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小平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小平民- 第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崇祯审阅提本许久后,这才微微休息,站起身来走动几步,面上虽然闲庭若步,心里却是有些纠结,因为许多的题本都是在上书同一件事,那便是在江南地区免商税。

    原来,崇祯在扳倒魏忠贤的过程中,许多大臣都积极支持崇祯,现在魏忠贤及阉党已然覆灭,那么这些大臣自然也就觉得为自己争取回报的时机也到了。

    于是许多大臣在这几日都纷纷上书提本,言江南地区连年加派,水旱频仍,商困役扰,民生艰难,奏请减免江南地区商税,以求收养生息,恢复民力。

    所谓无利不起早,这些朝中大员个个积极上书,表面上看是为了江南地区的民生发展,实际上也不过是为自己捞取好处罢了。若要恢复民力,为何不言及减免农税?而要求减免商税呢?

    原来大明朝对功名士子待遇极好,凡考取举人,进士功名者,其名下田亩便可免征农税,所以如果是要求减免农税的话,那么对他们并无好处,因为他们本身就不需要交这个税。

    那么他们为什么要求减免商税呢?原来他们表面上是朝廷大员,实际上却是大商人,或已经成为商人的代言人,区区田地上的所得,又怎能满足这些朝廷大员的胃口,他们的手早已伸向了获利丰厚的商业。

    江南地区商业发达,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美誉古己有之,其地豪门大族更是比比皆是,丝绸,茶,盐等行业更是诞生了数不尽的大财主,他们个个腰缠万贯,富可敌国,要是哪个商人没有几十万两身家,走出门都不好意思跟别人打招呼。

    而这些大商人背后往往都是官员在给他们撑腰,给他们保驾护航,这些官员大佬的家族之中也多有从商者,所以他们纷纷上书,要求减免商税,与民休息。

    而商税之中又分很多种,比如盐税,茶税等,这次他们着重提到茶税,希望崇祯可以减免。

    崇祯想着:江南茶税现在每年向朝廷上交六十余万两银子,实乃商税中的大头,怎可说免就免?养军队要花银子,养文武百官要花银子,特别是现在辽东吃紧,每年几百万两银子养着,也不过是维持一下局面而已,若想全复辽东,那便更是无底洞!

    可如果不答应,那便寒了百官的心,这些人在株除阉党的过程中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现在阉党已除,按理来说,也确实到了赏赐他们的时候,要不然,以后谁还卖力给朝廷办事?

    真是左右为难啊,这时崇祯看到王承恩在身也,于是下意识的问道:“伴当,你说朝臣们要朕减免江南茶税,是准与不准?”

    王承恩很早的时候就服侍在崇祯左右,一向规规矩矩,做事极有分寸,所以很得崇祯信任,如果遇上一些麻烦事,崇祯也会向王承恩问问。

    王承恩思想了片刻,说道:“回皇爷,这朝廷大事咱家也不是很懂,不过咱家觉得如果免了税,那朝廷必定会少收许多银两,如果不免,他们毕竟也是株除魏党的有功之臣,许会寒了他们的心,如若能想个法子,既能免了税,又不至于朝廷少收税银,那便最好不过,只是这法子却是难想。”

    王承恩这一说,倒是提醒了崇祯,崇祯不由得想道:能不能由其他地方代交这六十万两,我大明幅员辽阔,子民众多,哪个省不是几十万顷的耕地,几百万几千万的子民,区区六十万两银子,随便哪个省都能拿出来,这兴许是个好主意,不如交由众臣议议吧。

    主意已定,崇祯也是心情舒展了许多,于是对王承恩说道:“伴当,离朝会还有多少时辰?”

    “回皇爷,估摸着还有半个时辰,皇爷每日这般早起,晚上又是深夜才就寝,还请皇爷多多保重龙体。”王承恩回道。

    崇祯听了之后,满意地笑了笑,说道:“现在刚刚株除魏忠贤,正是百废待兴之时,朕怎敢怠慢,每每想起我大明江山被魏忠贤祸害的不成样子,朕心里甚是心痛,唯恐祖宗的江山在朕手里出什么差池。”

    王承恩一听,立马惶恐的说道:“皇爷过虑了,皇爷过虑了,我大明江山千秋万代,永固万年,皇爷又是这般英明神武,如今我大明中兴在望,又怎会有什么差池呢!”

