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文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末文丑- 第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月余未见,姜宣、颜良等人对于文丑、文霸自是想念的紧啊,虽说都有书信往来,但是哪能比得上原来的朝夕相处呢!自是一番畅叙。

    “文君远道而来,在下不曾远迎,还请见谅。”姜宣于塞中,惊喜言道。虽说已经不是文丑的属下了,但还是执的下属之礼,不仅是姜宣一人,就是塞上其他军侯们,对于文丑的恭谨亦然。

    “哈哈,一别月余,姜校尉、颜司马及诸位军侯们,春风依旧,可喜可贺啊。”文丑爽朗笑道。这一番话说的不那么官方,尽显亲近之意。

    文丑给面子,塞上的军侯自是纷纷寒暄回应。都是相熟之人,皆曾共赴战阵,其中的情谊自然不可一般而论的。三两语后,颜良就大呼着要张罗酒宴、佳肴,要来个不醉不休。

    军旅人物,那个不豪爽,文丑、颜良这样的顶尖人物更是如此,其他众人自无不应之理,就是文士姜宣,在经历过年余的军旅生涯后,也早没了往日的拘谨,对于武人间的交流方式,也是适应的紧,在这一点上,姜宣是远胜其他兄姜哲的。

    在畅快豪爽的谈论中,夜幕降临,华灯初上,酒宴开启。

    “姜君,自鄙人率六百悍卒前去高邑后,塞上可又招募新的军卒了吗?”文丑举杯示意坐在其右侧的姜宣言道。

    “哈哈,实不相瞒,自君抽调六百人后,又有陆续不断的俘虏自贵县迁移而来,使得塞上兵力一度空虚!好教我等一众兄弟为难!不得已,方才又从乡民之中招募了三百余人,又察举俘虏向善者,共得五百余人。这才恢复了文君在时的军威、建制。。。。。。”说道此事,姜宣就有倒不完的苦水,不时还扯上颜良、董江、铁千等作证,使得文丑都有些后悔提起这一茬事来了。

    对于此,文丑也只能‘恩恩,啊啊’的回应,并且不时赞赏姜宣一两句,肯定一下姜宣执掌桃林塞以来的成果。同样,文丑也从姜宣一连串的言语之中,得知了桃林塞的现状。

    “姜君,对于眼下流民渐多,贼寇老弱被驱赶出山一事,你有什么看法?”为了避开姜宣的怨意,文丑抛出了一个话题道。

    “嗯,贼寇出山?此事难说啊,可变之因素有很多,一来可能为冀州大地带来新的生机;二来也可能为冀州大地带来进一步的打击。”姜宣先是一愣,接着思索片刻,忧虑言道。

    “何来如此一说?”

    “只在乎冀州各郡县的应对之法,若是能够将这数十万的老弱完全收容,并给予较好的安置,那么必然会使得山中贼寇思安,如此就是冀州新的生机所在。”

    “若是郡县以这些老弱为累赘,以武力强势镇压之,则必然会使得这些贼众再次聚众为寇,祸乱乡里,如此一来则为冀州的进一步打击矣。死徒之威,远非寻常县卒、乡兵所能镇压之。”姜宣连着言说出两种情况后,方才缓了一缓,取了案上酒樽,抿了一下。

    “姜君所言却有道理,但是犹不慎详细,此两种情况皆是极端之状况也!以鄙人之见,必然都不会发生,而当发生折中之状况也!”文丑细思片刻,回应姜宣言道。

    “折中之况?”

    “正是,君不闻前左车骑将军皇甫公,已经从荆州借了三百万石粮草,分散到了山周边各郡县,以作收纳流民之用?这三百万粮虽不能完全解决了这些流民的吃食问题,但是却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贼寇流民与官府的矛盾,使得就是有些流民祸乱乡里,但也会被局限在很小的范围之内。。。。。。”文丑详细解说道。

    “嗯,哈哈,文君所思慎密,远胜谨言矣!”姜宣倾耳闻听后,思虑片刻,举杯笑言道。算是服了文丑的见识。

    。。。。。。

    在大堂之上,不止是文丑和姜宣之间的谈话,颜良、文霸、董江、铁千、刘庆、陈宁、夏侯兰等一众人物,无不言谈甚欢。要论所饮酒量,那就要数文丑为尊了,因为这些人物,无一不向着文丑连敬数盏来。

    一场酒宴,使得文丑远离桃林塞众人月余的距离,瞬间弥合,并且更加亲密了;一场敞开心扉的谈论,也使得这群本职上的武人、粗人,更为相惜;一场杯盘狼藉、相互枕藉的聚会,使得他们更位知心、信任。

    当夜众人尽欢散去时,星光烂漫的拱卫这一弯浅月,尽显雅兴,或许他们也在庆祝着某些盛会吧!犹如姜宣、颜良、文霸他们围绕在文丑身边一样。

    “公骥,这个司马做的如何?”在送走他人后,文丑持立窗前,开口言道。

    “哈哈,再怎么也比不上大兄的‘县君’威风!”

