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画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宣和画卷- 第1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资料中看过不少徽宗的笔墨,院体画所真正青睐的那种画风、笔法,他是有些了解的。

    如此,知己知彼,一击必中!

    “敢问一句,可有什么命题么?”

    笔墨拿了上来,楚风挽了挽袖子,磨墨。

    “随意,”徽宗十分放松的坐着,用嘴接过李师师喂过来的葡萄,“画你最为拿手的东西。”

    “是。”

    楚风应了,开始在心中盘桓思索。

    山水或者花鸟,自然还是要画他最为拿手的东西,之前画科考试的时候,因为一些际遇不得已作了大写意,虽然也在出奇出新上有了些意趣,但是这一次,一定要反其道而行之,定然是要画工笔的了。

    而且是最为细腻清贵的工笔,越有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的味道越好。还有徽宗本人的那些画作,《柳鸦图》、《池塘秋晚图》《翠竹双雀图》……这种事情就像是考试,尤其是作文考试。功底当然是重要的,但除此之外,命脉却在于如何抓住阅卷人的心理。这大概也就是《孙子兵法》里所谓的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了。

    楚风攥了攥拳头,深呼吸,放松,在脑子里搜索着这些画作,思付着,眼睛却又不免瞥见了自己面前的茶盏。

    之前李师师分茶的景象再次浮现于脑海,楚风微微愣了一下,下意识的低声念了一句:“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唔?”徽宗隐约听到了什么,却没有听清,抬眼看了看楚风。

    楚风笑着道:“敢问贵人一句,要是顺便再配上一首诗的话,能加分么?”

    徽宗闻言也是一怔,旋即笑道:“那自然就要看你那诗做的好不好了。”

    楚风颔首一笑,不再犹豫,将颜色调了,脑子里想着那一幅极为出名的《****椿果熟来禽图》,执笔画了起来。

    丹青这种东西正是如此。对于一个画师来说,在一段时间之内,画技或许是固定的,可是构图、意境,却是随时会改变的东西。

    这就像是玩游戏的时候打**oss,人物等级和装备都已经固定住了,这就是画师自己的画功,短时间内不太可能改变的。而所谓的构图和意境,就像是打boss时的计策与打法,如何组队,如何牵制,在什么时机放大招……

    如果等级装备真的厉害到了某种程度,可以全然压制,不必躲避硬抗杀过去的,自然也是一种能力。可楚风现在并没有这样的能力,他毕竟还太年轻,十几年的光阴为他带来了一些功底,可若是真的想要从笔端描绘出什么惊才绝艳的东西来,终究是不够的。

    但是好在好在,他的脑海里装着一本本的秘籍。这些秘籍就是千年之后他曾经看过、学过、描摹过的那些名家画作,如今回到这里,宣和年间,他可以用千年以将的知识来不断的完善自己……这就是打boss时他所拥有的玩家视频攻略了。

    《****椿果熟来禽图》,这是南宋画院时期极为有名的花鸟画代表。画院转到南宋之后,大半的画家都开始在花鸟画上做文章,使之成为了历史上花鸟画的一个高峰。

    年代相近,徽宗能够接受、欣赏的几率自然更高。而且……楚风这样想着,徽宗毕竟是真正的大艺术家,连大写意、油画都能看出几分妙趣来,这种超越千年的眼界,实在不是自己这种凡俗之人需要担忧的。

    微微一笑,楚风落笔。(。)

第八十四章 小楼一夜听秋雨(下)() 
《****椿果熟来禽图》,也叫做《果熟来禽图》,虽说取的名字稍显大气,可实际上,画面所取景只有一枝横斜,果实三四颗,以及枝头上一只鸟儿。

    整幅构图删繁就简,明洁奇巧,其中细腻之处,木叶的枯萎、残损、锈斑,果子上被虫儿叮咬的痕迹都被一一描绘出来,枝头上的鸟儿又用细劲柔和的笔致勾勒了,蓬松的羽毛则以浑融的墨色晕染,细腻处见真滋味,的确是院体画中花鸟里登峰造极的一幅画了。

    院体画到得徽宗这一代,最为鼎盛的是山水。历史的车轮转到南宋之后,大概因为临安杭州之地的富庶与安逸,那种短暂的繁华昌盛之中,画院的流派也从《千里江山图》《清明上河图》这样的大格局里,开始往《****椿果熟来禽图》《秋葵团扇图》这样的小格局里面走。

    如果将这种艺术的变迁与整个历史的格局牵扯到一起,难免会铺就出一些英雄血泪、九州陆沉的萧索与悲歌。可若是单单只从艺术上来论断,只能说是各自有各自的好处,各自有各自的美学,无法互相比较的。

