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秦末乱- 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张良正说着,突然感觉大地在震动。

    他疑惑的向后看去,刚才还空无一人的驰道上突然突兀的出现了一道黑线。

    接着就传来一阵“哒哒”的马蹄声。

    秦军来了。

    他们果然是提前清道了。

    张良来不及做什么准备,只得按下略微紧张的心情,招呼众人停下。

    自己怎么就没有想到呢?早就听说暴君每每出行都会提前清道,不让其他行人再走驰道,百密一疏啊!

    现在自怨自艾是没有用的,紧张是更没有用的,这样只会让人生疑,加快自己死亡的速度。

    这个时候也就显示出了张良的与众不同来,他对众人微微一笑,示意不要紧张,缓缓调转马头,微笑面对即将到来的秦军,行动举止说不出的优雅。

    秦军人数并不多,只有数十骑,只见他们骑在马上如风驰电掣般,后面掀起一扫烟尘。

    很快便来到张良等人面前,他们一提马缰,便整齐的停了下来,丝毫不见其乱,仍然保持着整齐的战阵队形。张良看到后,也不禁眼皮直跳,早就听说秦军强悍,果然名不虚传。

    最前面一骑,是一名军官,他一手持缰,一手握剑。一双如鹰隼般的眼睛凌厉的扫了张良他们一圈。

    “尔等是何人?”

    张良不慌不忙,在马上对那军官施了一礼,说道:“我们都是正经的商人,听说始皇陛下巡视天下,要经过阳武,我们是去阳武城献粮的。”

    说着张良不动声色的对张忠使了一个眼色,张忠不动声色的掏出一块足有十两重的金子,不动声色的向那军官递了过去。

    那军官却是如见了毒蛇般一把拍掉张忠手上的金子,勃然大怒道:“尔等公然行贿,违反秦律,是想坐牢吗?”

    张良不由一愣,没想到秦军竟是如此遵纪守法,怪不得他们战斗力如此之强。

    此时也由不得张良多想,赶紧上前致歉。

    “我家仆人是一个乡下人,孤陋寡闻,没有读过书,不识秦律,他也是见大人一路辛苦劳顿,想请大人吃顿酒大人不要见怪!”

    那军官凌厉的眼神狠狠的瞪着张良,张良坦然以对,那军官抿了抿嘴,没有说话,最后只是扭头对身后的士兵摆了摆手,吩咐道:“你们去检查一下车上是什么东西?看看有没有什么违禁物品。”

    军官身后十几名士兵应声而散,前去检查车辆,只留七八名士兵护在军官身后。

    张良赶紧说道:“车上装的都是送往阳武城的粮食。”

    那军官没有搭话,只是静静的等着。

    巨虎却是双目圆瞪,双臂青筋暴起,挡在车前,眼看就要产生冲突。

    张良急忙上前制止。

    “巨虎让开,我们是正经的商人,都是清白的粮食,又没有什么违禁物品他们检查!”

    巨虎冷冷“哼”了一声,侧身让开了。

    张忠也赶紧上前,向十几名士兵陪笑致歉。

    “我家护卫粗鲁,也是忠心护住,希望大家不要见怪。”

    士兵们却是理也不理,绕开张忠径直走向马车,翻开货物,检查了起来。

    看着他们检查,张良身上直冒冷汗,以为行动还没开始就要失败了,如果铁锥被发现,最少也是监禁。

    正在张良担心铁锥会被发现之余,十几名士兵已检查完毕,纷纷前来复命。

    “上官,车里装的确实都是粮食。”

    士兵也只是略略的检查了一下表面,检查完还把车子又恢复如初,整理好了。

    看来秦军真是军纪严明,从不扰民。秦国能够统一天下绝不是侥幸。

    军官听罢,点了点头,又指了指巨虎,问道:“他是谁?看他体格像是军伍之人。”

    “他哪是军伍之人,只是一个落魄的侠士罢了,我看他有一把子力气,才请他当的护卫,没想到却是这么忠心护主。”张良赶紧回道。

    军官又扫视了他们一圈,盯着张良说道:“赶紧离开驰道,下次再让我发现,定要把你们当成刺客抓入监牢。”

    说罢,军官招呼一声,又骑马奔腾而去,只留下一股烟尘,撒了张良他们满身。

    张良定定的望着秦军远去的身影,心中不免又多了几分忧虑。

    这次行动能成功吗?他们全身而退的机会又有几分?就是成功了,自己还有机会复韩吗?

