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洪英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洪英传-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已经被赶上架的林士修,已经是只被拔了毛的熟鸭子,他想不点头都不行。

    事到如今,唯有一博。

    拼了。

    林士修吞了口唾沫,往起一挺腰,“爹,儿子能去!”

第六十三章 舌战三才(1)() 
听了赵中明与他的同窗小友间的谈话,这群人当中,一直默不作声的另外两个生面孔,到是心里有了底。

    看来,这个又穷又酸的小子,与我们的赵大公子不睦呀。

    这两个人暗自观察,见时机成熟,便互递个眼色,想着要借机巴结一下赵中明。可是,刚才看这小子,只一句话,就激得赵中明上了勾,看来不好惹。到不如拿他旁边儿这个大叔开开心。看他半天连气儿都不大喘,还一脸的慌张,也不知紧张个什么劲儿。

    怂人何苦为难怂人呢?这越是怂,就越是爱捡软柿子捏。

    这两位一眼就看出,眼前一大一小二人,哪个更软一点儿,好捏又不伤手。

    打定了主意,选好了对象,想好词儿。这个名叫陈清的微胖书生,约摸不过十七八岁的样子,面现讥讽地道:“这位长者,当真,也是来参加童子试的?”

    “童子”二字是加了重音的。

    闻言,两旁之人不禁闷声嗤笑。

    本来,参加童子试的年长之人,也并不在少数。比林士修岁数大的,也大有人在。只是,此时此刻,林士修面对的,是一群年少书生,最大才不过十七八的年纪,再想想自己这岁数,这个“童子”二字,着实令他羞愧的抬不起头来。

    林复声淡淡地瞥一眼林士修,见他一副无所事从加难堪的窘态,不禁暗叹:也不知道我这二叔,这么多年的书是怎么念的,连这帮小孩子的挑衅都对付不了。唉,没办法,谁叫我和你都姓林呢,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帮帮你吧!

    “在下叔父因素来体弱,因病,才一直延误至今。”说着,林复声微眯了眯眼睛,意味深长的看着陈清,淡淡的道:“虽说虚耗了几年,可总比有些,连考数年都不过的柴子要好吧。”

    听到这一番奚落,陈清的五官都要挪位了,脸上一阵红一阵儿白,好像吞了大便一样。

    林复声打量这两个陌生的书生,略显年长几岁,且衣着布料考究,应该不会因家贫而延迟赴考。所以,这二人出现在此,唯有一种可能,便是屡考不中。

    果然,正如林复声所料,只这轻描淡写的一句,却戳中了要害,气得陈清无言以对。

    当然,被这话气着的,可不只陈清一个,还有他旁边的另一位,此人名叫孟知孝,中等身材面色偏黄,看年龄与陈清相仿。见自己的老友,被一个毛头小子奚落到无话可说,当即轻蔑的哼了一声,要为老朋友出口气,“呃?如此说来,这位小书生,到是有自信一考必中咯?”

    闻言,林复声淡然一笑,道:“到也并非如此。”

    孟知孝撇撇嘴,心道:算你识趣。

    “只是,在下不才,却志在小三元而后大三元,这区区县试么,呵呵,案首必是我囊中之物。”

    林复声这豪言一出口,到惊坏了林士修,略俯下身子,拉扯林复声的衣襟,小声道:“复声,切莫说此大话呀。”

    林复声不言,只是冲着众人微笑。

    明代科举中,凡在县试,府试,院试中,名列第一者,称为案首。若一人连得三案首,即被称为小三元。而大三元,则是连得乡试第一的解元,会试第一的会元,和殿试第一的状元者,即称为大…三元。中小三元而后再中大三元者,被称为六首,六元。

    想一个县试,许多人都是连考不中,要做到六首,六元,当真是堪比登天了。

    孟知孝也是个连考不中的主,听到这么一番不知天高地厚的话,当真是气得脸上的肉直抽抽。“你,你,你真是不知天高地厚的狂妄之徒!”

    “哈哈哈”

    正在陈清与孟知孝二人被气得浑身颤抖之时,忽从酒楼中传来一声朗笑,随后,便有一人款款而来,青衣长杉,手执折扇,身后还尾随着一个小书童。

    “呵呵,没想到,孟兄与陈兄,竟会被一个‘柴’,‘才’不分的黄口小儿所辱。当真是枉费这满腹的才华呀。”

    才华?

