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画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宣和画卷- 第1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怎么了?”徽宗听王黼的语气有些奇特,笑呵呵的问了一句。

    “这……”王黼拿了一张画稿站起身来,低头看了片刻,目光有些奇妙,又看了徽宗一眼。

    “你又在哪儿搞什么鬼?”徽宗笑骂了一句,“故弄玄虚的东西,还不快点把画稿拿来给朕瞧瞧!”

    王黼连忙应了,这时候却不敢多做评判,面色表情却一直显得有些杂,凑到徽宗身边,双手把画稿呈了上去。

    “瞧你这副模样,受了惊似的。怎么说你也算是我身边的老人了,见过的书画千千万万,怎么着,一个十几岁少年郎的画作还把你吓着了?哈哈!就算是一盏茶时间糊弄出来的东西再怎么不好、难看,你也无需流露出这样的表情罢!”徽宗哈哈一笑。

    王黼素来极善言辞的,这时候竟不知该说些什么了,只能把画稿呈了,由徽宗评判。

    徽宗看着王黼的表情,只觉得莫名其妙,拿起身旁的手帕擦了擦手指,接了那画,打眼一瞧,面色也跟着变了。

    一时间,空空荡荡的大殿内寂静无声。

    远处宫殿的正在款待金国使臣,隐隐约约的丝竹声与觥筹交错的声音传过来,随风飘飘荡荡的,一如空气中沉浮的龙涎香的香气,显出几分缥缈与散淡来。

    别殿遥闻萧鼓奏……

    王黼静悄悄的侍立在一旁,大气不敢出一声,只偷偷的去瞧徽宗的表情。

    徽宗也不知心里想着些什么,眼睛里一番情绪流转,过了良久,才长出了一口气。

    “你说程源是楚风的师父,傅乐和是他的师兄。这两个人,可曾画过这样的大写意?”徽宗问道,语气中听不出什么情绪。

    “那位程源实在是太过避世了,流传出来的画作实在太少,咱们派出去的人不论如何打听,能够翻找出来的画作也只有那么一两幅而已,他是否做过这样的大写意山水,实在是难以判定。不过傅乐和那边,听说一直做的都是小工笔,未曾听说有什么其他类型画作的。”王黼道。

    徽宗微微点头,又看着手中的画作沉吟了半晌,道:“从这上头看,这楚风不大可能是第一次画写意的,只是笔法的确不算成熟,可这份风骨……哈!怎么看都是一个瘦削文质彬彬的少年郎,怎么胸中竟然会有如此的沟壑,着实有趣。”

    王黼听着,终于摸清了徽宗的意思,自己心里也忍不住咯噔一声,心想这楚风到底何德何能,竟然能够得到徽宗这样的点评,怕是真的比当日的王希孟不遑多让了!

    “这写意山水什么的,小的是真的不懂了。”王黼装傻充愣一番,嘿笑道,“瞧着就是一片黑乎乎的水墨呢,看着也不精细,不如寻常的工笔清雅贵气。小的真是眼拙,实在看不出什么好坏来。”

    徽宗白了他一眼,笑道:“不懂就对了,要是这世间上的事情你都懂了,还要朕做什么?这等写意实在不多,尤其是这种大写意,非大胸襟不敢为也。这楚风,也不知是从何处学来的,现在我不敢说他画的有多好,但胸襟气度是摆在这里的,日后,大有可为啊!”

    王黼听得一阵心惊肉跳,心里不禁又开始暗暗思付,自己到底应该如何向楚风表达善意、拿捏分寸,才能表现出一份礼贤下士又不苟且的态度呢。

    “画院的这些待诏们,其实是清一色的工笔,画风的确清贵之气多些,虽然很好,但的确不够百花争艳。前朝的那些画院,其实大多只是一份摆设,真正懂得这些东西的帝王又能有几个,一个个不过是莽夫武夫,要么忙着开疆拓土,要么埋于俗物政事之间,不懂得于民休养生息的道理,把自己累的要命不说又劳民伤财的,实在无趣。”

    徽宗指点江山一番,颇有些志得意满的淡淡道:“《道德经》说‘治大国如烹小鲜’,朕如今所做的就是这样一番道理,却不妨有一些不识好歹的人来指摘朕,真是无趣。”

    “那些凡夫俗子,哪里有官家这样的高见,一时间自以为是的叫嚷几句罢了。时间一长,高下自然得见。”王黼这一记马屁拍的响亮。

    徽宗心中受用,面上却不显的,只淡淡道:“愚民如此,朕实在是操劳啊。好在有将明你这样的人在朕左右,朕心甚慰。”

    “不敢,不敢。”王黼连忙客套一番,目光又触及楚风的那幅画,便笑着问道,“官家如此赏识这幅画,也是这楚风好命了,这样高雅的艺术,要不是有官家这样贵眼赏识,恐怕这楚风要一辈子郁郁不得志了。哈哈!不知楚风这幅画,官家是否要点为山水科的头名?”

