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洪英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洪英传-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登上百米高的山坡,若是成年人,可说是毫不费力的。可林复声才只有一副五岁孩童的身躯。他拔开层层灌木的阻隔,沿着山坡,努力地攀爬,这才终于来到他向往已久的学堂。

    李夫子的学堂,就建在山中一块稍为平整的地方,四周没有篱笆,却自成一方院落。

    这间学堂并不算大,大红的砖墙面儿上,当中一扇虚掩着的木门,并未上锁。门的两边,各开一扇窗子。透过窗子,可以看到堂内的陈设,大门正对着的是夫子所坐的桌案,案后的墙面儿上,高挂一幅圣人画像。堂中有十几张长方形矮桌,每张矮桌前,分开放置两张坐席。整个布局十分简洁,没有过多的装饰,显得很是古朴淡雅。

    林复声只隔着窗子向内看了看,并未进去。随即,退后两步,抬头看了看,这学堂外墙墙上,正中高处,悬挂一面黑漆大扁,上书金字:青云阁。

    “青云阁?”林复声皱眉而笑,草堂书斋大多会起一些儒雅的名字,用些什么“墨”,“清”,“诗”,“雅”之类的字眼。可这“青云”二字?“究竟是,‘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呢?还是,‘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呢?”林复声低声自语,道:“看来夫子似有壮志难酬的心愿啊。”

    林复声围绕着红砖学堂转了一圈儿,周围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摆设。只是,在这学堂的背后,另有一条向上的山道,也就五十米远的石阶路,便能到李夫子的家。

    林复声头天来学堂,自然走得很早,此时,学堂里还没有人,连李夫子都还没到。

    看看东边天际,仍在徐徐升起的日头,林复声拖着手中的行囊,便继续向山上爬去。

    只行至半山上,便从山上小院儿里传来一阵银铃般稚嫩的声音,“吼!嘿!哈!”

    林复声头顶上顿生无数的问号,这里不会还有其它山头儿吧?这李夫子的住所,未闻得念诗读书之声,却怎会传来这种怪异的声音。

    当他迟疑地登上石阶的最后一层时,这才嗤笑一声,心中暗道:我竟然忘了,夫子家中还有个小不点儿女侠呢。

    原来这阵阵呼喝之声,正是李嫣儿在院中的习武声。

    只见李嫣儿头顶上拢一起一个山包发总,一身艳红色的斜襟短褐,腰间系一条黑带,脚上一双黑色小靴。正呼喝着在院子里挥舞手里的红色丝带。

    这练武时的李嫣儿,表情严肃,目光锐利,在丝带过处,扬起的层层尘雾中,踢,打,转,翻,动作敏捷轻快,还真有一副侠女的风貌。

    “嫣儿,你又在院子里胡闹!”说着话,李夫子从草屋中走了出来。

    见到今晨的李夫子,林复声甚是惊奇,昨天还是青衣打扮的夫子,今日却变得跟李嫣儿一样了,一身武行行头,浅灰色的短褐,脚下一双黑金靴。

    这么一瞧李夫子,虽是年过五旬,却身形未变,腰不躬腿不弯。完全与那青衣布袍下的夫子,判若两人。

    李夫子这形象,当真是完全颠覆了,林复声以往对私塾夫子的印象。

第三十六章 私塾校服住校生() 
来到院子里,李夫子活动活动左右手腕,脚腕,随意扭动两下腰身,笑着对李嫣儿道:“嫣儿,爷爷都告诉你多少次啦。练功夫要循序渐进,你年龄尚小,马步都还未稳,就想着要飞檐走壁,那样是练不好功夫的。来来来,跟爷爷一起先把马步扎稳了再说。”说着话,李夫子双手握拳,屈肘置于腰侧,提跨,分腿,屈膝并抬双臂。“嫣儿,快点儿来!”

    李嫣儿收起了红丝带,嘟着嘴,满不情愿地站到李夫子身边,摆了个马步的姿势。喃喃地道:“扎马步最无聊啦!跟读书习字一样无聊。爷爷就会逼着嫣儿做这些无趣的事。”

    “无趣?那嫣儿觉得什么有趣呀?”

    “当然是,惩奸除恶啊,行侠仗义啦!嗯,就像上次小哑巴在镇子上,打败那个无赖,帮助了药童小哥那次。那多好玩儿啊。”李嫣儿一提到镇子上的事儿,就来精神,一双大眼睛直放金光。

    闻言,李夫子不禁笑道:“嫣儿怎得还叫小哑巴呀?人家可是有名姓的,叫林复声。”

    “哦,林复声”李嫣儿抬着眼皮,似知非知地重复了一遍。

    “而且,人家复声可是用聪明才智斗败了无赖。嫣儿若想效仿,那应当学他读书习字,而非是舞刀弄棍的呀。”

    “读书习字?不要不要”李嫣儿一听,爷爷又变着法儿地要她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地看书,写字,吓得她吐一吐舌头,再不敢出声了。

    林复声站在石阶上,迟迟不敢上前,心中有所犹疑。李夫子与孙女儿清晨于山上习武,是否想让人知道呢?我这么冒冒然过去,是否有何不妥?