    看着脚下的驰道,U看书。uukasu张良又不由想起了李彦,想起自己这个义弟他的嘴角就不自觉的挂起了一丝笑意。

    自己虽然没有说,但聪明的李彦是知道自己的事情的,通过平时相处的一言一行,张良是知道他反对自己刺秦的。虽然李彦总是说始皇帝的种种好处,说他是千古一帝,可自己总升不起一点反感,反而越加爱护他,因为他知道李彦是真诚的。

    不知道自己还有没有机会再见到他。

    此时此刻,由不得他多想,张良只得按下复杂的心情,思索下一步的行动。

    “阳武城一定会盘查的很紧。巨虎兄的铁锥太过显眼,虽在货物中藏着,但也很可能躲不过盘查,为保万无一失,我们分开进城,张忠先带其他人进城,我和巨虎去一下博浪沙,把铁锥藏匿在那里,顺便勘察一下地形,之后我们在城里汇合。”

    张忠看了看前方,担忧道:“我们离城还有不近的距离,恐怕你们天黑前赶不到城里了。”

    张良看了看天,说道:“现在才中午,我们骑马加度,城门关闭前应该能回去,如果回不去,我们就在城外住一晚,明天再汇合。”

    “主人要多加小心,像博浪沙那样复杂的地形,在这个非常时期,恐怕会有暗哨。”张忠担忧的说道。

    “有巨虎在应该没事,我会多加小心的。”

    说罢,张良看了看巨虎,巨虎有所感应,回头报以微笑。

    就这样,张良招呼巨虎取了铁锥,向博浪沙奔驰而去。

    随后,张忠也下驰道,取小路,缓缓向阳武城行去。的,、、,,、、

第十五章 茶水铺() 
日近黄昏,可天地还像一个蒸笼一样,热浪滚滚,闷热无比。

    李彦行色匆匆,满面风尘,衣服上已经沾满了白色的汗碱。

    他从山寨出发,一口气奔到现在,也不知道走了有多远,一路上没见到多少行人,更没有遇到张良他们,不知道他们走的是那条路?现在到了哪里?

    李彦抬头看看天色,看来得找地方借住一宿了,可是荒无人烟,荒郊野外的,又能去哪里找住宿的地方呢?

    又向前行了片刻,转过一道弯,突然柳暗花明,一个草棚茶水铺出现在眼前。

    这下李彦懵逼了,不是说唐宋时期才出现的茶吗?怎么这里就出现了茶水铺子?还是在这荒郊野外!难道早秦汉时期茶水就普及到了这种程度?

    李彦不禁惊叹于历史的奇妙!

    其实饮茶起源众说纷纭:追溯中国人饮茶的起源,有的认为起于上古,有的认为起于周,起于秦汉、三国、南北朝、唐代的说法也都有,造成众说纷纭的主要原因是因唐代以前无“茶”字,而只有“荼”字的记载,直到茶经的陆羽,方将荼字减一画而写成“茶”,因此有茶起源于唐代的说法。其它则尚有起源于神农、起源于秦汉等说法。唐朝时的陆羽在《茶经》中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而中国饮茶起源于神农的说法也因民间传说而衍生出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茶是神农在野外以釜锅煮水时,刚好有几片叶子飘进锅中,煮好的水,其色微黄,喝入口中生津止渴、提神醒脑,以神农过去尝百草的经验,判断它是一种药而发现的,这是有关中国饮茶起源最普遍的说法。常璩也在《华阳国志.巴志》中记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这一记载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纣时,巴国就已经以茶与其它珍贵产品纳贡与周武王了。《华阳国志》中还记载,那时并且就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园了。如果按照这种记载来说,在秦朝时,人们对茶的饮用确实是已经很普遍了。

    李彦走近茶水铺,只见几名农夫散坐在桌子旁,百无聊赖的喝着茶水;还有三个衣着光鲜的贵公子坐在一起,好像说着什么;最为显眼的是一位衣着不凡的中年人,他坐在茶铺的一个角落,默默的喝着茶水,神态很是威仪。

    在茶铺的外面角落处,还有几个中年乞丐聚集在一起,他们衣着褴褛,看面色倒不至于面无菜色,看样子也能经常找到吃的。他们不停的在身上摸来摸去,不时的把从身上摸到的东西塞到嘴里,嘎嘣的咀嚼几下,好像是在捉虱子。

    在这几个乞丐的不远处,有一个小乞丐孤零零的坐着,虽离那几个中年乞丐不远,却也是和他们泾渭分明,不和他们靠近,显得异常孤独。这小乞丐骨瘦如柴,衣不遮体,脸上脏兮兮的,几乎看不到肉色,只有一双灵动的眼睛在怯生生的眨着。

    李彦警觉的扫了一圈,便径直走到茶铺角落的一张桌子旁,坐了下来。

    李彦叫来小二,要了一壶茶水,又要了几个面饼。

    茶水上来,只见陶瓷碗里飘着几片怪异的树叶,这也叫茶?李彦只稍稍抿了一口,他确实怀疑这个时代的茶是不是真的茶。茶水一入嘴,李彦眉头紧皱,有一种要喷出来的冲动,这也叫茶?怎么比中药还苦!