    “头名?”徽宗微微扬起嘴角,似笑非笑,“少年人需历练历练,若是太过顺风顺水了,哪还有什么前进的意图呢?山水科的要取几人?”

    “三人。”

    徽宗心中有了计较,只觉得有趣,吩咐道:“改了,给楚风判个第四。只说是朝廷怜惜他经历坎坷,所以特设了这个位置。哈哈!怜悯而已。”(。)

第六十六章 风起于青萍之末() 
山水科只取三人,楚风的画作被判为第四,只依靠着“朝廷怜惜”四个字,磕磕绊绊的赶上了这趟车,其中味道只要一说出来,自然是所有人都能够明白了。》

    不是说楚风你的画功真的如何高超,技艺如何炫目。你之所以能够被画院取中,纯粹是因为皇帝陛下听说了你的坎坷遭遇,觉得你这个孩子的身世和整个考试的经过太过可怜,害怕你回乡之后再郁郁寡欢寻了短见之类的,所以才皇天后土恩德四方的,赊了这么一个画院的名额出来。

    “呃,不管怎么说,能够进画院就是好事情!”

    萧庭举着酒盏,环顾了一下席面上的诸位,又忍不住看了楚风一眼,“大家以后就是同僚了,又是同榜出身,日后在画院当中自然要互相扶持的。我萧庭头一个保证,以后有人相求,我若是做那等推脱的姿态,将让我……”萧庭眼珠子一转,“以后都进不去翠红楼!”

    翠红楼是东门巷子里刚开的一家楚馆,里面头牌的那位姑娘最近正跟萧庭打的火热。在座的六七人,除了楚风之外,基本上都是萧庭的发小之类,与他十分熟悉的,此时自然明白他话中的意思,不免哈哈大笑一番,仰头饮尽杯中物。

    楚风不敢喝酒,便用茶以代。

    他右手的伤势已经好了许多,这时候只缠了一层薄薄的绷带,只是用起筷子来依旧有些费劲儿。萧庭在这方面倒是个好手,点菜的时候只点了些特别好夹的东西,亦或是用勺子就可以吃的。楚风不由得十分感慨,心想自己怕是做不到这一点的,果然萧庭有他自己的厉害之处。

    这一桌都是同龄人,又大多相熟的。这时候酒过三巡,大家早就热络到了一出去。

    画院科考的放榜在今日上午,名落孙三的人自然早已归家,只有他们这些金榜题名的人物,这时候都意气风发着,一个个面上颇有得色。

    在座的这些人。楚风见过两三个,剩下的人萧庭一一为之介绍了,都是一些官宦子弟,亦或是世家大族出身的。在他们见到楚风之时,也不免多打量几眼,毕竟楚风最近在东京城的名声太盛,让大家不想注意都不行了。

    尤其是今日放榜之后,原本说明了只录取三人的山水科,竟然录取的四个人。而且第四人就是楚风。这件事情,也早已在东京城的书画界传开。

    录取的人数与最初既定的人数不同,这倒也不是没有先例的事情。毕竟画院讲究的是真才实学,如果能力达不到一定的程度,徽宗也不允许以次充好的。如果某一年中真的有才华太过惊艳的人一起扎堆,朝廷自然也不会轻易放过这些优秀的人才。

    只是,这一次的放榜,楚风的名字……怎么说呢。真是,特别的惹人注目。

    这种注目的缘由。倒也不单单源自于画科的出人意料。大家都以为在樊楼通过一幅《美人图》出名的楚风,会参加人物科的考试的,可是他的名字竟然出现在了山水科,这自然是第一个出人意料之处。

    第二,大家以为楚风既然选择了膳食科,自然是因为他的山水画比人物画更加优秀的。所以。在大家都等着看山水科榜首出现楚风的名字时,却发现他的名字排在了山水科的最后一位。

    而更加出乎大家意料的,是楚风的名字不单单在榜尾,而且,还与其他红底黑字的名字不同。楚风的名字,是用灰色的颜料写就的,后面还有一行小小的注解,写着“审视待定”四个大字。

    什么叫审视待定?

