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太平天国- 第58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那些兵将,各个灰头土脸不说,路也走的东倒西歪,出的声音同样有气无力。

    呵呵,这哪里是什么军队,简直就是一群饿昏了头的讨饭花子。

    给老子往死打!

    马本源从牙缝中挤出了他的命令。

    “杀……”

    肃州城四门大开,成千上万的“圣军”将士们,人欢马跳地冲进太平天国的叫花子军队……

    “圣军”大胜,肃州城内,万民欢腾,乒乒乓乓的爆竹声连成了片……

    这就是跟我斗的下场!

    马本源的这南柯一梦,不是自然醒来的。而之所以能把他从梦中吵醒转来的,却恰恰就是那一阵接着一阵的嘹亮的号角声,还有……

    原来是“万恶的”太平天国的军队居然又追上来了。v

    bk

第二九九章 马本源从来没有见过马队还有这种新鲜的战法() 
乍一明白过来的马本源,尽管衣冠已经难以齐整,但至少手里还没忘记拎上一把够快的刀,胯下,还有一匹雄壮的光着脊梁的战马。

    所以,他也曾怒目圆睁、吆五喝六地想纠集起些身边儿的人马,跟敢来劫他营的太平天**队试巴试巴。

    但这种念头只是刚刚一从脑子里闪过,马本源马上就又气馁了。

    因为他突然意识到,这股子敢于偷袭他的营寨的太平天**队,可不是前一阵子他所见识过的那个紧粘着他的闵殿臣的人马,而是一支比起闵殿臣那拨子人要更凶悍的多的,对他来说又是完全陌生的红军人马。

    石岗墩,本就是一个仅仅才有着百十户人家的小镇,而对于马本源所带来的一万多兵马及随营的老**孺来说,就更是小的可怜。

    也正因为如此,再加上虽然已经多日不见了太平天**队追撵的迹象,但不加一些预防的措施总是说不过去,另外还有现在的危机意识已变得很强烈的马本源,也不想给人以自己连窝边草都不会放过的坏印象。所以,马本源除去将千余名的老营将士及那些随营的家眷带进了镇子里之外,其他的各营人马则都给他赶到了镇子的外面。

    尤其是在镇子的南面,也就是他的屁股后面,足足有三四千的“圣军们”在露天扎营。

    可是现在,当马本源窜出他的临时帅府,手提钢刀,胯上他那匹连鞍?都来不及披挂的光屁股战马,吼上身边儿的老营护卫准备要冲出院门的那一刻,马本源却吃惊看到,就在他这临时帅府的大院门口经过,石岗墩唯一的那条还算宽大的黄土路上,一溜太平天国的马队,已经趟开满街的溃兵,由南向北风驰电掣般地杀了过来。

    直到这个时候马本源才终于弄明白,原来他睡梦中所听到的那一阵强似一阵的脆响,根本不是什么肃州穆斯林民众欢庆胜利的爆竹声,而是来自眼前的这支太平天**队的枪炮之声。

    马本源从来没有见过马队还有这种新鲜的战法。

    太平天**队的马队所到之处,不仅有寒光闪闪的钢刀在上下翻飞,还会施放乒乒乓乓的洋枪(对于洋枪,马本源曾在与图伽布等人的交往中,及那些往来于新疆的商人嘴里,多少听说过一些)。

    而更令他感到莫名其妙的,就是太平天国的马队在隆隆奔腾的同时,竟然还能随意地“打*”。

    要说从马桂源“接管兰州”失手的那天起,在马本源的辖区内,他的人马可是没少了跟太平天国的军队“斗气儿”。可惜的是,马本源还是这么的孤陋寡闻。

    马本源很不幸,但也应该算是很荣幸,他居然跟太平天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的头等主力,刘昌林的骑兵师过了个招。

    西宁战役结束后,刘昌林的骑兵师和第一民族军便一右一左地齐头并进,开始向西扫荡。

    四月下旬,正值马本源又从永昌仓皇逃窜的第四天,进军途中的刘昌林与北路军前锋,正在最后攻取永昌的马左卫和赖培英直接沟通了联络。

    马本源毫不知情的是,也就是从这一天起,凶悍的刘昌林已经取代了马左卫和赖培英曾经扮演过的角色,变成了他的秘密跟踪者。

    当然,马本源还有一点绝对没有想到的是,他的穆斯林同胞们并没有按照他的意愿,对“孤军深入”的“万恶的”太平天**队――“该死的汉人们”进行沿途的大规模骚扰和捣乱破坏。

