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第1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今天有事要出门呢,所以三章一起发啦!^_^

    (本章完)

第392章 又忽悠来一个手下() 
“杜兄!”离开杜如晦的卧房,李承乾在下人的引领下到了书房,见到了扑在故纸堆中的杜构。

    “哦,太子殿下,臣……”书房中的杜构此时正趴在地上,在一堆的资料里翻找着什么东西,看到李承乾进来,露出一丝尴尬的表情,显的有些不好意思。

    因为与杜构并不熟悉,所以李承乾并没有与他开什么玩笑,只是连蹦带跳的越过满地的文件,将杜构从地上扶起来:“杜兄辛苦了!”

    “家父身体日渐恢复,臣也不能总是闲着。”杜构搓着手,表现的有些呐呐。

    事情还没有定下来,甚至李承乾现在有没有和李二提起都不知道,现在就如此急迫的查看登州的资料,多多少少有些失了矜持的意思。

    李承乾人精一样的人物,单看杜构的表情就知道他心里大概在想些什么,当下出言替他解围道:“调杜兄前往登州一事,我已经与父皇提过,父皇那里已经在安排,所以大兄还要抓紧时间才好。”

    “喏!臣一定尽心尽力!”杜构露出一丝激动的神情,抱拳恭声应道。

    人们常言:老子英雄儿好汉。

    杜构作为杜家长子,更是时刻以老爹杜如晦为榜样,有一个当宰相的爹对他来说即是荣耀,也是鞭策。

    想着将来要继承老头子的莱国公爵位,像老头子那样为杜家撑起一片天空,那就必须有继承这个爵位的实力,同样,还要有与之相配套的能力。

    这一切让杜构的压力很大,虽然平时他嘴上不说,但骨子里的野心早就已经如草原上的野草一般,疯狂的蔓延。他已经二十岁了,已经到了可以为国效力的年龄,连李承乾那个只有十来岁的少年都已经可以负责石炭司那么大一个部门,他杜构又怎么可以虚度青春。

    只是可惜,杜构是一个木讷的性子,有什么话都喜欢藏在心里,平时老杜又忙一些,根本没心思管他,是以想要从政为官的想法他就一直藏在心里。

    甚至这一次如果不是李承乾主动提起,估计这小子的心事还不知要藏到什么时候。

    这个世界上不缺热血青年,也同样不缺愤怒青年,像杜构这样顶着巨大压力生活在老头子阴影之下的纨绔们同样不缺热血,只是没人去引导他们,没人把他们的热血挑动起来。

    老头子们总是把这他们看成孩子,总是看不惯他们的一些作为,总是在用自己的三观来衡量他们的三观。

    于是乎,X代们都成了纨绔,无所事事的他们打马游街,肆意妄为,越来越不被父辈看重,直到最后变得自甘堕落。

    但现在不一样了,后世穿越而来的李承乾有着超越这个时代的眼光,也有远超这个时代的见识,或许在政治上还有些不成熟,但这完全可以用那颗聪明的脑袋来弥补。

    说到底,X代们,才是李承乾的最终目标,未来的大唐还要依靠他们,至少三代之内要依靠他们。

    寒门子弟虽好,但是在见识和眼光上还是差了许多,扳倒了世家之后,单单依靠那些寒门并不足以支撑起大唐这个庞然大物。

    X代才是架在世家、士族与寒门子弟间的桥梁,挑动他们的热血,创造他们发挥自己能力的机会,这才是目前李承乾想要做的。

    所以,看着杜构眼中冒出的那一丝热切目光,李承乾笑了,笑的很开心,拍拍杜构的肩膀,将他按到一旁的椅子上坐好:“杜兄,我知道你心急,其实我更心急,如果依着我的性子,恨不得现在就让你马上出发直接去登州。”

    “可是不行啊,杜伯伯身体还需要很长时间来恢复,正是需要儿女承欢膝下的时候,你作为家中长子,总不能撒手不管吧?杜荷那小子你又不是不知道,照顾人的事情,能指望上他么?”

    一番话说的至情至性、鞭辟入里,听在杜构耳中,似乎被戳中了死穴一般,呆坐良久之后,从椅子上骤然起身,对李承乾深深一礼:“构,谢过殿下指点。若无殿下提点,构,险些因一己之私酿成大错,成了那不孝之徒!”

    “杜兄快快请起,你我兄弟何必如此见外。正为谓当局者迷,旁边者清,兄长是心急为大唐出力,为天下百姓出力,一切都是出于公心,承乾如何能不知晓。”李承乾伸手将杜构扶起,颇为些语重心长的继续说道:“只是事情总有轻重缓急,吾兄还年轻,还有很多时间去为自己的理想去奋斗,眼下还是以父辈健康为要!”

