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太平天国- 第8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巴尔的摩、纽约及波士顿这三个口岸城市,被伍德福德选定为了他的北美远征军的三大重点集结地。并从去年的十二月份开始,伍德福德把对林肯之流的所谓最后清剿的重任,逐步地都压在了格兰特的肩头,至于他的军队,则以各种的借口不声不响地朝着那三个预定的目标集结。

    与此同时,伍德福德又想方设法地在说服和争取着皇家海军大西洋舰队和北美舰队的主帅托马斯?西蒙德斯爵士与约翰?海勋爵。

    毕竟要想脱离这里,没有皇家海军的鼎力帮助是根本可能的。

    可他万万也没有想到的是,太平天国的红军居然根本没等到春天的来临,就甘愿顶风冒雪地开始了对他的全面清剿。

    更可怕的是,他曾经的那个算盘,不仅因此而被打乱,还很有可能会被打得粉碎。

    作为太平天国红军美洲战区总部的首脑,谭绍光当然不可能会得知伍德福德这些紧急电报的内容的。

    然而。不管是掌控着整体大战略的太平天国的最高统帅部,还是真正具体操作者的谭绍光,提前早已给伍德福德们所划下了的道道,那可是一个都不能再放他们回到自己的家里去。必须就地予以彻底地解决。

    因此,当美洲战区红军的攻势全面骤起的时候,谭绍光的号令宗旨其实就只是三个字,“猛”、“狠”、“快”。

    红军各部都以最快的速度,向着美利坚东部的各大主要军港,疾速地挺进。

    但这远远不够,若想真正地将伍德福德这支尽管难说是精锐,却总还是饱经了战火锤炼的二十余万大军全部变成笼中鸟和网中鱼,来自海上的封锁,显然必不可少。

    而在对于海军的重视程度上。太平天国的最高统帅们那同样不会比伍德福德傻。发生在温哥华岛的那场大争夺战的战火才刚刚熄灭不久,太平天国的最高统帅们,就已经开始将他们的目光,盯上了美利坚的东海岸。

    自一八七二年九月起,许宗扬率领的红海军太平洋舰队即开始大举南下。在南美各同盟国的大力协助下,两个月内历经三次“大战”,彻底击垮了西班牙、葡萄牙及其南美仆从的海上力量,并通过麦哲伦海峡,大举进入大西洋。

    但在进入大西洋之后,许宗扬和他的红海军太平洋舰队突然一改之前那种“张扬”之态,就仿佛一下子被大西洋翻卷的波涛完全淹没了似的。再也没有了声息。

    二月下旬的亚历山大?乔治?伍德福德感到了更大的不安,这是因为不仅北面的太平天国红军的攻势如同排山倒海,根本不可阻挡,在他的身背后,那个也不知道到底是被整上了什么怪病的法兰西远征军的总司令官福雷将军,不仅突然大病痊愈。还指挥着他的那个所谓的法美联军,发了疯般地席卷而来。

    前门拒虎,后门还要挡狼的伍德福德一个没注意,南边原本固若金汤的防线不仅轰然崩塌,连他坐镇的华盛顿。竟然也变得岌岌可危起来。

    这个时候的伍德福德可是再也不敢耍小心眼子了,一支支已经或者正在向各自的秘密集结地集中的人马,不得不按照他的最新指令,向北或是向南开始折返,目的当然不是要去消灭谁,而仅仅只是为了给另外几个被伍德福德看作是更重要的军团提供掩护,争取退出这里的时间。

    就连伍德福德本人,也以要直接指挥其各部全力抗击太平天国红军的攻势为由,将华盛顿丢给了格兰特一个人,他自己则带上他的那个大英帝国美洲远征军总部,干脆龟缩进了巴尔的摩。

    在巴尔的摩,伍德福德开始了夜以继日地奔忙,四处搜集一切可以长途航行的运输船只,为他的撤离做准备。

    但相当不幸的是,就在这种最为紧要的关头,许宗扬的红海军太平洋舰队却不请自来了。

    进入大西洋后的许宗扬之所以会隐身了很长的一段时间,那是因为他的主要目的暂时还不是想与托马斯?西蒙德斯和约翰?海的皇家海军大西洋舰队或北美舰队进行正面的大决战,而就是要先偷袭伍德福德已经给自己设计好了的那几个用以逃窜的军港。

    于是,从二月二十九日那天开始,许宗扬的红海军太平洋舰队先后幽灵般地光临了巴尔的摩、纽约和波士顿等美利坚合众国东海岸的军港,并在这些军港内大打出手,一切可能见到的船只,都被红海军的太平洋舰队送进了海底。

    伍德福德的如意算盘被彻底打烂了,算盘珠子散落一地。

    因为就算是他伍德福德磨破了嘴皮子,托马斯?西蒙德斯爵士和约翰?海勋爵无论如何也不肯把他们的战舰转变成各个都要载上数以千计的陆军士兵们的运输舰。

    不错,在狠狠地大赚了几笔之后,太平天国红海军的舰队暂时又消失灭迹了,但托马斯?西蒙德斯爵士和约翰?海勋爵却很明白,这支庞大的太平天国红海军舰队其实就在他们的周围的某个海面上藏匿着,如果他们真的按照伍德福德司令官的意愿做的话,那他们自己,也就跟被完全缴械了没有多大的差别。

    “我们首先必须要打掉太平天国人的这支舰队!”

