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洪英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洪英传- 第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行了行了,你不出去了吗,怎么还在家?”殷复声只觉得大白天谈论这个,有点儿渴,忙的岔开话题。

    “我就为给你这个呀~,哥有啥好事儿能忘了你呢?嘿嘿……”殷得中讪笑几声,偷瞄眼殷复声,“二弟,你就给哥找个干的吧。要不然,我那媳妇儿,你嫂子还好说,可那丈母娘,都跟哥叨叨半年了,实在是受不了啊。”

    殷复声怔,想到刘氏,也真不是个省油的灯。“她住在乡下,能叨你几回呀?”

    殷得中拍大腿,咧嘴道:“她住乡下?那就好了,人家现在也搬到太原府来了。说是离的闺女近,好照应着。她是来了,可哥的好日子算到头咯。”

    殷得中往凳子上坐,开始抱怨,“你是不知道,有个娘,我就够受的了,现在俩娘,个比个彪悍。复声啊,你是真命好啊,找了个大家闺秀不说,还是个没娘的,真是福气哟。”

    “噗~”殷复声忍不住失笑。

    “怎么样嘛二弟?”

    殷复声摇摇头,撇嘴道:“不行~,你要做官,定是个贪官,将来难保,我不亲手办了你。所以,这种有损咱们兄弟情谊的事,我绝不能干。”

    “唉,你咋这么瞧不起你哥我呀?我凭啥就肯定是贪官呀?”

    “不做贪官,你当官干什么?”

    “当官发财……”殷得中自觉说得不对,连忙掩口。

    眼珠转,呀,看来是真的。

    殷复声笑道:“行了,你还是在这儿玩儿几日,回家当饭馆儿少东家吧。”

    说完,殷复声把小册子往桌上放,意思是要还给殷得中,随后,背手走了。

    殷得中觉得刚才说话,似乎不对劲儿,抠着头发,要跟殷复声解释,于是,着急忙慌的追了出去。

    那本小册子便留在了屋里。

    家女人逛街累了,在外边儿吃了饭,这才回家。

    魏如意回房休息,却见桌上搁着本小册子,便饶有兴致的拿起翻看。

    这看不要紧,脸色顿时泛起了潮红。魏如意目光炯炯,注视着纸上的小人儿,胸脯起起伏伏,呼吸急促。

    如意吞咽口口水,本想合书不看,却又忍不住想看。回头看了眼,顺儿不在,这才悄悄躲进房里,坐在床头,页页的看。时而咬唇,时而唤气。

    待晚饭时,顺儿才发现如意竟个下午都躲在屋里没出来。

    进来叫她,如意从书中抽身,将小册子塞进枕头下。

    顺儿瞧如意,觉得她不大对劲儿,面色通红,呼吸也是乱七八糟,眼神还游移不定。

    “如意,你没事吧?”顺儿走到如意身边,关切道。

    “啊~,没事儿啊,我能有什么事?”魏如意心虚的要命。

    “你脸色不对呀。是不是病了?”

    “没有,我没事。呃,你来干嘛?”

    顺儿越瞧越觉得怪,怀疑的看着如意,“开饭了,老爷让我叫你出去吃饭。”

    如意看书看到忘记了饥饿,连连摆头,“我不饿,你就说,我中午吃多了,此时没有胃口。”

    “啊~?那好吧。”顺儿应声出屋,步三回头的看。

    等顺儿走后,如意,探着头看了半天,这才又小心翼翼的将小册子取出,重新翻开。

    她从小到大,除了师父个老头儿,见的最多的就是太监。根本不懂什么是男女之事。

    就是在成亲之前,那媒婆子隐晦的说叨几句,也是云里雾里。

    倒不如这小册子里的画儿,如此清晰。

    魏如意觉得害怕,好羞,甚至罪恶,却又偏偏欲罢不能。

    顺儿将如意的事儿说,大家都以为她是不舒服,也没太在意。

    吃过饭后,殷复声回屋,原本是怕如意休息了吵醒她,便蹑手蹑脚的走进屋子。人影刚刚出现在门口,魏如意觉察了,慌张张合书背到身后。

    殷复声瞧如意。

    喝~,好张胀红的俏脸。

    殷复声见如意,也略有些害羞,毕竟不是老司机,想到二人已是夫妻,少不得也会腼腆。

    “呃,如意,你不舒服?”

    “没,没有啊~”随着殷复声的靠近,如意,呼吸越发的重,甚至感到窒息。

    殷复声看她面色通红,伸手去摸如意的额头,“是不是发烧了?”

    当指尖刚刚触及皮肤,如意好似触电般打了个哆嗦。

    见状,殷复声紧张,“怎么这么烫?”

    不光烫,还打冷战,这不是得了什么大病吧?

    “啊?”

    如意抬手在脸上摸了圈儿,真是烧的厉害。

    “不行,得给你找大夫。”殷复声说着就冲门外喊人。

    魏如意知道自己没病,万叫大夫看出她为什么发烧,岂不丢人。

    “哎不用,我好好的……”

    如意紧张,起身拉住殷复声,身后的小册子竟随之掉在地上。

    “啪~!”

