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太平天国- 第4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苏三娘顺鼻子里哼了一声,“是那些签了名地人想在报纸上发表的文章啊,您没看懂?”

    “这算是什么文章啊,不就是一个字吗,草……”眼尖的柳湘荷刚刚把林海丰手里那张纸的字念出口,似乎马上就又意识到了什么,赶紧一捂嘴,脸腾地红得像个熟透了的苹果。

第五二六章 杨秀清的苦衷() 
“依我看啊,那个李福猷是有点儿言过其实了,”洪秀全端起身边精致的小茶碗儿,掀开盖子吹了吹,笑眯眯地看了看洪宣娇,“大家都清楚,清胞一向是体贴下层,尤其是对那些在战场上一起摸爬滚打过来的老兄弟们,更是惜之切切。”

    “什么稀罕老兄弟,你哪儿知道啊,这件案子里还牵扯着另外一个人,就是杨辅清的小舅子。”

    “不会吧?”洪秀全似乎是完全地没有想到地一激灵,手里的茶碗儿差点儿没掉了。他不相信地看着妹子,“杨辅清可是红军中的高级将领,不会连海丰老弟的谆谆教诲都丢到了脑后吧?”

    “哼,总会有喜欢挂羊头卖狗肉的人,这种人在哪里都不新鲜,”洪宣娇的话一说完,好像又觉得不大对劲儿,她不好意思地冲着二哥笑了笑。

    对于妹子的话,洪秀全可是一点儿都没在意,因为他从来没把自己归在挂羊头卖狗肉的那一堆儿人里面。他依旧是笑眯眯地瞅瞅妹子,然后叹息着摇摇头,“唉……郑南和海丰兄弟只要有一个在天京永远不动,咱们天朝也就不会出现什么乱七八糟的事情了。天下安定了,也再没得仗好打了,接下去还干什么呢?生活、过日子,这可比统兵打仗难的多了。别的不说,大大小小的官员都得要娶媳妇生子了,就这一项,里面的学问就大了。粗手大脚的女人能干不假,但总没有大户人的大家闺秀看着更顺眼,所以啊,不管李大富等人的行为真实情况如何,这也是一种必然的趋势。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嘛,常情,常情啊……”

    洪秀全的最后这番话。的确是他凭心而论后所得出后地经验之谈。不过,此刻说这番话的作为一个“天朝理论家”的洪秀全,并没有要提醒天朝政府高度重视这种情况的意思,而只是想通过嘴里无遮拦的妹子,去引发点儿什么其他地变故出来。他就是喜欢看看热闹。也难怪,这位曾经是天朝最至高无上的人物,虽然还带着天王的桂冠,但除了看看别人,尤其是杨秀清和石达开这两个人的热闹之外,他还能干什么?

    天京的杨秀清和石达开等人都很忙。他们既要抓紧新光复的各地地方政府的政权建设,还要安定新区被战争残害了多年的百姓,为三北地区正在着手进行大规模军垦的农垦部队解决调拨一切所需地物资。

    由于林海丰、郑南等人的先见之明,天京、上海等地两年前就开始集中轮训的农讲所、政训班地学员很快地就充实到了第一线。各地地方政权建设的工作虽然毛病难免,但还总算顺利。然而,安定新区穷苦百姓的工作却是令他们感到繁重不堪。

    不像那个穷困潦倒的满清。天朝的国库里现在有余钱,但是,钱对于那些新光复地区的百姓们来讲,已算不上是必需之物,由于生活资料极度短缺,就连直隶这样的农业大区,粮价都是疯涨,山西就更不用说了。随着西进大军挺进新疆之后,陕西、甘肃的压力也一天比一天加剧。老百姓们更需要的是直接地口粮、种子。甚至是农具等等方面的救助。

    然而,随着一批批紧缺物资从江南流向江北的广大地域,太平天国最高指挥委员会首脑们的心也紧提到了嗓子眼儿,天朝几年来的储备粮已经基本告罄,可江北各地的粮慌还难以完全平抑。农民出身的他们,都知道手里无粮的含义是什么。进入年初,陕西方面发来警报,省城西安粮价暴涨,随即。粮价暴涨风开始向外蔓延,年轻的天朝政府又面临着不得不要跟那些刁蛮地黑心商人们展开一场你死我活的拼杀的处境。

    无论是杨秀清、石达开,还是洪仁等人,谁都知道平抑暴涨的粮价的最好办法,就是调运大批的粮食去满足市场上的供应,可毕竟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

    恰恰就是这种困难地情况下。昆山那个枪击案出来了。

    杨秀清和石达开都是第一时间从上海方面地报纸上得知地昆山这起案件。从金田团营到现在彻底打垮了满清殖民者。虽然在这漫长地六年时间里。在天朝控制区范围内。他们所遇到地像这样地血案还是第一次。但最初他们并没有十分地关注。一来他们上海有着一个令他们放心地地方政府。而且昆山县地县太爷他到现在还记得。就是那个叫李能通地湘佬。二来。眼下比这更重要地事情太多太多了。也顾不过来。不仅如此。杨秀清还特地嘱咐卢贤拔。要求卢贤拔通告天京地报纸。不得转载这个消息。以免引起不必要地反应。一切等上海那边完全侦破了此案再说。

