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小平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小平民- 第4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还请大人明言!”

    “王公公在宫外有一处院子,里面住着他的舅舅陈老爷,还有陈老爷的公子,据闻那公子好赌成性,不思进取,这般人物,最是容易拉拢,你只要费点心思,想来也是不难!”

    蔡国用听到这里,哪里还能不明白周延儒话里的意思。

    蔡国用想了想,便是说道:“多谢大人提点,那下官便试一试。”

第九百三十七章 我们要稳住() 
    

    然而令周延儒和蔡国用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的动作比之东林党,那还是慢了,不但是慢了,而且是慢了很多!

    当天中午时分,一份弹劾工部尚书曹珖的奏折就是送到了崇祯帝的案前,这是都察院督察御史张宝祥送过来的。

    奏折上弹劾曹珖贪赃枉法,徇私舞弊,在督造制钱的时候大肆偷工减料,中饱私囊,以至工部下属的虞衡清吏司制造出来的制钱含铜量极低,质量极差,根本无法使用,百姓怨声载道!

    工部下属有四个司,分别是营缮清吏司,虞衡清吏司,都水清吏司,还有屯田清吏司,这次出事的就是虞衡清吏司,

    虞衡清吏司执掌度量衡制度,官用器物的制造与收发,还有核销各地方的军费开支,军需,火器制造等,也是这个司管理,最后还有管理铸钱!

    现在大明所有的货币,都是在这个司造出去的,这次出问题的就是崇祯四年造的“崇祯通宝”。

    为了所证自己说的事实,张宝祥还在奏折里附上了三枚崇祯四年造的制钱,崇祯帝不禁是拿起了这三枚铜钱,仔细端详。

    见这三枚铜钱通体呈灰黑色,几乎看不到铜,尽是铅,不但如此,这铜钱还很薄,比之正常的铜钱,连一半的厚度都没有!

    崇祯帝大怒,这可是自己在位年间生产的铜钱啊,刚刚造出来就如此模样,若是放上几年,估计自己就破败断裂了,这还得了!

    自己还在位,铜钱就是先破败断裂,不可使用,这岂不是向天下人暗示自己命不久矣!

    “传旨,着三法司调查工部虞衡清吏司制钱一案,朕要尽快看到结果!”

    就这样,崇祯帝一纸令下,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司,即刻是启动了对工部虞衡清吏司的调查,一时间,工部人心惶惶!

    “大人救我!大人救我!”

    工部尚书曹珖急匆匆找到了周延儒,大声疾呼,一脸的焦急模样。

    这时候的周延儒也是刚刚得到消息,正想要去找曹珖,他曹珖就是自己找过来了。

    不怪曹珖胆小,实在是这案子太大,一旦坐实,以崇祯帝的脾气,那就是抄家灭门啊,整个曹家估计都是难有活口!

    “曹大人确莫惊慌,我们要稳住!”

    周延儒就是扶着曹珖坐了下来,而后便是对他宽慰道:“我朝铸钱自神庙老爷(万历皇帝)朝开始,就慢慢如此,这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若是真要追究,该是追究你的责任,还是追究上一任工部尚书的责任,还是追究所有历任尚书的责任!”

    听了周延儒这话,曹珖才是微微安心,这事情如果是他曹珖头一个干,便是借他一百个胆子,他也是不敢啊!

    原来这事情还得从万历皇帝那时候说起,那时候张居正实行一条鞭法,丁役摊入地亩,一并征收,金矿,银矿,铜矿,铁矿都是鼓励商民开采,朝廷派遣官员在矿上收税。

    如此一来,矿藏增加,做出来的铜钱量自然也是成倍的增加,数量一多,质量也就跟着明显下降。

    后来到了万历二十年,为了援助朝鲜抵抗倭寇的侵略,那军费开支一下猛增了十几二十倍,但是收入却是没有增加!

    万历皇帝为了应对这入不敷出的局面,只得是一面大肆派遣太监在全国各地收税,一面增加铸钱,以补充财政收入!

    万历二十年之前,全国只有六十座钱炉铸钱,到了万历二十年时,已经达到一百座钱炉,到了万历三十年,已经是达到四百五十座!

    如此可以想象,那时钱炉铸钱的盛况,整个万历朝,究竟铸造了多少铜钱,那根本就是无法统计。

    大量的铸造铜钱,使得铸钱的原料紧缺,铜价大幅上涨,许多的官炉无利可图,只得是又纷纷关闭。

    官炉关了,可是匠人们要生活啊,于是他们纷纷铤而走险,自行铸钱,如此一来,质量就更加是没有保障,许多的铜钱入手即碎,这情况可谓是比比皆是!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大环境下,官铸铜钱的质量,便是完全不能和万历朝之前的铜钱相比,对于铜钱质量的管理,自然也就日渐疏忽,

    慢慢的,到了现在崇祯四年,这造出来的铜钱就是这个样子了,造的人没觉得哪里不对,也就没人在意。

    当然,这里面偷工减料的情况还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总体来说,那也是一年一年循序渐进的结果,和曹珖的关系其实不大,以前的每任尚书都是这样干的,他也是外甥提灯笼,照舅而已!