    殷复声闻声低头,看便知缘由。他屏住口气,再看如意时,二人已是眼神炙热,心潮澎湃,难以名状。

    窗外暮色已深,小猫屋顶漫步,帷帐落下,袍带松散,奏曲《琴瑟乐》,只有二人听得见……

    (第五卷终)

    故事很快就收尾了,感谢为数不多的书友,直的支持。本来后续的内容还不少,不过,确实工作写书不能兼顾,也不得不放弃了。另外就是,有很长段时间,我的作者后台是瘫痪的,所有数据不显示,看不到投票打赏的书友名字,(这是被后台放弃了……,泪奔。)在此表示感谢。之后,会把大致的纲要发下,就收尾了,还请谅解,谢谢。。

第196章 毛文龙的上书() 
诏狱之中,哀鸣声此起彼伏,不断传来。

    许显纯森然坐在桌案后,睥睨着眼前的疑犯。

    “说!你们受何人指使,竟敢谋害当今万岁?”

    “大人,我们冤枉啊,冤枉啊!大人”

    当日婚宴上,一众后厨传菜做饭之人,皆被捉拿,囚禁,审讯。

    “还不承认?!”许显纯阴森森的面目,叫人不寒而栗。“把人带上来。”

    一声令下,一个断了手脚,割去耳朵的人被拖了上来。

    众囚犯见状,无不骇然惊恐。

    这人满脸血痂,糊住了双目,他痛苦的大声呼喊着,“我是冤枉的,我就是个厨子,药不是我下的!我冤枉呀,冤枉!”

    弑君之罪,不可乱认,那可是诛九族之罪。

    许显纯冷然道:“你们若是不招,那就等着把这儿所有的刑具都是个遍吧。若那时,你们还喊冤,我便信了你们。”

    刑具试个遍?那不用说活着,就是人样儿都已经没了。

    许显纯冲旁边儿的锦衣卫扬扬下巴,就有人拿了沾了盐水的刷子,在厨子身上使劲儿的刷,直刷的血肉模糊,惨嚎不止。

    “大人,九千岁要见你。”这时有人来报。

    许显纯

    说着,许显纯点点头,起身往外走,随口吩咐一声,“你们接着拷问!”

    “是!”

    许显纯来见魏忠贤,向其汇报审讯之事。

    魏忠贤思虑道:“陛下催促的紧,显纯还需尽快有个了解。”

    “九千岁的意思是,找人顶上?”

    魏忠贤也犯犹豫,这件事,找人当替死鬼,也不合适,万一东窗事发,皇帝怪罪下来,这可是后患。可若是迟迟不交代,也不成。而且,魏忠贤最为担心的,还不是皇帝的怪罪,他最怕的是,这件事,毕竟发生在侍郎府,他女儿女婿家里,这要让东林党人找到漏洞,遭殃的可就是他们,连同自己也脱不了嫌疑。

    该怎么办呢?

    杂学馆建成做最后的完工阶段。

    工期短是因为整体建筑简单,无需繁琐的修饰,很像现代的简造房。只是占地比较大而已。

    殷复声这日上朝,奏报此事。

    文武奏事完毕,有人呈递边关奏报。

    “陛下,东江镇总兵毛文龙上书言,朝鲜内乱,定远君李倧,起兵反叛。我军可需出兵援助?”

    这可是大事,朝堂上议论纷纷。

    这个李倧是朝鲜史上的仁祖。按照史料,他这仗是必胜的,正好推翻海光君的暴政。史称:仁祖反正。

    海光君与大明屡多矛盾,虽无正面冲突,却早在他对待明金之战的立场中,可以窥其端倪。

    所以,这次大明官员都站在定远君一面。反正辽东已经收复,东江镇的兵闲着也是闲着,离朝鲜又近,那就去援助定远君吧。

    殷复声挑挑眉毛,毛文龙,什么时候能见识见识。

    说到要出兵援朝,朱由校眼前亮了,正是好机会,再捞一笔。

    “既然,要打仗军饷是少不了的。那么”

    刚说上半句,东林党人立刻警觉,干嘛?又要捐钱?

    朱由校自从开了捐资助饷的头儿,便一发不可收拾,动不动号召捐款。

    给这帮士绅豪强王爷们愁的。

    今天听这意思,又要捐,急忙有户部的人上前道:“陛下,此时,国库充盈,可供军饷。”

    朱由校撇撇嘴,“各地灾情时有发生,国库之银,当以备万一。依朕之意,呃,诸位爱卿还是捐资助饷吧。”

    老头儿们一听,泄了气,真是不该让他开这个头啊。

    “陛下,文武们俸禄有限,经几次捐资,怕是家中也早已捉襟见肘了。纵然空有爱国之心,也无能为力了呀。”邹元标可怜兮兮的道。

    朱由校想了想点点头,“不是还有藩王吗?对了,这次你们不必捐了,可是,你们要游说各地巨商捐资”

    “巨商?”