    托马斯?西蒙德斯爵士和约翰?海勋爵在激情豪迈地表过了这番态之后,就各办各的事儿去了。

    可已经彻底没有了退路的伍德福德,以及他的那所谓的二十几万的大英帝国的优秀种子们的灭顶之灾,马上就将来临了。

    因为在“想要面包就跟我们来”的这句看似简单的召唤声中,大批大批的格兰特叛军开始先后倒戈,作为美利坚合众国的叛徒的格兰特,终将成为孤家寡人,并被押上美利坚合众国民众的审判台。

    而伍德福德们的下场也会一样地悲惨。

    林肯,马上就要彻底地翻身,重温他的那个美利坚合众国的真正主人的幸福生活了……

第七九○章 大收官——掉了脑袋也没想明白的亚历山大二世() 
在太平天国政府和红军的无私帮助下,林肯能够绝处逢生,咸鱼翻身,而同样也曾得到过太平天国政府和红军无私帮助的那位沙皇俄国的亚历山大二世同志,却只能活鱼变死鱼了。

    因为曾经给予他这个俄国的沙皇无私帮助的太平天国政府和红军,已经完全站在了他的对立面,变成了他眼中的那些乱臣贼子们的最强有力的靠山。

    当俄罗斯人民军的大潮汹涌涌向圣彼得堡的时候,亚历山大二世的沙俄帝国就像是海边上用沙子堆积起来的大厦,顷刻间轰然倒塌。

    亚历山大二世抓破头也想不明白的是,这一切到底是为了什么?

    与太平天国政府结成全面战略伙伴合作关系,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军事等方面都已跟太平天国政府火热的甚至可以被很多人捧之为如同你倡我随的“夫妻”,国家的政治渐趋清明,军事实力更是明显壮大。这难道错了?

    在太平天国政府的无私帮助下,自己顶住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没有顺应某些邪恶利益集团的心意,硬是在那个被邪恶者们讨伐为一团糟,且还是已经遭到了足以致使整个沙俄帝国都会发生根本性动摇的农奴制基础上,不仅获得了长治久安的国内和谐局面,还搞活了整个的帝国的经济,让帝国各阶层的绝大多数都亲眼看到了农奴制的真正光鲜的那一面。难道这错了?

    在文化方面,自己积极汲取古老而灿烂的中华文明的营养,仅短短十年的时间,即已将一个野蛮不堪、嗜血成性的沙俄帝国,转变成了崇尚“仁爱”,处处高唱“俺家大门常打开”的新世界,

    难道这也错了……

    当幕僚们提醒这位百思不得其解的亚历山大二世,咱们不该强占高加索、不该强闯阿富汗,不该把手伸向波兰。更不该因贪心不足地竟然被普鲁士和大英帝国最后拐进了协约国这个大坑里的时候,亚历山大二世似乎也曾明白过了那么一小会儿。但很快,他却就又迷惑了起来。

    打高加索?进阿富汗?伸手波兰?加入协约国集团?

    不错,这一切或许是跟“仁爱”有点儿相悖。而且……

    但是,这其中的无论哪一件事情,他亚历山大二世那可都是在事前“请示”了他的最亲密的太平天国朋友的,而且,他的最亲密的太平天国朋友们从来也没有真正明确地表示反对过。

    不错,加入到协约国集团的这件事,他是没有提前知会过他的太平天国政府的朋友们,可是在消息被泄露之后,太平天国政府也并未痛斥过他什么。

    很明显,当时的太平天国政府在协约国和同盟国这两大集团之间的真实态度。也是摇摆着的。

    毕竟傻子都知道,只有自己的切身利益才是最崇高的。

    而在那个时候,同盟国正到处失利、节节败退,协约国却是高歌猛进,春风得意。亚历山大二世坚决相信。迟迟不真正表态的他的那些聪明透顶的太平天国政府朋友们,其实一直都是在等待着表态的最佳时机,即最终占据了绝对优势的那一方,就是他们的盟友。他自己,不过是傻了那么一点儿,又急躁了那么一一点儿而已。

    当然,太平天国朋友们最终竟然会选择站在了同盟国这个弱势的集团一边儿。亚历山大二世是完全没有想到的。

    可在太平天国红军的钢铁洪流呼啸涌进他的帝国的时候,震撼之下的他,也是做了一些的补救工作的。

    他曾不止一次地递信儿给太平天国政府,极其恳切地请求他的太平天国朋友们,能够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他甘愿悬崖勒马。转投“以太平天国为中心的同盟国”。

    但他的太平天国朋友们却给他开出了一个相当明确的条件,简单地说,则就只有五个字,即“无条件投降”。

    作为一个邪恶的协约国集团的一份子,他和他的整个帝国必须要向同盟国无条件地投降。无条件地接受全世界人民,当然也包括俄国人民的审判。

    怎么可以这样?

