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文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末文丑- 第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除去秸秆的田地,有的人家也在向其中洒了一些粪肥,用以增加地力。但是大多说人家是没有那么多粪肥供他们使用的,不过也没有大碍,毕竟这些田地也才刚开垦出来不久,在几十年的时间内是不用担心其地力不足的问题。纵使丰腴之田算不上,中等良田还是没跑的。

    接下来就是耕翻土地,平整土地了。而在这一环节,也是最限制劳动力的时候。本来若是加油耕牛,套上长辕犁来,倒也不算什么。但是沙河乡现今就缺耕牛!所以不能开垦出太多的荒地。往往都是四五户人家合在一起,没日没夜的用人力来填补蓄力的缺失。

    对于这一现象,文丑也是看在眼里,郁闷在心里。因为,耕牛在那里都是急缺的。曾经他也曾遣人去他乡他县购买耕牛,但是效果不大,去了周边数个地方,也仅仅买来了百十头来,相对于万五的新安流民而言,不得不说是杯水车薪了。

    要说用马匹代替耕牛来耕地,那更是无稽之谈了,整个沙河乡也不过三百余匹马。而且这些马匹还是文丑军力发展的根本,文丑自是不舍得。再说东汉的马相对于牛来说,力气相对较小,耕地效果并不突出。而同时期欧洲的冷血马匹就比东汉的马更适宜耕种了。所以中国是牛耕文明,而欧洲则为马耕文明。当然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

    为此,文丑也只能下令。在耕地期间,一定要足饭饱食,不至使得忙于耕地的乡民,无力为继。

    这样合适于耕种的日子不过到九月中旬,乡民需要在耕种之日来临之前,尽可能多的,开拓出土地来。毕竟,除去翻耕、下播之外,其他就没有什么环节需要耗费大量人力蓄力的了。

    基本上所有的乡民都忙碌于田间地头,形成了一股,大干特干的热潮。上至耄耋之年的寿星、下至垂髫之岁的孩童,无一不是这热潮当中的一员。其他一切事物都不得不暂时搁置下来。民以食为天。

    相对于正如火如荼的耕种热潮,那历经沙河乡万余人员四个月之久,所挖掘的沟渠,也即将竣工了。只待耕种完毕,再动员乡民,怕是过不了三天,就能够将最后的那一段也挖掘完毕。到时候,这一季的麦子收成,也算有了基本保障。

    对于已经收割到家的粟米来说。收成也是非常可观的。

    或许是地力充沛的原因,乡中所产粟米,平均下来能够达到亩产四石的水平,却是超出了本朝平均的亩产三石的水平。而有的丰腴良田,更是达到了亩产十石的水平!当真称得上‘亩锺之田’,而这些田地,无一不是位于河渠之侧,便于灌溉之地!这也是文丑急于使乡民挖掘沟渠的原因。

    而本乡中,所有的耕田又有几何呢?若是按照‘每夫百亩’的大众水平而言,乡中应有田地五十万亩之多。而根据乡佐王冲的推算,乡中耕田却是有六十万亩。远超寻常时期。当然这个‘亩’是小亩,只相当于后世一亩的四分之一而已。每亩四石的亩产,也是按照‘小亩’来计算的,则共收获粟米二百四十万石之多。若是换成后世量制来说,就是每市亩375斤,并不高产。

    二百四十万石,乍一听,好似很多。但是按照一人一年食用30石粮食计算,沙河乡民两万余众,一年就要耗粮六十余万石!

    再除去应缴的各式赋税,如田租‘三十税一’合13。4万石,每户每年200钱‘户赋’、成年男子每年300钱‘更赋’、凡是1至14岁的孩子,不分男女,每年23钱‘口赋’、15到56岁不分男女,每人每年120钱‘算赋’、成年男女,每人每年63钱‘献费’等,还有其他乱七八糟的徭役税赋,多如牛毛,合在一起,怕是每户要纳税一两千钱,若是换成粟米,就是一二十石之多。一乡就又是六七万石!

    这八十万石一除,就除去了收成的三分之一之多。这还是沙河乡民开垦荒地,地力充沛,增产不少的缘故。若是按照平常每亩三石的情况来说,就又减去八十万石!剩下的八十万石,每人四石,才是这些乡民一季的收成!

    当然此次文丑说要抽取五成的收获,已经将应缴的税赋算进去了。也就是说,这一季每户人家还有收成二百四十石,吃食是不用担心了。而文丑抽取了一百二十余万石粮草,就是上缴五六万石的税赋,也能使他的桃林军部,得到长足的发展了!

