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文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末文丑- 第2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次日一早,文丑、孙坚除留了数千守营兵士外,尽出步骑,分作两路,一路亦数千人,列阵於太谷关外,以防关中的董兵出关,另一路则为主力,又分作两部,一部由孙坚亲率,击胡轸、吕布、徐荣营之正面,一路由文丑坐镇,列於胡轸、吕布、徐荣营之侧面,为孙坚呼应。

    文、孙数万步骑一动,太谷关外顿烟尘卷天,嚣声振地。

    胡轸、吕布、徐荣营中,在文丑、孙坚出兵之始即已得军报,三人已有准备。

    当文丑、孙坚出兵列阵时,徐荣建议遣一部精锐,先出营逆袭,而被胡轸拒绝。

    胡轸以为:“贼兵众,而吾兵少,不宜出迎,应当固守。”并认为,“贼兵虽众,而如吾兵固守,吾营亦难下也。”徐荣再次请求,甚至说出“愿亲带本部三千,出营逆击贼众”,但仍被胡轸拒绝,他帐下有人怪言怪语,说道:“徐将军主动请缨,欲亲带兵卒出营,也不知是真的要去逆击荀贼,还是想要阵前倒戈?”话到这个程度,徐荣只能忍住愤怒,不再多言了。

    徐荣和胡轸意见相左,徐荣两次请战时,吕布在边儿上。

    吕布虽是性格旷慢,但到底也是久经沙场,并生性悍勇,在敌众我寡、我军又是刚败一场的这个情况下,他其实是赞同徐荣的意见的,也认为应当先发制人,以提振士气,可因为胡轸两度放言说“要斩一二青绶”及当众面辱他之故,却是一言不发。

    於是,董兵龟缩营中,眼睁睁看着文丑、孙坚排兵布阵,直到文、孙阵势列成。

    如是文丑先击的话,在阵势列成后,他可能会先遣小部队试着攻击一下董营,然后再大举进攻,可孙坚却不然,他省过了试探的环节,阵势刚成,他就直接遣主力进击。

    不但直接就遣主力先击,而且孙坚几乎是直接就尽出帐下上/将,程普、韩当、祖茂、吴景、孙贲、孙河六人被孙坚一次性地全都派了出去。

    六支孙兵,分作两部。

    一部由吴景、程普、祖茂组成,一部由孙贲、孙河、韩当组成。(。)

第一百四十一章 诸将取功() 
两部兵马同时进攻董营,一支击董营正门的左侧,一支击董营正门的右侧◇侧的由吴景先击,右侧的由孙贲先击,战有稍顷,左侧换程普上,右侧换孙河上,如此类推,左右两部中的各三支人马轮流上阵,却是打起了车轮战。而孙坚自带千许骑卒和两千步卒,列在董营正门的前方,一方面是督战两侧,一方面是虎视眈眈,只等董营露出破绽,便要亲上阵补刀。

    遥望着董营正面一下就杀声盈耳,文丑顾对身边的田丰等人说道:“文台真猛鸷也!”

    猛鸷是个形容词,形容人勇猛,同时也可看作是一个形容词加名词的组合,“鸷”者,鹰、雕、枭之类的猛禽,猛者,凶猛,“猛鸷”者,文丑这是在说孙坚真是一头凶猛的鹰枭。

    田丰观望董营应对,对文丑说道:“胡轸,宿将也,徐荣、吕布亦皆沙场宿将,并皆勇悍,而今观董营防御,虽然暂时勉强挡住了孙侯的进击,而战方片刻,却就已显疲软。胡轸、吕布、徐荣三将不和,董兵的军心果然已乱,以至调度无方,……孙侯离破营不远了!”

    抬眼望了望远处的战况,又顾盼左右,说道,“设若能得徐荣,眼前的这个董营,那边的那个太谷关,何足道哉!便是再有两座董营,两个太谷,只要有徐荣在我帐下,我也能把它们给破了!”

    文丑夸奖徐荣的话不算大,以徐荣过往的战功看,他的确有这个能力。

    说话间,猛然闻得远处鼓声大作。

    文丑举目望之,见却是两部进击的孙兵中已有一部击破了董营,看方位,应是击董营左侧的吴景、程普、祖茂部先拔了头筹。文丑转望天色,方过午时,此时距离开战过去才刚两个时辰。文丑再远望战况,遥遥见得原本静立不动的孙坚大旗很快就动了起来。跟随在孙坚阵中的那千余骑卒、两千步卒跟随着大旗前进的方向,於雄浑激昂的鼓声中,在烈日下招展奔行,卷起滚滚尘土。便如一头饿极噬人的猛虎,直扑向董营被击破的地方。胡作妃为,王爷乖乖求饶!

    董营寨墙已被攻破,孙坚这等猛将再一上阵,董营肯定是守不住了。现在到文丑遣兵之时了。

    文丑说道:“董营将倾!”看向立在左近的李典、李乾、卢亮、韩猛三人,令道,“卿等即带本部,立刻出阵,截董兵退路!”

    李典四人大声应诺,正待要走,文丑又叫住他们,叮嘱说道:“不求多杀伤董兵,务必要得徐荣给我!”

