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崛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隋崛起- 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们已经跪了好几个时辰了,可是杨炎却没有让他们站起来的意思。

    除了立威之外,杨炎也是为了报复这些人集体给自己送礼,给他们一点小小的惩罚。

    底下的百官也是个个胆寒,不敢弄出一丝的声响。

    如今杨广征讨高句丽战事不顺,杨炎刚刚回到洛阳就被行刺,这不是告诉杨广留在东都洛阳的官员全是无能之辈吗?

    要知道,杨广的刀从来就不会温柔,那些敢于糊弄于他的官员哪一个不是被杨广砍了脑袋。

    可以说,留守的官员一个个都脱不开关系。是死是活,就在秦王的一念之间。

    “报,秦王殿下,张千备已已经抓住逆贼主使和一干护卫。”一匹快马冲到了杨炎的身前,传递了最新的消息。

    “那还等什么,大理寺卿,带上你的人,给我好好审。审不好,你这官也不用做了,让家人给你买口棺材吧。”杨炎抬了抬眼晴,扫了一眼百官。

    大理寺的一干官员立马起身领命,急急忙忙的带着外面的相关人员赶往大理寺审讯。

    “行了,你们也跪了一下午了,都回去吧。记住,回去后都给孤人好好反思反思。别以为皇爷爷不在,你们就可以懈怠。”杨炎站起身来,用不缓不慢的语调说了一句。

    众臣连忙谢礼,一个个接连站起来,缓缓后退,然后才转身带着自己的属下离开。

    回去,可不是真的回家,而是回到自己的各处衙门。

    没听到秦王说什么吗?

    反思,要好好反思,要是反思的不够,那可是要掉脑袋的。

    洛阳,今夜注定是一个不眠之夜,不知道多少人会被抓进各司衙门。

    “二弟,随我入府,坐了一天,把你累坏了吧。”牵起杨侗的手,杨炎心里有些暧暧的。

    得知自己被行刺之后,杨侗立马带着宫中所有的禁卫和官员杀出了皇宫,前来保护自己。整整一下午,都坐得笔挺笔挺的,一口水都没喝。

    “长兄,刚才长兄可真威风,那些百官也一句话都不敢说。那像弟弟在宫里时那样,都敢顶嘴。”杨侗一边说着,一边用敬佩的眼神看着自己的兄长。

    “你我乃是太子所出,当拿出皇家的威仪。好了,不说这些了,赶紧随长兄吃饭去,都要饿扁了。”端架子,拿作派可是很累的,杨炎发现自己对干这事很不喜欢。要不是为了自己能活着,活的长久,他才懒得这么折腾自己。

    “臣等恭迎殿下回府,让殿下受惊了。”秦王府的一众官员,在一个三十多岁的儒生带领之下早早的在王府内院等候。

    “老虞,辛苦了,让大家一起入席,先用了膳再说别的事情。”杨炎上前一步,将那个为首的人扶了起来,拍了拍他的手背,尽释恩宠。

    还是那亲切的称呼,还是习惯的动作。他虽然有些不太习惯杨炎的这种相处之道,但是却为他的才智和宏图所折服。

    面前这个皇长孙,曾用一年时间来说服自己效死命,是他见过最有耐心,对下属最为礼遇的皇室。所以,他才甘愿彻底投靠杨炎,不再是为了一道旨意留下。这几年,为他谋划一切,只为了实面杨炎心中的大隋。

    现在,自己和这位殿下终于迈出了正真意义上的第一步。

    “司马虞世南叩见越王。”虞世南这才发现杨炎身边的杨侗,不敢失礼。

    “免礼。”杨侗学着杨炎的作派,笑眯眯的看着虞世南。

    “再寒暄饭菜都凉了,你们呐,都起身吧。”杨炎笑盈盈的看着秦王府数十个官员,心中不免有些得意。

    这些人,可都是大隋的候补官员,也是科举制度的受益者。他们多出自寒门,因为朝中并无关系,所以一直没有下派任官,被杨炎给强行要了过来,任作秦王府的官员。

    这里,不得不再提一下隋朝王府内部官员的制度。皇弟、皇子府,置师,长史,司马,从事中郎,谘议参军,及掾属中录事、中记室、中直兵等参军,功曹史,录事、记室、中兵等参军,文学,主簿,正参军、行参军、长兼行参军等员。

    虽说王府属官权力不大,但是品轶却一点都不低。王府长史官从四品,王府司马五品、从事中郞五品,谘议参军从五品,这后逐一递减。

    正站在这里的,都是从六品以上的官员。若是他们等到朝中吏部下派,恐怕只能领一个九品小官熬上无数年才能够升迁。可是入了秦王府那就大为不同了,身价那就高了无数倍,而且还有秦王在背后运作。比如秦王府的长一任长史李靖,如今官拜张掖都尉,乃是正四品的地方大员,手握三万雄兵。有些人,一辈子都达不到的高度,而李靖只用了三年就办到了。

