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唐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舌尖上的唐朝- 第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好保存。

    而且有些东西似乎冰过更好入口,在炎热的天气里面还解渴,只是这个时候的冰块真不好储存。私人家里储存的都不多,只有皇宫才会储存不少,但是那边的消耗也大,一般人很难得到。

    现在李好这里竟然能够得到大量的冰块,对于正急迫需要的采蝶轩来说,无疑是最好的消息了。或许过段时间,李好就是卖那些单独的冰块,一个热天都能小挣一笔。

    “当然!”李好很爽快的就答应了,这东西成本不高,比起那种取冰窖藏到现在的方法好用多了。采蝶轩怎么说自己府上还有大份子,不照顾这边的生意怎么行?

    “那采蝶轩以后可以卖一些冰镇糖水了,这种天气在长安会最好卖了。”武顺听后喜滋滋的说道,这可又是新的收入呢,证明自己其实也能想到挣钱的法子。

    虽然不能跟自家郎君这种天赋型极高的人相比,但是比起一般人来说强不少了。而且这段时间忙着采蝶轩的事情,让武顺也没有心思去想别的事情。

    “冰镇糖水?”这名字有点耳熟,让李好想起了不少东西出来。后世不就能在路边随便看到糖水店么?自己在后世的时候热天喜欢吃什么?

    冰冻绿豆沙,红豆沙,莲子汤,还有冰淇淋,老冰棍,冰镇西瓜。哎呀,好多可以消暑的东西啊,看来自己得趁这段时间在长安这边,可以弄出来看看了,有了这制冰法,一切都变的简单起来。

    “等下我们从采蝶轩那边路过,我去拿点东西,突然想起来有几个消暑的小吃食,如果能做出来我们以后天气热了也有东西来消暑。”想起来就得实际做,反正最近李好也不用那么忙。

    “为何不放采蝶轩制作?”武顺听后有点好奇的问向李好,如果在采蝶轩的话这边的材料随时都能拿来用。

    “这边没有冰块,我要做的东西跟冰块有关系。”李好笑了笑回道。无论是冰淇淋还是冰棍,没有冰块做出来都没那个味道。

第一百七十八章 好东西太多() 
从采蝶轩拿了些牛奶和奶油后,回到府上李好就准备做个冰淇淋看看。如烟听说李好要做新东西,也不在店铺那边呆着,跟着李好到了李府这边,然后看着李好怎么做吃食。

    “郎君做的这个东西叫什么名字啊?要用到牛奶,奶油还有鸡蛋?”武顺看到李好拿着鸡蛋、白糖、牛奶、还有奶油,有点好奇,难道生吃鸡蛋牛奶么?

    “这个叫冰淇淋,等下做好了让你们尝尝就知道什么东西了。”冰淇淋可以自己做,这个技术李好不需要跟系统换,他后世的老婆会做,李好见过几次自己也会了。

    不过因为设备的原因,这个时候做出来的东西估计会差上一些。李好把东西准备好后,然后一边跟自己身边的几个人说了一番如何制作冰淇淋,武顺她们皱起眉头,感觉冰淇淋这听起来好奇怪的名字。

    李好没有解释自己做的东西为什么要叫冰淇淋,后世已经习惯了这样叫。他把牛奶煮至将要开的时候,把火移开。“这个时候,可以加些别的东西放里面一起煮。”

    一边说着,李好一边将蛋黄加入白糖打至发白。然后将刚刚煮开的牛奶慢慢冲入进来,一边冲的时候一边搅拌。再倒入小锅中,用小火慢慢煮至成水淀粉状,勺子上沾有牛奶厚糊即可。

    “这时要注意火不要大,大了会容易成蛋花了。”几个妹子闻着蛋奶浆的香味都忍不住吞了下口水,这种东西光闻味道就让人掉口水,等下吃起来肯定味美。

    将奶油和放凉的蛋奶浆混合好,放土冰箱冷冻一段时间。然后再搅拌一番后继续冷冻,待蛋奶浆变的浓稠以后,冰淇淋就成型了。

    李好拿出来自己从采蝶轩那边准备好的卷成筒状的松脆薄饼,然后把那冰淇淋盛到筒里,一份简易的土冰淇淋就出来了。如果喜欢不同的味道,在开始煮的时候可以加不同的配料。

    “谁想先尝尝?”李好做好了一个后,举了起来问向周边的妹子。如烟和武顺虽然很想吃,不过两年级要点,稍稍显的有点矜持。

    “我要!”一边的武月可没那么讲理了,这里她年纪最小,有资格撒娇。迅速的从李好手里把冰淇淋接了过去,然后伸出粉粉的小舌头在冰淇淋上面舔了一口,接着就是一脸陶醉的样子。

    “真好吃!姐夫做的东西就是好吃!”一口完毕后,武月看向李好的眼光全变成了亮晶晶的小星星了,这什么冰淇淋太合她胃口了,太好吃了!

