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第2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就像找媳妇这样的事情,放在李恪身上和放在李承乾身上有不同的结局一样。

    李恪看好谁了,可以直接纳回来作小妾,但是同样的事情放在李承乾身上就不行,不管他看好谁了,他都要经过长孙和李二的同意,否则那就是忤逆。

    高句丽的事情也是一样,在魏征看来,这是一点小事,忍忍也就算了,大丈夫报仇十年不晚。

    但在李二看来这就是对方不给自己面子,如果这一次忍了,那其他国家如果也这样怎么办?大唐的脸面还要不要?他这个皇帝的脸面还要不要?

    李承乾很清楚老头子的为人与想法,而且站在他的立场上,李二既是他老子,又是他的君主,所以无论从哪一方面讲,他都应该站在老头子的一侧,否则就是不孝、不忠!

    所以在魏征说完他的观点之后,李承乾便接过了话头:“魏伯伯言重了,父皇的意思只是想让高句丽受到教训而以,并不是要屠其国、灭其种。”

    “唔,不错,朕就是这个意思!”正在喝茶的老李连连点头,放下手中杯子。

    李二现在只想出兵,至于要打到什么程度,那要打打再说,如果高句丽怂的一逼,灭其国也并非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

    “太子殿下!”对李家父子这种打马虎眼的作法,魏老头打心眼里腻味,觉得还是前两天那个小胖子可爱些。

    一直坐而不语的杜如晦突然开口说道:“陛下,太子殿下,战阵之上兵凶战危,战与不战怕是非我大唐能够决定的。”

    老杜的发言让李承乾颇为意外,不由将注意力移了过去。

    只听杜如晦接着说道:“陛下,高句丽乃是苦寒之地,冬长而夏短,冬日里天气异常寒冷,我大唐军士并不适应,是以不耐久战;而到了夏天,该国又会成为一片泽国,大型攻城军械又运不进去。是以,若要东征,还要作万全的准备才是。”

    李二咂了咂嘴,将目光看向李承乾。

    刚刚这些对话他已经和杜如晦等人讨论过无数次,早就没了新意,现在说来,无非就是说给李承乾听的。

    果然,李承乾没有辜负李二的期望,并没有被杜如晦所说的困难吓倒,而是将话题引到了兵卒的战斗力上:“杜伯伯可知高句丽兵卒战力如何?”

    杜如晦见李承乾竟然还不听劝,不由加重了语气:“高句丽民风彪悍,可谓全民皆兵。”

    李承乾满不在乎的嘿嘿一笑:“杜伯伯言过其实了,一千只羊再厉害也打不过一头强壮的老虎,全民皆兵也不等于战力无敌,否则他们也不会每年被掳走那么多边民,而无计可施。”

    魏征老头见李承乾也和李二一个调调,而且更加难缠,不由一声长叹抢过话头:“太子殿下,隋末杨广三征高句丽而不成,前车之鉴就在眼前,殿下因何执迷不悟啊!”

    老魏话音刚落,房间中陡然一静,所有人目光都看向桌案之后的李二。

    老魏头儿这是犯忌了啊,拿杨广来作例子,说李承乾执迷不悟,可小李同志分明就是李二的代言人,说他执迷不悟,无异于说李二执迷不悟,这可就等于在拿老李和杨广作比较了。

    李承乾敢感觉到了气氛的诡异,看着老头子越来越阴沉脸色,似乎处在马上就要爆发的连缘,估计下一秒很可能就会把老魏头儿给弄出去砍了。

    心念电转之间从椅子上起身,立于房间之中,将众人的目吸引到自己身上,然后朗声说道:“父皇,诸位叔伯,既然在担心举世攻唐,为何就没有想过来个举世攻‘高’?想那高句丽与百济、新罗乃是世仇,若大唐发兵,百济与新罗必然从其背部发起猛攻。”

    “而我们只要对联系契丹部族以及北方的黑水部族,给他们一些好处,利益趋使之下,这两部必然响应,到时候五方联动四面围之,高句丽纵然举国皆兵又能如何?”

    没办法了,不管有没有道理,李承乾胡乱编一些理由,想把老头子的注意力分散一下,别让老李一怒之下砸了自己的‘镜子’。

    老李书房里坐的都是些人精,哪个不是老狐狸一样的人物,李承乾的话音刚落,立刻房玄龄就接了上来:“殿下如何知道百济、新罗必然出兵?若是他们不出兵又如何?”

