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太平天国- 第5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除去上不起学地和文盲。不论是在贵族还是在贫民地家中。也不管是在校地学生。还是早已进了社会闯荡地年轻人们。几乎无一例外都在紧张地利用这段难得地空闲时间。有钱地去中国人开办地“礼学学堂”补习。没钱地则躲在家中地一隅。苦读中文、钻研礼学。

    就连亚历山大尔查科夫自己。这些节日哪一个也都没过好。别地都不多说。单单那个除夕夜。他地家里就涌来了不请自到地几十口子来自各个亲朋好友地儿子、女儿、姑爷、侄子、

    类的人,这些人可不是来吃喝他的,而是没完没了:教中文,探讨礼学。

    亚历山大尔查科夫烦,简直烦到了家。不过,完事以后仔细一想,他还曾有过那么一些的欣喜,好啊,毕竟晚辈们都知道主动地学习了,只有学好中文和礼法,才能更好地为帝国服务不是。

    可是,等到一月过去了,刚刚进入到二月的第一天,亚历山大尔查科夫就感觉蛮不是那么一回子事了。

    当时外面是啥情况他还不怎么了解,但至少是在他的家里,在那些实在亲戚们的一再请教中,他明白了这么一回事。

    先是他的几个儿女一大早起来就不停喊着今天是“腊月二十三”,还缠着他晚饭前必须要按照礼法,先搞个隆重的“祭灶仪式”,然后要求家里的佣人们从第二天开始,就续不断地预备“除夕”和“春节”的一应食品。

    儿女们总算走可随后,亲戚们又后脚踏前脚的紧跟着来了,问题都是一个,万能的主啊,告诉我们“腊月二十三”“除夕”“春节”到底都该怎么过吧!

    亚历山大尔查科夫茫了,他在中国呆了六年多,早就成了一个中国通,当然他也就不单单是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还应太平天国政府之邀,不止一次地一起欢度过这些节日。

    他茫然的是,便自己已经对中国的文化是那么的熟悉,那他也不会时时刻刻地记着这些别人的、与自己毫无任何关系的节日,可怎么现在国内的年轻人却会比他还更“中国”了呢?

    其实,等他一走出家门,他还会更茫然,更哭笑不得。

    如的彼得堡,商家店铺所销售的,铺天盖地都是只有在中国才有的,那种迎接农历年的各种物什,商家店铺的火爆,更是远非一月前的本国节庆所能比拟。

    而到了一八六六年二月八日晚,不是彼得堡,俄国所有的大中小城市基本上都被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所笼罩。

    有钱人家的大门口,那更是亮的大红灯笼高高挂,至于门神、福字、春联、窗花等等的物件,绝对都是一样不少。

    而没钱的人家,怎么也得在自己家的门口、窗户上,弄上一副对联,讨换上一个福字,弄个带“牛”的窗花。如果再穷些的,则干脆就连红纸都省了,直接找个会写中文的“先生”,在门板写上一个或许歪歪扭扭、既不规矩、也更谈不上好看的“牛”字……

    亚历山大哥尔查科夫还告诉林海丰,以往在他们这些出去做公使的俄国人的心目当中,顶数驻节英国、法兰西及美利坚这三家的公使地位最尊贵,也更为别人所艳羡和眼红。所以,最初他的沙皇陛下把他从巴黎撤回,又改派到北京来的时候,虽然他的沙皇私下里答应给他的待遇要远远地超过他在法兰西的任上,但是,他还是很郁闷。

    因为他实在是担心过去的同行们会暗暗地嘲笑自己。要知道,在俄国的外交界过去毕竟曾经流传着这样的一句最经典的话,同中国人搞外交,需要的不是一个博学多才的外交官,而是一条会咬人的狗就足以。

    可这次一回去之后,他才发觉自己来北京任公使那简直是太值得了。在这里,他不仅得到了太平天国政府和人民的应有的尊重,学到了许多过去难以学到的东西,还在无形之中给自己增添了莫大的荣誉。

    有一次,他的沙皇陛下曾私下征询他的意见,问他是否愿意留在国内暂时协助外交大臣工作,或许一段时间之后,他就可以胜任主持俄国的整个外交大任。但是,出于对俄国大局的考虑,他当时就表示了,他不想接受沙皇陛下的这个建议,而是要继续回到中国,为中俄两国之间的友好协作再努把力。

    可不知怎么的,第二天,居然就有他即将就任外交大臣,驻华公使出现空缺的传言散布的到处都是。

    于是,不仅他的沙皇陛下顿时又为此而难受了许多天,就是他自己也被一些打破头也要挤到驻华公使位置上去外交同行们折腾的够呛,这些人的目的很明白,就是希望能够得到他的推荐。