    而文丑本人,也不用再因粮草不足的问题,而缩手缩脚的了。这就是他上任半年来的成绩。对于此,文丑感到很满足。

    当然,这些粮草并不能全部用来发展军事,毕竟还有三千俘虏需要养活呢!只是这些人口相对于如此众多的粮食,不值一提罢了。

    可以这么说,沙河乡已经走过了最艰难的时候,顺利摆脱了万余流民涌入所带来的种种弊端,步入了正规。而文丑的‘大业’,也算是走出了一小步。当然,以后的路还有很远。

    比如,普及乡民识字教育问题、教授孩童步入士子之从问题、率民以商而富民问题、修葺翻盖民居问题、三千俘虏家属解救问题、农具改造创新问题、折服寒门士子问题等。这些都是已经提上日程的问题,其他的,更是数不胜数。

    文丑端坐大堂之上,翻看着乡佐王冲呈给他的卷牍,心思翻飞,面色阴晴不定,时而喜形于色、时而阴沉如水。总结着近来所作所为取得的成果,以及利弊;思考着以后的发展趋势,以及方案。

    也不知文丑就那么坐在案前多久了,这时想来是感到了些许疲惫,长长的伸了个懒腰,大呼一口气言道:“嗯,百万精粮!就是劳心费力加倍也是值了!”

    随即又像是想到了什么般,双目光芒一闪而过,自语道:“不知道,现今孙坚、曹操、刘备等其他此时代的枭雄,在做什么呢?可是如我一样,在尽力的扩充自己的力量呢?或许不完全是吧!毕竟现今,于西苑售官卖爵的皇帝刘宏,还好好的在其皇宫中呢!”

    “嗯,孙坚应该还在长沙率兵剿灭那里的贼寇吧?记得其子黄巾之乱后,就受封回了江东,之后镇守一方,在讨董时,已是一方诸侯了!”文丑略微皱眉言道。

    毕竟文丑在穿越前并没有将《三国志》、《后汉书》等背下来。只是在穿越后的一段时间内,尽力的回忆以前所熟知的三国故事,并一一记录下来。在汉末发展的大势上,以及后世耳熟能详的战役、故事等,还能准确言出!

    但若是让文丑言说那个人物,具体在那一年干了什么事,就有些为难他了。比如方才所说的孙坚,其并没有在黄巾之乱后就被封为长沙太守,而是随着代车骑将军张温去凉州镇压边章、韩遂的叛乱了,直到中平四年也就是今年,因长沙人区星叛乱,朝廷才封其为长沙太守,前往剿灭。如此倒是让文丑碰对了,孙坚现今正在长沙镇压叛乱呢。

    文丑甩了甩头,又言道:“至于曹操呢?可能也在哪个郡做着太守的吧?其应该在来年才同袁绍、淳于琼等做了西园八校尉的吧?至于刘备,可能在公孙瓒麾下做着管制的吧?”满是不确定的口气。

    一会儿,文丑揉了揉了紧皱的眉头,苦笑道:“管他们作甚?只要我自身实力够了,就能够在未来有一立足之地!”

第九十一章 伪曲辕犁() 
当文丑不再纠结,在未来能够雄霸一方的那些英雄人物,如今都发展到了何种程度时。心情豁然开朗起来。因为原来他发现,就是最不起眼的一方诸侯,现在都比他一个半成的校尉,有实力的多。他还有很远的路要走。不可因为这一点小小的成绩,而骄傲自满。

    文丑甩了甩头,将心中的杂念排除,抬步向堂外走去。出了官寺,径直向着乡亭一户人家走去。那是一户远近闻名的农具制造之家,现下沙河乡中在用的农具,有三四成都是出自这家。这家正是按照文丑之意,负责改造耕犁的人家。

    正值万民农忙时刻,他文丑也不好闲着。正是检验将长直辕犁改造为短曲辕犁是否成功的时候。他这个创意提供者自是不能不在现场。或许是还没有改造完毕,所以也没见那铁匠,命人前来传信。

    文丑没有通知其他人等,独自一人,身穿黑色便服,快步向这户人家走去。或许是乡民黔首都在地中农忙,乡亭的街道上并没有多少人,这也就省了文丑笑面应话的时间了。毕竟,文丑在乡中还是比较受欢迎的。

    不多时,文丑就来到这家以制造农具为生计的人家院门口。只见院内数人正忙得热火朝天。文丑并不是第一次来,而且还待了不短的一段时间,也就轻车熟路的向院内走去。远里忙碌的匠工见着是文丑来了,先是一惊,接着见文丑径直朝院内深处走去,也就释然了。

    这户人家姓王,家主是一个颇为豪爽的中年汉子。

    文丑径直来到一房屋前,刚要踏步迈入,一身着黑色短褐的中年汉子从屋内间房中走出。这栋房子就是主作坊间了,有大门一处,其内又分割出诸多间来。这中年汉子正是这户人家的家主。

    文丑应激似得,往后退了一步,手也不自觉的按上了腰间的环首刀柄。见着是此人,而且一副兴奋的模样,言道:“王家主,何以兴奋至斯?”

