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崛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隋崛起-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除了墨匠之外,还有什么人?”

    “回殿下,还有墨者五人,墨侠十九人。”接话过的是薛柔。

    墨门弟子一般称之为墨者,但是墨门之内,却分有三支,就是墨者、墨匠、墨侠。

    其中,墨者是德才兼备,不仅精通墨家典籍,更具备墨匠和墨侠的能力,是全才,也是墨家的核心。他们信奉墨子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天志、明鬼的核心思想,同时又有作战能力。

    墨匠,墨家科技的集大成者,最早的科学家。

    墨侠为武者,分为日,月,星三种,一为以攻代守,二为以守带攻,三为攻守兼资。

    这三支又分了三个流派,分别是游侠派、论辩派,游仕派。到了汉代,墨门几乎从历史里消失了。

    “想当年能与儒门相较的显学,当世虽然只存六十一人,可悲,可怜,可笑。”一个思想流派如果从大众眼中消失,只能说明一点,它不适合这个国家,不贴近国情。

    中华五年千,是君主制,皇权制。当年汉朝独尊儒术,就是因为儒家思想有利于皇权统制,非墨家不行。

    法家、农家、兵家、纵横家、杂家统统在朝野内外都能找到弟子,可是墨家呢?

    官场、军中,可曾有墨家的弟子出现?

    “秦王,这是何意?”墨珂毕竟年幼,听到杨炎这种藐视墨家的言论,一下子就忍受不了出言质疑。

    “我看中的只有你们墨门的墨匠,至于什么墨者,孤一概不要。墨侠嘛,可有可无。”经历数百年,军队结了兵家思想,已经适用各朝各代了。

    “墨者乃是墨门核心,他们个个德才兼备,请问殿下为何弃之不用?”薛柔皱了皱眉头,有些不解的看了一眼杨炎。

    长幼尊卑这种思想来自儒家,而墨家讲究的是兼爱,大家都是平等的。对于君主,墨家也不会有特别的尊敬。

    “因为本王不是墨家子弟,更不信奉墨子思想。孤是皇族,这天下若是人人平等,兼爱、非攻,还需要什么朝廷,还要什么官员,还要什么军队,还分什么族类。大家洗净了脖子,等着异族的铁骑踏平我大隋河山,大家给异族为奴为狗就行了。”

    “莫非,你们还以为自己有那个能力教化异族,让他们尊崇你们墨家思想?”

    “你们现在,连杂家都不如,配吗?”

    “你,你,你……”墨珂激动的站了起来,指着杨炎‘你’了半天。

    “你什么你,信不信,只凭孤一句话,就能让你们墨门彻底灭绝?”

    “连形势都看不清楚,还妄图弘扬墨门?”杨炎当然知道自己的说法很偏激,对于正宗的墨门思想也不是很了解。

    可是历史已经告诉他,墨家被儒家虐的体无完肤,连反击的力量都没有,只有隐藏在民间才能延续下去。

    “爱留留,不留滚。”没有墨家,就没有人会打造攻城器械了?

    后世的火器,照样不是墨家人的发明。何况,墨家擅守不擅攻。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

    “若要留当如何?”或许,这是墨家唯一能够重新站在世人面前的机会,身为前任巨子之女,薛柔不愿意错过这样一次机会。

    “那就别跟孤提你们的什么思想,孤让你们干什么就干什么。再不济,也不会让你们的传承断了。孤也不反对你们广招门徒,弘扬学术。”杨炎也没有绝了墨家的死路,而是给了一颗甜枣,允许他们弘扬学术。

    【历史证明,墨家思想多半行不通的。特别是被儒家教化几百年,没几个会认同墨家思想。孤还不信,你们能招的到人。】

    【洗脑,有我厉害吗?信不信,搬出一个安利就分分钟取而代之?】

    “你们自己考虑清楚,可儿,随孤出去遛马。”甩了甩衣袖,杨炎带着自己的小侍女走出了账外,让乌勇牵来踏血,骑马纵情去了。

    杨炎有意凉墨门一会,看他们如何决断。若是不能接受自己的条件,那些墨匠不要也罢。工部,不乏大匠,要是杨炎厚着脸皮跟杨广讨要几个,也是会给的。

    “乌勇,把那野鹿给孤宰了,晚上吃鹿排。”把踏血的疆绳一扔,杨炎吹着口哨,牵着火寻可儿的手朝着军账走去。

    军账外,赵羽如同一杆标枪一样站在那里。

    “殿下。”

