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洪英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洪英传- 第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殷复声一怔,默默看着眼前的史继楷。

    史继楷见殷复声有惊讶之色,微然笑道:“莫非是想恢复其法?”

    殷复声当即讶然,真不愧是久经朝堂之人,看事情果然透彻。

    “实不瞒大人,学生正有此意。”

    史继楷点点头,“嗯~,文忠公当年新法,实乃强国之策,利国利民。然其法过于严苛,殃及甚重,故而,人去则法废。复声切莫急于恢复其法,要循序渐进,方有望成功。”

    殷复声当即起身,深施一礼,“谢大人多番提点,学生定然牢记在心。”

    ……

    送走了史继楷和庄际昌,到了晚上,殷复声躺在崭新的被褥里,居然失眠了。

    他总觉得院子里焕然一新这个事儿有些蹊跷。

    是什么人能不用钥匙进出他的府宅呢?

    即便人能翻墙,可那些大件儿的家具又是怎么进来的呢?

    难道真闹鬼?

    尽管他是如假包换的现代人,对鬼神之说,仅限于电视。

    可此时,他却幽幽的感到脑后凉凉的,似有阴风阵阵。

    强忍着睡至半夜,起夜时,经过后院儿时,竟迷迷糊糊感觉院子里冒绿光,忽隐忽现的。

    殷复声浑身一激灵,揉揉眼睛,绿光又消失了……

    总算挨到天明,上朝时,殷复声黑着俩大黑眼圈儿,一看就没睡好。

    众官员瞧他这架势,都躲到远远的。

    “听说了吧,今日还要接着参人。”

    “听说了,不是当朝二品嘛。那和咱们没关系。”

    “什么没关系?你瞧那眼睛,黑成那样儿,指不定昨儿晚上,写了多少参人的奏章呢。”

    “啊~?!不会吧。”

    其实,殷复声这黑眼圈儿,全因他梦了一晚上的聂小倩。

    殷复声双在身前一抱,往那一站,没精打采地时不时的打个哈欠。

    他越是这样儿,旁边儿人越害怕。

    不知他准备参多少人呢。

    后来到的东林元老,见殷复声这副模样,也都相互对视一眼。

    这小子,专捡硬骨头啃。

    昨日邹元标,今日不知是谁?

    正各自嘀咕之时,皇帝临朝了。

    行礼之后,朱由校一眼就瞧见殷复声,看他满面倦容,不由得关切道:“殷爱卿,朕看你,为何满面倦容?”

    “劳陛下费心了,臣初迁新府,可能有些不习惯罢了。”殷复声一礼道。

    “朕听说,爱卿所居之处,乃是外城中环境最差的地方,可有此事?”

    朱由校侧目威视众臣。

    殷复声扫了一眼周遭,一个个诚惶诚恐的,令人好笑。

    “陛下,臣所居之处,靠近集市,白天虽然有些杂乱,不过,到晚上还好。”

    “嗯。”朱由校点点头,突然喜道:“对,昨日庭议之事甚多,未及赏赐爱卿。广宁大捷,爱卿功不可没。不如,朕赐爱卿一套府邸,如何?……”

    “陛下!”

    朱由校话未说完,户部左侍郎陈大道立刻奏道:“陛下,眼下国库空虚,实在拨不出银两再建新的府邸啦!”

    “是啊,陛下,边关之军饷,赈灾之银两,现全部出自内帑,实在不应再无故耗损……”户部尚书汪应蛟道。

    “住口!”朱由校这回可有点儿怒了。

    心说你们什么意思?

    几次三番阻挠朕赏赐功臣。

    连个七品芝麻官,都得背着你们,悄悄传旨,朕这个皇帝说话还能不能算数了。

    “殷爱卿乃是朕之功臣。赏赐功臣,如何是无故耗损?!”

    朱由校脾气很好,鲜有发火的时候。

    又因为自己登基不容易,也多亏了东林党人的维护。

    所以,平时对这些人,那是客气加尊重。

    没想到,今日竟为了殷复声怒了。

    在场之人,善于察言观色的,见朱由校如此重视殷复声,他们这心思便也跟着活动开了……

    官应震不失时,当即上前,“陛下,殷给事屡立大功,然至今只是个从七品给事。在京居所,破旧简陋,又处龙蛇混杂之巷。生活拮据,家中既无家丁,也无奴婢,连上朝的轿子都没有,每日徒步上朝。有功者不授恩赏,无功者坐享其成,长此以往,朝中只怕再无人真心做事。”

    哟!

    殷复声不禁讶然。

    明末党争,真不是徒有虚名的。

    太会瞅时了吧。

    只这么一个由头,立刻就寻到了茬口。

    官应震言罢,吴亮嗣再上场。

    “陛下乃九五之尊,金口玉言。汪应蛟多次阻挠陛下赏赐有功之臣,岂非令陛下失信于功臣,失信于天下?”