    现在大隋那些候补官员哪一个不是想着法要投到杨炎门下,都想得到杨炎的赏识从此鱼跃龙门。看到杨炎这边不成,便把目光瞄向了杨侗、杨侑这两位皇孙。不过可惜的是这两个皇孙虽然也封为亲王,但是都是住在宫中,连个王府都没赐下来,更别提王府官员了。就算将来置了王府,杨广也不可能让他们像杨炎一样,自行招募王府属官,必然是由朝中指派的,哪轮的上那些没有背景的人。

    眼下他们虽然还留在长安和洛阳这两都,但是名字以及他们的才干却都记在杨炎的一本册子里。毕竟杨炎也没有多少权力,除了秦王府之外,张掖也笼络了不少这样的官员,但已经塞不下了。要不然,早就把他们打包了。

    要知道,李唐取了大隋的江山之后,那些由大隋开科举选出来的官员以及候补官员齐心协力,才开创了贞观之治。要是没有这些人,就凭李世民和那些依附在他身边的世家,根本没办法做到。

第41章 老虞之谋() 
酒饱饭足之后,热闹的秦王府渐渐平静了下来。王府外头虽然马兵齐聚,火龙流转,但是墙内却是静悄悄的。

    在王府内的一个密室里,聚集了六个人,分别是杨炎、长史柳蹇之、司马虞世南、从事中郞薛元敬、谘议参军李客师、掾属中录事蔡允恭。

    清了清嗓子,杨炎张口说道:“想必你们已经知道我接了陛下的圣旨,要募兵两千。都说说,你们的看法。”

    在场众人,除了虞世南一声不吭之外,其他人浑浑发表意见。

    有的让杨炎低调行事,随便招个七八百人,不要引起杨广的猜忌。还有的让杨炎大招特招,提高秦王府的护卫能力,特别还提到今天下午的惊魂一刻,提醒杨炎现在的王府侍卫不可信。也有的让杨炎就按旨意办事,趁机训练出一支强军出来。

    “老虞,你为何一声不吭?”最后,杨炎把目光落到了虞世南身上。对于这个后世声名如雷的名人,杨炎还是很想知道他对这件事情的看法。

    只见那虞世南微微一笑,拱手便道:“殿下对此事早有定夺,再言亦无从改变殿下的想法。殿下策问,无非是考校我等。”

    众人闻言,不由的多看了一眼虞世南。此前,他们对虞世南可是不太服气,认为是靠着他的兄长虞世基才能有如今的地位,而且他对王府诸事也不予过问,更是在众人心中没啥威望。但是刚才那一席话,却他们有了改观。

    原来,自己和这一位差得这么远啊。他们都追随杨炎数年了,对他的性格也十分了解,的确如同虞世南说的一样,杨炎屡屡找他们议事时,早就有了决定。让他们评议,只是为了补缺填漏。

    “还是老虞懂我。”杨炎微微一笑,十分赞赏的说了一句,然后站起身来,郞声道:“众人听令,明日起你们各自带领王府一众属官与五百健仆,前往河南、河北、河东各郡征募秦虎卫士,把这三地大小郡县都给我搜一圈,报名投军者中千人之中取前十者,限你们在四十天内办成此事。具体细节,我已经写好文书,你们领去好好看看。”

    说着,杨炎便从怀中摸出几张纸来,一一递给他们。

    “殿下,月俸一贯,粮三石、布一匹,这也太多了吧,如今府库空虚”身为掌管燕王府财务的柳蹇之看到上面的文字,脸一上就成了苦瓜。就算是左右备身府的卫士待遇还不如杨炎开的条件,自己这殿下也太不会当家了些。

    “无妨,眼下王府外头不是排着长队给咱送礼么,还愁养不起两千卫士?别说两千,养两万也不成问题。”杨炎知道当家不易,对于自己这个舅舅的发言也是十分理解。

    听杨炎这么一说,柳蹇之一下子就喜上眉梢,不由的搓了搓手,心中似乎在盘算着什么,笑容越来越厚,一对本来不大的眼晴瞬间成了一条缝隙。

    “殿下,这比急奔长远、站立时长有何说法,若是只比气力倒是能选出精锐之士。”李客师关注的点就与柳蹇之不同,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我问你,若是你兵败了会如何?”杨炎对着李客师笑了笑,给了一个鼓励的眼神,他希望自己底下人的都能够不耻下问。

    “那当然是撤军,收拢溃军,总不能投敌吧。”李客师有些尴尬,挠了挠自己的鼻头。

    “所以能跑最为重要,打不过就跑,我可不希望我手下的将士白白牺牲。至于站立持久,是考验一个人的忍耐力和意志力。具体考校的方式,我会派人辅助你们。”杨炎可是培养了一批后世的教官,虽然他们绝大多数都在张掖帮杨炎训练那批孤儿,但是王府里还有一支五十人的小队,足够这次募兵之用了。