    这可是稀奇的事情。别说外行人了,就连画院中任职几十年的老人,也从未听说过这样的名号。

    于是大家东南西北的打听一番,这才从宫中传出了这样的解释来。

    宫中的消息说,楚风的那幅山水画稿其实技艺平庸,说不上好的。但是咱们官家是个心肠软的人,听说了楚风这几日经历的事情。什么在小巷中遇刺呀,在考试中被人泼了滚烫的沸水呀,等等事情。所以官家觉得这个少年实在是太可怜了,所以看在苍天对他实在太过狠心的事迹上,所以官家大发慈悲的将他楚风判为了山水科的第四名,以兹鼓励……

    至于到底什么叫做“审视待定”,宫中的消息传出来的也很迅速。意思就是说,虽然看在可怜兮兮的份儿上录取的楚风,但楚风画稿的境界还是略显不足的,所以不可能像其他人一般一视同仁,否则对别人也很不公平。至于“审视待定”,就是让楚风先行正常的任职工作,但是半年之后官家自然对他有一番单独的考校,能否胜任通过,那就是另外一番事情了。

    这样的解释从宫中传出之后,大家恍然大悟的同时,也不免十分惊叹。

    毕竟楚风来到东京城不过几个月的功夫,却已经因为各种事情闹出了许多的故事,如今竟然连官家朝廷都牵扯进来,为了开了一扇通向画院的大门,虽说后面又加了些考校、核定的规矩,可毕竟也是前无古人的事迹了,实在让人无比吃惊。

    当然,在很多人羡慕楚风运气极佳的同时,也有不少人对朝廷这一番举动十分不满的。有些人,尤其是那些在画科中考试落榜之人,这时候自然很有意见的,凭什么楚风就可以得到这样的体恤,而他们就不行?

    不患寡而患不均,这原本就是人性的必然。徽宗对于楚风的“网开一面”,自然又将他推向了一个风口浪尖的高度。

    而且,不知从什么地方,一道流言如同细菌一般滋生起来。流言中说,樊楼那一夜里,楚风所拿出来的《美人图》并非他亲手所画,而是别人代笔的。这流言起于风萍之末,又因为种种现状的契合,在东京城中流传的格外迅速。

    如今这个时候,与楚风同一席面的人物里,几乎所有人都听说了这个流言,即便没有听说的,这时候也在朋友的低语中听得了一些皮毛,于是看向楚风的表情就不免有些奇特。

    楚风左手拿着茶盏,看着窗外街道上的灯火通明,心里不由得微微叹息。

    徽宗这么做,到底是想要干什么呢?一方面将他推向风口浪尖,另外一方面又开始将樊楼那一夜的事实放出来……当然,现在没有办法确定这是徽宗的手笔,毕竟知道真相的人其实并不少,虽然没有多少人有这样的胆量将事情当众说出来,但若是有人旁敲侧击的说出些流言蜚语,也是十分正常的事情。

    其实楚风并不怎么在意这件事情,真相如何他自己心中清楚就好,至于其他人如何看待他,这是其他人的事情,与楚风无关的。

    这一点,也是楚风一直以来的观点了。

    如今的酒席上六七个人,大家以后都在画院共事,而且一个个都是世家出身,人精似的人物,并没有傻乎乎的将流言说出口的,至于那这件事情打楚风的脸之类之类,也是毫无意义的事情。

    他们是来交朋友的,并不是来树敌的。这一点,所有人都心知肚明。

    其实大家很难真正摸清楚风的底细,更加摸不清的是徽宗的态度。为了一个学子网开一面,即便对徽宗这样不怎么有正型的帝王来说,也是十分稀有的事情。难不成楚风的画技当真如此高明,仅仅一盏茶时间做出来的画稿,就已经让官家看出门道来了?

    大家心中都藏着这样的疑问,只是如今这个时候,自然是不能说出口的。

    不过大家并不着急,因为画院素来有规矩,新人入画院的时候,会将所有金榜题名之人的画作展示出来,供大家学习品评的。

    距离大家去画院报到不过三日的时间,到时候,无需任何力气,大家自然能够看到楚风的画稿到底如何了。

    “我一直没敢问你,一盏茶的时间,你是如何画出一幅画的?”萧庭拿着酒盏凑过来,笑嘻嘻的碰了一下楚风的茶杯,自己喝了个干净,“还有你为何不画人物科,而是要选山水科,这其中的道理,你也没有跟我说。”

    楚风一笑,流露出些许无奈来,开口想要说些什么。

    萧庭摇了摇头,笑道:“我不逼你,省着再说出什么假话来,我听着也不舒服,毕竟我是真心想要交你这个朋友,万一你逼不得已跟我说了假话,我这心里也难受。哈哈!你什么时候能说了再告诉我不迟!我这个人虽然没什么能耐,不过见过的人不少。你小子是个能真正做兄弟的,这一点,我萧庭能够看得出来!哈!”

    说罢,萧庭也不再多言,含着三分醉意与他人拼酒去了。

    楚风看着他拿了酒壶大口大口往肚子里灌的身影,心里不由得微暖,毕竟,朋友难得。

    至于远在杭州城的那一个,放榜的消息还没有传过来,也不知刘正卿现在如何了,是同样的高朋满座,还是一个人的怅然若失……

    楚风这样想着,看着眼前的热闹,心中也不禁有些感慨。

    此时不醉一场,实在难以畅快。

    于是楚风笑了笑,为自己斟了一杯酒,冲着萧庭遥遥一敬,咽进肚中。

    然后……他就醉了。(。)

第六十七章 《秋江鱼艇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