    很快,李好把第二个递到了武妹妹的手里,剩下的不用李好来做,武顺她们就自己动手一人做了一个,然后慢慢的吃了起来。正如武月所说的,这东西实在太好吃了。

    “这东西不能多吃!吃饭之前最多只能吃一个,太冷了,对肠胃不好。”武月很快就把手中的一个干掉,然后准备自己动手再弄一个来吃,却被李好阻止了。

    任凭武月如何向李好撒娇,李好都不准她继续再吃了。让小姑娘十分恼火,可惜东西都在李好身边,她想什么主意都没用,让小姑娘一整晚都没搭理李好。李好笑了笑,小姑娘的脾气来的快,去的也快,不过这冰淇淋真不能让她多吃。

    就在李好准备去西川的时候,一份情报传到了大唐,让整个大唐的高层全部被叫到了一起,共同研究西边的战事。李好也是需要上朝的人,虽然他马上就要外出,但是他上任的地方跟最新的情报有关。

    李好跟着小黄门上了朝,前面的位置都坐满人了。他也不挑,按照自己的官品,找了最后面的位置坐下随便听听这大唐的朝廷讲些什么内容,顺便观察下这朝廷的人对吐蕃那边的战事什么感受。

    虽然大家都收到了消息,西边的有点不太平,不过似乎并没什么人把这事放在心上。大唐朝廷的官员们这个时候在干吗呢,他们脸上看不出什么因为吐蕃的战事问题而出现紧张的情绪。

    正好整以暇地和李二讨论今年长安附近的粮食收成情况,因为红薯和土豆在这片地区的普遍推广,所以效果看的见,丰收也是在望了。李二听了心情大好,和群臣们再次讨论一些问题后,就把话题转向了吐蕃的战事上去了。

    不过当那份战报被念给所有的大臣听的时候,除了上次和李好一起吹过的人似乎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其他大臣完全是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只是听听就完了,竟然没有半点表示。

    呃,这些人就不能给一点反应么?这不是大唐被挑畔了吗?难道不是所有的人跳了出来,然后大家讨论一下,该怎么打回去不才合适么?现在这些人的反应太平淡了吧。

    李好看到这些人有点无奈,在原历史上,估计满朝的大臣都没人关注过这件事。所以导致后来的吐蕃真正入侵的时候,前面的战斗基本是长驱直入,很少遇到像样的阻挡。

    一直到了松州府,才被这座大唐的边疆城池挡住了入侵的脚步,被唐朝出兵的部队赶上,然后遭遇了一次大败才退兵。

    这时有大臣把吐蕃出兵吐谷浑的事情的前因后果在朝廷说了出来,当即就有官员表示既然是因为求婚的原因,那就不如许配一个公主过去就好了。这样省了双方兵戈相见,但是认同的人不多,李二也不置可否。

    这些官员的眼光真的不行,李好站在后边听了想骂人。不过扭头看了看一边的那些武将,想想那些好战份子都没吭声,自己就不出这个风头了。

    原历史是吐蕃和大唐打过一场后吐蕃跑来大唐求亲,李二才把文成公主许配过去的。那时的李二还没把眼光放在吐蕃身上,他的眼光被突厥和高丽吸引住了,而现在稍稍有点不同。

    如果不是李好送的世界地图告诉他吐蕃的版图有多大,估计李二还会跟原历史一样,直接把吐蕃当成那个疙瘩里冒出的小股胡人部落了,那松赞干布在他眼中和乡下干部还真没多少分别。

    这时李靖开始发话了,说李好不是马上要去茂州任都督么,而且对吐蕃了解颇深,不妨大家听听他的意见,李二当即表示同意,其他的武将似乎也很满意,全部看向李好。

    李好大致也明白了这些好战分子什么意思了,这是把自己往前推了,就看自己能不能把握这次机会。再说李好上次扫了老程他们的脸,这些家伙等等着看李好笑话呢。

    “臣觉得,这仗必需打,而且还一定要把吐番给打痛。我大唐威加海内,四夷莫服,那吐番一小小的瞒国,竟然敢掿我大天朝虎须,这样的小蛮国不教训一番怎知我大天朝厉害?”