    林复声不禁暗笑,有才者要么不考,要考也不会连这童子试都连考不中吧。这个人,能称这两个废物有才华,看来,也只是他们的乌合之众罢了。

    陈孟二人这才想起了,林复声方才所言中,确实将“才子”说成了“柴子”,一时间,仿若闻得了圣人之言。脸上的窘态一扫而光,好似大仇得报了一般,冲来人拱手道:“汪兄真不亏是当年县试的案首啊,果然是心细如尘,思敏过人哪。”

    此人名叫汪宗魁,已年至弱冠。他中等身形,中等样貌,没什么特别之处,只是爱附庸风雅,手里总拿着把扇子,甭管是腊月寒冬,还是阴风雪雨,总是扇不离手。据说,就连他上茅厕,都要带着。

    汪宗魁本已经有了童生资格,只需直接赴府地参加院试即可。不过,此人酷爱卖弄,家里又不缺钱,当然要来县城,向这些初来乍到的萌新考生,炫耀一番,当初他高中县试案首时的风光。

    赵中明家里与陈孟两家有生意上的往来,所以,几个孩子来往也比较近。而这个汪宗魁与赵中明并不认识,却与陈清,孟知孝往来亲密。

    所以,在陈孟二人的建议下,赵中明到也想见见这位往年的案首,言谈中,或许可以衡量一下,自己高中案首的机率。所以,这一行人才一起来到县中最大的酒楼,也就是汪宗魁的落脚之地,欲意在此小聚。

    可是,还未及相互介绍,赵中明却听到,这个陈孟二人口中不停叨念的汪才子,竟头一句话就露了底。

    “柴”“才”不分?哼,看来此人名不副实啊。

    赵中明眯了眯眼睛,目光从汪才子的身上,移向了林复声。

    只见林复声并不搭话,却不经人觉察地挑了挑眉毛,似是等着这位汪才子继续说话。

    果然,这汪才子还有下文,他一抖手,折扇打开,伴着春暮夕阳的凉风,悠然摇起小扇。微扬着脑袋,头上发带随风飘扬。此情此景,大有一番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意思。

第六十四章 舌战三才(2)() 
自以为一语中的的汪才子垂着眼皮,俯视着黄口小儿林复声,轻蔑地道:“听方才这位仁兄唤汝之名为‘复声’,难道,就是那个年至五岁尚不能言的哑巴?”

    林复声只是一怔,却不感到意外。他只当是赵中明跟这位才子说的。可是,汪才子这么一说,到是让在场其他人,大为震惊。

    他怎么会知道的?林复声的四位同窗皆为诧异。

    陈清与孟知孝二人除了震惊之外,更显了几分得意。原来,是舌头有问题,难怪说话不清,“柴”“才”不分。

    这下,二人可找到了平衡,以己之长度人之短,一向就是他们的拿手绝活儿。

    汪宗魁看众人惊讶之色,便笑着解释道:“我家新买来的仆人,原是水溪村人。偶然提及,汪某才听说了此事。他还说,那个哑巴大有才华,小小年纪被大名鼎鼎的李夫子看中,收为关门弟子。”说着,汪宗魁冷笑一声,道:“看来,是夫子老矣。”

    “对,对,我也听说过此事。”陈清忆起当年事,不禁愤愤然,“当年我父母,曾重礼送上,想让我入他学堂,却被李夫子给退了回来。哼,居然,收了个哑巴?”

    孟知孝也是气愤非常,因为他也是当年被退礼的其中一个学子。“不收我等,反到收一个口齿不清的家伙!真是奇耻大辱!”

    林复声瞥视一眼挑起事端的汪宗魁,眼珠一转,露出一个坏坏的微笑。

    赵中明一见此笑,当即是一激灵。就这副尊容,他已经见得太多了,实在也不想再看了。

    “既然,几位仁兄不服李夫子的选择,那不如,就来跟在下这口痴之人,比上一比吧。”

    “比?比什么?”陈清问道。

    “比谁的口齿清楚啊。”

    汪孟陈三人一听,怔了怔,随即是捧腹大笑。

    “你‘柴’‘才’都不分,还要与吾等比口齿?你这分明是要自取其辱啊。”孟知孝大笑着,好像傻子看到了花姑娘。

    汪才子却是生怕错过这个奚落人的比试,急忙应道:“好啊,怎么比,我汪某绝对奉陪。”

    林复声勾起嘴角笑道:“我写一句话,九个字,几位仁兄若能念得通顺,连贯,且吐字清晰,就算你们比哑巴强。若是念了十遍八遍仍不能念通,那就”林复声哼笑两声,戏谑地看着众人,不往下说了。

    “哼!别说你写一句话,九个字,就是写十句八名,百句,又如何?天下还有吾等不识之字吗?”汪宗魁冷笑着,无比自信地摇扇道。

    “对,对,你写吧!”一旁边陈孟二人也催促着,迫不及待地要显摆自己的口条是何等的顺溜儿。

    汪宗魁一抖手,扇子一收,胳膊向上挥,指向身后的酒楼,豪言道:“楼上摆纸砚!”