    这一出笑话,最后还是随着他的沙皇陛下连续几次在公开的场合进行了辟谣,才得以收场。

    亚历山大尔查科夫最后总结到,这一切的一切,其实都是利益和金钱惹得祸。如果太平天国还是像从前的“大清”殖民时那么穷,那么窝囊,那么被外人瞧不起,谁还折腾这些呢。

第三十四章 “这……这似乎不太好,”一听到“加尔各答”这四个字,布尔布隆先是一阵剧烈的心跳,接着又……() 
国人一向聪明,所以,英国对海外所施行殖民扩张~西班牙、葡萄牙这两个早年的老牌殖民者不同。z

    它对外殖民所搞的基本组织形式,都是一些商业的垄断公司,即由一些忠于帝国扩张大业的工场主和商人们去集资组建的公司,然后再从政府这里获得对外贸易和殖民的特许权。这些所谓的商业垄断公司,还可以拥有自己的陆海军,有修建要塞和兵工厂的权利,有权对任何国家宣战和讲和。

    这些商业公司代表大英帝国管理各个殖民地区,对那里的人民拥有自主的审判和惩处权。当然,既然是商业公司,公司所得的利润要按各股东参股的多少来分成,那还是必须的。

    关于殖民的种种好处,想必大家都早已是耳熟能详,这里也就不再繁絮。至于大英帝国的“商业公司们”多么的辛劳,又为大英帝国争取到了多少的实惠,仅仅从如下英国殖民者的海军分布状况,也就都一目了然了:

    大英帝国的舰队遍布五大洲,不仅有着大西洋舰队、地中海舰队、南非舰队、东非舰队、海角舰队、东印度舰队、西印度舰队、北美舰队、太平洋舰队。如果不是因为太平天国政权已经及时地在中国取得了根本性的胜利,大英帝国的所谓中国舰队,那也就牛气冲天地诞生了。

    这么多的殖民:,所养育出来的“公司们”当然也是搂起来就一大把,可说来说去,其中实力最为雄厚的,那还是要数东印度公司。

    英国人利用自一七五六年始的英法七年战争,不仅在美洲获得了完全征服了加拿大的赫赫战果,还控制了西非塞内加尔的戈雷岛,西印度群岛的马提尼克、格林纳达和圣卢西亚诸岛。

    在印度,国人更是同样完全取代了之前的法国势力,处于绝对的优势。英国人能够留给法国人的,也就仅仅是那几个象征性的贸易据点而已。

    至于一八四九年印度全国沦为英的殖民地为止,东印度公司到底在他们的“领地”上一共摄取了多少的财富,恐怕是很难会有人给出一个精确的答案来。

    一七五六年,由孟加拉的总督(当地称为纳瓦布)不满英国人在属于他们的加尔各答建立军事堡垒,而发兵一举赶走了加尔各答的英**队,致使东印度公司恼羞成怒。于是,当愤怒的英国人回过头来打败了孟加拉人,发财的机会同时也就到了。

    孟加拉地国库被抢。英军上拿走地金银珠宝。其总价值就高达三千七百万地英镑(那个时候地三千七百万英镑。要是放到现在地话。该是多么大地一笔巨款。懂行地人算算就清楚)。当然。这三千七百万里还根本就不包括那些被英军英勇地将士们私自装入个人腰包地财宝。据说。被东印度公司地“职员们”个人所抢走地财富。至少在两千万英以上。

    而三十年后。当东印度公司地大军又攻陷了印度南部地迈索尔首府时。又洗劫了价值一千五百万英镑地王室珍宝。

    有人做过粗略地统计。仅仅是七年战争后地五十五年里。英国人从印度所掠夺走地财富。至少接近十亿英镑。

    而就在东印度公司大英帝国人对孟加拉和印度一次次地大洗劫期间地一七七零年。英国人为了榨取更大地利润空间。还竟不惜采取在孟加拉地区囤积全部大米地手法。夺去了千百万当地人民地生命。

    一七四一年。英国人克莱武赴东印度公司任职员时。他地年工资仅仅只有五个英。但他地全部开支却需要至少四十英镑。于是。他就在印度想方设法地进行搜刮。结果。搜刮到了十九年后他回国地时后。克莱武已经成为了一名随身携带着五万英镑巨款地大富翁。由于有了这笔巨款。他不仅用贿赂地手段进入了英国议会。还取得了大英帝国地爵位。

    再以后。他又被大英帝国政府委任为了孟加拉地总督。而且还兼任着驻印度地英军总司令。为了鼓励大英帝国地人们为了国家地神圣地利益而去他们地殖民地进行更疯狂地掠夺。英国议会甚至还通过决议。表彰罗伯特克莱武勋爵为大英帝国所立下地丰功伟绩。