    “呵呵,那就要好好努力,不忘加强自身修养!武技虽说重要,但是文书也不能拉下,听闻姜君言说,你自任司马以来,多有研习典籍。此行可嘉。”

    “这还不是被姜夫子逼得?”一说到这个颜良就来气,本来以他的脾性,怎会去研习那劳什子典籍!趋势姜宣说他这个司马,是军队的副职,怎么能够不多读些书呢,并且将军中的大部分事务都撂给了他,他这才开始了苦逼的读书之旅。

    “哈哈,谨言如此做法,也是为你着想,不要有那么多的怨念了。”文丑宽慰言道。见着颜良犹且苦着脸,文丑接着转移话题言道:“不知阿母如何了?”

    “阿母很好,有我在此坐镇,自会护佑乡里塞上安好。”颜良豪气道。

    。。。。。。

    夜过半,酒意随着困意一起袭来,文丑颜良抵足而眠。至于他们这一夜讲了些什么,也只有他们两个知道了。

第十五章 意外之喜() 
翌日,日上杆头,文丑、文霸两人,率了昨日尽欢的五十彪悍骑卒出了桃林塞,一路向东,直奔钜鹿郡而去。乡里、塞上,只在一处逗留即可,乡中情况自有塞上众人为其讲解,也没有什么必要再在此地盘桓。

    桃林塞距离钜鹿郡很近,不过三四十里的路程,文丑一行人快马加鞭,一个时辰就能越过。距离桃林塞最近的一个钜鹿郡县城是杨氏县,仅有五六十里,与平棘县相当。那就是文丑这一行人今日前进的目的地所在。

    杨氏县中并没有什么文丑叫得上名来的‘名人’,但是这毕竟是文丑进入钜鹿郡后所能遇到的第一个县城,虽说常山钜鹿两郡相邻,风俗相近,但毕竟有所不同,文丑总要先行打探、适应一二,好为其之后的拜访‘名士’之时,增添一点谈资,增加一些自己招揽的成功率。

    快马加鞭,文丑一行五六十骑在官道之上扬起一路的烟尘,使得一路逃难的流民吃了不少灰尘。这是文丑少有的肆意驰骋,以往他总要照顾一些过路行人的,但如今正是春风得意时候,不免放荡了些,但是也不伤大雅。

    下午时分,文丑一行人既已来到了杨氏县城外,搭眼望去,只见一座威武的县城,怃然盘坐在大地平原之上,颇显威严。但若是走近一看,就能看出这座县城的虚弱与破败来。

    不仅城墙多有坍塌修补的痕迹,就是县城的女墙也多有残缺,从中可以瞧出这做县城所经历的磨难来。到处透漏着沧桑、悲凉之感。为数不多的县卒,稀稀拉拉、无精打采的在城墙之上,巡逻着。就是城门下的城门卒也就那么三五一群的唠嗑,松散之至,文丑诧然。

    准确的来说这个杨氏县城,并不是很大,较之平棘、栾城相当,是不能与元氏、高邑、等这些大县来比的。其在黄巾之乱中,是最早陷落的城池之一,遭到了打了大规模的破坏,致使如今三四年已过,还不曾恢复过来生气。当然这也有县中主事之人的的不作为的缘故。若是使文丑这等积极进取之人掌事,不出一年,定能使得杨氏县焕发出另一番的模样来。

    对于杨氏这样一个小县城来说,文丑这一队庄家齐整的骑兵的到来,可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最起码眼下的城门卒就慌乱的抖擞其精神来,想到了他们早已抛弃多时的职责来。

    文丑自然也不想着多事,只是使文霸将文书送上,直言是要在县内借宿的。文丑不欲多事,但是城门侯可不敢将其小视,接到属下的禀报之后,匆忙间披挂起身,前来探看。

    只见一个军侯模样人物,从城门楼出走出,边走还边整理这有些凌乱的衣甲,很明显是匆忙所致。其后紧跟着三五个点头哈腰的小卒,很明显是这名军侯的附庸了。其讪笑着接过文霸递过来的文书,搭眼一瞧,心下一突。

    “哈哈,不知文君到来,不曾远迎,多有失礼。”其又整理了一下衣衫,半跪恭谨言道。这一礼可就出了其本职范畴了。随所文丑贵为一县之令,但那也是常山郡的县令啊,在这钜鹿郡地界,还是没有那么大的面子的。

    “这位军侯缘何行此大礼?”文丑忙将其扶起,诧然问道。

    “无他,文君之名,下官耳闻甚久矣,今日得见,了平生一愿。实不相瞒,下官早有相投之心,奈何家母。。。。。。”那军侯笑着解释道。原来是文丑在常山的一系列的打击贼寇的行动,已经传到了杨氏县中,使得这位还颇有些血性的城门侯,甚是仰慕,这才有了方才的那一幕。