    崇祯一听,心里不由得大为宽慰,确实,自从自己继位以来,权倾天下的魏忠贤都被自己一举株杀,那些被魏忠贤迫害的忠良义士,都一一平反昭雪,如今满朝的文武百官,无不是正义凛然,可谓众正盈朝,想想自己确实是有些多虑了。

    王承恩在一旁看着崇祯,不由得说道:“皇爷,离朝会还有半个时辰,不如先用些点心吧。”

    崇祯点点头,说道:“好,被伴当你这一说,朕还真有点饿了,那便先用些点心吧。”

第113章 朝议() 
王承恩见崇祯应允,立马高兴的说道:“皇爷稍等,咱家这就去通告内庖。”

    内庖便是负责皇帝饮食的机构,明朝前期,负责皇帝饮食的是光禄寺,这个时候还没有御膳房,御膳房是到了清朝才有的。

    说来可不要小看这个管吃的机构,那可是一个肥缺。以牲口为例,皇宫一年便要采买超过十万头牲口,其中光是肉猪就要买两万只,鸡鹅五六万只,羊一万多只,牛四十余头,皇宫当然是吃不了这么多,那这多余的就自然入了光禄寺主事们的腰包。

    后来因为光禄寺做的饭菜实在是不合皇帝的胃口,而许多太监们,他们家里的厨子却是做得一手好菜,所以慢慢的,皇帝就将饮食交给了太监们去办理,在到后来便有了专门的内庖这个机构。

    很快,几道点心便摆上了桌案,崇祯因为生性简朴,所以对吃穿住行的要求并不是很高,就说这几道点心,也不过和寻常富贵人家一般,只是做得稍微精致而已。

    崇祯拿起了一块糕点,送到了嘴里慢慢的嚼着,王承恩站在一旁随时服侍。

    看着崇祯的样子,王承恩不由得心里高兴,自从崇祯出生的那一刻起,王承恩就侍奉左右,在心里,王承恩一直都把崇祯当成自己的亲人一样看待。每天看着崇祯这样操劳,心里自然不免担心崇祯的身体,所以王承恩一直都是无微不至的照顾着崇祯。

    正是有一份这样的感情在,所以王承恩一直都是坚定不移的站在崇祯的一边。魏忠贤当道的时候,王承恩实际上说来也属于魏阉一党,然而当魏忠贤要对崇祯不利的时候,王承恩坚决果断的支持崇祯。如果没有他的支持,那么崇祯能不能顺利的登上皇位,那还是两说。

    崇祯因为自小也是王承恩带大的,所以对他也是非常信任和依赖,否则以崇祯的性格,但凡和魏忠贤牵扯到一点关系,都没有活命的机会。

    很快,点心用得差不多了,朝会的时间也快到了,于是两旁侍奉左右的宦官侍女,为崇祯整理了一下衣冠,而后崇祯便大步向那奉天殿走去。

    奉天殿内,文武百官按照各自的品级都己经列班站立,只等皇帝亲临。

    这时只听一名宦官大声喊道:“皇上驾到。”

    文武百官立时跪在地上行三拜九叩大礼,山呼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时,崇祯走上御台,端坐在龙椅之上,说道:“众卿家平身。”

    “谢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众文武又是山呼道。

    然后崇祯说道:“众卿家今日可有本奏?”

    这时,礼部侍郎,后世大名鼎鼎的钱谦益站出来说道:“皇上,江南地区数次发生水灾,以至民生顿苦,商贸受挫,臣数次上书皇上,请求减免江南茶税,以期休养生息,还请皇上恩准。”

    钱谦益说完,立马向旁边几位官员使了使眼色,那些官员心领神会,马上站出来附议,竟有七八人之多,纷纷声称江南地区民生凋零,请求崇祯减免江南地区税收。

    这时户部尚书毕自严忍不住了,若是减免江南税收,那么朝廷将失去一大税收来源,江南一年茶税便是六十多万两白银,如此多的赋税,怎可说免就免!自己身为户部尚书,又怎可坐视旁观!

    于是毕自严站出来说道:“皇上,此事万万不可,江南富裕举世皆知,若还需减免税收,那北方之地又如何?再则,一旦减免,日后若想再征,必是困难重重,还望皇上三思。”

    钱谦益立马反唇相讥,说道:“毕大人看来是久居朝堂,已然不知民间疾苦,你可知现在江南之地多少商户关门歇业?多少伙计失去生存之机?朝廷若置之不理,必将失去江南人心,还望毕大人莫取小舍大!”

    毕自严毫不退让,愤愤的说道:“钱大人说的轻巧,你可知现在朝廷用度几何?漫说别处,便是辽东一地,就要耗去朝廷每年三百万两白银,若是日后朝廷发不出银子,难道还能找你钱大人要不成?”

    这时,一位支持钱谦益的官员说道:“毕大人此言差矣,古已有言,得民心则得天下,若是连民心都舍弃,那便万事皆空,到时即便有金山银山,也是空中楼阁水中花。”

    这名官员说着,又跪下来对崇祯说道:“还请皇上恩准减免江南茶税,以收江南人心。”

    这人说完,那些支持减免税收的官员,也纷纷跪下来请求崇祯恩准,一时之间,竟然朝堂之上一多半的官员都跪了下去。

    这时,钱谦益心里不由的得意,现在支持减免税收的官员已经占据了上风,又岂是一个毕自严所能挡的住!

