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洪英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洪英传- 第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

第107章 火烧御史3(向以往投票打赏的书友表示由衷的感谢)() 
见邹元标如此形态,朱由校眯一眯眼睛。

    “如此说来,张居正当真冤枉?”

    邹元标哭道:“张江陵(张居正)为官清廉,臣请陛下,一定要为张江陵平反鸣冤。”

    称呼都改了。

    黄彦士冷然道:“下官听闻,当年邹大人对张居正可是成见颇深。怎的今日却要为其平反了呢?”

    邹元标哭的是顿足捶胸,一副追悔莫及之态。

    “陛下,老臣沉浮半生,方知江陵之艰辛也。悔不该误信小人之言,而陷江陵于不义。悔矣,愧矣!江陵功在社稷,过在身家,国家之议,死而后已。社稷颓废,老臣痛哉!望陛下为江陵平冤昭雪,还其清白,恢复谥号,释放江陵家眷子嗣。朝野上下定会感念陛下之英明,世代效忠。”

    邹元标说罢,是梆梆叩头。

    见状,那些祖辈,父辈与查抄张居正有关联的一干官员,皆纷纷效仿。一拥而上,跪地奏请,为张居正平反鸣冤。

    官应震,吴亮嗣和黄彦士也带头请求。

    在这三人的带动下,齐楚浙三党成员也纷纷来求。

    一时间,下跪请求为张居正平反之人,一个接一个,从门内跪到门外,犹如倒了的多米诺骨牌。

    百官不畏大雨浇头,积水湿衣,跪地请求,场面堪称壮观。

    东林党几个元老相互一看,这场面是控制不住了。

    若是此时反对,那就意味着要陛下查抄邹元标的家,查抄眼前跪在地上痛哭流涕之人的家。

    这得罪的可不在少数。

    东林党人审时度势,无非是为死人平反而已,犯不着因此得罪人。

    权衡再三,叶向高这才带头向皇帝奏请,为张居正平反鸣冤!

    ……

    满朝上下联合奏请一件事?

    哎呀呀~

    朱由校简直觉得不可思议。

    既然所有人都同意,皇帝当然也乐的同意。

    好不容易团结一回,这做皇帝的怎么也得鼓励鼓励。

    当即传旨,为张居正撤销罪命,恢复清誉及谥号。释放被发配至烟瘴之地的张家家眷,准他们重回故里……

    大雨过后,拨云见日,天空放晴,柔和的春光伴着头场春雨的到来,渐渐有了暖意。

    朱由校看着殿外如同落汤鸡一般的官员,心生一丝怜悯。

    遂下旨,不再追究当年之事。

    自此,邹元标及相关人等,这才长舒了一口气,不由自主地挽起袖子,拭去额头上的冷汗加雨水。

    “诸位爱卿,可还有事要奏?”朱由校看众大臣各自呆若木鸡,垂首呆立,于是问道。

    众人不语。

    其实,众人也不是没事儿,平时上朝一个个凶的狠。恨不能张嘴就骂天骂地骂祖宗。

    可是今日,这些大臣有种身体被掏空的感觉。

    对于方才发生之事,或说惊魂未定,或是意犹未尽。

    总之,就是已无力再进行其它争辩。

    朱由校见此情形,很玩味地笑了笑,“朕看诸位爱卿也累了,又逢大雨湿衣,今日就这儿吧。有事明日再议。”

    说罢朱由校起驾,回了后宫。

    皇帝走后,众文武真正的松了口气。

    成功为师公平反,殷复声微然一笑,对邹元标等人微微欠身。随即一转身,头一个出了御门。

    大大咧咧地走了,浑然不觉身后,怒视的目光。

    这退朝也有退朝的规矩,应该是皇帝走后,按品级大小依次退出。

    殷复声不知道这条不成文的规矩,刚刚完成了恩师一大夙愿,又为忠臣拨乱反正,心里也是高兴。所以没多考虑,屁颠颠地就走了。

    恨的随后的邹元标,汪应蛟之流是咬牙切齿。

    离开右顺门,此时已过午时,春日阳光普照,腾起蒙蒙水雾。

    殷复声脚踏湿地,“啪啪”作响。

    “殷给事请留步!”

    忽闻身后有人唤他,殷复声停步回头。

    “徐大人。”

    正是徐光启。

    徐光启紧走几步,来到殷复声面前,拱道:“殷给事,徐某有事相请教啊。”

    “徐大人有事便问,何谈请教。”

    “不瞒殷给事,《山海经》我倒是通读,可也谈不上熟知。至于懂得地矿之人,徐某一时还真想不出什么人呀。殷给事为何向陛下举荐徐某呢?”徐光启为难道。

    殷复声也很诧异,“徐大人不是与几位西洋教父十分相熟吗?据说西洋人在杂学方面甚为精通。徐大人可以问问。”

    “呃……,西洋人啊?”徐光启很明显地压低了声音,问道:“殷给事以为夷人可用?”

