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小平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小平民- 第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说完,瞿式耜又是做了一礼,说道:“告辞。”

    这一礼下去,从此便是恩断义绝,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既然现在已经看清钱谦益的真面目,那么又何须再做纠缠!

    说完告辞,瞿式耜毫不停留,大步而去。

    只留下一众官员目瞪口呆,众人没有想到瞿式耜竟然与钱谦益反目,要知道天下有多少人哭着喊着拜钱谦益为师而不得!

    钱谦益那可不是一般人,钱谦益,字受之,苏州常熟人,生于万历十年,自幼聪慧,出口成章,万历三十八年考取探花,正欲踏入仕途之时,父亲突然病亡,只得回家丁忧三年。

    在家期间,一心讲学,又专心研究诗词,使得学问远播,在士林之中崭露头角。

    天启元年出任浙江乡试主考官,并参与修篆“神宗实录”,因受浙江考场舞弊案牵连,第二年托病告假,又回老家做学问去了。

    天启四年再度复出,这时的钱谦益已经才名满天下,身价百倍,已经是士林领袖,东林党的大佬。这么大的名头,自然是惹得魏忠贤的不快,于是当年就被魏忠贤赶回老家。

    崇祯元年再度复出,出任詹士,礼部侍郎,后与温体仁,周延儒交恶,可谓仕途一波三折。

    当然,他最出名的两件事情,第一件就是娶了柳如是,崇祯十四年以五十九岁高龄,娶了二十三岁的名妓柳如是,这在当时,那是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这么大的年纪,那年代都能做太公啦!竟然还能当新郎,了不起!并且还和柳如是生了一个女儿。

    第二件事就是投降满清,南明弘光元年,清兵大举围困南京,走投无路之下,柳如是说道:“相公,家破国已亡,宁死不做亡国奴,我们殉国吧!”

    钱谦益豪气的说道:“好。”

    于是两人一同来到了后花园,准备跳河。哪知钱谦益脚一沾水,这时退缩了,说道:“夫人,这水太凉,要不夏天再来如何?”

    柳如是大怒,也不费话,直接跳了下去,钱谦益大吃一惊,以老迈之躯将柳如是救起。

    而后,钱谦益便降了满清,也就是从这一刻起,钱谦益在历史上留下了骂名。

    不过降清之后,钱谦益也是时刻不忘恢复大明江山,积极地联系各方的反清势力,号召他们团结起来,共同反清,并且出钱出力,银子都是几万两几十万两的捐,几乎将家财散尽,并且因此还做了几次牢,差点被杀。

    不过因为钱谦益在士林之中影响力太大,名声也太大,所以满清也没杀他,毕竟也想留着他装装脸面,就这样,钱谦益几次从刀口上活了下来。

    最后因为无数次反清复明的失败,老迈的钱谦益也是心灰意冷,无奈写道:冷看末运三辰足,苦恨孤臣一死迟。

    康熙三年,钱谦益在老家去世,享年八十三岁。一生留下许多文学价值极高的著作,在明末清初是文坛公认的泰斗级人物。

    钱谦益这个人很难去一语概括,是非对错,就留给历史和后人去评价吧。

    再说瞿式耜走后,钱谦益也是半天回不过神来,瞿式耜是他的得意弟子,他真的也没有想到瞿式耜会这般如此,如果想到这样,也许他就不会做这样的事了,这时的钱谦益不免心中有些后悔。

    那些官员见到钱谦益如此,自然也是要上前开导,

    “钱大人不必如此,不过是个小小的给事中,竟然如此这般猖狂,真是目中无人,走了更好。”

    “不错,以钱大人的声望和地位,要什么样的弟子没有?他一个瞿式耜又算的了什么。”

    钱谦益叹了一口气,说道:“既然走了,那便是我与他师徒无缘,既然无缘,又何必强求。”

    说完,钱谦益又举起了酒杯,对大家说道:“来,谦益敬诸位一杯,望诸位今日不醉不归。”

    “不醉不归。”

    一时之间,现场的气氛又恢复了热闹,一众官员推杯换盏,真是好风光啊。

    等到宴席完毕,送走一众官员,钱谦益无力的坐在书房里,这时幕僚刘文山劝道:“东主也不必太过如此,凡事没有尽美,朝堂争斗用些手段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瞿公子这样,只能说他还不适合朝堂而已。”

    钱谦益叹了一口气,说道:“我又如何不知,只是瞿式耜是我最看重的学生,我对其抱有厚望,现在闹成这样,真是可惜了。”

    刘文山又道:“事情已然这样,东主看开些就是了,要不要回乡散散心?”

第120章 大错己成() 
钱谦益想了想,不由得叹了口气,说道:“无妨,现在正是我东林党人在朝堂施展抱负之时,这个时候我又怎能轻易离去?”