    因为沿途更多的他的同胞们,都已经选择了躲在家里做个老老实实的“良民”,以便看好自己的家产和土地。

    这就是宣传的力量,当然也是威力震慑的结果。

    太平天**队对那些死不改悔的敌对者的打击威力有多么的残酷,早已在西北大地上被广为传说。

    到底,绝大多数的老百姓所想的,还是怎么过好的自己日子。

    否则的话,作为入侵者的满人,又怎么会被数万万的人们当爷当娘地供奉了二百多年。

    而太平天国政府在这一方面,恰恰能够满足众多的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们的愿望。

    太平天国政府要驱逐鞑虏,光复所有的国土,因此,作为太平天国政府基石的工农红军的西进,就是任何人都不可阻挡的历史责任。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是普通的老百姓都明白的一个“真理”。眼下的太平天国已经推翻了满清皇朝,太平天国政府就是“王”。所以,“王”要取自己的“王土”,当然是理所应当。

    更何况,太平天国这个“王”还最擅长“打土豪、分田地”,只要你愿意老老实实地过日子,太平天国政府就会给你地,供你房。

    而你非要扭着劲儿去干,会得到什么呢?

    太平天**队说了,凡是红军所到之处,一切找不到主儿的财产都要全部充公,再分给那些穷苦的人们。

    这不是谣传,而是就发生在宁夏的现实。

    当初宁夏的不少人就是因为拖家带口地为马化龙奔忙,闹到最后,变得一无所有。而那些老老实实地在家中继续劳作的人们,却改了天,又换了地。

    想想旦清楚了这一切的普通的人们,又有几个还会放着自家的财产于不顾,而非要去干那种在刀口上舔血的危险勾当呢?

    白了,真主纵然再圣明,再慈祥,也给不了大家吃喝穿。

    要想过好日子,还是现实点儿更好。

    所以,无论何时何地都愿意与善良的回族同胞们友好相处,又能尊重回族同胞们的民族习惯的天朝红军,在阔步西进的途中,虽然也会遇到个别的顽固分子制造的这样或者那样的小麻烦,但如马本源所幻想的那种局势,却始终没有出现。

    而更叫马本源知道后一定很想不通的是,当他的大队人马早早地就爬了起来,开始呼呼啦啦地开往石岗墩的时候,循着他的足迹跟上来的刘昌林,就在他们头一天歇马的营寨,舒舒服服地开始了养精蓄锐。眼看着这一切的他的同胞们,居然没有一个人找机会跑出来跟他通个气儿。

    bk

第三○○章 其实马本源并不是要再跑回他的“大帅府”,而是斜刺里窜向了那个孤零零地坐落在院子西北一隅的…() 
前往石岗墩的这三十来里路,马本源带着他的大队人马走了整整将近一天的时间。

    而与此同时,刘昌林的全师人马却是美美地休息了一整天。

    当夜幕降临,马本源的人马也吃饱喝足了,开始转悠着找各式各样的乐子以消遣入睡前的闲暇时光的时候,同样吃饱喝足了的刘昌林,则带着他的将士们开始上路了。仅仅一个多时辰之后,刘昌林和他的四千多铁骑,就靠近了石岗墩。

    战后,曾经有人对刘昌林的这次成功的偷袭提出了质疑。

    从刘昌林师靠近石岗墩,到他的全师开始对马本源部发起午夜进攻之间的战前准备时间,足足有一个时辰,也就是两个小时的时间。而要是再具体到其前卫部队,恐怕这个时间还不止于此。

    但奇怪的是,像刘昌林这样身经百战,又精明异常的人物,在发起这场大偷袭之前,居然没有“闲暇的时间”,提前探摸一下马本源这个匪首的具体位置。

    当然,刘昌林所搞的这次偷袭的战绩,还是不容抹杀的。

    石岗墩偷袭战,刘昌林和他的将士们杀死杀伤马本源的回暴军两千有余,俘获更是多达五千。

    尽管如此,后来的质疑者们依然觉得,作为红一方面军头等主力的刘昌林部,这次的偷袭战,几乎与瞎打瞎撞一般无二。

    因为至始至终,刘昌林部似乎一直也未弄明白马本源的所在,就更甭让他们清清楚楚地解释解释,那个匪首马本源到底是如何的逃之夭夭的了。

    但事实上,刘昌林在对毫不知情的马本源发动攻击之前,是做了相当充分的准备的。而且,担任前卫的师部特务营在率先靠近石岗墩之后,仅仅是他们捕捉到的“舌头”,就不下十余个。

    至于都准备到了这种地步上,可为什么他们竟然还是没能闹清楚马本源的“大帅府”在镇内的具体位置,后来一直没有人就此作出一个能令人信服的解释。即便是刘昌林本人在面对质疑者的提问时,也只是哈哈地一笑了之,在被逼急了的时候,顶多不济把眼皮一翻楞,“难道打残了马本源所能依赖的主力部队,还比上干掉一个马本源更有用吗?”