    见徐光启这神情,殷复声道:“当然可用。”

    徐光启慨然,“若是满朝皆如殷给事,边防无忧矣。”

    “徐大人何意呀?”

    “殷给事不知,去年,我向陛下上疏,请求制造红夷大炮。不想却被兵部尚书张鹤鸣大骂无知。满朝重臣也联合起来,说那是旁门左道。论打仗,还得以老祖宗的兵法战策为主。”

    徐光启越说越气,“唉!我一气之下,差点儿辞官归田。要不是史继楷史大人一番苦劝,恐怕今日,老朽与殷给事就无缘一见咯。”

    殷复声默默听着,徐光启顿了顿,继续道:“夷人之物尚且不用,更何况是夷人呢?”

    殷复声摇头道:“满朝上下皆腐儒,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唉~!”

    “视儒道为正统,无可厚非,然摒弃杂学,实乃不智之举。”殷复声沉思片刻道:“徐大人只管去找人。力荐陛下之事,交由在下吧。”

    看着眼前这个年轻人坚毅的目光,徐光启脸上的阴云渐渐消散。

    “老朽拙口钝腮,争不过满朝文武,不过,殷给事心思缜密,口才出众。定能劝得陛下重视西学,启用夷技。”

    “嗯!所以,找人之事,就劳烦徐大人了。”

    “你我皆为社稷,谈何劳烦?殷给事尽管放心,朝廷之内,亦有志同道合者,他日论理之时,定然全力相助!”

    “好!多谢徐大人。”殷复声躬身一礼。

    徐光启一副老怀安慰之态,捋一捋胡须,道:“若无其他事情,老朽就先行一步啦。”

    殷复声拱一礼,“请。”

    徐光启自去年力荐不成,心情已经压抑了很久,今日算是黑暗中忽现光明,顿时觉得浑身爽利,走路都比平时轻快不少。

    ……

    (明日起是中午十二点到一点和晚上八九点左右更新,如有变动另行通知。)

第108章 满嘴跑坑的家伙(推荐期求票求收藏求订阅)() 
与徐光启分开后,殷复声到宫外随便吃了些东西。

    打了一早上的嘴仗,真比在广宁打实仗还消耗体力。

    再回科道的时候,科道大院里的风景,和他早上来的时候,已经迥然不同了。

    院子里的官员一瞧见殷复声,唯恐避之不及,好似见了瘟神。

    兵科内的官员更是一见他进门,立刻闭嘴归座,低头伏案,偶尔相互甩个眼神,心照不宣。

    没事儿别找麻烦啊!

    这小子可一肚子套路,张口就是坑,闭口就是陷阱。

    邹御史,那是什么人物?

    那可是朝堂上的老江湖,经历了多少起起伏伏,见惯了多少尔虞我诈。

    今日,一不小心,不也掉进这小子的坑里?

    虽然最后还是勉强地爬出来了,恐怕,邹御史心里的阴云是挥之不去了。

    所以……

    都别跟他说话,小心掉坑里。

    回头再把谁祖宗哪一代的错揪出来,没完没了,谁受得了?

    殷复声也看出来了,从早上的轻视,到如今的忌惮。虽说,都是不说话,但对他的态度,已经是一百八十度大翻转。

    他也不多说,大步走到自己的位置坐下。随取出一空白折子,往桌上一铺。然后,取笔沾墨,凝神思考,片刻之后,开始埋头写折子。

    众人偷眼一窥,只觉心脏突突乱跳。

    这不会又要弹劾谁吧?

    头一天来,连折子都没有,就闹了这么大动静,搅的满朝文武跟大雨里跪了大半天,还搭进去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御史。

    这要再准备好折子……

    有人不安的,暗暗抻脖子往殷复声折子上窥视。

    不知这回又是哪个倒霉蛋儿?

    有人冲朱大典挤眉弄眼,那意思:你赶紧去问问,他准备参谁呀?

    朱大典也十分为难,摇头摆也没用,最后,只得勉强起身,凑到殷复声跟前。

    殷复声这时刚好写完,“啪”一声合住折子。这才注意到旁边鬼祟的朱大典。

    “哟!朱大人,有事儿啊?”

    “呵呵,殷大人,你这是打算参人吗?”

    “是啊。今日朝上,邹大人和几位尚书不是说,咱们身为言官的,就当痛斥朝内之鄙陋,纠劾官员不正之风嘛。我这也是尽职尽忠罢了。”

    “噢~~,呵呵……”

    朱大典回头看看,众人继续怂恿他追问。

    “那~,诶?那个,殷大人欲参何人呀?”

    殷复声淡然一笑,云淡风轻道:“当朝二品!”……

    ~~~~~~

    散朝之后,司礼监大太监魏忠贤,也有滋有味地,听小太监给他汇报朝堂之事。

    小太监绘声绘色地,好似讲故事一般,将朝堂之事说了一个仔细。随后,略带疑惑地问道:“九千岁,您说这个殷给事,他究竟是哪头儿的呀?和谁一心呢?小的怎么就是看不明白呢?”