    杜构的眼眶微微有些泛红,想及老父为支撑这个家日夜操劳,甚至为了保持旺盛的精力不惜服食那硬如金铁的‘回春丹’,不由愧疚难当,再次弯腰一礼:“构,受教了!”

    李承乾也觉得装逼装的差不多了,再装下去怕是有些过了,弄不好还会打消了杜构的积极性,硬挺着受了一礼之后,便找了个由头岔开话题,把事情引到了登州风土人情上面。

    波澜壮阔的大海,一望无际的盐池,伸向天际的公路,李承乾的声动描绘下,情绪有些低落的杜构再一次变的雄心万丈起来。

    可怜的家伙,在短短半个时辰之内,被李承乾忽悠的完全忘了自己是谁,大喜大悲之下,如果不是身体还算是康健,只怕非得大病一场不可。

    到了最后,李承乾觉得时间差不多了,再聊下去怕是要回不得宫,这才轻咳一声止住话头,看着兴奋异常,恨不得拉着自己秉烛夜谈的杜构说道:“吾兄,承乾有一句话,想要送与兄长,望你我兄弟以此共勉之。”

    杜构见李承乾说的郑重,不由也是神色一正,沉声应道:“太子殿下请讲,构,洗耳恭听!”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是应该这样度过的。

    当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才能够说:我的生命和全部的经历,都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大唐之崛起而奋斗!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面一句最著名的话,被李承乾稍微修改了最后一句,但这并不影响其中的含义。

    所以李承乾离开之后,杜构郑而重之的将这一段话写在了一幅白绢之上,并且让人表了起来,挂到自己的书房之中。

    自此,李承乾又多了一个忠实的拥趸。

    (本章完)

第393章 老杜感概与突厥战事() 
杜如晦和杜夫人发现了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家中的老大杜构行为异常的怪异,天天钻在故纸堆里的家伙现在竟然从里面走出来了。

    每天早晚请安,时不时在老杜的床榻边上转上几圈,而且还经常会嘘寒问暖的关心一下杜夫人是不是累了,家里的生意时长也会问一问家中的管家,有不懂的地方竟然会拉着管家问来问去,不弄明白决不罢休。

    有些东西实在不明白了,就借着伺候老杜的时候,问上一两句,得到一些指点就自己坐在一边琢磨,然后把想不明白的东西问上一问。

    这种大异往常的举动让老杜和夫人十分摸不着头脑,在观察了大概有七、八天之后终于是忍不住心中好奇,把大儿子揪了过来:“构儿,这段时间可是有什么事情了么?为何表现在的如此反常?”

    “父亲,构儿从前不懂事,前几日幸得太子指点迷津,现在已经幡然悔悟,今后定然不会再让父母亲大人操心……。”杜构得了李承乾的指点之后,触动的确是颇深,加上这段时间围着老头子转来转去,看着老爹已经花白的鬓角,更是体会到老头子的不容易。

    从前觉得在老爹老妈面前说自己的心事总有些不好意思,现在竟然觉得要是不说才不好意思。

    这样的转变完全就是在李承乾说教一番之后发生的。

    而且和老头子沟通的次数多了之后,杜构也发现了自己有些想法的不成熟,一次次的交流,让他认识到了自己的缺陷在哪里,知道了主政一方的难处。

    同时也认识到很多事并不是像他想的那么简单,心志高远是一回事,能不能真的为百姓做实事又是一回事。

    想要为百姓做实事、做好事,那就必须了解他们的生活,知道他们缺少的是什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成为一个好官,而不是一个拍脑袋、拍屁股的昏官、庸官。

    杜构蹲在老头子的床榻之侧,把那天晚上和李承乾的交谈说了一遍,包括李承乾对他的提点以及后来对登州开发提出的设想。

    其言词间带出那种毫不掩饰的狂热,让老杜看的都有些动容,心中不禁感叹:杜家只怕真的已经被绑到李承乾的战车上,再也下不来了!

    不过,只要李承乾那小子不犯傻,时长有人提点他一下,这家伙将来道的确是一个合格的君主,两个儿子在他的手下混饭吃或许真的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因为目前看来,所有皇子中,似乎十年八年之内不会再有比现在这位太子爷再出彩的人物了。

    李恪因为身份的问题,根本就不可能有触碰皇权的机会;李泰那小子现在好像突然喜欢上了文学方面的东西,以武立国的大唐怎么可能选一个只懂读书的皇子作为继承人?这小子似乎是在自掘坟墓。

    至于再小一些的,比如李愔,这小子和李恪是一母同胞,李恪都没有资格的事情,他就更不要想了;至于李佑那浑小子……三岁看老,老小子要是能消停的活到三十,都特么算他命大。

    其他的皇子老杜看不出来,没办法,都太小了,还属于吃奶的阶段。

    反正就目前的情况来说,以李承乾表现出来的能力,想要玩死他的那几个兄弟,估计闲着半条膀子,还要闭上一只眼睛。

    当然,这还是在那几个兄弟团结一心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发生,否则那几个小家伙如可各自为战的话,只怕连一点点的机会都不会有。

    连老李都已经害怕的小怪物,未来如果不出现奇迹,皇位基本已成已经是他的囊中之物!