    李好可不知道什么叫客气,而且他对吐蕃这个民族也十分不爽。这个时候不趁它还没真正雄起得时候就把它消灭掉,到了以后等它稳定下来那就不好办了。

    这个民族可是一直坚挺到李好穿越的时候还不时跑出来闹下事呢,这个时候趁它弱小得时候把它灭掉多省心啊,还为子孙后代一份安全保障。

    所以李好直接跑到前面,指着他献给李二得那份扩大版的世界地图,那上面有吐蕃的版图。他把吐蕃的版图和这个时候的大唐对比一下,然后开始介绍吐蕃的情况,来的时候他已经自己在脑子里面过了一遍,所以现在介绍起来头头是道。

    这份地图朝廷上有的官员还是第一次看到,有的已经见过好多次了。但是从上面的颜色来看,这吐番可不是什么小蛮族,那个国家的版图现在并不小。

    只是这些人不知道的是,吐番的版图虽然不小,但是他们的人口却不多,很多地方实际上并没人烟。这个时候趁他们刚刚崛起,狠狠的削上一顿过去,大唐基本上能稳赢。

    而且吐蕃还有不少好东西的,那里的冬虫夏草,松茸,牦牛,藏山羊,藏绵羊,藏红花,雪莲,麝香,黑木耳,岗巴羊,牦牛,藏香猪,灵芝,天麻,亚东鲑鱼,雪鸡都是好东西啊。

    都是最好的食材,或者做药材也可以。后世的李好曾经去过那边,那时为了买这些东西可花费了不少,就为了买到正宗的东西,所以这些都不能错过,这个时候可没什么假货。

    然后海拔稍微低一点的地方还有不少的黄牛,以及野牛等等,这些都是好东西。到时过去旅游一场,再顺手带把它们全部带回来,这场仗的收入就有了。再顺便拐带一些俘虏过来拍卖,这收获就是妥妥的赢利了,至于缴获的其他物品就另算了。

    所以李好对吐番介绍的很详细,甚至连吐蕃的起源,吐蕃现在的状况和军事实力,以及以后发展的状况和对大唐的危害全部介绍了出来,还包括这个国家那里适合种什么产物,有什么特产都说了出来。

第一百七十九章 国虽大,好战必亡() 
“皇上,这吐番不比我大唐小多少,不管他们是不是刚刚兴起,国内是否人口充足。能不打仗微臣觉得还是不打仗好,既然那吐番要尚公主,那就尚公主过去。我大唐现在百废待兴,好不容易有点起色,经不起这般折腾啊。”

    当李好说到假以时日,吐蕃就会成为下一个突厥匈奴的时候,大唐的群臣再也没有开始的轻松感了。开始把眼光全部集中到那份地图上的吐蕃版图上,看着那个疆土比大唐小不了多少的地方。

    见识了吐蕃此刻疆土的强盛后,这时又有大臣提出了和亲这个议题出来。在某些人的眼里,能不打仗就尽量不要打仗。之前李好躲在最后面的时候自然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没有吭声,但是现在不同了。

    这时候正是他发表意见的时候,这突然蹦出一个和亲派出来插嘴,李好肯定不爽。其实他对这个和亲这个玩意十分反感,一群大老爷们的安危全靠寄托在一个女人身上,这算什么狗屁事情,大唐的男人还没到死光的地步呢。

    此刻有人再次跳了出来提这个话题,他立刻就大声顶了一句上去:“荒谬!我大唐的男人还没死光呢,什么时候需要一个女人和亲来求的和平”?

    “自古以来,和亲就是懦夫的表现的课,而且还是严重资敌的行为,堂堂大唐,天朝上国,需要和亲来求和么?必须坚决废弃。将士守边疆,不纳岁,不和亲,四方来朝这才是泱泱大国的表现。”

    李好说这话的时候很有气势,扫了一番周围后发现那些好战分子纷纷一副认可的样子,就连文臣中也有不少认可李好意见。

    和亲这东西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这在古代一种经常发生的现象,但是每个时段意义又不同。据史书记载,早在周襄王时期,襄王欲伐郑,故娶狄女为王后,与戎狄兵共伐郑。

    这是历史上较早出现的和亲事件,但这次“和亲”事件,是国与国之间的一种婚姻联盟。不是两国之间为了停止战争、捐弃仇怨而不得不采取的不情愿的政治交易。

    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场和亲是一场政治联盟算不上真正的和亲。这种和亲在春秋战国时期达到了鼎盛,那时诸侯国之间经常玩的就是这一套。

    真正意义上的和亲,却是刘邦开了头,但那是迫不得已。被匈奴包了饺子,差点就回不来了,后来就把公主许配过去给人家玩*弄。从此汉家天子都以和亲为耻,所以才有了汉武帝的征伐匈奴。

    此后汉唐直至明清,和亲之举不绝于书。尽管这些和亲有的出于被迫,有的出于自愿,有的成功,有的失败。但和亲作为一种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手段和策略,往往被统治者不断使用。

    其间的原因就在于大多数和亲都会有一定成果,或可暂时推迟战争的爆发,或可表示对对方的友好和笼络。客观上又能促进和亲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互动和交流,但这并不表明历史上的一切和亲都是积极的、被肯定的。

    对历史上各族统治者之间的“和亲”,史学界长期存在不同的看法。一种意见持否定态度,认为和亲是一种屈辱妥协、投降卖国的政策,如西汉初年的和亲就是对匈奴的忍辱退让,结果反而使匈奴更加骄横,连年入掠。

    另一种意见与此相反,认为和亲是封建社会维持民族友好关系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