    于是,糊里糊涂间竟然连个退路都再也找不到了的亚历山大二世,就只能咬紧后槽牙,为自己的生命,为他的帝国,做奋力的一搏。

    可随即他所看到和听到的,则是一个又一个令他目瞪口呆的现实。

    他的那些曾经是所向披靡的英勇士兵们,猛然间变成了一群茅草做成的小鸡子。他这个亚历山大二世沙皇陛下咬紧后槽牙打下去的结果,不仅是打得前线的一再溃败,还相继打出了“西伯利亚共和国”和“俄罗斯人民共和国”……

    这一切的一切,让这位亚历山大二世陛下就更想不明白了。

    难道自己所有的努力,难道自己对这个帝国的拳拳挚爱之心,还有那真真切切的改革的红利,都被他的这些怎么也应该都多少地学了些中华文明之“感恩”高尚的臣民们彻底地给忘却了?

    就是在这样的糊里糊涂之中,亚历山大二世眼睁睁地看着他的那些曾经发誓死都要效忠于他的臣民们,你争我抢地将他的这个最后的容身所在——圣彼得堡的门们一一地打开,在“俺家大门常打开”的真正现实版的新常态中,眼睁睁地看着潮水般涌入的俄罗斯人民军的士兵们,将他从冬宫的沙皇宝座之上,轻松地就揪了下来。

    一八七三年二月十三日正午,彼得堡的枢密院广场,被四面八方涌来的那数不清的人流所塞满。

    五十八年前,一八二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就是在这里,在尼古拉一世高高举起的屠刀之下,期望着民主的到来,农奴制的废除的十二月党人所领导的大起义,遭到了血腥的镇压,数以千计的起义军和百姓的鲜血,曾染红了广场。

    但今天,十二月党人们的夙愿终于实现了,作为最后一位沙皇的亚历山大二世,被刚刚翻身得了解放的农奴们,已经高高地吊在了广场中心的绞刑架上。

    而那个所谓的沙皇帝国,也彻底地成为了永远的历史。

第七九一章 大收官——悔青了肠子的阿布杜勒?阿齐兹一世() 
与上了绞刑架还有着很多的问题都想不明白的亚历山大二世相比,阿布杜勒?阿齐兹一世倒应该算是幸运的。

    因为在他即将走向绞刑架的时候,对于自己为什么会沦落到这一步,他的心里那可是清清楚楚的。

    所以,与那位面对着绞刑架,还在试图抓破脑袋地苦想清楚一切的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不同,当脖子开始被套上绞索的时候,阿布杜勒?阿齐兹一世所剩下的,就只有一个后悔,悔的连肠子都青了。

    不过,当年因为禁不住大英帝国和普鲁士的诱惑,一心只想可以独享在波斯的利益的这块大馅饼,最终投身于了协约国集团,并真正义无返顾地杀进了波斯的时候;当他愈发贪得无厌地高举起血腥的弯刀,又杀向了阿富汗的时候;当身为协约国集团“带头大哥”的大英帝国都已在印度次大陆上明显地独立难撑,他不仅根本看不清时局,却居然还敢不知死活地去伸手拉上他们的“带头大哥”一把的时候,这位阿布杜勒?阿齐兹一世皇帝陛下那绝对是没有过任何的悔恨之意的。

    不仅没有任何的后悔之意,那个时候的他满心所充斥着的,还都是他的奥斯曼帝国的即将再次复兴,以及他自己一定会永垂千古的伟大梦想。

    可惜的是,他的所谓的辉煌实在是太短暂,而他的那个最终的梦想仿佛就只差着再一伸手的时候,却突然全都戛然而止了。

    他们的那个最为令人敬仰,最为令人胆寒的“带头大哥”——大英帝国,最后竟被只是在太平天国红军略加帮助之下的印度“土军”,就轻轻松松地一脚踢出了印度次大陆。

    而当太平天国红军的虎威一发,不要说他继续贪恋的阿富汗从此再也与他无缘,就连那个费了他九牛二虎之力后才终于拿到了手里的波斯,也完完整整地重新吐还给了人家。

    尽管势不可挡的太平天国红军在把他的军队彻底地接连清除出阿富汗和波斯之后,近一年的时间里。都再也没有什么继续向他举刀的动作,但是阿布杜勒?阿齐兹一世皇帝陛下却很明白,屯扎在波斯的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