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小平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小平民- 第4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周皇后正要开口让他们下去,却是听得“咳,咳,”的一连串咳嗽声音,众人寻声看去,只见崇祯帝竟然是醒了!

    “皇上,皇上,你终于醒了!”

    周皇后忍不住就是扑在崇祯帝的身上,那眼角的泪水再也是止不住,哗啦啦的就是流淌下来,看的人真真是感动。

    “皇上!皇上!,,,”

    毕自严,周延儒,钱谦益他们也都是急切的凑了过来,关切的看着崇祯帝。

    崇祯帝这时候也是精神不太好,脸上还是惨白惨白的,不过既然是醒了,那也就没事了,毕竟刚才太医已经是那样说了,一时没大碍。

    于是这个时候,毕自严也是顾不得那么多了,跪在崇祯帝的床前,就是对崇祯帝泣声道:“皇上,救兵如救火,潼关岌岌可危,还请皇上速召孙阁老进京,如今大明天下,唯有孙阁老可以力挽狂澜了!”

    见毕自严这般说,一旁的周延儒,钱谦益他们本能的就是要开口反对,可是一来害怕毕自严又要发疯,二来又拿不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万一胡乱开口,只怕到时候皇上要清算他们举荐刘宇亮的罪过了。

    无奈之下,他们也是只得闭嘴不说话了。

    这时候的崇祯帝听了毕自严的话,也是知道事情的严重性!

    潼关一破,西安沦陷也就是早晚的事了,这西安可不得了,那可是十三朝古都啊,历史上西周,秦,西汉,新,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王朝都是先后在西安建都,

    如果说西安所处的关中之地土地肥沃,可以极大的增强贼兵的实力,其实这还没有西安特殊的历史地位给贼兵带来的好处大,

    因为西安正是历史上有名的古都,所以一旦他被贼兵占据,那么天下人还会拿贼兵当贼兵看待吗?

    只怕到时候他们就要拿贼兵当成是一个足以建立一个王朝的势力来看待了,那么这样一来,别有用心的人就要忍不住下注了!

    如此此消彼长之下,到时候要想再剿灭贼匪,那就更加是难上加难了!

    正是因为如此,毕自严才是如此急切,很显然,崇祯帝也是明白这一层意思的!

    “快!快!传孙爱卿觐见!”

    崇祯帝急切的就是大声喊道,他的叫喊声在紫禁城上空盘旋,经久不散,声音中透着那不尽的凄凉与无助!

    数日后,一驾马车在左右三十余骑彪悍士兵的护卫下,就是进入了京城。

    “闪开!闪开!,,,”

    几个负责开路的士兵大声对路上的百姓喊叫着,反应迟些的百姓重重的便是一个鞭子落在了身上,顿时就是出现一道血痕!

    放在平日里,这样的情景是绝对不会发生的,要知道京城可是天子脚下,说句不客气的话,那就是高官多如狗,侯伯满地走,指不定一个穿着不显眼的人,那就是哪个高官显贵的亲戚,所以别管是谁,一般在这京城里,那都是比较老实的,不老实的,坟头都在百花争艳。

    然而这一队人马却是嚣张异常,为了快些赶路,全然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那鞭子就跟不要钱一般,说抽就抽下来!

    这样的人物,显然不是一般人,老百姓都很识趣,都是纷纷选择了避让,站在道路两旁,看着那驾马车,心里都是在猜测着那里面的人是谁。

    马车最后停在了皇宫门口,出来迎接的人竟然是那王承恩!

    当今天下,能够劳烦崇祯帝第一忠仆王承恩王公公亲自在宫门迎接的,屈指可数,可见来人身份非比寻常!

    马车帘子被人从里面掀开,出来的是一个年约二十多岁的青年才俊,下了马车,看着王承恩,那才俊拱手施礼,口道:“青橙见过王公公!”

    “七公子多礼了!”

    而后,那才俊又是对马车里的人说道:“父亲,皇宫到了,王公公亲自来迎接您了!”

    这时候,一个老者就是从马车里出来了。

    他是一个慈祥的老人,脸上挂着和蔼的笑容,头发梳的很是整洁,没有一丝杂乱。古铜色的脸上布满了一道又一道皱纹,仿佛是在向世人述说着他那一波三折的往事。

    他真的只是一个慈祥的老人吗?

    不!

    他那深陷的双眼深邃而凌厉,如鹰一般的直抵人心深处!

    他那干裂的犹如松树皮一般的双手,强劲而有力,彷如世间万物都被他操纵在手中一般!

    他那亲切和蔼的笑声里面,透着的是那不容置疑的威严!

    他,就是孙承宗!

    这个老人,将他的一生都是奉献给了大明,直到最后将自己的生命也是一并奉献了出去!

    在他的手里,关宁防线被一手打造出来,这条防线阻挡了鞑子几十年,即便是最后大明王朝灭亡,鞑子也从没有真正的突破过这条防线!