    正当他迟疑之时,李夫子像是察觉了些什么。收臂起身,向石阶口看去,“何人在那儿啊?”

    见夫子已经觉察,林复声掸了掸衣衫上的尘土,便拖着行囊来到李夫子面前,躬身一礼,道:“学生方才见到夫子清起练功,不敢打扰,故而,便在阶口处候了片刻。”

    林复声这一番话,说得既有条理又有逻辑,实在令人很难与他现在这副五岁孩童的面孔,想联系。李夫子看着他的样子,越看越像是个小大人儿,不觉到有些好笑。

    “哈,小哑巴来啦!”一见林复声,李嫣儿高兴地雀跃起来,拍着掌,已将李夫子刚说过的话抛到了脑后,又唤其为哑巴。

    小孩子的思维有时更加顽固,第一次认定了的东西,就很难再改。这个“哑巴”的称号,看来一时半刻是改不了的了。

    林复声对于李嫣儿的热情,不知如何招架,只能讪讪地笑了一笑。他是一向不善于与小孩子打交道的,即便,现在他也是个小屁孩儿。

    “嫣儿,你怎么又不记得啦!复声已经不是哑巴啦!”李夫子微微蹙眉,笑着再次提醒道。

    李嫣儿到不觉得哑巴这个词儿有什么不好的,听到爷爷反复唠叨,显得有些委屈,闷闷地低着头,“呃,嫣儿知道啦!”

    “呵,夫子,哑巴这个名字,学生早已习惯了。若是嫣儿妹妹叫得顺口,也不碍的。”林复声到是一直记得,母亲杨氏前一晚,反复叮嘱过他的事,要让着夫子的孙女儿李嫣儿。再说,对于称呼这等鸡毛蒜皮的小事,他根本也不在乎。

    闻言,李夫子再一次对林复声投来赞许的目光。这孩子说得每一句话,都不似是从一个五岁顽童口中说出来的。而且,见老夫在院中练功,便刻意回避。嫣儿唤其“哑巴”,他也毫不计较。如此心思缜密,胸襟豁达之人,就是在成人之中,也是少见,更何况,他只是个孩子。

    “呃,夫子”

    李夫子想得出神,听到林复声的呼唤,方才缓醒。笑道:“呵,老夫教书育人多年,这才发觉,尚不及复声家中的长辈呀。哈哈哈”

    林复声一怔,看了一眼李嫣儿,随即讪讪而笑。

    李嫣儿见二人神色有异,说话间还不时看着自己,歪着脑袋想了好一阵,才有所觉悟,气道:“呀,爷爷,你刚才,是不是说,嫣儿不如哑,复声哥哥呀?”

    “呀!”李夫子大为诧异,不理孙女儿的问话,却对林复声道:“真奇了呀!这丫头,一向不服小,从来不叫什么哥哥姐姐。就连学堂里的年纪最大的赵中明,比她都大了五岁,她都不管人家叫哥哥。呵呵,看来呀,这丫头到是真服你啊。哈哈哈”

    “呵呵,呵呵”林复声呵呵地讪笑,这事儿听来好像还挺长脸的,但是,让一个四岁大的黄毛丫头服气,好像对于他来说,当真是没什么值得骄傲的。

    “哎呀,爷爷,真讨厌,嫣儿哪有像您说的那样儿啦!”李嫣儿说着话儿,到有些不好意思了,跐溜一下子,躲回了屋子。

    李夫子闲来无事,就爱逗逗孙女儿李嫣儿,这一大清早地,笑了半天,顿时觉得神清气爽。随即,带着林复声到了院子里的另一间屋子,说道:“你以后就住在这里。今日时辰不早啦!咱们师生今晚上再聊。你收拾一下,就到青云阁来吧。”李夫子说罢,便转身走了出去。

    这间屋子比李夫子那一间小一些,就在它的旁边,只隔着两人宽的距离。屋内设有简单的衣柜陈设。靠窗的地方自然是少不了一张低矮的桌案,案前是一张软席。桌上陈列着文房四宝,看样子都是半新的。桌案背后靠墙的地方,是一张炕,炕上的被褥到像是新备下的。

    林复声匆匆地向四下扫了一圈儿,便忙着将行囊中的衣物用品挪进了屋内的柜子里。并且,取出一件青布长衫换在了身上。这是母亲杨氏连夜赶制的,怕他入了学堂,却没有学童穿的衣服,让人笑话。

    穿戴好之后,林复声低头一瞧,青衣布鞋,私塾校服,妥妥的成为住校生啦。

第五十四章 差点儿摔坏了() 
李嫣儿双手端着茶盘走了进来。那盘上有一壶三碗,茶壶嘴儿里,还不时地往外飘着热气儿。

    摆放好茶壶茶碗,李嫣儿又往三只茶碗中,各倒了一碗热气飘香的茶,随后,落座一旁,托着粉腮,摆动着小脸儿,一双灵动的目光,盯着林复声看,好似有心在逗他笑一般。

    李夫子捋着胡须,也坐了下来,接着问道:“这年节一过,很快就要县试了,你可准备好了?”