    百官面面相觑。

    这手终于伸向了商贾。

    朱由校接着说:“此次,你们谁筹集来的捐资多,届时与捐资商贾一并封赏。”

    又是这句。

    百官已经无语了。

    “陛下,接连数次捐资,民间已经怨声载道,若继续捐资,只怕引起民变呀。”赵南星道。

    “民变?”朱由校冷然一声,“几次捐资,皆只在藩王文武之间,何来民变一说?”

    百官不语。

    殷复声向上奏道:“陛下,既然赵尚书为民请命,不如,就就再减民赋吧。不过,减民之赋,也当增加其它税收。”

    减税,没人不同意,但一听要增其它税,有人提心吊胆。

    朱由校想了想说道:“爱卿言之有理。嗯,那就再改优免则例。”

    闻言,百官大惊,纷纷劝说,皇帝不要再动祖制。

    但是,见识到诸多好处的朱由校,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个完全受东林党人掌控的小孩子了。

    他已经有了自己的主见,知道怎么做,才能有钱,怎么做,他这个皇帝才不窝囊。

    这一套下来,又是户部殷复声更改条例,魏忠贤锦衣卫执行,吏部监督。

    杨涟欣然接旨,引起了东林党其它成员越发的满。

    杨涟不管别的,办好自己的是为要务,接着上书弹劾多地官员,贪赃枉法,接受地主贿赂,不据实上报田亩之事。

    被弹劾之人,还有朝中重臣的门生,亲戚。

    叶向高眯缝着眼睛,看杨涟今日之态度,似乎已经不是同路中人。

    难道他被阉党收买?已经变节?

    东林党的势力在短短一年之间急剧弱化。

    在浙党瓦解之后,齐党归属了魏忠贤,再加之殷复声与阉党两家联姻,朝堂上心思活络的人,早就前去依附了。

    幸好之前,与孙承宗的谋划,边关由孙承宗袁崇焕掌控,碍事的王在晋已经被挤走。

    孙承宗借助建虏对边关的威胁,把控着朱由校对东林党人最后的依赖。

    而眼下,叶向高却发现,这个备受皇帝信任的杨涟,也有了投靠阉党的苗头,他深深的感到了不安。

    他该怎么做,才能打破东林党的僵局,在阉党之中找到突破呢?'。'

第197章 六君子() 
夜深人静,星宿蒙尘,几片黑云层层叠叠,时而遮挡了月光。

    紫禁城内,寂静无声。

    忽然,后宫之中,乾清宫外,有人惊声尖叫。

    “鬼啊!有鬼啊!”

    宫中侍卫赶到时,乾清宫外,吓倒一众宫女太监们。

    之后,在后宫中又屡见异象,大晚上的又有怪声,光亮,莫名其妙的黑影之类,搅得整个后宫不得安宁,人人惶惶不安。

    “陛下,宫中异象,皆因屡犯祖制,祖宗怪罪引起,陛下当尽快恢复祖宗所创之例,以免遭受天怒人怨之责呀!”

    宫中东林党人,开始借故大肆批判殷复声之所为。

    朱由校原本不太相信,可最近发生的怪事太多,也不由得动摇了改变现状的决心。

    他找来殷复声,轻叹一声,深沉道:“殷爱卿,朕之决策,是否当真有误?”

    “陛下,鬼神之事,实属荒诞无稽。臣绝不相信,宫中有鬼。反倒是有些人,装神弄鬼,其心何为,昭然若揭,陛下明见。”

    改革道路上总有人试图阻止。先是造谣,后是下毒,现在又装神弄鬼,说什么祖宗责罚,天怒人怨云云。眼见皇帝有所动摇,殷复声自当力谏。

    “爱卿是说,宫里有人装神弄鬼,故意吓唬朕?!”朱由校闻言怒道。

    “陛下,这些人胆大妄为,胆敢妖言惑众,欺君犯上,陛下当及早下旨彻查!”

    在殷复声的建议下,朱由校下决心要宫里宫外的彻查闹鬼一案。

    魏忠贤得知后甚是大喜。

    这可是绝佳的机会。

    他正好要借此由头,彻底打击东林党安插在宫内的眼线和势力,朝堂上就此掀起一片恐慌。

    历经一年多的彻查,魏忠贤排斥异己,东林党很多人迫于压力,辞官回家。

    连叶向高也萌生了暂退的念头。

    他与孙承宗书信来往之后,觉得将实力掩藏,从明转而到暗。

    要使敌人毁灭,必先使其膨胀。

    叶向高就打算让阉党先膨胀起来再寻机会下手。

    也或许,暂时退出纷争另外扶持信主。

    在东林党人以及他们所代表的一众利益集团,眼下的这个皇帝朱由校,已经是个扶不起的阿斗。

    但是,在他也隐退之前,叶向高和其他盟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