    昏暗之中,魏忠贤里的青瓷茶碗儿,悠悠飘着清香,清茶微漾,印着他老谋深算的笑容。

    听罢朝堂里发生的故事,魏忠贤并不回答小太监的问话,而是缓缓抬头,问及其它。

    “顾秉谦的礼收了?”

    “呃……,回九千岁,收了。”

    “嗯,那就找会,帮他一把吧。”

    “是,九千岁。”

    “哼哼,人那,别看年纪一大把了,可这权欲,倒是越来越重。”

    魏忠贤背靠红木大椅,一副悠闲自得的神态。

    “自陛下登基以来,投奔咱家的人是越来越多,可是聪明,能办事儿的倒没有几个。”

    魏忠贤吹了吹茶,“诶~,咱家记得,有个崔呈秀,前阵子见过,倒是块好料。稍加栽培,或许可以重用。”

    小太监想了想,“您老说的是,河南道那个崔御史?”

    “对,就是他。找会,咱家得好好与此人叙上一叙。”

    说罢,魏忠贤悠闲地抿了一口茶。

    “九千岁,小的真是佩服您。您老这看人那,就是准。什么人只要打您眼皮子底下转上一圈儿,您就能知道他是个什么人,什么品行。”

    “呵呵呵……”魏忠贤得意地笑了。“就你会说话儿。”

    魏忠贤放下茶碗儿,随意道:“你方才说的这个殷复声呀,他和谁都不是一心的。”

    闻言,小太监不禁皱起眉头,“那,您老干嘛总帮他呢?”

    魏忠贤失笑,“呵呵……,咱家帮他?”

    “是啊,擂台比武,还有封他给事中的时候,您老不都帮着殷给事说话了吗?”

    魏忠贤勾嘴角摇摇头,“咱家不是帮他。你没看出来吗?这个殷复声,咱们陛下呀,喜欢~。咱家就是做个顺水推舟的事儿,讨陛下的高兴罢了。”

    “哦~”小太监顿悟的点点头。

    “不过,咱家倒是许久没见过那帮老兔子,被挤兑的模样了。这倒也不枉咱家帮那小子一回呀,呵呵呵……”

    “九千岁,小的看殷给事倒是个人才,不知道,他能不能为您老办事儿呢?”

    “呵,连你都看出他是个人才,别人岂会看不出来?怕是早有人去招揽过了。”

    魏忠贤阴阴一笑,用碗盖儿刮着茶叶。

    “这刚出生的小牛犊子,还以为自己是一只老虎。此时去招揽他?”魏忠贤摇摇头,冷然道:“只怕是引火烧身,自找麻烦。”

    “那……,您老就不怕他让东林那帮人给招了去?”

    魏忠贤脸上一丝不屑,勾勾嘴角,“不怕。东林那些人,自视甚高,向来只有别人,上赶着攀附他们的份儿,他们怎么可能主动招揽别人呢?再加上今日朝堂这一议,哼,东林那些鼠肚鸡肠的,怕是要视这只小老虎,为眼中钉,肉中刺咯。”

    “既然如此,九千岁,这不更是咱们的时招揽殷给事吗?”

    魏忠贤狡黠地一笑,“咱家就是在等……”

    “等什么呀?九千岁。”

    “咱家就是要等,这老虎什么时候被欺负的变成了一只猫,再饿他几天。到时候,咱家只要招招,随便丢条鱼,他不就喵喵叫着,自己跑咱家身边儿来了吗?”

    小太监一听,不明觉厉,“九千岁英明!”

    ……

    ()

    (感谢书友临川山人的打赏。之前在作者的话里写感谢,发现不显示,只好写在这里了。同样感谢订阅和投月票推荐票的书友。)

第109章 东林密谋() 
殷复声新官上任,虽只是个从七品的芝麻小官,可这头把火,却烧的整个朝野上下震动不小。

    气急败坏的邹元标与一众东林党人,聚在一起,大骂殷复声,狠狠发泄其不满。

    “这个奸邪小人,给张居正平反?分明是存心与老夫过不去!”邹元标拍案怒骂。

    一旁的大学士韩爌捋着须,轻扫一眼邹元标,淡淡的道:“我倒不觉他是跟尔瞻(邹元标字)你过不去。”

    “那他兜这么大圈子,难道只为给死人平反?”邹元标不悦道。

    礼部尚书孙慎行道:“难不成,姓殷的与张居正有何渊源?”

    “啧~,有可能。”

    “有可能……”

    在坐之人相互议论起来。

    韩爌捏须,缓缓摇头道:“早有人查过他家三代。除其母是湖广武陵人外,其他亲属皆世居山0西。应该与张居正扯不上关系。”

    “诶?可是,张居正不正是湖广人嘛。”张问达道。

    韩爌摇摇头,“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