    吴亮嗣这话,其实有点儿冤枉汪应蛟,故意给他扣帽子。

    汪应蛟除了这次带头阻挠了一下,平时也就跟在其他东林党人屁,股后头,说道两句而已。

    吴亮嗣之所以这么说,其实,只为钻东林党人这个薄弱环节的空子,捡了个软柿子捏。

    他知道,若是弹劾别人,如杨涟,左光斗,人家有护驾之功。叶向高,韩爌这是内阁重臣,弹劾半天,未必能达到目的。

    而汪应蛟是天启初年从南京调来的,根基不稳,又没有参与过“移宫案”的保皇活动,所以,从他下,见缝插针,逐步瓦解,从稍不起眼的人开始收拾,才是扳倒东林势力,最为行之有效的办法。

    ……

    ()

第112章 西洋营造(感谢所有书友的投票)() 


    吴亮嗣说罢,黄彦士跟着上。

    “陛下,汪应蛟任户部尚书以来,毫无建树,平庸无能,然若心胸开阔,知人善任,尚可留用。如今,汪应蛟屡次排挤有功之臣,可见其人鼠肚鸡肠,嫉贤妒能,实在不堪重用,更有负尚书之职。”

    “陛下,国库空虚乃是事实,汪尚书只是道出实情而已,并非有意阻挠陛下恩赐殷给事。请陛下明鉴。”张问达见状,欲维护汪应蛟,急忙上前奏道。

    “空虚!空虚!朕的耳朵都要听出茧子来啦!”朱由校不耐烦了。

    堂堂个大明皇帝,混得连盖房子的钱都没了,也算是前无古人的窝囊。

    朱由校震怒而起,指着阶下众臣道:“你们……,整日大叫国库空虚,还要朕减免赋税。朕问你们,库银何日才能充盈?”

    众臣见皇帝怒了,当即跪倒片,“陛下息怒~”

    “如今,朕连赏赐功臣都办不到,还做的什么皇帝?!不如,这个皇帝让你们来当吧!”

    “臣等惶恐~”

    阶下跪倒片。

    官应震见龙颜大怒,心知机会来了,立即奏道:“陛下,汪应蛟身为户部尚书,掌天下税收,然上任以来毫无作为,乃至国库不盈。此等平庸无才之人,陛下当及早撤换,以免误国误民。”

    此刻,在官应震的带动下,以楚党为首,齐浙两党为辅,大小众官员,皆借机上前请求皇帝撤换汪应蛟。顺便狠狠的在东林党人头上踩上脚。

    邹元标人老眼不花,瞥眼瞧见奏请撤换汪应蛟的官员之中,竟还有之前被迫投靠东林党的湖广人。

    这些人以其敏锐的政治嗅觉感应到,朝野之中,似乎伴随这个殷复声而来的,将是场大的变动。

    于是,他们便立刻抛弃东林党,回归同乡会。

    邹元标眯了眯眼睛,低声怒骂,“果然这些湖广人靠不住。真是墙头草……”

    邹元标正自骂着,却被旁的叶向高有意无意地戳了肘子。

    邹元标这才注意到,他身后不远,还站着个湖广人,户部左侍郎陈大道。

    陈大道也是东林党人,此时正颔首低眉,貌似不动声色,实则早已听见了邹元标的话。

    邹元标并不打算解释,只不屑地扫了陈大道眼,便不再理会。

    “陛下,汪尚书上任以来,无功有劳,望陛下……”

    张问达,孙慎行等人急忙上前为同为尚书的汪应蛟求情。

    “无功有劳?”朱由校打断二人的请求,冷然道:“正如诸位爱卿所言,无功者官居二品,大功者却只有七品官职。朕当真是失察~。”

    “臣等惶恐~”

    皇帝自责,百官就得惶恐回。

    “好了,此事,朕已有决断。户部尚书汪应蛟,资质平平,不称其职,降三级,罚奉两年。罚你的俸禄,为朕的殷爱卿新建府邸。”

    “陛下英明~”

    齐楚浙三党算是扬眉吐气了,向着扳倒东林党的目标,迈出了成功的第步。

    扳倒了汪应蛟,殷复声并没有什么感觉。

    但是,朱由校突然要赐他府邸,这倒是给了殷复声个绝佳的机会,让他有机会做另件事。

    “殷爱卿,你对新府邸有何想法,尽管与朕开口。”

    “谢陛下隆恩,臣斗胆,臣对新府邸,的确有个小小的请求。”

    闻言,众人暗暗撇嘴。

    小小的?

    听这意思,就小不了。

    “哦?殷爱卿尽管说来。”

    “陛下,臣早年听闻,西洋营造法式与我天朝截然不同,尤以木器做工精巧奇特,十分有趣。微臣寡闻少见,妄想借此机会,见识二。特请求陛下恩准,赐臣套西洋府邸。”

    “哦?”