    李承乾洒然一笑,傲然说道:“出不出兵就要看大唐的决心如何了,若我大唐提四十万大军陈兵边境,只怕不等我们先动手,百济、新罗两国就要先动了。”

    吹牛逼呗,谁不会啊,可行不可行先不说,听着提气,能把老李的注意力引开就行。

    “行了行了,别在这儿演戏给朕看,朕还没那么小气,不至于连句话都听不进去!”李二无奈的拿着桌上的玉石笔架敲了敲,打断李承乾等人的吹牛抬杠行为。

    瞬间,书房中响起一片吁气之声,老杜和长孙无忌等人也在举袖擦拭着自己额角冒出来的冷汗,不管如何,魏老头儿这条命应该是保住了。

    “臣,谢过陛下不责之恩!”李二表示不怪罪,但老魏不能就这么心安理得的受了,谢个恩施个礼也是题中应有之意。

    “免了!”既然不想杀老魏,李二也就好人作到底,让老魏坐回原位。这种耿直的家伙,杀了只会成全他的名声,但对李二除了能泄愤没有一点用处,弄不好还要背一个暴君的恶名,智者所不为也。

    只是免了老魏的责罚之后,老李却把目光看向了李承乾,啧了一声,又扫了一圈长孙无忌等人:“刚刚太子说的计策朕认为不错,你等如何看?”

    嗯?!不错?李承乾一愣,诧异的看向老李,刚刚那些都是临时编出来吹牛逼败火用的,怎么在老头子嘴里竟然变成一个不错的计策了?不会是说反了吧?

    (本章完)

第498章 被忘了() 
吹牛逼败火也能吹出一个妙计来,李承乾有种三观尽毁的感觉。

    不过老头子说行,那就必须行,不行也行,没看李靖和长孙无忌已经在沉思了么,这就证明老头子的是对的。

    李承乾自然不敢说自己刚刚是在吹牛逼,如果说了那就是打脸,会得罪好多人,而且还有可能被老头子揍。

    “承乾呐,具体说说你的计划,详细一点,让你这些个叔伯们都听听,给你拾遗补缺。”李二的心情似乎好了许多,脸上有了一丝笑容,不知道是因为李承乾的主意靠谱还是因为物极必反。

    李承乾在心里叹了口气,无奈之下只能继续吹牛逼:“父皇,高句丽虽然号称举国皆兵,但实际上战力极其有限,武器装备方面不如大唐甚多,是以儿臣以为我大唐完全可以大兵压境之下,派出两支偏师互相策应,携带火器深入其境内,遇城破城,遇寨拔寨。”

    “嗯,这两支偏师如果被围又当如何处理?”杜如晦见无法打消这对父子的积极性,便开始提出一些可能会遇到的困难。

    如果李承乾解决不了,那么出兵一事自然不用再提,而如果能解决……能解决的话平定高句丽指日可待,出兵就出兵吧,正好大家可以分一分功劳。

    “杜伯伯莫非忘了一直在向长安运粮的那支水师了?让他们把人送进去,再负责接出来,自然没有后路被断的风险。”

    “殿下的意思是,边境那里只是摆摆样子?吓唬人的?真正的攻击是来自高句丽的背面?”李靖听出了一些门道,觉得李承乾如此用兵甚得其心,忍不住开口相询。

    可是李承乾哪里会什么兵法,左右不过是靠着后世的那一点点肤浅的军事常识在吹牛逼罢了。

    此时李靖提出的问题,正好给了他一点启发,当时下便顺着李靖的思路说了下去:“不错,我们在边境上摆下重兵,相信高句丽必然不敢轻慢,也会调集大军相迎。是以其国后方必然空虚,到时候水师负责剿灭高句丽水师,然后沿河网逆流而上,杀入其国腹地……”。

    不等李承乾继续说下去,李靖等一批老杀才几乎瞬间就自动脑补了接下来的过程,抚掌大笑道:“然也,等到水师建功之后,新罗、百济怕是立刻就会有混水摸鱼的打算,定然会出兵袭扰高句丽后方。如此一来高句丽两面受敌必然慌乱,而我大唐军士只要趁乱……好计!好计!”

    好计,当然是好计,这特么就是正史上大唐灭高句丽的作法,李承乾偷偷擦了一把冷汗,暗叹总算没有把牛逼给吹爆了。

    李二自然更是满意之极,原本紧蹙的眉头也舒展开来,看着李承乾的目光尽是满意之色,果然是‘睚眦必报’的‘智妖’,肚子里的坏水就是比‘小胖子’要多上许多。

    接下来,解开心节的一群人在老头子的书房里尽情的吹起牛逼。

    现在还不是东征的最好时机,魏征明白,李二更不会不知道。

    但有些时候作为一个上位者就是那么容易钻牛角尖,尤其是李二这种天下霸主级的人物,更是如此。小小高句丽,竟然能成为一块绊脚石,让坐拥百万大军的大唐皇帝拿他无可奈何,这是绝逼不能忍的事。