    然而事情虽然是如此,可是架不住有人存心要找事啊!

    曹珖还是不安的对周延儒问道:“大人,这事情你看后面是谁在鼓动!他张宝祥不可能平白无故的寻下官的霉头啊!”

    周延儒微微一笑,道:“还能是谁,除了东林党,还能有谁!”

    不用证据,也不用调查,对于一个成熟的政治家来说,一切的政治活动都不需要调查,也不需要去向谁打听,一看,就知道是谁在搞事!

    他周延儒能混到首辅这个位置上,那自然也不是吃素的,这事情他一听,就知道是钱谦益他们在后面搞鬼。

    他们这是要借铸钱案,来向自己施加压力。曹珖是自己的好友,也是自己一派重要的人物,他的事情,自己不能不管,他出了事,对自己一派的打击可谓是伤筋动骨一般!

    所以自己必须要救曹珖,要保他,要不然,自己一派的人心就要散了。

    这铸钱一案,事情可大可小,就看怎么应对了,应对的好,没事,皇上那里糊弄一下就过去了。

    应对不好,不知有多少人要人头落地,吵家灭门!

    “东林党!”

    曹珖听周延儒这么一说,不禁就是目露凶光!

    他娘的,你们这些满口仁义道德的伪君子,一时争不过剿匪统帅的职务,就拿我来开刀,活该我曹珖要倒霉,要抄家灭门是吗?

第九百三十八章 臣不敢居功() 
    

    不由得,曹珖就是恨上东林党了,要是现在钱谦益在他面前,估计曹珖都要上去与他拼命了!

    “大人,那现在我们怎么办?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周延儒略一沉思,便是回道:“既然东林党要找事,那本官也就只能是奉陪到底了!若是孙承宗在,本官还不敢接招,可是现在嘛,呵呵呵,,,”

    周延儒一阵冷笑,眼睛里面就是闪过一道寒光!

    而后,周延儒就是对曹珖问道:“那虞衡清吏司郎中赵炳松可信得过?”

    “此人乃是下官连襟,与下官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绝对信得过!”

    “很好,你回去之后把账目之类的全部理清,知情之人全部妥善处置,不可留下首尾!三司问询,你只需搪塞敷衍即可,其余的事情本官会料理!”

    “是,大人,那此事就拜托大人了!”

    有了周延儒这句话,曹珖心里顿时就是踏实许多,对周延儒的感激之情自是不必多说。

    周延儒微微一笑,便是催促道:“好了,事情不小,你赶紧回去处理,我也该去求见皇上了!”

    曹珖郑重的对周延儒躬身施礼,以示答谢,而后才是急匆匆的走了。

    曹珖走后,周延儒马不停蹄,便是前去求见皇上。

    很快,崇祯帝就是在乾清宫御书房召见了他。

    “皇上,此次虞衡清吏司铸钱一案,臣以为影响极其恶毒,若是不彻底严查,以后必将出大乱!”

    崇祯帝听了周延儒这话,深以为然,说道:“不错,制钱关乎天下万民的福祉,乃是国家重器,如此这般,又岂能出纰漏!

    此次朕已经委派三司彻查,定要将那些违法乱纪之辈尽皆伏诛,以整肃朝纲!”

    “皇上英明,我大明之万幸!”

    周延儒本能的就是一记马屁拍了过去,而后拱火道:“皇上,臣以为此次铸钱一案,不单是虞衡清吏司一司之责,那些尸位素餐之辈,也当担责,一体追究!”

    “哦!”

    崇祯帝听了周延儒这话,不禁是“哦”了一声,而后问道:“爱卿此言何意?”

    “回皇上,这虞衡清吏司铸钱也不是一天两天了,那所铸之钱经由朝廷流入民间,为何之前没有一人站出去言说此事!

    臣以为不是他们不知道,而是他们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觉得于己无关,所以便是装作睁眼瞎,没看见!

    这般作为,如何配身居庙堂!如何配聆听皇上的英明教诲!

    臣以为,当借此案,来一场官场上的大整顿,把那些毫无作为,只求混吃等死之辈赶出朝堂,还朝堂一片清净!

    如此,一来,可为天下万民做一番表率,二来,又可趁此机会,提拔一批青年才俊,特别是皇上登基以后,那些新近中举的人才,

    他们因为资历不够,只能是在各司各衙做着可有可无的差事,到时,皇上可大举对他们提拔任用,一可尽收他们的人心,让他们沐浴皇恩!