    “怎么样,商议出结果没有?”出去也两个小时多了,是去是留也知道结果了。

    “回殿下,墨门上下决定追随殿下,师傅已经赶回武威召集墨门子弟。”赵羽难得的露出了笑容,如今的墨门混的很惨啊,要不是那么多墨匠,恐怕都要有人饿死了。

    “你做的不错,一会留下用膳吧,孤今天猎到一只马鹿。”杨炎没有想到,张掖荒原竟然还有这种野味,而且数量还不少,就让乌勇搞了一只回来。

    再一次走入军账,杨炎就看到薛柔和墨珂跪在那里,见到自己出现立马起身行礼,态度上有了改观。

    “殿下,民妇希望小女能在殿下身边伺候,还望殿下应允。”薛柔低着头,不敢再直视杨炎。

    【呵,这是改了策略,想借助自己的女儿来影响自己吗?】

    【还真把自己当成七岁小儿了?】

    “留下那就是女奴了,薛柔你可清楚?”哪怕不是入奴籍,旁人也只会把她当成奴仆。

    “民妇清楚,珂儿也是自愿了。”薛柔的确是打着主意,希望借助自己的女儿影响杨炎的想法,让他变成墨门弟子。自汉以来,墨门还没有如此靠近皇族,这样的机会薛柔如何都不能放过。

    事实证明,只有被皇权认可的学派才能够走上政治舞台,才能被大众所接受。

    “既然你们自愿,孤自然不会拒绝你们的好意。”杨炎笑了笑,转身对火寻可儿道:“以后,她就交给你调教了,拿出点气势出来,别让人笑话我们秦王府的教养。”

    “去,带她出去认认规矩,我还有事与薛氏商议。”一边说,一边将画筒里的设计图取了出来,铺在了桌面上。

    “你上来看看,这样的城池合不合理。”赵羽举荐这个薛柔的时候,就说她擅于筑城。

    薛柔认真的把图纸每一个细节都看完之后,有些惊讶的看着杨炎,疑惑道:“殿下,这是殿下独自画的?”

    “不错,施工起来有难度吗?”杨炎融合了许多后世的设计理念,比如雨水收集系统、公厕等。虽然杨炎都在图纸上标明了,但是古人理不理解又是另外一回事。

    “难度倒是没有,只是有些建筑很新奇,具体有什么作用呢?”薛柔首先指向了公厕。

    杨炎耐心的讲解起来,两个人一直聊到了深夜,薛柔才把心中所有的疑惑给解开。

第21章 杨氏布偶() 
“呯!”

    秦王兵营里,静若寒蝉。

    这是他们第一次见到杨炎动怒,所有人都低下了头,一声不敢吭。

    “士族,好个士族。”这是杨炎第一次在士族那里碰了一鼻子灰。

    之前,他让房玄颖前去招揽读书人,可是他们一听说是给军中孤童教书,立马拒绝了。

    还说什么‘贱民焉可认字乎?’。

    这也是杨炎第一次感觉到士族组成的世家对皇权的抵制,也深刻的意识到为什么杨广要不余遗力的彻底废除九品中正制,推行科举制度。

    杨坚当政其间,原本大力推广国学、州学、县学,而后来因为士族阶层的极力反对,抑制庶族进学,让杨坚不得不发出:“徒有名录,空度岁时”的感叹之后,传旨“国子学唯留学生七十人,太学四门及州、县学并废。”的政策。

    到了杨广登基,力排众异,以绝对的霸权推行庶族教育,为科举制做好铺垫。可是眼下县学之中,有多少人是真正的庶族?是真正的底层?

    但是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士族还是拒绝了杨炎的招揽,不肯教那些军户遗孤。边疆善且如此,那世家跟士族盘根结错的地方,更不可能招揽到那样的人。此时此刻,杨炎也总算明白,自己王府里为什么招揽到的都是些寒酸的老学究了。那些人,恐怕是得益于文帝时行推行教育的庶族,才没有门弟观念,才愿意教与他们出身相同的军户遗孤。

    杨炎能把那些人都杀了吗?

    不能,就连杨广都没有能力对天下士族下手,还得依靠他们管理大隋。

    这不是教一两个人,而是教几万人,没有上千人是做不到的。

    士族不仅垄断了官场、土地、就连教育机会也统统垄断,根本不给底层晋升的机会。庶族,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地主阶级、商户、工匠。这些人不是没钱上学,而是掌握着知识的士族不教,你有钱有什么用?