    杜构的话让老杜想到了许多,最后,老杜头狠狠的一拍床榻,决定不管了,儿孙自有儿孙福,不给儿孙作马牛,大唐的太子太难搞定,也太难琢磨,一切听天由命吧。

    说不定哪天天上掉下一块石头,把人砸死了也说不准呢。

    而就在老杜琢磨杜家未来和李家皇朝皇位归属的时候,北面的大草原上也正进行着一场惨烈的厮杀。

    当然,这里的惨烈指的是突厥人。

    无数的战马在骑士的催动下,向着大唐的陌刀阵冲过去,然后被丈余长的陌刀斩成碎片,爆出漫天血雾的同时,也发出凄厉的惨叫声。

    “风!风!大风!”陌刀阵后面的盾阵掩护着弩兵,爆发出一阵阵气壮山河的吼声,精铁打制的三棱弩矢伴随着一声声呼啸遮蔽住整个天空。

    那一声声尖利的呼啸刺的人耳膜生疼,宛如死神的狞笑,在突厥骑兵惊恐的眼神中,三棱弩矢从天而降,轻易的穿透他体身上的皮袍,带走他们的生命与灵魂。

    突厥人已经快要绝望了,横亘在他们面前的那道血肉长城已经矗立了整整一天的时间,在他们十余次的进攻下依旧屹立不倒。

    这就是大唐军阵,突厥人眼中的无敌战阵!

    “仁贵,一起冲上一阵如何?”激烈的喊杀声剌激的秦琼双眼有些发红,向身边的薛仁贵发出邀请。

    这应该是他最后一次上战场了,身体的情况越来越糟,当年每阵当先让他流了太多的血,现如今身体里面还有数枚箭头没有取出来。

    最后一次,无论如何都在把握机会战上一场,哪怕是战死沙场,那也是生平一大快事,总要好过老死于床榻之上。

    薛仁贵银甲白袍,面色冷峻的立于秦琼身旁,面对这这位左武卫大将军的邀请,打下一个军礼:“仁贵领命!”

    “好,一会儿以响箭为号,你我两军比上一比!”秦琼见薛仁贵答应的痛快又不失军中礼节,不由哈哈一笑,在他肩上击了一拳之后,拨马直往所率马军而去。

    而薛仁贵亦同时回归自己所属的‘獠牙’大队,准备一会儿突击的事宜。

    一场遭遇战打了整整一天,已经到了应该结束的时候了,相信要不了多久,突厥人就会停下这一波的攻势,到时候,应该就是骑兵出动的时机,‘獠牙’的第一场硬碰硬的战斗即将打响。

    (本章完)

第394章 钢铁与肌肉的碰撞(上)() 
颉利此时仿佛也有了一些预感,有些落魄的目光向对面大唐军阵的后方掠去。

    遭遇战开始的时候,他以为可以凭借突厥骑兵强大的战斗力突破对面那只军队的封锁,必竟目前为止他的手中还有接近十五万的军队,冲破三万唐军的封锁问题应该不大。

    而且突厥这边十五万人还全都是机动性极高的骑兵,只要能在大唐军阵上撕开一道口子,甚至不需要对唐军造成多大的伤亡,就能顺势跳出这个巨大的包围圈。

    到时候广袤无垠的大草原对于狠神的子孙来说,那就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颉利完全可以凭借对草原的熟悉,在其他大唐军队到来之前悄然消失于茫茫的旷野之中。

    然而颉利低估了唐军的顽强,同时也高估了突厥骑兵的士气。

    整整打了一天的遭遇战几乎已经让突厥骑兵谈唐色变,如果不是进行过数场血腥镇压,并且许以重利,只怕这十多万人的军队早就已经溃散了。

    仗打到这个时候,拼的就是意志和血性,谁坚持的久,谁就会是最后的胜利者,而另一方,当然只能惨败收场,并且结局不会比草原上的野狗强上多少。

    短促的号角声在对面唐军军阵之中响起,一直驻立未动的大唐骑军终于有了动静。

    该死的,颉利心中暗骂一声,最担心的事情到底还是发生了。

    己方已经久战兵疲,然而唐军的骑兵却是一直在养精蓄锐,如果让他们发起攻击,这无异于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如果早知道大唐军阵如此厉害,开始的时候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