    朱由校从小身居宫闱,又没什么人教他读书,所以,他从小的兴趣爱好就是参观工匠修缮皇宫,对营造匠艺颇为喜好。

    “朕记得,当年有个利玛窦,在宣武门前,建造座西洋教堂。朕见过,甚为奇特。西洋寺庙如此,朕倒也颇为好奇,这西洋府邸,与我们的四合大院儿,有何不同。殷爱卿既然也有此雅兴,那就依爱卿之意吧。”

    “陛下,西洋营建,乃蛮夷之物,岂可引入京城?”赵南星奋不顾身地上前反对道。

    殷复声淡然道:“佛教寺庙原也非中土之物,依赵大人之意,难道该全拆了吗?”

    “你……”赵南星顿时语塞。

    张问达在后边儿小声揶揄,“梦白(赵南星字)说不过他。”

    那意思,你就省省吧。

    赵南星甩去个白眼,心说,你说的过,你来呀。

    朱由校根本不理会赵南星的插曲,继而与殷复声道:“朕听说,江南带已有西洋府邸数座,其营建之法如何?诶?叶阁老之前在南京,可有见识过?”

    叶向高讪讪的,缓缓出班,就三步路,走了能有分钟。

    “回禀陛下,臣的确见过。”

    “那西洋府邸造的如何呀?与咱们的亭台楼阁比起来,有何不同?”朱由校兴之所至,双眼放光。

    叶向高不是赵南星,他是个很识趣的老家伙。

    见朱由校如此激动,他可不会盆凉水浇下去,给自己找不自在。

    “禀陛下,西洋营造法式,的确有异域之风。与我朝营造大相径庭。陛下若问西洋营造好与不好,臣老矣,习惯了祖宗留下的东西,确是时难以接受西洋异物。”

    叶向高这是以退为进,谦虚的说,我老了,接受不了这奇怪的东西。陛下要保祖宗留下的东西,千万不能将夷人之物引入京城。

    可朱由校不这么想,他正是青春年少,对于新鲜事物感兴趣的年纪,听叶向高说两种建筑大不相同,早就心猿意马了。恨不能现在就跑去南京见识见识。

    “嗯,的确,高卿家年迈。”

    朱由校句话震的叶向高七荤八素。

    点儿面子没留啊。

    朱由校思索道:“可是,殷爱卿,朕虽准你造西洋府邸,可这朝中,何人通晓西洋营造之法呢?”

    殷复声向上揖,“陛下,臣举荐徐光启为此次西洋府邸的督造。”

    ……

    ()。

第113章 中古特色() 


    殷复声再次举荐徐光启为新府督造。

    朱由校点名道:“徐卿家,殷爱卿举荐你为西洋府邸的督造,你能否胜任啊?”

    徐光启稍有迟疑,上前道:“禀陛下,臣定当竭力试。”

    古代为官,最会的,就是说话模棱两可,免得被人揪住把柄。

    朱由校大喜,“好!如此,等殷爱卿的西洋府邸完工,朕当亲自前往观。殷爱卿啊~”

    “臣在。”

    “待府邸完工,你就可以接家眷来京城啦。届时父子团聚,夫妻重逢,天下当无人再说朕薄待功臣了吧?哈哈哈哈……”

    朱由校今日高兴,便于同龄人玩笑几句。

    殷复声讪讪的,也不知接什么。

    而后边儿站着群大臣,却小声稀碎开了。

    “听说这位殷给事好像还不曾成家呢吧?”

    “是吗?那可是……”

    这位话没说完,下半句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呀。

    表人才,年轻有为,还得皇帝器重。

    麻溜儿的吧,回家翻翻家底儿,看有没姑娘,赶紧提亲去。

    好些官员话都憋肚子里,这事儿不能跟人分享。回头要不竞争太大,太激烈。

    这位聪明,别人也不傻,退朝之后,个个全回家了。找闺女的找闺女,找媒婆的找媒婆。

    时间,京城媒婆价格暴增啊。

    殷复声怀揣本奏章,没呈给皇帝。

    今日已经倒了个户部尚书,要再奏,东林党难免狗急跳墙。

    明日再说吧。

    可他怀里这奏章,被眼尖的邹元标瞄见了。追了几步,赶上张问达,孙慎行,叮嘱道:“你们俩都小心着点儿,姓殷的身上可还留着本呢。不定明日要参谁。”

    “为什么是我们俩?朝中上下多少官员?”张问达道。

    “兵科的人说了,他要参的是当朝二品。汪应蛟刚被贬,工部前任尚书刚辞官,刑部黄克缵又不是咱们的人,眼前的,不就剩你们二位了嘛。”

    邹元标席话说的张问达和孙慎行心里咯噔下子,浑身不自在。

    二人急匆匆跑去找老谋深算的叶向高出主意去了。

    ~~~~~~

    即将告别租房族的殷复声,信步出宫门准备回家,在门口撞见徐光启。

    “殷给事。”

    看见徐光启,殷复声并不吃惊。

    “呵呵,在下早就料到,徐大人要找在下。”

    “殷给事,我虽然见过西洋府邸,可并不会营造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