    教育,才是一个国家强盛的根基。

    哪怕是到了宋朝,还有人吼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论调。尤见士族对整个华夏的把持是多么的严重,多么的根深地固。

    杨炎发现自己错了,光有军队,永远不够,还需要能帮他治理天下的读书人。但是,绝对不能是那些士族,更加不能是世家子弟。

    他最重要的不是训练军队,而是培养出一代全新的知识份子,没有门弟的知识份子。

    杨炎知道自己的那些女童可以用来干嘛了,教书。

    想要改变一个时代,就需要拥有改变时代的力量,这不是一个人能办到的,需要数十万人,甚至更多。

    在这个重男轻女的时代,杨炎可以花钱从民间购买女童,为他宏伟的计划添砖加瓦。

    前提是,他得有一批能够担任起教育的‘老师’。

    在自己的军账里呆了一个小时,杨炎才走出账外,独自骑上了踏血,在营地周边狂奔。

    目标是订下了,就看杨炎自己怎么去实行了。

    把自己折腾累了,杨炎就回到军营之内,开始手着编写教材。

    第一句话,是这么写的‘人人都有享受教育的权力,教育面前人人平等。’简单,直白。之后,杨炎开始回忆百家姓、和三字经的内容,针对三字经进行了删改,再加上千字文,准备编一册启蒙书。

    直到杨广回到张掖,准备回京时,杨炎还没有彻底编写好这册启蒙书。但是,这并不影响杨炎的热情。

    七月初一,杨广终于启程回京,杨炎也带着火寻可儿、墨珂、赵羽、乌勇以及五百府兵启程了。

    一路走走停停,终于在九月十九日,杨广的车驾进入大兴城。两个月的奔波,暂时告一段落。

    回到大兴的杨炎,终于遍写好了两条教材,一套就是幼儿启蒙书,一套是根剧后世有名的内务条令改编的《内务令》。

    在大兴期间,杨炎都居住在皇宫之内,白天习武,晚上读书,过的十分平淡。

    杨广如今天的政务堆积如山,晚上的时候有时都没翻妃子的牌子,工作到半夜才会休息。

    杨炎知道,杨广是一个闲不住的人。他是一个主张要四处巡游,了解大隋民情的君主。可是巡游是巡游了,看到的却不一定是真实的民情。何况,他登基以来,所动用的劳役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民间对杨广的怨气已经开始滋长了。

    杨炎也无可奈何,接连两日,他都去给杨广请安,可是杨广根本没有留下杨炎的意思,请完安之后就让他去萧后那里了。

    萧后对于杨炎的喜爱也是越来越深厚,因为这次西巡的时候,他不仅救了李静训,而且还在那场风雪中救下了无数宫女,其中就包括萧后的小侍女萧婉儿。之前为了萧后得到了更好的照顾,杨炎就把萧婉儿送回到了萧后身边,让她代自己尽尽孝心。

    不过回到了大兴之后,萧后又把萧婉儿遣回到了杨炎身边。如今,她正在和火寻可儿逢制布玩偶。

    这种布玩偶,可是杨炎亲自设计,乃是后世深受孩子喜欢的萌物风格。就连是年级不小的萧婉儿第一眼看到设计图的时候,也是双眼放光。

    不过,第一个玩偶她们是没份了。杨炎接到萧后懿旨,两日后要招杨炎的三个小媳妇和母亲进宫,自然也是给杨炎安排他和他小媳妇的见面。要是没准备点像样的礼物,杨炎脸上也说不过去。所以,就有了杨炎的布偶设计图面市。

    杨炎靠在窗口品读着《论语》,萧婉儿和火寻儿可合力将一个玩偶给做了出来,大小有婴儿那么大。

    这种超前的设计,萌苏的风格,让两个女孩爱不释手。

    “婉儿姐姐,这布偶太讨喜了,要是在大隋贩卖,肯定能风靡起来。”火寻可儿和萧婉儿小声的聊着天。

    杨炎听到之后,细细的听了一下,发现火寻可儿还真有几分经商的天赋。

    “可儿,婉儿,你们过来。”既然火寻可儿有这样的天赋,那就不能浪费。而且她的母亲也随着杨炎来到了大兴城,杨炎也有意打算让其为自己发展商业,有她母亲在旁指点,再不济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两个人立马移到了杨炎的面前,无比恭敬的站着,似乎在担心自己刚才聊天吵到了杨炎。

    “可儿,如果让你掌管一家专门出售布偶的店,你会如何处理?”杨炎满怀期待的看着火寻可儿。

    “奴家还未经营过商铺,只听母亲讲过经商之道重在诚信、稀缺。殿下所绘制的布偶天下仅止一份,必将受到追捧。”火寻可儿缓缓的解释着,脑子也不断的转动起来。

    “最重要的,是如何让旁人制不出一样的布偶。”火寻可儿又补充了一句。

    “这个就太难了,布偶制作并不难,你们也是看着图就能做出来,若是旁人来店里逛逛,想必回去也能制作出来。不过既然是本王开的店铺,自然有办法让大兴城和洛阳城无人敢贩卖。”只要跟管理商市的人交待一句,自然会有人教那些敢于仿冒的商户怎么做人。

    不过杨炎不好出头,这种事最好还是拉人下水,比如后宫之主萧后,还有乐平公主杨丽华一起下水。特别是杨丽华,她名下经营了不少产业,由她出面再适合不过了。

    “把布偶给我,我去面见皇祖母和皇姑母。”既然冒出了这个想法,杨炎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