    可是当有了一个妥善的办法,可以一朝解决高句丽之后,李二的想法立时就变了,变的不再急躁。

    这就像我们考试一样,试卷发下来,我们都会审题,当看到一道大题摆在面前无力解决的时候,我们会心烦,全力蹲在那里一个劲的想为什么,怎么解。

    哪怕明知道琢磨这道题是不明智的,但还是免不了去想,就算是想要把题放到最后解决,但是在解其它题目的时候,也还是会不自觉得想起来。

    但是当某一个瞬间想到解题的思路之后,整个人立刻就会变得轻松起来,是不是马上动笔去解题也显得不是那么重要。

    反正解题过程要消耗很多时间,与其这样不如先去弄那些容易解的题目,最后再来解这道最复杂的题目也是一样。

    李二现在的状态就像是考生,高句丽的事情变的不再那么棘手之后,他反而不急于去解决它了。

    看一个能随时被自己一巴掌拍死的小人物在自己面前得瑟,现在好像成了老头子的一个乐趣,李承乾除了无奈的苦笑摇头,实在想不出任何的一个词来形容老李的这种恶趣味。

    而且看来YY这种事似乎并不是他这个现代人所独有的,老头子和他手下的那群老货,好像也有这种癖好。

    短短一个时辰,高句丽荣留王已经在一群老货口中换了十八个死法,让李承乾这个来自现代的宅男都有些忍俊不禁。

    杜如晦所说的吓死可以理解,房玄龄所说的自杀死也能接受,但长孙无忌所说的因为上火拉不出屎,被憋死算怎么回事?搞笑也不是这么个搞笑法吧?

    讨论一直在热烈的进行着,李承乾自然不好离开,所以只能找一个角落缩里面去打盹。这种事情他已经习惯了,当年在朝堂上练就的‘坐睡’功夫依旧没有落下,不到片刻就已经睡了过去。

    然后等被叫醒的时候,才发现,外面天色已经全黑了,老头子和一群老货早就走的不见影子,只有方老太监静静站在他面前。

    “咋回事儿?散会了?”李承乾揉揉眼睛,迷迷糊糊的对老太监问道。

    房间里很安静,老货们已经走的一个都不剩了,好像连老头子也不在屋里。

    “殿下,陛下已经离开小半个时辰了,臣看您一直没有出来,就进来看看,没想到,您竟然坐在这里睡着了。”方老太监一脸的无奈,对李承乾神经的粗大,一时有些无力吐槽。

    李承乾脸上闪过一丝尴尬:“父皇已经离开那么长时间了?”刚刚睡的太嗨,一时间竟然没有注意到散会的事情,而且老头子估计也是聊的挺嗨皮,儿子丢了竟然也没有注意到,感觉上似乎没什么比这更让人觉得尴尬的了。

    (本章完)

第499章 失落() 
书房议事过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李承乾再一次被抛到了权利圈子之外,继续过他那种终日无所事事,每天睡觉睡到自然醒的生活。

    而在宫外,一场对李承乾的猜测与算计也正在进行当中。

    王家老宅中,王通、王舜两人齐齐坐在会客厅中的客座之上,看着高居主位沉默不语的王珪,眼中满是期待。

    半晌之后,王珪一声轻咳,在两人的注视下缓缓说道:“你们两个这段时间还是安稳些吧,莫要再去招惹宫里那位。”

    王舜眼中闪过一丝不解,急声说道:“叔父,为什么?陛下不是已经将培养的方向转到了越王身上,放弃那位了么?为什么我们还不能……”。

    “你就那么肯定?是什么让你有这种信心的?”王珪面无表情的说着,其间甚至连眼睛都没有睁开。

    “叔父,难道现在事情还不明显么?那位已经整整有一年多没有上过朝了,很明显是因为一些事情惹怒了陛下,侄儿认为要不了多少时间,怕是宫中就会传出易储的消息!”王通有些迟疑,但还是把自己的想法说了一下。

    结果却换来王珪的一阵冷笑:“糊涂!老夫真不知道你这些年是怎么在朝堂上混下来的,竟然到现在还没有被流放岭南,运气当真不错!”

    “还请叔父解惑!”王通被骂了,但却不敢有一丝辩驳,只是老老实实的作受教状,只是眼中却带着一股子不忿。

    “想不明白?”王珪端起一边的茶盏,轻啜一口,又放到一边,在两位本家侄子急的冒火的眼神中摆足了姿态。

    良久之后才缓缓说道:“陛下对那位的宠溺决不在任何人之下,只是这份宠溺被掩饰的很好,你们没有发现罢了,否则你们以为孔老头和程老匹夫还会允许闺女与那位接触。”

    “这……,这怎么可能……”王舜脸色变的异常难看,有些不敢置信。

    王珪脸上带出一丝不屑,一副怒其不争的语气说道:“为什么不可能,你们如果真的长了脑子,就好好想想看,那位折腾出多少事情,而哪一次又真的被处罚过?”

    “六率在练兵你们知道吧?联系外臣,对天策府老将们许以重利,你们知道吧?这些事情放到之前任何一朝的太子身上,后果是什么你们也应该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