    四人再又应诺,各奔回本部。点兵出阵。

    李典四人合兵,也不过只有五六千罢了,只凭这五六千人马,是难以挡住全部董兵的溃乱逃跑的,文丑又令抚军中郎将赵云:“子龙,点两千兵马,你也去截董兵。”

    赵云应诺,自点兵出阵。

    文丑现下列阵於董营之侧,本部两万多人马都没有参与到战斗中,他可调动的部曲很多。但当下之时,他谁也没调,只调了李典、赵云等五人出战,这是要送战功给他五人。

    李典、李乾其人新投。无足够的战功则难立足军中,而韩猛、卢亮、赵云自领军以来,位在三军之中,,凡战,参与得不多。较之颜良、文霸等,他们的战功相对较少,故而文丑此次只调了他五人出击。

    田丰转顾太谷关,对文丑说道:“惜乎太谷守将不敢出兵救援胡轸等,要不然倒是可以趁机一并把太谷拿下!”

    眼见得战事顺利,诸人都心情轻松,田畴笑道:“胡轸一败,太谷孤立无援,得之不难。”

    果如文丑所料,孙坚一上阵,孙兵那边的攻势立刻就增快了好几分,董营的兵士再难抵御,只不过稍微又抵挡了一阵,便溃败开来。隔得远,文丑看不到董营内的乱局,但却能看到董营的后门、侧门都纷纷打开,一股又一股的董兵从中奔逃出来,四散肋。

    赵云、韩猛、卢亮、李乾、李典四人早带兵赶到,分头围追,截击厮杀。

    一时间,战场上,以偌大个董营为中心,营内是从正面突杀进去的孙兵将士,营外周边则尽是文丑的兵卒,营中董兵奔逃无路,死伤无算,营外的董兵被文兵四下截击,也是死伤遍野。

    文丑居於阵中,观看战事。

    两刻多钟后,赵云遣人来报:阵斩胡轸部将华雄。

    又一刻钟后,卢亮遣人来报:阵斩吕布部将成廉。

    华雄、成廉,这都是凉州兵、并州兵里的有名悍将,而文丑闻之,却只是令给赵云、卢亮记功而已,没有什么欢喜之色。

    又一刻多钟后,李典遣人来报:得胡轸主簿某某。

    李乾、韩猛也相继来报,或阵斩某人,或生擒某人,各有战功。

    文丑却是一直毫无喜色。

    田畴知他心思,叫来传令兵,命道:“速去传令诸校尉、司马,命寻徐荣。”

    便在此时,一骑疾驰而来,到得近处,骑上来报信的兵卒滚落下马,喜形於色,大声报道:“李司马擒得胡轸!”

    郭嘉诸人闻之,俱皆向文丑贺喜。郭嘉喜道“胡轸乃董贼麾下重将,李司马今得胡轸,可为上功。”

    刚才李典得了胡轸的主簿,主簿是主官的近臣,那个主簿肯定是和胡轸在一起的,即便没在一起,离得也不远,而胡轸的本部兵马又在前一战中损失极多,想来逃命之时,护卫在他左右的亲兵也不会太多,那么李典此时生擒得胡轸,却也并不令人太多惊喜。

    不过正如郭嘉所说,胡轸是董卓帐下的重将,位在吕布、徐荣之上,能和他相提并论的董军将校只有寥寥数人而已,如今李典生擒得了胡轸,确是一份上功。

    然而文丑还是无有喜色,命人给李典记下功劳,对传信的这人说道:“李司马擒得胡轸,固为大功,而得一个胡轸何用?告诉李司马,如得徐荣,我给他记奇功一件!”(。)

第一百四十二章 徐荣投诚() 
功分高低,奇功乃是最高的功劳了。

    然而,文丑虽是许下了“奇功”之诺,但是直到战场上的董兵越来越少,要么是逃掉了,要么是被杀被俘了,所剩不多的时候,还是没有人来报擒获了徐荣。

    文丑的神态渐焦急起来。

    郭嘉说道:“徐荣固善战者也,而明公帐下诸校尉、司马,善战者甚众,便不得徐荣,亦无甚可惜,明公缘何焦躁?”

    文丑叹道:“先时,我使反间之计,乃是因两军对阵,为了取胜,迫不得已,今徐荣兵败,他如归洛阳,却或就会因为我的反间计而受小人谗言,万一董卓信之,他怕难保性命。今我欲得徐荣,非是因他善战,而是实不愿因我之计而使他被害啊!”

    郭嘉方知文丑心意,不觉赞叹说道:“如明公这般仁厚的,我只在史籍里见过啊。”

    眼看日落近暮,文丑都快要放弃之时,赵云遣人来报:“得获徐荣!”

    文丑大喜。

    赵云知文丑对徐荣的重视,得获徐荣之后,一方面以礼待之,一方面亲自把他送到了中军,送至文丑面前。

    见徐荣来到,文丑亲上前迎之。

    却看徐荣,虽是激战了多半日,然因赵云礼遇之故,却是铠甲齐全,发髻不乱,乃至腰剑还在身上。典韦紧随在文丑身侧,见他宝剑在腰,忙赶上几步,想抢在文丑前头先把他的剑给取了,文丑拦住典韦,笑道:“我与徐将军,虽不不见,而书信常有也!”