    东印度公司的敛财之道由此可见一斑。

    据说,在东印度公司最顶峰的时候,他们拥有一万五千个分支机构,贸易额占全世界总贸易额的一半,有一万多艘他们的商船,每日里游弋在的世界五大洋上。这是一个超级的“跨国公司,令无数后来自称是世界第一的所谓超级公司们都得为之汗颜。

    东印度公司发大了,可通过殖民掠夺和奴隶贸易,英国又到底得到了多少的财富呢?实在是无法精确计算。但是,英国人自己说过,英国国民收入的至少百分之十,都是来自海外的利益。

    英国人于是发迹了,建立在无数本国及殖民地人民的血肉基础上的工业大革命成

    日不落帝国雄踞天下。

    所以啊,千万不要轻率地在一提到资本主义的时候就兴奋得抓狂,认为登上了通往资本主义列车的你,从此就会与天堂相伴,自由、民主和金钱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你还必须要知道,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阶段,那可是一个充满了血雨腥风,而又残酷无比、丑态百出的阶段,甭说你这个小屁民还真没那两把刷子,就算你有个三脚猫的功夫,恐怕也是在这种翻天的恶浪之中,即便你不委屈地死去,也得先脱去一层皮。

    不过,凡事都是有其正反的两个方面,有了殖民地是好,可在某些时候,殖民地同样又是紧紧地勒在殖民者脖子上的一条锁链。

    “老布啊,说句心里话,你本人觉得我们这个议和的主意怎么样呢?”

    见老朋友一副真心诚意地神态询问着自己,布尔布隆低下头略微地沉吟了一会儿,然后抬头望着老朋友,“应该说是好坏参半吧。”

    “呵呵,既然是这,那咱们就值得试一试了。”

    咱们?布尔布隆有点儿不理看了看开始变得满脸轻松的老朋友。

    “单单我一家出面提出这种建议来,只怕英国人又得想这想那的,所以,有关在印度的双方停战问题,我看还是咱们共同来运作更为合适,而且,还要由你们的皇帝陛下首先提出。怎么样,你估计你们的皇帝陛下会愿意吗?”林海丰说着,一边笑,一边冲布尔布隆挤了挤眼。

    布尔布隆也笑了,怎么会不愿意呢,般这种能够叫别人对自己感恩戴德的事情,他的法兰西皇帝陛下都是极为乐于去做的。

    “一旦双方和谈事情正式启动,为了确保这来之不易的局面不被破坏,你们还可以考虑把鲁约里将军的远东舰队停驻加尔各答……”

    “这……这似乎不太好,”一听到“加答”这四个字,布尔布隆先是一阵剧烈的心跳,接着又强抑住欣喜,赶紧在脸上堆起一副谦逊,“林委员长阁下,这加尔各答还是应该由贵国驻扎才是,我们……”

    林海丰开始在烟缸上磕起了烟斗,边磕打着,边呵呵地笑着止住布尔布隆的假客套,“打住,打住,老布啊,你就别再跟我来这套假客气了。再说,请你们去加尔各答停驻,那可不是叫你们去那里炫耀武力的,而是为了维护和平。另外……”

    到这儿,林海丰故意地停顿了一下,斜着眼瞟了瞟布尔布隆。

    布尔布隆赶紧做出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目不转睛地望着面前的这位老朋友。

    林海丰将磕打干净的烟斗轻轻地在茶几上摆放好,然后瞅着布尔布隆,缓缓地说到,“你也知道,这几年的战争,已经把印度折腾得是遍地哀鸿,经济严重衰退,老百姓苦不堪言。所以,请你们去加尔各答的另外的意思,就是以加尔各答作为转运中心,一方面帮助印度人把他们的皮棉、羊毛等等的物品运出来,使他们能够获得一项稳定的收入。同时,还要送进去他们急需的粮食等一应的生活物资,以拯救那些嗷嗷待哺的无辜黎民。不管那里的战争最后是不是真的能完全停下来,我们都必须要尽到我们的人道主义的义务和责任,你说是吧?”

    “是,是这样的,当然是这样的!”布尔布隆连连地用力点着头,脸上的神态更是一副极其的庄重,“谁都知道,只有法兰西和太平天国政府,才是这个世界上唯一能够令民主和人道主义大旗高高飘扬的政府,不管是出于为了保护印度人民所一直争取的民主和自由的热情,还是为了弘扬高尚的人道主义,我们法兰西都是责无旁贷!”

    嘴里虽然是在高喊着漂亮的口号,但在心里,布尔布隆早就翻明白了另外的一本帐。早在太平天国政权刚刚光复两广不久,根据太平天国政府所开始实行的一系列经济建设上积极政策,当年还在法兰西驻太平天国首任公使位置上的布尔布隆,就抓住时机在当时还隶属于广东、随后又被太平天国政府划归了广西节制的廉州府合浦及雷州府的海康,与太平天国政府共同建设了廉州和雷州两大纺织公司。

    要说起来,当初双方在廉州和雷州设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