    毕自严又岂能服输,他从小就精通算术,又执掌户部多年,对大明的收支用度了如指掌,一旦减免江南税收,大明财政将极剧恶化,于是又据理力争道:“皇上,如今北方数地大旱,以后急需银两赈济,一旦减免,到时银子从何而来!皇上切莫轻信他们所言,此乃祸国之语也!请皇上三思。”

    这时,户科给事中瞿式耜也是站了出来,对毕自严给予声援,对崇祯说道:“皇上,毕大人言之有理啊,古已有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若是连江南之地还要减免税收,那又以何理由向其他各省之地收取赋税!再言之,茶税本就是富人身上收取,与升斗小民何干!退一万步,即便要减免,也是减免农税,而非茶税!还请皇上三思。”

    瞿式耜此言掷地有声,不愧是名传后世几百年的人物,一身的正气,竟将支持减税的官员震的一下说不出话来。

    这时,就连崇祯都不得不重新考虑是否给江南之地减免税收,因为实在是毕自严,瞿式耜两人的话句句在理,如若减免茶税,得益的也是那些富人而已,普通老百姓根本得不到任何好处,这又何谈尽收江南人心呢?

第114章 人杰瞿式耜() 
钱谦益这时几乎是要被气得吐血,为什么?因为瞿式耜是钱谦益的学生!这时瞿式耜公然反对减免江南税收,无疑是打他的脸,古人讲的是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尊师重道已经渗入到骨子里。

    这时见瞿式耜这样反对自己,又怎能不气!今天要是减免赋税那倒还好,要是不减免,让自己这张脸往哪放?还不被同僚笑话死!

    于是钱谦益立马对瞿式耜喝问道:“圣人云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江南历来便是我大明赋税重地,对我大明所做颇多,如今江南水灾频仍,民生顿苦,如若朝廷不闻不问,岂非不仁不义!如此,至朝廷颜面于何地!”

    钱谦益说着,又向崇祯拱了拱手,说道:“新皇登基,正是向天下百姓展现宽厚仁德的时候,如果对江南视若无睹,岂不是让百姓失望!你口口声声说是为朝廷,为赋税,孰不知这世间除了金银,还有人心!圣人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你教唆皇上不要天下人心,这是何居心!”

    瞿式耜心中不服,无奈恩师当头喝问,身为学生,又怎能顶撞?

    可怜瞿式耜一身的才学,在崇祯朝十七年竟不得重用,瞿式耜,字起田,生于万历十八年,苏州常熟人,自小便满腹才学,乃是远近闻名的神童,后拜钱谦益为师,二十七岁高中进士,而后出任江西吉安府永丰县知县,在任时,走村串巷,巡查地方恶霸,将永丰县治理的井井有条,

    魏忠贤权倾朝野时,天下文武百官攀附者不计其数,然瞿式耜不畏强权,但凡攀附魏忠贤者,瞿式耜都以其断绝往来,文人风骨显露无疑。然始终不得重用,赋闲在家。后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煤山上吊,瞿式耜本欲殉国,然满清铁蹄杀入关内,李自成大败,汉家江山岌岌可危,这时瞿式耜毅然毁家纾难,四处奔走。

    不久,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建立弘光政权,瞿式耜被任命为广西巡府,刚走到半路,就传来南京已被攻破的消息,一时之间,天下人心浮动,瞿式耜为稳定人心,到任后便和百姓同吃同住,规劝百姓安心耕种,同时招募兵马,积极训练备战,如此,地方人心才逐渐安定。

    弘光政权覆灭后,唐王朱聿键在福州建立隆武政权,然而身在桂林的靖江王朱享嘉却不承认,也建立政权,自立监国,后派人拉拢瞿式耜,被瞿式耜严词拒绝,喝道:“如今隆武帝大位己定,自当同心共力光复大明江山,怎可兄弟手足相残,做那亲者痛,仇者快之事!”

    后来瞿式耜联络朱享嘉手下大将焦琏,与其联手将朱享嘉抓拿,为隆武政权的巩固立下了汗马功劳,被隆武帝提升为兵部右侍郎,委广东重任。

    无奈清军势大,第二年隆武帝被杀,隆武政权随之覆灭,瞿式耜便在广东拥立桂王朱由瑯即位,是为永历帝,永历提升他为吏部右侍郎,东阁大学士。随后几年,瞿式耜积极辅佐永历帝打理朝政,稳定人心,时刻不忘收复国土,恢复大明江山。并曾数次打败清军大举的进攻,无奈永历帝实在不争气,再加之国事颓败之时,永历朝文武大员竟还党争不断,自消实力,而满清实力却一日千里,以至最后桂林被孔有德围困。

    逃跑天子永历帝在逃跑前,拉着瞿式耜的手,要他一起出走,被他严词拒绝,这时他慷慨说道:“臣乃留守,怎可弃桂林而走?城在则人在,城破则人亡,还望日后皇上奋起,驱逐鞑虏,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