    钱谦益说完,又看了看刘文山,说道:“时间不早了,这两天先生也累了,先去休息吧,先生放心,我无事。”

    于是刘文山对钱谦益作了一礼,说道:“那学生就先回去休息了,东主保重。”

    刘文山走后,钱谦益走到窗前,看着滴滴答答的小雨落在池塘里,溅起小小波纹,钱谦益不由得叹道:“式耜啊式耜,你不过是这江河中小小的一滴水,又何必如此执着呢!”

    瞿式耜出了钱府,依然漫步在悠悠雨中,与钱谦益了结师生情谊后,瞿式耜的心中不由得畅快起来,心中的一块石头仿佛像落了地一般。

    然而想到朝延向陕西转税之事,又是不免忧心如焚,让雨水打在自己身上,仿佛还要好受一些。

    走在路上,这时迎面走来一顶轿子,轿子里坐的是毕自严毕尚书,原来他刚刚从友人家回来,不想竟遇上了此时有如落汤鸡一般的瞿式耜。

    赶紧命令轿夫停轿,毕自严下了轿,走到了瞿式耜身前,后面自有下人为他撑伞,而他自已也拿着一把伞交到瞿式耜手里,

    毕自严关切的问道:“起田,你怎这般模样?这么大的雨,你怎么也不躲一躲?”

    瞿式耜见是毕自严,赶紧行了一礼,说道:“原来是毕大人,下官失礼,失礼。”

    毕自严见他都被雨淋成这样,还在这里若无其事,于是急切的说道:“你就别这么多礼了,快快快,随老夫回家把衣服换了,要不然生了病,可就麻烦了。”

    瞿式耜赶紧推辞,说道:“这如何使的,下官家不远,就不麻烦大人了。”

    毕自严也管不了那么多,拉着瞿式耜的手腕,说道:“等你回到家天都亮了,别说那么多了,跟老夫回去。”

    毕自严盛情难却,就这样瞿式耜跟着他回了家。

    到了毕自严府上,毕自严赶紧安排下人去烧水,让瞿式耜洗个热水澡,去去寒气,还拿出自已儿子的衣服让瞿式耜换上,一翻举动,让瞿式耜感动非常。

    等到瞿式耜洗完澡,换上干净衣服上,这时的瞿式耜不免比刚才的气质好上许多,人也精神多了。

    而后,毕自严在书房中接见了瞿式耜,两人一翻见礼,毕自严首先说道:“起田,你今日这般模样,想必是为了转税陕西之事,你对此事如何看法?”

    瞿式耜想了一会,说道:“大人,”

    瞿式耜刚说了个大人,就被毕自严笑着打断,毕自严和蔼的说道:“现在并非朝堂,起田称呼老夫一声先生便是了。”

    瞿式耜作了一礼,说道:“如此,那学生便冒昧了。”

    瞿式耜顿了顿,又接着刚才说道:“先生以为这六十万两税银对陕西将会如何?”

    毕自严想了一会,说道:“陕西这些年年景一年不如一年,所上交的税银也是经常不能按时送到京城,这次转税,无异于在老百姓身上割肉啊!”

    瞿式耜微微摇摇头,而后说道:“其止是割肉,那是要他们的命!陕西赤地千里已然是活不成,对待陕西,只能是免税和赈济,怎可再转加税银!白水王二为何作乱?还不就是活不下去,交不起赋税吗!老百姓这般境地,到哪里去收税?

    陕西皇亲宗室众多,他们田庄跨县连府,土地不可估量,还有功名士子,乡绅豪门,他们名下田地已然不可胜数,如果他们能交税,这自然是无忧,然而他们却不会交一文钱!

    所有的税银只能由那些家无余财的百姓来交,交,又要经过地方官府士绅的层层盘剥,交不起怎么办?卖田卖地,卖儿卖女,还交不起怎么办?或逃荒!或学王二!”

    这些事情,作为户部尚书,毕自严又怎会不知!然而得到印证,那又是另一番感受。

    说来其实大明农税并不重,并且可以说非常的轻,开国皇帝朱元璋本就是农民出身,对农民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如果说他对农民不好,那就再也找不出对农民好的人了。那时可是三十税一,摆个小摊,开个小店,更是一文钱不要,

    也没什么官员敢欺压老百姓,要是敢欺压老百姓被朱元璋知道了,那一准是官员倒霉。

    可是经过两百多年的演变,龙子龙孙几十万上百万,士绅豪门无数,他们侵占田地无数,占也就占了,却不用交税,可朝廷每天交多少税是有定额的,于是就只能全由升斗小民来交了!

    毕自严在心里想了许久,说道:“那起田以为,陕西还有多久会乱?”

    瞿式耜悲愤的说道:“今年收农税之时,必乱。”

    这个答案毕自严早已猜到,所以也不是很吃惊,又问道:“那平乱又息多久?”