    气壮山河的画卷自有它波澜壮阔的美感,一枝横斜的小品也有它疏影横斜水清浅的韵味。

    名画就像是美人,不拘一格,各领风骚,若是都整容成了同一个模样,那难免单调乏味些,美人之美也就太过单薄、无趣了。

    楚风以《****椿果熟来禽图》为蓝本作画,却不能直接的完全拿来主义。一来是这一点他根本做不到,以前仔细的临摹过一次。但也仅此一次而已,想要真正完全将细枝末节记下来是不可能的。而且说实话,也没有那个必要。之所以没有必要。就涉及到第二个缘由。《****椿果熟来禽图》虽然很好,但是跟徽宗的这一代的院体画相比较,是少了一分贵气,多了几分冷落的,简而言之,太过凄清的,给官家看的画,无须那样悲凉。

    虽说也是为了衬托心中那首诗的意境,不过无须刻意真的去体现那些枯萎与斑驳。只要从调色上取一些印象派油画那种水洗过的味道,再勾勒出来,便已经足够了。

    楚风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他花了一盏茶的时间勾勒、布局,之后不疾不徐的慢慢调色、落笔。这期间,李师师有跳了两只舞,与徽宗愉悦的互动着,说一些风月之事,只是一双眼睛时不时的往楚风这边瞧着。好奇于眼前这少年。

    “长得漂亮就是好,连师师姑娘都喜欢多看两眼么?”徽宗调侃了一句,似笑非笑。

    这话落在楚风的耳中,却不免让他心头一惊。

    有关李师师的事情。后世传言最广的,除了徽宗对她的喜爱之外,还有徽宗与周邦彦的一番争风吃醋。

    周邦彦在千年之后自然也是十分有名的人物。估计不少人中学时都学过那一首“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的《苏幕遮》,自然也记得这一位才子的大名。

    相传,除了徽宗本人是李师师的入幕之宾外,周邦彦也是这位师师姑娘的相好。有一次李师师正在款待周邦彦时,徽宗突然来了。周邦彦怎么说也是个做臣子的,哪里敢跟皇上争女人,一时却也跑不出去,只好躲在了床下。

    徽宗带来了江南新进贡的鲜橙,李师师亲手剥了鲜橙二人分食。三更时分,徽宗要回宫,李师师叮嘱了一句“已经三更了,马滑霜浓,你要小心些”,这一切,全都入了周邦彦的耳中。

    周邦彦是词人,也是在徽宗一朝颇有些名气的词人。文人嘛,多少有个特点,就是什么东西都喜欢写出来。因言入罪的人从古至今是从来都不少的,这周邦彦也因此步了后尘。

    也不知他是哪根神经搭错了,竟然借着这件事情填了一首词。词句如下: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锦帏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调筝。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纤指破新橙”“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这都是周邦彦躲在床底下的时候听到的东西,这厮竟然一点不差的全都写了出来。

    这一首词作,如果无人知晓也就罢了。可这周邦彦毕竟是大词人,这一首词很快就传扬开来。等到传入徽宗耳中,龙颜自然大怒,直接找了个罪责将周邦彦贬出了东京城。

    也有一说,说是这首词原本只传与李师师、周邦彦二人之间的,只是有一次李师师一个不小心忘记了,竟然唱给了徽宗听,才导致了周邦彦遭此劫难。但是若这种事情都能“不小心”的话……不得不让人更加思付,里面是不是还有什么其他的隐情了。大概周邦彦如何得罪了她,于是李师师“不小心”将把柄递了出去,之类之类的。当然,这都是胡乱猜测了,不可当真。

    但不管怎么说,有一点从这件事情里是看得出来的,那就是徽宗的醋意。

    不管这件事情发生的细节到底如何如何,只要真的发生过,就说明徽宗对于其他人染指自己的女人,是绝对不会容忍的,哪怕这个女人做的本身就是风月的生意。

    可是如今,因为李师师多看了自己几眼,徽宗就似笑非笑的说出这样一番话来……楚风是不想诸如周邦彦那样莫名其妙被逐出京师的,所以心中不由得一凛,又腼腆一笑,道:“贵人何必打趣我。虽然我是第一次见到师师姑娘,但师师姑娘艳名动天下,想必见过的才子佳人不知繁几的。我这样胡乱想着。总觉得如果真的有人能够让师师姑娘动心的话,定然是那种千年不世出的大才子了。至于男子脸面这种皮囊的好坏。师师姑娘哪里是那样浅薄的人呢。再说……”

    说到这里,楚风又微羞一笑。挠了挠头,接着道:“我已经有心仪的姑娘了,贵人您也别逗我了。”

    这一番话,连打代消,一方面拍了徽宗一记马屁,另一方面却又自行后退了一步,的确是说到了徽宗心坎儿里的。

    只是听到后面这一句,徽宗也不免来了兴致,笑着问道:“竟然有这等事么?到底是谁家的女郎。竟然能够惹得楚郎如此动情的?”