    怎么看,刘昌林为他曾经所犯下的这种“低级错误”的辩解,都有些强词夺理的味道。

    谁都知道,打蛇打七寸,擒贼先擒王的道理。

    如果光是消灭了敌人的主力就能算大功告成,那么,西宁战役所获得的战绩更辉煌,可为什么红一方面军总部还为马文义的漏网而大动肝火,甚至向其所部发出了活要见人、死要见尸的严令呢?

    历史往往就是这样,很多的谜团只要当事者们不说,它们就会被淹没在史海之中。

    所幸的是,有一些谜团其实还是能解开的,但这需要将当时众多所发生的事情前后串联到一起,认真地去作分析,或者是做猜想。

    刘昌林偷袭石岗墩就是这样的一个“谜团”,如果把其后西北所发生的一系列事情综合到一起来考虑,纵然刘昌林再笑而不答,纵然刘昌林自己还是没完没了地“强词夺理”,谜底似乎应该是这样:

    所谓的没能真正弄清楚马本源的具体位置,其实并不是真的就弄不清楚,而是“不想”弄清楚。

    不管怎么说,刘昌林的攻击号令一下,马本源安排在石岗墩镇南的殿后大营,立即就被红色骑兵们突然抡起的铁拳所砸烂,四千多马本源的嫡系精锐铁骑,绝大多数连自己的战马都没有来得及去再摸一下就轰然四散,溃不成军。

    作为全师先锋的师属特务营的三百多将士,更是荡开面前的溃兵,右手挥舞着雪亮的马刀,左手端着六轮短枪,犹如一把锋利的尖刀,直接杀进了石岗墩的镇内。

    近了刀砍,远的枪击,而只要看见大街边的院落中有人影晃动,马上就会再随手丢进去几颗手榴弹(仗打多了,经验就多。真正的老百姓在这种极其危险的情形下,只能是一家人紧张地躲在屋子里,谁也会不管不顾地往外面跑。敢出来的,那就一定是敌人)。

    马本源不是凡人,当他火急火燎地冲出屋子,骗腿又跨上了那匹光屁股的战马之后,“登高望远”的他在爆豆般响起的枪声中才狂吼了没几下,就又清楚看到了南面那住有他卫队的几个临近院落遭到“炮轰”。于是,马本源想都没来得及多想,忽地滚下了坐骑,一声不吭地掉头就往回跑。

    是往回跑,其实马本源并不是要再跑回他的“大帅府”,而是斜刺里窜向了那个孤零零地坐落在院子西北一隅的茅房。

    从那里,马本源借助茅房三尺多高的土坯墙,翻出了院子。

    马本源逃了。他之所以能够绝处逢生,首先要得益于他的良好习惯,因为作为一个统领着千军万马的大帅,在住进这个临时帅府的之后,他就很自然地熟悉过了这里全部的地形。

    当然,马本源还要感谢他的对手。

    刘昌林对马本源的殿后大军不仅打得很,还打得快。但对于位于镇内的马本源中军老营以及镇北的前军,却行动迟缓。直到特务营霹雳闪电地从南向北一切到底,然后又是几个扫荡,最终马本源的前军拦腰截断之后,后续的主力才由后面不紧不慢地兜了上来……

    一溜烟儿逃进了甘州的马本源,这回是彻底地被打怕了。

    他的家眷丢在了石岗墩,嫡系主力被彻底打残。不仅如此,马本源直到这个时候才终于弄明白,他们的“国王陛下”早已全军覆没,“国都”西宁城被太平天**队收入了囊中。

    接着跑吧。

    于是,马本源在甘州城内仅仅停留了不到半天的时间,就又继续上路。

    五月十二日,马本源终于踏进了肃州城。

    仅仅就在两天后的五月十四日,为了使“西宁穆斯林王国”的香烟得以延续,在肃州全体军民的“百般恳请下”,马本源“再三推阻不过”,宣布继位“西宁穆斯林王国”的国王。v

    bk

第三○一章 迈买铁里以赴伊犁“告御状”的形式,演出了他即将向满清朝廷和那些贪婪的伯克们宣战的序幕() 
对马本源能从刘昌林的手里脱逃这件事,红一方面军总部显然没有任何的计较。

    但是,对于那个生死已经被马本源都忽略不计了“西宁穆斯林王国”的“前国王”马文义的下落,林凤祥和左宗棠却始终耿耿于怀,无法忘却。

    永昌、山丹、甘州、抚彝以及高台等一系列的大小城镇、军事要地,都已经被红一方面军收复五月下旬,红一方面军的左右两路大军也暂时兵合一处,一齐浩浩荡荡地杀奔了肃州。

    可是到如今已经小两个月的时间过去了,那个只身钻进了达坂山的马文义,居然还是生死不明。对担负着甘肃的军管任务的李文学的责任心相当认可的林凤祥和左中堂,也不由得百思不得其解。

    难道这个东西是钻地鼠?或者是长了翅膀的“雀儿”干脆直接飞上了天?

    一路大胜的林凤祥和左宗棠很窝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