    不过。仅仅是在过了五六天之后。昆山一案地发展就使得他们不得不要关注一下了。

    最先改变态度地杨秀清。

    此时地杨秀清在看到了上海方面报纸上那篇《恶霸女残杀天朝英雄天理难容》地文章后。顿时就勃然大怒。一个丑恶霸地女儿。转瞬间竟然就枪杀了两个、重伤一个从血泊里钻出来地天朝英雄。这还了得!当他地震怒通过卢贤拔那里早已经转到了上海等各方面地时候。他接着得到地才是兄弟杨辅清地密信。直到这个时候。他才真正知道昆山案件里还牵扯着第四个人潘福来。也才知道这个潘福来原来就是兄弟地小舅子。杨秀清绝对是个聪明地人。虽然杨辅清在密信中跟他说了不少。又丝毫没有透露给他半点儿案件地真情。但他自一接到杨辅清地密信那一刻。就明白了昆山一案中地奥妙。如果不是做贼心虚。兄弟杨辅清干嘛要千里迢迢浪费人力物力不说。还浪费了数以千计地文墨跟他唠唠叨叨呢?

    可位置不同。身份不同。杨秀清再伟大。也脱离不开他所身处地那种环境和文化地制约。扳倒了洪秀全地他。现在是天朝地第一人、第一张嘴。他说地话一句顶一万句谈不上。至少是一句顶一句。更改不得。因为在他看来。他地话说了要是不算。那不仅仅是会影响到他自己地声望和威信。还会直接涉及到整个天朝政府地荣耀。是万万疏忽不得地大事情。他默不作声地保持了以前地惯性。对案件地后续进展采取了一开始地那种不理不睬地态度。

    于是,卢贤拔“充分领会了”杨秀清的难言之隐,用委员长办公室主任的特殊身份,以很自然或者很随便地姿态,散发着委员长对此案的观点,有意无意地去影响着下面。

    但是,意外还在继续出现。上海有个天不怕地不怕的苏三娘,昆山的案子不仅没有结局,而且还越来越复杂,直至牵出了另外一档案子,而且涉案的人员也越来越多。杨秀清好像终于又体验到了已经多年未有的那种恐怖的味道,就像当年的永安被困。在他看来,现在天朝正处于稳固新生的政权的关键时刻,虽然拿着枪的敌人没有了,但所面对的局面依然是危机四伏。在这种情况下,最应该有的就是全天朝上下同心同德,尽快扭转眼前经济的不利局面。而这个时候要是过于暴露天朝内部的**,无异于就是跟那些明里暗里的天朝的敌人站在了一起。有道是打碎了牙咽在肚子里,内部的事情早晚有一天可以清算。

    “内务部是唯恐天下不乱!”这句话的确是杨秀全亲口说出来的,但他只说了这么一句,没有前文,更没有后语,这是杨秀清的一句气话,即便林海丰站在他的当面,那个时刻他还是会这么地说。只不过,他当时的确是忘了,整个天朝的治安事务都归内务部管辖,这种案件如果内务部不管,还叫谁来管?于是,委员长办公室关于“委员长很生气,内务部不得继续介入昆山枪击案”的公文就由卢贤拔炮制出来了。当然,在炮制这个公文之前,卢贤拔还把天朝红军总后勤部报上来的有关东北军区出现劣质冬季被服的公文,暂时压下了两天。

    两天后,卢贤拔将这份来自总后勤部的公文交给了杨秀清,同时还告诉杨秀清他已经发给了上海的那一份并转江苏的公文。杨秀清震惊了,真是越怕什么就越来什么啊。震惊之下的他,甚至都有一种要把全部天朝红军兵站人员赶到一起处斩的念头。可在卢贤拔的一番蛊惑之下,杨秀清虽然暴跳如雷地大骂了一番卢贤拔,最后还是碍于卢贤拔“为了天朝”呕心沥血的份上,又默认了卢贤拔的那些作为。只不过,这次默认已经与前些日子不同,他已经感觉到,如果再不亲自出面的话,只怕由昆山枪击案引发的这一连串**案,也许就没有止境了。

    所以,杨秀清只得再次去登门拜访石达开。

第五二三章 连环案(一)() 
“这当然不是文章,”苏三娘的脸也是微微地有些红晕,“再自由业总不能把这种下流的东西公开刊载在报纸上吧,叫我给禁了。”

    林海丰惊讶地看看还在浑身不自在的柳湘荷,又瞅瞅一脸鄙夷的苏三娘,忽然,他难得地大笑了起来。笑了好一会儿,这才摇摇头,叹了口气,“唉……我说你们啊,干嘛非要把别人往肮脏里想呢?要不是你们俩这个摸样,说实在的,我还真没觉着这个草字此时被用在这件案件的评论上有什么不妥。”