    “殿下仁德,客师定当为殿下招募最好的勇士。”李客师身在军伍,对军人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最怕杨炎不爱惜将士性命。听到杨炎这么说,不由的激动起来。

    “怎么样,还有什么疑惑吗?”这可是关乎到自己安身立命的问题,杨炎不得不重视。

    蔡允恭应声站了出来,拱手便道:“殿下,条件如此优渥,募兵年龄定在十六到二十的未成年的男子之间,各地合起怕是超过五千之数,这与陛下的旨意不合。”

    蔡允恭这话是在暗示杨炎违背了圣旨,因为大隋的府兵是招募二十一岁以上的成年男子,而且杨广只给了两千个名额。要是违背了,杨炎怕是要受罚的。

    “圣旨之中不是有便宜行事之权,而且各地府兵已经追随陛下东征高句丽,哪有多余的成年勇士留给我等招募。再者,咱王府的王庄一直空置的,多出来的人可以收为佃户嘛。”说着,杨炎冲着蔡允恭眨了眨眼。

    “殿下此举甚好,王庄良田千顷却一直荒废,早就该如此,早该如此了。”听到王庄,柳蹇之眼晴就发亮了。

    “我等附议。”王府的情况大家都有所了解,对于能让王府增加收入的事情他们自然大力支持。

    于是,这个决意就正式定下来了。

    “你们都去准备吧,老虞留下。”杨炎抄起一颗橘子,将虞世南留了下来。

    “多谢殿下。”虞世南接过了杨炎递上来的橘子,知道杨炎为什么留下自己。

    “说说,我这募兵之法可有什么补缺的地方?”杨炎并不着急,他相信虞世南在那件事上办的滴水不漏。

    “殿下此举大妙,向三地打出了秦虎的旗号,将来若是有急,便可迅速招揽大量的青壮。”虞世南知道,从三年前起他就跟杨炎走上了一条没有回头路的险道。如今布局已成,接下去就该顺势而行,将杨炎步步推向东宫的位置了。

    成功了,他就能封候拜相。失败了,大好头颅就要易位了。

    似乎,比自己料想要更加顺利。

    虞世南一边往嘴里塞橘子,一边想。

    昨天他收到情报的时候就决定动手,所以今天一大早就站在门口阻挡了燕王府的众人前去接驾。这是给杨炎一个信号:我要动手了。。。

第42章 争一争() 
他也相信,以杨炎的才智肯定能够猜出来为什么燕王府的人没有出现在码头。只是让虞世南没有预料到的是杨广竟然特许杨炎掌兵,向群臣释放出了一种信号。因为这个,他相信对方就算不死,也要脱一层皮下来。有了刺杀杨炎的诟病,日后就没人敢将他推出来同杨炎争夺储君的位置。

    历代以来,皇储之位岂能没有明争暗斗。哪怕是东宫有了正主,其他皇子也是废尽心想要把那位给撸下来。如今大隋之内,有可能继承大位的人可不多。齐王杨暕自己作死,深受杨广猜忌,自然没有继承大业的可能。杨杲虽是杨广的三子,但是却是萧嫔出所,还未封王,就算杨广宠爱于他,有萧后压着断不可能让其继位。何况

    这样算下来,只有太子杨昭的三个儿子有了继承大业的资格,其中杨侑是嫡长子,法理上大隋下一任太子就是他了。可惜,杨广对太子的长子杨炎更为疼爱,而且立下不小的功劳,极有才干。要是杨侑被废,那么就剩下杨炎与杨侗这二人才有资格。

    现在虞世南的屁股坐在杨炎这边,自当是想尽办法辅助杨炎做上那个位置。只有成功了,他才能登上高位,施展自己的抱负。

    “而且秦虎待遇如此丰厚,可以给各郡青壮留下极深的印象,将来若是有人想再招募青壮,那他们就能比对比对了。”有些事,杨炎也不能对虞世南说,哪怕他已经预感到了大隋会乱,但也绝对想不到大隋会因此而亡国。

    “殿下所言甚是,臣佩服。”一记小小的马屁拍了过去,虞世南还在等待着杨炎寻问重点。

    果不齐然,杨炎坐回到了椅子上面,轻轻的敲了敲桌子,脸上显示出一些复杂的神色道:“你说,这次陛下会赐他死吗?”

    虞世南摇了摇头,接过话便道:“殿下又不是不知咱这位陛下的性格,除了当年房陵王一系被杀尽之外,就连汉王举兵谋反殿下都饶其性命。他不过年幼之身,陛下更不会那般冷血。殿下,只要飞鹰传迅,陛下自有定论,殿下不如静观其变。不过乔松却要恭喜殿下,离东宫之位又进了一步。”

    哪怕杨广不会举起屠刀,那一位也没有任何机会入主东宫了。

    “总归是我弟弟,我也不愿见他丢了性命。若是皇爷爷真的铁了心要杀,我也必须救他一命。”当初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