    李彦看了看周围的人,看他们喝的那样享受,不禁心想,难道他们都是受虐狂?不过,喝入口中的茶水他是没有喷出来,愣是被他闭着眼睛咽入了肚子里!

    茶一入肚子,却让他品出一缕淡淡的香来!

    虽没有后世的茶香,但也能在苦中品出香来!

    还有一种酣畅淋漓的解渴感觉!

    于是,李彦就一连灌了几碗,直到感觉不再那么渴了,这才罢休。李彦舒展了一下身体,便正襟危坐吃起了面饼。灌了一肚子茶水,李彦也不觉的那么饿了,他边细嚼慢咽的吃着面饼,边侧耳听起了茶铺里客人的谈话。

    那几个农夫看到几个衣着华丽的人,以为是哪里的贵人,颇为敬畏,只是低头喝茶,不敢说话。

    倒是那三个年轻人,在不停的交谈,虽然声音不大,但也清晰的落入李彦的耳中。现在李彦可不是当年,经过近一年的训练,他现在耳力极佳,能清晰的听见数十米外虫子活动的声音,三个年轻人的低声谈话对李彦来说当然话下。

    只听背对自己的那个青年说道:“听说,始皇帝又要东游了,还要经过咱们这里。”

    面向自己的那个青年接道:“唉!可不是么!他这一出行,所过之处可谓是民怨载道啊!我们家又要破财了。”

    侧对自己的那个青年喝了一口茶,接口道:“你们还好,家有余财,到不怎么在乎这点钱,可是我家只有大哥一人维持生计,供我游学读书,这么一加赋税,我们家生活都有问题。”

    那青年说完哀叹一声,又是喝茶,不再言语。

    那面对自己的青年听后,劝说道:“陈兄不必烦恼,你学富五车,有朝一日定能一展所学,等你那时再好好报答兄长也不迟。”

    只听那侧对自己的青年又说道:“本来秦统一六国后,可以盼望不再有战争,不再有杀戮,人民可以安居乐业,我也可以一展心中所学。没想到始皇多次巡游,耗费人力物力,又加上过多徭役,人民苦不堪言。秦律又过于严苛,使各国贵族后裔更加不满,如果没有一个后继的明主,必将祸乱再起!”

    背对自己的青年赶紧举手制止,端起茶来说道:“喝茶,喝茶。”

    喝罢茶,他又接着说道:“你我一介布衣,勿谈国事,勿谈国事,小心隔墙有耳,再说了听说公子扶苏甚有远见,后来定是一个明主。”

    李彦听他们谈吐不凡,尤其是那侧对自己的被称作陈兄的青年更是见识不凡,不由就看了过去,只见那陈姓青年面如冠玉,一头黑色长发披在身后,发端被草绳随意的拢住,显得格外的潇洒而又不羁。虽是坐着,但也比那两个青年高出有半头来,足见他的高大魁梧,这绝对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美男子。

    这陈姓青年也许是感觉到有人看他,抬头向李彦看来,李彦微微一笑,点头示意表示友好,陈性青年也是微微点头,报以微笑。

    这时,面对自己的那个青年看了看天色,突然说道:“天色不早了,我们该走了,否则该要找不到落脚的地方,露宿野外了。”

    其余两人点头称是,于是他们收拾东西就要准备离开。

    这时,陈姓青年看到桌子上还剩下两个面饼,他又扭头看了看茶棚外面的乞丐,就拿起两个面饼,径直向茶棚外的乞丐走去。

    陈姓青年的异常举动把茶棚里喝茶的客人的目光都吸引了过去,李彦心中暗暗称赞,此人不但见识非凡,而且心地善良,有悲天怜人之心。

    只见他站起来的身形更显高大,举止间充满儒雅之气,看样子应该是一个文弱书生。

    陈姓青年走到那个瘦小的乞丐面前,看到那小乞丐正眼巴巴的盯着自己手上的两个饼子,他苦笑一声,就把其中的一个饼子给了那小乞丐,小乞丐拿到饼子后,也顾不得道谢,就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不,他这个时候已经不能叫吃了,应该是往嘴里塞,塞的两个腮帮子高高鼓起,可他还是不停的往嘴里塞,可见他是有多久没有吃东西了。

    陈姓青年不由摇了摇头,又苦笑一声,又看了看不远处的那几个中年乞丐,只见他们饿狼般的眼睛正放着绿油油光芒,他们不敢打贵公子的主意,却是死死的盯着小乞丐手中的面饼子,仿佛随时都会扑上去把面饼子抢到手。

    陈姓青年沉吟了一会,就像那几个中年乞丐走去。在他们面前站定,说道:“这个饼子给你们,你们分了吧,就不要再打那小乞丐手中的饼子的主意了。”

    说罢,陈姓青年就把饼子扔在了地上,之后转身招呼那两名青年欲走。

    其中一个乞丐看贵公子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