    徐荣看着笑吟吟的文丑,想想他施的反间之计,心中五味杂陈,不知是何感受。

    他自己把剑解下,交给身边的赵云,长叹了一声。说道:“明公害苦我了!”

    文丑来到他前头,从赵云手上把他的剑拿过来,亲手又给徐荣配上,然后引徐荣入帐。请他上座,自己则到他座前,对他下拜行礼。

    徐荣唬了一跳,万没想到文丑一见面竟然就对他行大礼,下意识地连忙从座上跳起。让到一边,伸手向去扶,手伸了一半又顿住,——毕竟他和文丑现下是“敌对”的关系,文丑便是屈己待人地向他下拜,他似乎也没有道理去扶。

    文丑下拜行礼毕,起身说道:“我这一拜,将军可知为何?”

    “明公请说。”

    “正是因知我此前之反间计害苦了将军,故而我才有方才一拜,为将军赔礼啊!”

    文丑是什么身份?就不说韩馥表的、那个不得朝廷承认的“行武猛将军”号。就是比较文丑、徐荣两人的实权,文丑是一军之主,帐下两万余步骑虎士,徐荣只是董卓麾下的一个将校,本部不过数千人罢了。也就是说,不论是身份、还是实权,文丑都远在徐荣之上。

    而文丑却在大庭广众之下、众目睽睽之中,居然当众行大礼,给徐荣道歉赔礼。

    徐荣便是仍对文丑之前的“反间计”心怀不满,可现下得了文丑如此对待。这点不满也早消失不见了。

    文丑在这时又诚恳地说道:“先之反间计,乃是为取胜,不得已而为之,我实怀愧。今因胡轸之故,将军败北,将军如归洛阳,我深忧将军或会因此而被董卓杀害,故而再三传令军中:‘务必要找到将军!’今终得将军於阵上,我心方宽。”

    徐荣感文丑之诚。无话可对,又长叹一声,说道:“今我兵败,为明公所获,无它所言,唯求速死。”

    文丑说道:“我素敬将军,以为将军乃明时事者也,将军今为何出此昏聩之言?”

    “我与明公为敌,今兵败被擒,自当受死。这是败将的本分所言,何来昏聩?”

    “吾素来敬仰将军,未得将军前,已深忧将军或为董卓所害,今得将军,又怎会亲手害之?此其一也。将军今次兵败,太谷已是我与孙侯的囊中之物,太谷一下,至洛阳再无阻碍,区区百里,一日可至,我与孙侯联兵五万余众,冀州袁本初遣兵五千已渡大河,后续主力不日也会将至,又有鲁阳袁公路,亦拥兵数万,张孟卓诸公,很快也都会再次起兵,与我等共取洛阳,以我此数十万兵马步骑,董卓岂能抵挡?他败亡在即了!将军素来明智,观今之形势,难道还不知道该怎么取舍么?却何必居然求死?此其二也。……因此二故,我说将军昏聩。”

    徐荣默然不语。

    文丑拉起他的手,又慨然说道:“方今汉室衰微,天下纷乱,正英雄用命之时!将军如肯与我同讨叛逆,扶助汉家,以将军之能,来日万户侯何足道哉!”

    徐荣低下头,不说话。

    文丑问道:“将军何意?”

    徐荣答道:“相国对我有旧恩,我不能叛之。”

    跟在文丑左近的田畴出口说道:“将军此言谬矣。”

    文丑给徐荣介绍:“此乃吾之主簿子泰。”

    田畴说道:“董卓对将军有恩,汉室对将军就没有恩了么?设无汉室,又何来将军之今日?董卓之恩,私恩是也,汉家之恩,国恩是也。焉有为私恩而弃国恩的?”

    田丰亦道:“将军如肯弃暗从明,天下只会说将军识大义,不会说将军叛董逆。”

    “此乃吾之军师元皓先生是也!”文丑简单介绍道,对于文丑帐下的这些能人智士,作为对手的徐荣虽说不曾见过,但却都是久闻其名了。

    听得荀彧、田畴这么说,徐荣乃下拜说道:“愿从明公取洛阳。”

    董卓对徐荣有恩,可徐荣不是凉州人,在凉州军里久受排挤,被排挤得久了,董卓不能一视同仁地对待他,董卓对他的“恩”自也就难免慢慢地就淡了,而反过来看文丑,情深意切,足见其诚,相比董卓不知强上多少,又正如文丑所说,太谷一下,至洛阳再无阻碍,以袁绍、袁术、张邈等整个山东州郡之力,董卓显是难逃败亡,再又如田畴、田丰所说,董卓为天下士人所恨,便是叛了董卓也不会有人骂他,三个缘故结合在一起,徐荣改投文丑自理所当然。(。)

第一百四十三章 徐荣请战() 


    文丑大喜,把他扶起,请他入座,自也回位上坐下,笑道:“前边阵上来报,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