    李夫子口中,这个所谓的县试,只是万里科考路上的第一步。县试通过了,还有府试,府试通过了,方可取得童生的称号。

    至于这个童生是个什么级别?就不如把古代科举路,套用在现代的求学路上。那么,这个县试加府试,合起来,最多也就算是个幼升小的考试。

    之后,经过院试,乡试,会试,考取秀才,举人,贡生,最后,考研,进行殿试,统一由皇帝这位导师,给选出来的这些位人才排名次,第一名,也就是大名鼎鼎的状元啦。

    然而,现代幼升小,小升初很容易,可古代却并不轻松,多少读书人,好几十岁了,却还在幼儿园小学里混着,出不来,就比如说林复声的二叔,林士修。

    为此,很多家里有钱有势的,便想尽了办法,挤破了头,要把自家孩子往重点小学里送。

    李夫子的青云阁,便是当地的一类重点。曾经,学堂最鼎盛的时期,像赵中明这类学子特别多,连带李村这片儿的学区房,都贵了不少。

    至于,学习效果如何,当然也是名不虚传的。据说,从李夫子这里报上去的考生,没有升不到初中的,也就是个个都能考中秀才。不过,名次,那就还得看个人能力了。

    林复声过完年已经十一了,李夫子欲保他还有赵中明,胡有仁和青云阁中其他两名学子,一共五人,一同到县里赴试。

    之所以说,要李夫子保这五人一同赴试,也是因为古代科考的繁琐和严苛。

    县试之前,考生要提前向县署礼房登记报记,上交履历,其中包括,姓名,年龄,籍贯,身形及容貌特征。还要填写三代存殁履历,如果是过继之人,那就更麻烦了,还要交待亲生祖上三代的情况。

    不仅如此,参考之人,还要五人结保,若有一方作弊,填写假信息或是考场中带纸条,那这五个人,就行连坐之法,全部遭殃。

    最关键的是,还要有本县廪生认保,保考生身家清白,没找枪手,没有前科,等等。

    李夫子也正是有认保资格的廪生,责任十分重大。

    听了夫子的问话,林复声从容地笑了笑,回道:“学生准备好了。”

    李夫子点头说道:“县试之前,老夫还有一些琐事要办,所以,复声这次归家,就不必再来学堂了,安心在家背书便是。你我师生,自会在县里相聚。”

    “嗯,学生知道了。”

    李嫣儿一听说能到县里去,眼睛里直放光,咬了咬嘴唇道:“爷爷,复声哥哥,你们都去了县里,嫣儿也要跟着去。”

    李夫子一皱眉,沉声道:“复声是去赴试,爷爷也是去办正事,哪有时间陪你玩儿啊。嫣儿不许胡闹,乖乖在家中等我们回来。”

    “哼!”李嫣儿闷闷地哼了一声,撅着嘴巴不再吭声。

    李夫子继而对林复声道:“此次县试,复声莫要有何顾虑,只要尽力一试便可。毕竟你年纪尚幼,若是不中,他日也有机会。”李夫子虽知林复声才学过人,可毕竟年纪小,阅历轻,又一直窝在这穷乡僻壤之中,没见过什么世面。怕他一入考场,便会紧张,故此,才说了这样一番话,纯粹是在为林复声解压罢了。

    可他并不知道,在这个看似平平无奇的耕夫小子的体内,却是藏着个见多了这种场面的老江湖。

    林复声淡然一笑,微仰着下巴,十分笃定地道:“夫子放心吧,学生已有把握能中秀才,何况是区区县试罢了。”

    李夫子最喜欢林复声的,就是他这股子傲劲儿。有时,看着林复声,李夫子就仿若看到了当年的自己一般,不由得露出了满意而又欣慰的笑容。一拍林复声的肩头,朗声道:“好!有志气!”

    告别了李夫子,林复声收拾了自己的衣物,便下了石阶梯。

    他绕过青云阁,往山下行去。

    春节过后,山下已到处是雪融后的春泥,而山上,却尚有片片白雪堆积,树丛枝杈上,依然盛放着朵朵雪花。

    这山道本就难行,再加之山上的冰雪刚刚融化不久,雪水和着泥土,让山坡变得更加泥泞湿滑。

    林复声小心翼翼地行至半山腰,只觉得脚下一软,双腿当即打弯。

    不好,这要是滚了下去,那别说去参加县试了,只怕是要在家里躺上个把月,才能起来行走。

    林复声急忙伸出了双臂,想要抓住就近的灌木,可是,却什么也没抓着。

    眼见林复声身子就要往山下坠去时,忽然,他脑后生风,传来“嗖”的一声,如同闪电般,飞下一道红光,红光缠住了林复声的一只手臂,他重重地摔在了泥里,却幸免掉落山下。

    “复声哥哥,你没事儿吧?”

    林复声坐在泥水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