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准了 跪求订阅() 
    还是他,在崇祯二年鞑子入关之时,仅凭着一张老脸,就是集结起数万精锐大军,最后将那鞑子杀得大败亏输,全部赶出了大明!

    曾经有人说历史就像是那万丈波涛,滚滚向前,所有试图逆转历史轨迹的行为,终将被历史的大潮所吞噬。

    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毕竟历史是一种大势,这种“势”的力量极强,强大到几乎可以碾压一切!

    不错,我在这里用到了“几乎”这两个字,因为不论什么事情,那都是没有绝对的,这历史的进程也是如此,常人自然是只得顺着历史的车轮走,

    然而有的人却是可以超脱历史这种“势”的束缚,改天换日,这种人在我汉家也是并不鲜见,几乎每隔三五百年就要出一个,远的不说,就说眼前的这个老者,孙承宗!

    从他这几十年的经历已经是可以看出他的能力是这个时代最拔尖,最突出的,他的战略眼光更加是这个时代无人可比的,

    如果崇祯帝可以至始至终的重用他,那么历史的车轮必定是要改变的,这是毫无疑问的!

    然而世事就是这样,历史上的这个老者,这个能力如此出众的老者,却是在崇祯一朝,除了在崇祯二年被请来救火以外,便是被崇祯帝束之高阁,在家养老。

    直到崇祯十一年,孙承宗的老家高阳被多尔衮领军围困,在兵力相差几十倍的情况下,孙承宗没有丝毫犹豫,毅然决然的毁家纾难,带着子孙,领导着高阳百姓进行了最后的顽强抵抗。

    可是无奈兵力委实过于悬殊,加之高阳官军有限,百姓虽也有些,可终究是百姓,哪里敌得过凶残的鞑子,最后高阳城破!

    孙承宗被鞑子抓住后,也是毅然决然的拒绝了多尔衮许下的高官厚禄,多尔衮恼羞成怒,将时年七十六岁的孙承宗绑于马下,活活拖死!

    在这场高阳保卫战中,孙承宗的五个儿子,六个孙子,两个侄子,八个侄孙,还有孙氏一族百余人,全部英勇就义,真真是孙家一门,满门忠烈啊!

    言归正传,孙承宗在第七子孙镐的搀扶下下了马车,王承恩赶紧是上前俯身见礼,说道:“阁老,皇爷等候多时,还请阁老随咱家来!”

    “公公请!”

    孙承宗没有多说,便是跟随着王承恩进了皇宫。

    一路上,年已六十九岁高龄的孙承宗健步如飞,精神奕奕,丝毫不比年轻人差,反而是显得生机勃勃。

    很快,孙承宗就是来到了奉天殿,此时崇祯帝高坐于龙椅之上,殿下文武百官分列两班,左右肃立,所有人的目光都是齐齐看向了走进奉天殿的孙承宗!

    进了大殿,孙承宗恭敬严肃的对崇祯帝三跪九叩,道:“臣孙承宗,拜见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先生快快请起!”

    崇祯帝大步下了御台,亲自将孙承宗扶了起来。

    看着满脸皱纹的孙承宗,崇祯帝心里是有些不好意思的,因为每次请他来,那就没好事,可是偏偏事情还非他来不可!

    然而这时候也不是好不好意思的时候了,崇祯帝便是直奔主题,对孙承宗说道:“先生,那米脂巨贼狡诈多端,临阵反叛,以至我十万大军溃败逃散,死伤无算!现在那贼子正意图攻取潼关,妄想占据关中之地,现在唯有先生可解大明危困!大明,需要先生!”

    孙承宗听了崇祯帝这话,脸上波澜不惊,道:“臣明白,为大明,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好!”

    见孙承宗丝毫不推脱,一口便是应下,崇祯帝大喜,大叫一声好后,便是转身回到了御台,再次转身对孙承宗说道:“孙爱卿接旨!”

    “臣接旨!”

    孙承宗再次跪地。

    “赐封爱卿为文华殿大学士,加太子太保,掌三边军务,政务。全权主持剿匪事宜!”

    “臣领旨,谢恩!”

    两个太监这时就是各自托着一个托盘,站到了孙承宗的身后,托盘上面是给孙承宗的官袍和印绶,

    孙承宗跪拜叩首后,便是对崇祯帝问道:“不知皇上予臣多少钱粮主持剿匪?”

    崇祯帝听了,不禁是将目光看向了户部尚书毕自严。

    毕自严自是知道崇祯帝的意思,无奈的出班对孙承宗拱手说道:“阁老,前番朝廷组织十万大军剿匪,国库已然是耗费一空,如今已是拿不出一分银!一粒粟了!”