    这回轮到柳湘荷和苏三娘俩人惊讶了。俩人相互望了望,又同时把疑惑的目光转向了林海丰。

    “小草,春草,绿草,青青河边草,不都是这个草字吗?你们怎么别的不去想却,偏偏就会一下子联想到了国骂上面去了呢?”林海丰说着,脸色变得凝重起来,“己所不欲则勿施于人嘛。潘福来一案,街谈巷议多,却出乎意料地笔墨讨伐少,其根本原因就在那篇歪曲事实的文章上面。没有不透风的墙,老百姓的眼睛更不是雀蒙眼,一个个都是雪亮雪亮的。之所以不说,是大家根本不屑跟我们一争了。我倒是觉得这个草字绝非你们想象的那么肮脏,而是极其精辟。人们已经在公开告诉我们,什么人人平等天下大同,只有你们才是难以撼动的顶天立地的大树,老百姓不过就是任由你们蹂躏的草芥。”

    “也许……也许那只是你的一厢情愿,”柳湘荷不以为然地摇摇头,“我觉得你说地人家已经没兴趣跟我们争论这一点有道理。但是这个字绝对是骂人的,喜欢舞文弄墨之人总是这样。”

    “湘荷说得对,”苏三娘也紧跟着点点头,“殿下,您可别过分地以君子之心去度小人之腹啊。”

    “骂你的人就一定是小人吗?”林海丰一摆手,“不挨骂的人永远长不大,天天在颂歌中生活的人,却一定要堕落。因此,不分青红皂白只会一味说好话、说奉承话的人才是真小人。”

    苏三娘和柳湘荷又相互看了看。谁也不愿意再说话了。

    “老百姓的话可以随便说,而这种不负责任的混蛋话却要坚决地禁止!”林海丰扯过面前的那张报纸,刷地远远地抛开,“无论是谁。代表政府所说地话都必须要慎之又慎,否则会搅乱了大家的思想,还会给天朝政府正在着力打造的公平、公正形象带来种种难以预料的恶果,这是犯罪。对了,你核实过这上面签名地人都是做什么职业的了吗?”

    “核实过,”苏三娘微微点点头,“其实也算不上是核实。因为那上面的人大部分都是熟人,有几个是专门喜欢天天找咱们的不是之处,然后借此机会洋洋洒洒写上一些文字,再从咱们身上捞取银元过生活的。还有几个是从前的士绅,不过,大部分的人还都是在上海、昆山及苏州等地地讼师。”

    “挑咱们的毛病换钱花?呵呵,三娘啊,你这话说的可是有些过于偏颇了。没有人挑咱们的毛病,咱们就没错了吗?另外。你要是真想找人挑你的毛病,恐怕还有人会不愿意或是不敢呢,”林海丰把那张有数十人签名,却仅仅一个字的内容的文章交还给苏三娘,“人家是在替我们监督着各级政府的作为,咱们应该感谢他们。而不是怨恨。这篇文章照原样刊发,另外……唉……你们犯懒,那我就只好再受点儿累了,今晚也赶写上一篇小文章,明天跟这个一起刊发出来。”

    说着。他扭头看看柳湘荷。“柳大才女啊。你说说我地文章用什么题目才好呢?”

    “这……”柳湘荷看了片刻林海丰。然后瞅瞅苏三娘。抿嘴一笑。“我看就叫草非草百姓才是天朝地顶梁柱。”

    “有点儿意思。”林海丰满意地点点头。“看来你已经是胸有成竹了。得啦。这文章就由你来做好了。”

    “殿下。您可别太放松了。”苏三娘看看眼前这一唱一和地两口子。“我还没把全部情况说完呢。您还是等我说完了再做决定吧。”

    “好。你接着说。”

    苏三娘拿出又一份供述递给了林海丰。

    林海丰在上面扫了一眼,示意苏三娘扼要地说一下。

    “我和刘丽川等人商量过,为了避免麻烦和更多的不必要干扰,对李大富一案暂时不跟他们在舆论上一较长短,”苏三娘望着林海丰,慢条斯理地说着,“但我可不会闲着。潘福来没跑成,被我指使人暗中又抓了起来,然后对其加紧秘密审问。您或许会说我这个手法使得不合规矩,违背程序什么什么的,我可管不了那么多,因为我断定潘福来绝对不会仅有这一档子事。像他们这种人,除非不伸手,是要一伸过手的,那屁股底下准就是一片的烂事。”

    苏三娘说地很得意,“果不出我之所料,潘福来可禁不住我的手段。哎……殿下,您别这么瞅我啊,我可没有搞刑讯逼供,我就是告诉他,他既然落到了我的手里,那他就是把道走到头了,要是还幻想什么的话,那就应该幻想幻想是不是能够得到我的怜悯,否则的话,哼。我还明着告诉他,像他这种垃圾,根本用不着拉到外面去审判,只要我高兴,马上就可以找个没人的地方把他活埋了,叫他死的无声无息,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