    瞿式耜无奈的摇摇头,说道:“陕西自古以来便是精兵倍出之地,陕西大乱岂是寻常,如今我大明武备松驰,外又有鞑子势力已成,此时要是内乱,朝廷便要两线作战,军粮军饷必定剧增,这从何而来?如此,势必让反贼有喘息之机,一旦让反贼坐大,必成我朝廷大患。”

    毕自严不由的站起身来,在书房不安的来回走动,许久后,毕自严问道:“如今可有办法挽回?我等身为人臣,怎可坐视不管!”

    瞿式耜无奈的回道:“只有将转税之事废除,还要减免陕西税赋,并且调拨钱粮救济,如有可能,最好在陕西驻扎一支精兵,如些恩威并施,陕西当无忧,然朝延,,,”

    毕自严听后,无奈的笑了笑,最后无力地坐在了椅子上,这时只感觉他仿佛精神气质都差了许多。

    两人都是沉默不语,书房静的出奇。

    许久后,毕自严才慢慢说道:“起田,现在大错已然铸成,凭你我之力已经不可挽回,今后只能一心忠于王事,方能聊表忠义,望起田牢记。”

    瞿式耜起身,躬身一礼,说道:“先生所言,式耜必不敢忘。”

第121章 刘忠() 
林口村以北大约五十里处,是几座相连的荒山,许多人在山外面找寻野菜野果充饥,然而却少有人进到山里,因为相传山里有吃人的妖怪,已经有许多人进山后,就再也没了音讯。

    找寻野菜的人群中,有个十八九岁的小伙子,他叫刘忠,祖籍湖南湘潭,四十多年前,他爷爷逃荒来到米脂,从此便在米脂生活下来。

    因为家里没有田地,所以只能靠给人四处做工为生,虽然日子清苦,倒也是能活。

    刘忠在人群中普普通通,毫不起眼,虽然长的很高,足有一米七八左右,可是身体瘦弱单薄,加之行为与他人没什么不同,所以没人注意。

    找了一天,天色不早了,众人不管有没有找到野菜,这时也只能是回家,刘忠也随众人一同散去,他已经在这里找了五六天野菜了,然而今天散去后,从此便再没出现过。

    刘忠走了二十多里的路,回到家已经是深夜了,一进门,正踫上刘忠娘起来上茅房,刘忠娘一看到他,就骂道:“一天到晚不着家,这次又死到哪里去了?七八天没看到人,死在外面都没人知道。”

    刘忠娘一向刀子嘴豆腐心,刘忠也习惯了,一副讨好的嘴脸说道:“这不是回来了嘛,爹呢?睡了!”

    刘忠娘又是骂道:“不睡还跟你一样啊,你看你爹一天做到晚,累的半条命都没了,你也不知道忙把手,生你有什么用。”

    刘忠没脸没皮的笑道:“过几天就有钱了,到时候我给娘买只鸡炖,那味道可香了。”

    刘忠娘狠狠的敲了一下刘忠的头,喝道:“香你个头,你自己说,你这话说了多少次了,还不去睡觉,明天跟你爹去王老爷家帮工去,要是敢偷懒,老娘打断你的腿。”

    “哎哎哎,我一定去,我一定去,”

    刘忠说着,逃似的回了自己房间。

    回到房间,刘忠躺在床上,许久睡不着觉,长夜漫漫,无心睡眠啊,刘忠不由的想起了花田镇上那漂亮的姑娘们,要是有银子就好了,一定要把那小香楼给包下来,痛痛快快的玩上一次,死也值了。刘忠想着想着,竟是嘿嘿的笑出声来,

    “还不睡觉!笑什么!”

    刘忠娘在隔壁大声喝道。

    “哦,睡觉哦,娘你也早点睡哦。”刘忠喊道。

    第二天一大早,刘忠娘叫他去干活,一进他房间,哪还有人影,刘忠娘不禁骂:“又不知道死哪去了,这死崽子,回来打死你去。”

    这时的刘忠正趴在一个高坡上,不远处可以看见一个很大的寨子正在建设,看样子估计三五天应该能建好。

    不错,这个寨子就是万华正在新建的寨子,现在已经差不多了,这时的万华也已经带着护卫队的队员们搬进去训练了,还有一点扫尾工程,也就这几天的事了。

    在看这时的万华,正在操练区训练队员们,现在他们已经每人手持一杆一丈五尺长的长枪,正在那里聚精会神的训练。

    万华看着他们,心里也是高兴不已,自从给他们装备上了长枪后,他们给人的感觉已经完全是上了一个台阶,真是应了那句老话,人靠衣裳,马靠鞍,这装备真是少不了!

    “准备,刺,准备,刺,,,”

    万华带领着大家一次又一次的练习刺杀动作,他们现在的每一个动作,都已经成为下意识的习惯,这正是万华要的。

    再看这五十名队员,他们个个都是精神饱满,每天在这里训练,虽然训练量大,可是吃得饱,吃得好,身体都长膘了,不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