    毕自严这话虽然是有些夸张,可是也和实际情况相差不远,要知道上次为了凑齐十万大军所需的钱粮,毕自严已经是把国库搜了个底朝天,现在哪里还有银子!

    这时候的崇祯帝也是不敢看孙承宗,毕竟这又要马儿跑,又不给马儿吃草,这纵然是崇祯帝再是不要脸皮,那也是做不出来这事,

    然而现在已经是到了这个份上,崇祯帝也是没办法,国库没钱,他的内帑哪里又有钱!

    为了应对宫廷开支,崇祯帝不知偷偷变卖了多少皇宫摆件与装饰之物,这钱要是让他来掏,便是把他卖了也是凑不出来啊!

    没奈何,崇祯帝也只得是装傻充楞不说话了!

    孙承宗似乎对毕自严的回答毫不意外,也对崇祯帝不作反应的举动早就心中有数一般,只听孙承宗就是又对崇祯帝说道:“皇上,既无钱粮,还请皇上降下恩典,着臣总督三边剿匪之时,可行驶便宜行事之权!”

    “好,朕准了!”

    崇祯帝想也不想,就是一口答应。

    一个授权就是可以解决燃眉之急,崇祯帝又怎会拒绝!

    说着,崇祯帝便是命王承恩将自己佩戴的天子剑取来,将之亲手交到了孙承宗的手里,

    “先生,此剑乃是太祖高皇帝御用佩剑,历来皆为皇室重器,今授予先生,先生可凭此剑不问何人,皆可先斩后奏!”

    本来皇上授予大臣尚方宝剑,那也就是意思意思,那宝剑也没什么用,也就是让大臣乐呵乐呵,显摆显摆。

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下注 跪求订阅() 
    然而此时却是不一样,就刚才崇祯帝的那一席话,那就是把尚方宝剑的作用无限拔高,什么人都可以杀,你只要想杀,我绝不追究!

    当然,这个授权也就仅仅是对孙承宗有效,对这太祖高皇帝的这把剑有效,别的人,别的尚方宝剑,那是没这待遇的!

    “臣,谢皇上圣恩!战事紧急,请皇上容臣先行告退!”

    “先生保重!”

    “谢皇上,臣告退!”

    孙承宗微俯着身子,双手高捧着那把尚方宝剑,就是步出了奉天殿。

    出了皇宫,孙承宗便是一头钻进了马车,他那儿子孙镐见孙承宗如此,赶紧是从太监手里接过官袍和印绶,而后也是赶紧跟着钻了进去,以便随时服侍照料。

    “镐儿,快为为父研墨!”

    孙镐不敢怠慢,赶紧是将笔墨纸砚摆放在马车里的一张小桌案上,而后便是开始为孙承宗磨墨。

    磨好墨后,孙承宗便是在一张白纸上游走龙蛇,不多时,一封书信就是写完了,此样书信一连写了三封。

    “张宝龙!”

    “属下在。”

    “命你领手下四人,火速将这封书信送到固原军镇总兵秦世阳处,不得有误!”

    “是,阁老!”

    那张宝龙接过书信,就是立即带着手下四人紧急打马而走。

    “孙宇同!”

    “属下在!”

    “命你领手下四人,火速将这封书信送到延绥东路副总兵曹文诏处,不得有误!”

    “是,阁老!”

    孙宇同接过书信,也是立即带着手下四人,打马而走。

    “王宝庆!”

    “属下在。”

    “命你领手下四人,火速将这封书信送到潼关守将马兴瑞处,不得有误!”

    “是,阁老!”

    王宝庆接过书信,也是不敢怠慢,立即是带着手下打马而走。

    “父亲,我们现在去哪里?”

    孙承宗双眼一闭,道:“去看看那贼子!”

    崇祯四年九月二十八日,太阳高照,金灿灿的光芒落在大地,平添几分生气。

    此时,蜿蜒崎岖的山道上,一支六千余人马的大军正行在通往潼关的道路上,这支人马纪律严明,甲戈森森,人人士气饱满,斗志昂扬。

    不错,这支大军就是万华的保卫队!

    这次万华并没有把全部人马都拉出来,不过也就是带了王二的陷阵营,还有国振,林虎,林豹,万强,林富贵,刘国光,刘武,刘大龙,万一山,万通他们十个旅出来,世荣等人都是被万华留在家里看家。

    这次别看行动的目的比较震撼人,攻打潼关!

    其实对于万华而言也没什么,事情能成最好,成不了,也只当是带着队员们出来拉练了,顺带着认认路。

    毕竟万华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自己的人马相对于纵横几万里的大明来说,那还是不够看的,真要是把潼关给打了下来,那无异于是一口吃成了个大胖子,也不是什么好事。

    所以万华一路上的心情都是很好,没有一点压力,仿佛就像是出来踏青游玩一般。

    如此这般到了傍晚,保卫队找了个地方安营扎寨,夜不收处主事刘田也是四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