    一直默不作声的小书童,一听吩咐立刻狂奔向楼上去做准备。

    汪宗魁继续道:“若是吾等有一人念不通顺,今晚酒菜,吾等作陪,随你吃,我汪某请了。”

    听了这话,林复声到犯难了,斜仰着头,苦思道:“一人念不通,今晚请我吃饭,那要是两人念不通,这个明晚的饭”

    汪孟陈三人鼻子差点气歪了,都当我们是结巴呢?还想着我们全都念不通一句话啊。

    汪宗魁一气之下,不假思索地道:“不用想了,几人念不通,我便请你几日的宴。若是,吾等都念不通顺,你在黄梅县的所有花费,我汪某包了。”

    “当真?!”林复声喜形于色。

    “君子一言,快马一鞭。”

    “太好啦,多谢汪兄。”说着,林复声也没客气,迈步就往酒楼走。

    陈清气得也不顾书生文雅了,指着林复声背影,“他,他谢什么谢?真当咱们是口痴之人了吗?”

    众人上了酒楼,笔墨也已摆下。

    林复声提笔在手,环顾四周,问赵中明,胡有仁等人道:“你们是否也要比比看呀?”

    赵中明微一蹙眉,往日吃的亏还不够吗?这小子不定心里打得什么鬼主意呢。

    闻言,四同窗齐齐摇头,脑袋摇得都跟拨浪鼓似的。

    他们深知林复声的底细,表面上呆萌可爱,实则一肚子坏水,歪点子鬼主意是一抓一大把。他们此次跟来,只为看热闹,才不愿自讨没趣儿呢。

    不用客气,你们自己玩儿吧。

    “好吧,那我写啦!”林复声说着,脸上弯起一道弧度,随即低头写道:红鲤鱼与绿鲤鱼与驴。

    写完收笔,林复声顺带欣赏了一下自己的笔墨,十分满意地点了点头。“好啦,你们谁先来念。”

    众人俯身一瞧。

    就只这几个字的一句话?而且,也都是很普通的字,没什么难念的啊。

    孟知孝一看,仰头笑道:“就这个呀?我当你能写出花来呢。我先来!”说着,轻了轻嗓子,大声道:“红鲤鱼,与绿吕”不对,怎么这么绕?“咳,咳,我再来一遍啊。红鲤鱼与绿吕鱼”

    “你起开,我来!”陈清一脸嫌弃地拔开孟知孝,看着纸上的字念道:“红鲤鱼与绿绿鱼与”嗯?什么情况?就这么简单的三样儿东西竟然念不通?陈清惊呆了。

    “你让开!”汪才子大有一番怒其不争的意思,他要亲自上阵,“如此简单的几个字,你们真是,枉读了这些年书。看我汪某的。”说着双手拿起纸,摇头晃脑,十分龟速地念道:“红鲤鱼,与绿”就是龟速,一念到这儿,竟然念不下去了。汪宗魁的脸一下子跟油炸过了头的鸡蛋一样,红得发黑。

    赵中明等四人也很好奇,知道林复声这小子,一定又在耍坏招儿。可是,看着如此简单的几个字,如此常见的三样东西,怎么就让这三人全部歇菜了呢?

    四个人暗自偷偷地念,念了几遍皆不通顺。赵中明不由得也暗自嗤笑。

    林士修并没有试着念,只是觉得这几个人真笨,同时暗喜,这么容易就能换来几天的饭食。

    “你们既然都念不通,看来小弟在黄梅县之时,这饭菜是有着落啦。就此谢过汪柴子。”林复声抿嘴一笑,淡淡地道。

    “我们念不通,你就能念得通吗?”陈清恼羞道。

第六十五章 舌战三才(3)() 
面对陈清的一句反问,林复声耸了耸肩。

    这样一句绕口令,若是不练就想念通,也不是常人能做到的。他又不是说相声的,没事儿练它干嘛。于是摇头道:“小弟也念不通。”

    “那你凭什么让我们念这绕口的东西?”

    “呵呵,哑巴念不通的句子,仁兄也念不通。仁兄与哑巴并无异也。而且刚才小弟与仁兄的约定,并没有说,小弟也要念得通啊!”

    “你”汪宗魁强撑着面子,冷哼一声道:“我等与你当然不同,至少,‘柴’‘才’二字,我们还是念得清的。”

    “就是”陈清和孟知孝跟着附和道。

    林复声冷笑一声,淡淡地道:“汪兄大才,难道不知小弟口中,是此‘柴’非彼‘才’吗?”

    汪孟陈三人一怔,这小子竟是能发出‘才’字的,而且吐字十分清晰。这是什么状况?

    三人还未想通之时,林复声继续道:“才子,乃是满腹经纶,机敏过人之人。而柴子,则无异于干柴浸湿,无用之废柴尔。”

    一句话,好似利剑直戳三人心窝。汪孟陈三人这才恍然,气得干捯饬气儿,却半天只能说出,“你,你你”来。

    林士修,胡有仁,孙继和蒋文登四人闻罢,不由得抹了把头上的汗。

    好好的三位儒生,竟被比成柴,还是废柴。这小子够损,幸亏是友非敌。

    这些人当中,只有赵中明面色从容,似乎早就知道这个“柴子”的含义。

    “哼!不过是口舌招尤之徒,凭着一点小聪明就想考中案首,真是自不量力。”赵中明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