    “呵呵,些许薄名,怎能受的君的礼节呢?”文丑一听这个城门侯有投奔他的想法,立刻来了兴趣,笑言道。

    “那是什么薄名,文君重建桃林校尉,解决了附近盘踞之贼寇,使得远近肃然,百姓多有传颂,实在是我等军卒之率也!”那军侯认真言道。

    要说文丑的威名能够传到钜鹿郡来,还要多亏了陈铭的商队的功劳。因为他们行商于钜鹿郡各县乡中,自然也就顺带着宣扬了一下文丑的功德了。不过在远离平棘、沙河的地区,人们只是当做笑谈、仅是茶余饭后的谈资,当不得真,只有在这沙河乡邻近的杨氏县的黔首才会遣人探听一二,了解到确有其事,以为美谈,并对文丑有了仰慕之情。这就是名声的重要性。

    “此非吾一人之力耳,实乃乡里高抬、国相看重。君为此县之军侯,有护佑城门之责,想来自知!”文丑谦虚道。

    “文君快快请进,随下官前去官寺一观!”这军侯礼节甚足的将文丑众人请进城中,言道。

    “如此也好,本来不欲打扰贵县县君的,既然有军侯引见,自是要拜访一二的。”文丑笑道。这倒是实话,文丑本来就没打算大张旗鼓的在钜鹿郡走访,毕竟他有县君之职在身,于制是不可以无故出境的。但是这是非常时期,再者文丑又没有以县君之仪礼,行走他境,所以也就没有必要太过顾虑的了。

    “君为军侯,手下掌兵几何?练兵苦否?”文丑接着试探道。

    。。。。。。

    既然这军侯有意投奔于他,文丑话语间自然也就没了那么多的约束,而是尽情问道。直使得这军侯感觉到文丑其人是个‘军痴’,而又温煦有理,与其谈话如沐春风,更是增添了仰慕之情,言谈甚欢。

    杨氏县君是此县的一个大户豪族出身,有五十岁余,长脸短须,轻炮高冠,看起来颇为和煦,但是自有一种威严在其身上流露,可以看出其在治理地方,颇有一番手段,当然多是偏向其家族的。

    但是在武功上,却要逊色文丑很多,并不能使得县中肃然,若是放在平稳年代,或是是个还不错的一县之宰,但是放在这个乱世,这个县君的那些手段就有些捉襟见肘了。这也是那个军侯仰慕文丑的一个原因吧。毕竟县中还有数股流寇,扰乱乡里,而县吏不能制。

    这个县君对于文丑的到来自是一番的寒暄、久仰,毕竟在品秩上,文丑还是在他之上的,他不过是一个四百石的县长,而文丑则是千石县令。

    一番言谈过后,文丑对于这人的观感并不是很好,匆匆拜别后,在那个军侯的率领之下,寻了房舍,住下。期间自然不会放过这军侯,对其好一阵的言谈,尽显亲民之形,使得这军侯很是感激。如此文丑算是在这个杨氏县埋下了一个种子,只待日后的萌发。这倒是文丑此行的一个意外之喜。

    送走那军侯后,文丑唤来文霸言道:“子勇,你分派人员在城里随意走动一下,探查些县中情况,最好是能够全数了解县中民情,要是有什么技艺、名气上佳的匠人,也要留意劝说则个,看能不能为我县争取到多少人才。”这才是文丑来到这个县城的主要目的所在。名士固然高贵、重要,但是也稀少难得,相对而言,流落于县乡的匠人,则很有可能被文丑他们所打动。

    文霸自去分派一番,留有二十骑军士以备不测,三十人换了服装,四散开去。文丑、文霸自是不会闲着,寻了一个方向,悠闲远去。

    “子勇,你对于这个军侯的观感如何?”行走间,文丑闲谈道。

    “就那个军侯,还比不上我手下的这些骑卒,看看他所带的那三五个痞兵,就知道此人不善练兵,或许有那么一些热血,但绝不称职!”文霸嫌弃言道。虽说他还不是很明白文丑为什么对那个军侯如此客气,言语间还尽是欣赏之意。但是在他的眼中,那军侯就是如此的不堪。

    “确实,若是按照军官将吏的眼光看去,此人不是很称职,但也不是完全不可用,若是好生教导一番,做个中低级的军官还是能够胜任的,最重要的就是他对于贼寇的仇恨、我军的仰慕确实真实的,其家定然受过贼寇的破坏。”文丑听出了文霸的不解,耐心解释道。

    “纵使如此,也劳烦不上大兄你那样同其言谈啊!”文霸还是不解道。

    “呵呵,我等本事出身草莽之人,虽说三世为军,但从不曾忘记本分,所以我们才能够得到乡里黔首的认可。以后,子勇你也不可因为职高位重,而仗势压民、倚威于人,切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文丑岔开话题,潜心教导之。他自然不能将乱世将起,以军侯为暗子,夺取杨氏县的想法告诉文霸吧。

    “嗯,大兄说的教训的是,但是这‘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何解释?”文霸虽说粗莽些,但却很是聪明,一下就听出了文丑教训他不应以‘势利眼’对人的道理,同样也重提了文丑崛起的根本所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