    “文君,这么快就又来了?可是为那曲辕犁而来?”王姓汉子瞧得是文丑后,先是一惊,接着笑声言道。

    “正是,不知道,王家主可曾将其改造完毕?效果如何?”文丑笑道。

    “文君来的也巧,这不刚组建完毕,人也正准备遣人延请文君你呢?”王姓汉子大手一摆,让出一个位置,显露出在屋内角落处的‘曲辕犁’来。

    只见其形式怪模怪样,既不同于长直辕犁、又不太像短曲辕犁,与后世的耕犁更不相同!却是这王姓家主,按照文丑给出的图纸、经验,又结合其自身的经验,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耕犁!准确的来说,应该是长直辕犁与长曲辕犁之间的一种犁吧!

    文丑瞧了片刻,眉头越皱越紧,怀疑言道:“王家主,这就是你改造的耕犁?”心想,“难道我的表达能力那么差?还是这‘曲辕犁’确实是超时代产物,不能为此时的人们所理解?这差的也太远了吧!”

    “正是,有什么疑问吗?文君你看,这是曲辕、这是犁建、还有犁箭、还有犁盘,这些都是原来的耕犁所没有的!为了将他们组合起来,我又将这个部位加宽、这个部位换为铁制品、还有这个部位改为半圆形,还有。。。。。。”王姓汉子闻言,当下走到‘曲辕犁’旁,边指点边言说,好不兴奋。

    “是‘曲辕犁’不假,但距我理想的状态还相差甚远。这‘曲辕犁’较之长直辕犁还要繁琐沉重吧?”文丑言道。

    “呃,确实是这样。”王姓汉子赧然的挠了挠头言道,不过马上又道:“不过沉不了多少,还可以用一头牛牵拉,就是使用人力,也比之原来省力不少。”两汉年间的长直辕犁,大多是两牛抬扛之犁,较为费力。

    “嗯,这确实是一个进步,但是效果怎样,要经过实践之后,才可以断言。你还没有实践吧?”文丑摸了摸下巴,言道。

    “好,这就请人运用一番,也好找出不足,弥补不足。”王姓大汉倒也豪爽,立马言道。接着又对文丑深拜了一礼,言道:“还请文君,指点一二!”

    “创意是鄙人提的,鄙人自会指点到底的。不过这创成之后,五分之一的分成不能变。”文丑言道。

    “那是,文君之奇思妙想,若能成文君所言之犁,必能使得犁耕之地广增,百姓富裕。”王姓汉子言道。

    本来他对于文丑言说的能大程度节省气力、轻便快捷、造价不高的耕犁,并不报多大希望,准确的来说是不太相信世间竟有如此器物!但是,在其根据文丑的言说、图纸,经过一番研究后,创造出了这架‘曲辕犁’,已经可以节省一头牛的力气了!这让他大吃一惊!对于文丑所言,也就相信了一分。对文丑也是更加敬服。虽说不知道文丑怎么会有那样的奇思妙想。

    “若成鄙人言说之犁,汝当为再世鲁班,受万民敬仰!”文丑豪气言道。

    “幸得文君指点,在下不敢或忘。”王姓汉子言道。

    不多时,就有几个匠工前来,抬起‘曲辕犁’向外走去,寻了一驾辕车,将之抬放上去。文丑同王姓汉子,各骑一匹劣马走在后面,讨论着所成耕犁的优缺点,以及可以改进的空间。

    出的乡亭,众人又行了一段路程,就见得不远处,有几户人家正赶着耕牛在翻地。当下向着走去。这些乡户见着一伙人驾着辕车、马匹,拉着一具不知是什么的东西,向他们走来,颇为不解、好奇。当见得乡有秩文君也在其中时,不由纷纷起身见礼。

    “诸位不必见礼,正农忙时候,鄙人倒有一事相求,不知当讲不当讲?”文丑翻身下马,将最前头的一老农扶起,言道。

    “文君但请讲来,只要人能做的,必不惜力!”那老农激动道。其起身后诸人,也顺势起身,站在其身后。这时就是正赶着耕牛的几个乡民和在地中歇息的乡民,也发现了文丑一行,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前来见礼。

    文丑见状,又瞧了瞧这伙人,共有青壮四人、妇孺九人、年老着二人,想来是合伙在一起的三四户人家。这些人中有三头耕牛,其中两头正由两名妇人牵引着耕翻土地,另一头牛则被拴在地头的榆树上歇息。另外还有一架长辕犁,被搁置在田地中央,那四名青壮和一名妇人,正从那边走来,显然是靠人力耕翻土地的了。

    “你们三户人家,耕了多少土地了,今日?”文丑和气询问道。

    “回文君,人三户集结耕牛耕地,自日头刚起到现在,耕了五十余亩了!”|那老者恭谨中又有些豪气言道。确实,只这半日时间就耕翻了五十余亩了,这个成绩足够自豪,若是寻常人家能有四十亩,就是不错的成绩了。因为他们有一架耕犁在一直工作。

    “哦,五十余亩,倒是不少。”文丑赞道。随即一指辕车上的‘曲辕犁’又道:“现在,我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