    “嘿嘿。”楚风笑的腼腆,“就是范家的娘子……不过是我自己胡乱思付了,并没有定下来什么。”

    “范氏书画行家中的嫡女么?”徽宗玩味道,“商贾之女,其实身份有些轻的,好在做的是书画生意,大抵还能附庸风雅一些……男大当婚,你一个大男人,有什么值得害羞的?果然是个没长大的孩子。你如今在画院任职。只要几个月之后不被撵出去,怎么说也是科举正途出来的官身。其实娶个官宦人家的女郎是没有什么问题的,那范家的女郎,其实可以纳为妾室。也算是他们范家的荣幸了。”

    楚风闻言愣了一下,这种事情其实他没有想太多,这时候开口其实也只是为了做个挡箭牌而已。没想到却会换出徽宗这样一番言语,一时之间竟不知该如何应对了。

    好在李师师也是个长袖善舞的。这时候咯咯一笑,为楚风解围道:“十一郎何必逗他。半大的孩子呢,也不怕把人家吓坏了。这楚郎还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进境里,十一郎便大把大把的洒落一盘现实,可知人家正是‘野有蔓草,零露潯狻S忻酪蝗耍逖锿褓狻e忮讼嘤觯饰以纲狻!

    后面这句也是诗经中的话,李师师说到这里,便用婉转动听的嗓音尝了出来,那等百转千回的悠扬,让徽宗忍不住手指轻敲桌面,微阖了双目细细品味起来。

    楚风不免松了一口气,用感谢的目光看了李师师一眼,重新低头作画。

    这一层便也算是揭过了,最起码,短时间内徽宗应该不会再提起这一茬来。

    曲乐声声,连不大懂这些东西的楚风都不得不承认,李师师不论是唱曲还是舞艺,都是极好的。大概是雅俗共赏的那种,让人觉得赏心悦目的事情,不论是徽宗这样的老手还是楚风这种俗人,都可以欣赏到自己所认知的美的。这大概也就是美学的最高境界了。

    也就是在这样的曲乐声中,楚风将这幅改造过的《****椿果熟来禽图》完成了,并在画卷的右上方提了一首诗: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秋雨,深巷明朝卖桂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飞雪可到家。

    这是陆游陆放翁的《临安春雨初霁》,其中“春”“杏花”“清明”三个词语被楚风改掉了,以应和如今的节气,以及画卷中所蕴含的味道。

    诗中既然写着“闲作草”三个字,楚风就不好依旧用之前蔡襄的行楷来书写,苏轼《京酒帖》的书意也未免厚重了些,与诗作的味道不符的,所以他思付了一下,用王羲之《得示帖》的笔意书写出来。

    王羲之的《得示帖》,后世流传着的是双钩法填色的拓本,虽说这些的拓本未免会缺少一些形神上的东西,但楚风偶尔临习一番,依旧觉得颇有意境的。只是他临习的次数不多,用来偏偏外行或许还不错,在徽宗面前若是打肿脸充胖子,必定是没有任何用处的。

    好在他本身也没有那样的打算,只换了一根笔沾墨而书。

    徽宗在一旁闲适的瞧着,这时候见楚风换笔,心里自然有数,好奇的站起身来走到楚风身边,看他又作出了什么样有趣的诗词来。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这,呵,楚郎这是如何生出这番感慨的?一番世态炎凉,难不成是因为何君昊的事情么?”徽宗瞧着,倒也没有觉察出什么深沉到不可翻覆的苦痛之意,只当做是少年乍然间遇到挫折之后的感慨,笑着打趣一句。

    只是到了楚风写下“小楼一夜听秋雨,深巷明朝卖桂花”后,徽宗就不免怔了怔,不再多言一句,反而屏气凝神着,仿佛体会到了整首诗中那等清丽、婉约,却又带着一种淡淡忧伤的滋味。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徽宗轻声念到这里,不禁抬头看了一眼桌子上的茶盏,想着之前李师师分茶的姿态曼妙,以及画卷上行草的随意与慵懒,只觉得意境几位相符,不由暗暗点了点头。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飞雪可到家。”

    最终落到这一句,思乡之情从最初的浅淡变得愈发浓厚,直至最后的点明,彷如层层叠叠的渔歌唱晚,又像是琵琶曲子里的百转千回。这种浅斟低唱的回旋滋味,就像是能够铭刻在人们骨子里似的,明明清清淡淡,却又毫无办法驱散开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