    二可为朝堂带来一番新气象,为皇上治理天下,提供上行下效的有利保障!”

    崇祯帝听了,很是激动,不由得就是站起身来,在御书房来回渡步!

    不得不说,周延儒这番话说的太好了,特别是最后那一句话,那更加是说到了崇祯帝的心坎里去了!

    现在的朝堂一众官员,十个里面有九个是万历年间中举出仕的,剩下的那一个,那也是天启年间的,他崇祯年间的中举官员,那是一个都没有。

    为什么没有,没资历呗!

    官场,那和江湖帮派也是一样的,讲的也是个论资排辈,别管你能力怎么样,只要你资格够老,那你就是大佬!

    你要是从万历皇帝刚登基那会就开始混朝廷,哪怕那时候你就是在各司各衙扫地,扫到现在,你也是国宝一般的大佬,甭管是谁看到你,那都得是点头哈腰的,哪个敢失了礼数!

    若是资历不够,又没遇上什么破天一般的机缘,那你就是能耐顶到天上去了,那也得给我老老实实的趴在那里熬,把资历给熬到手!

    正是因为崇祯年间的进士们不能占据朝堂,所以对崇祯帝的施政,那也是带来了不小的阻碍。

    要知道古人讲的是纲常礼法,什么是天子门生,只要你中了进士,那当朝皇上就是你的老师啊,这感情就不一样啊,对老师交代下来的事情,那自然办起来也是格外的卖力!

    可是崇祯帝面临的情况就比较的尴尬,都是万历皇帝留下来的人,他自己的人一个都没有,偏偏现在大明正值多事之秋,需要人办事,

    可是这些人一个个的得过且过,都是不用心办事,如果这些人全部都是自己选中的进士,他们还会如此敷衍了事吗?

    崇祯帝想着,就是越想越有理,反正现在这些人也是不听话,办事没个章程,不如就像他周延儒说的,借着这个机会,把他们给换一遍,

    反正现在情况已经是够糟糕的了,便是换了,再坏,又能坏到哪里去,还不如试一试!

    “爱卿此言有理,朝堂上许多的官员都是碌碌无为之辈,如今我大明内忧外患,正是用人之举,若是可以一举清扫朝廷暮气,也不失为一剂良药!”

    见崇祯帝上了套,周延儒赶紧是做出一副激动神情,跪在地上,用颤抖的声音说道:“皇上英明啊,我大明如今这般局面,正是应当效法先贤,实行整顿改革之机,所谓不破不立,此方乃正途也!”

    崇祯帝见周延儒一幅为国为民的模样,心里很是感慨,这人还真是我大明少有的忠臣义士啊!

    崇祯帝心情大好,高兴的将周延儒扶了起来,口道:“爱卿今日之言,朕获益良多,若非是爱卿,只怕朕要错失此天赐良机啊!”

    “皇上英明神武,便是臣不言,皇上也是会想到的,而且也是会去做的,臣只不过是将皇上即将要想到的事情,提前一两个时辰说出来了而已,臣万不敢居功!”

第九百三十九章 名声烂大街() 
    

    “呵呵呵,,,”

    崇祯帝高兴的呵呵笑了起来,难得的感到一阵畅快。

    高兴过后,崇祯帝就是对周延儒问道:“那依爱卿之见,何人可以主持此次对各部官员的清查?”

    周延儒一幅为国赴死般的壮烈模样,就是回道:“皇上,自古以来,凡是整顿改革,那无不是得罪人的事情,多少的整顿改革者,那最后都是下场凄惨!

    然,国事为重!江山为重!在家国天下面前,个人的生死荣辱又算得什么!

    臣不才,愿毛遂自荐,为皇上主持此次清查,定要将朝中碌碌无为,尸位素餐之辈全部揪出来,全部赶走!

    为了皇上,为了大明,臣便是落得尸骨无存,也在所不惜!”

    说到这里,周延儒已经是激动的一张老脸通红,那模样,真是好一个一心报国的忠臣良相啊!

    崇祯帝见周延儒说的如此情真意切,不由得就是拍着他的肩膀,感慨道:“若是朝中多几人如爱卿这般,朕何愁边患不平,贼匪不灭!”

    崇祯帝这是真的心里感动啊,正如周延儒所说的,自古以来,不管是什么样的整顿改革,那都是最得罪人的,而且一得罪,那就是得罪一大帮的人,

    在官场上,基本上各自的利益圈子,那已然是形成了的,并且被大多数人默认和尊重,所以大家才讲究官官相护,一团和气。

    你跑去改革整顿,那就是去打破人家的饭碗,损害人家的利益啊!

    这样一来,主持整顿改革的人,那注定是不能被绝大多数人所接受,所以他们的下场也就可以预见,大多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