给书打了广告一样。

    有了这样的觉悟之后,和尚们在一夜之间退回了各大寺庙,从此不再搭理那些闹腾的学生。

    而学生们时间长了,独自闹腾的也没啥意思,慢慢的也都开始回去上课,整件事情也就慢慢平息了下去。

    不过事情平息了,《白娘子传奇》却火了,大火特火,上至高门大阀,下至平民百姓,只要是读书人几乎全都会买上一本来看看。

    现在的大唐因为活字印刷术的推广,使印书的价格低到一个极限,而成品书的价格自然也是随之降低,变的更加平民化,一本书从原本动辙数百上千文变成现在的数十文。

    低廉的价格促成书籍的平民化进程,原本很多买不起书的人现在如果节省一些,买书就变的不在是问题,至于抄书这种事情,几乎更是在大唐基本绝迹。

    不是不想抄,实是在抄书的成本比买书要贵。

    因为印刷的东西字体都是很小的,而手抄的字体会很大,往往同样大小的纸手抄三页相当于印刷书的一页。所以抄书省下来的钱基本上全都买了纸,里外一算,抄一本书不光没省钱,最后很可能还要亏上不少。

    鉴于这样的原因,抄书的人没有人,买书的人越来越多,一来二去的书商发现,虽然书的价格便宜了,但实际上他们并没有亏钱,和以往相比,好像赚的还多了一些。

    这样一来,让他们更加热衷销量,而不是价格,所以书的价格开始越来越便宜,尤其是像论语、中庸、诗经之类的学子必备书籍,价格和以前相比简直便宜的像是在白送一样。

    《白娘子传奇》因为写书的是李承乾,所以印刷的量自然不会小,价格也几乎是以成本价在卖,自然普及的很快。加上大唐的青年男女平日里的确缺少一些精神粮食,现在有了便宜的爱情小说可看,当然不会放过。

    可是就在整个长安的人都认为李承乾一肚子坏水的时候,无良的太子殿下也正抱着脑袋郁闷的想要撞墙。

    不就是写了一本书么?至不至于让老头子把方老太监派来问罪啊,这老太监年龄也不小了,三百里加急的快马骑上三天,也不怕把身子骨颠散了。

    “太子殿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