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文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末文丑- 第1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今郭嘉在荀彧的推荐之下,归入了文丑之阵营中,他又将会又怎样的经历呢!不过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郭嘉可以在熟知他的文丑手中得到更好的额发挥,能够为这个时代创造更多的为人津津乐道的事宜。

    如此诸人车骑前行,抵达了阳翟郡府,郡府探知了讯息,诸吏们自是恭迎府前,又有不少的县中士人亦在欢迎之列。

    文丑虽然是‘以武出身’,但是毕竟出仕了这么多年,礼贤下士的手段也是早就练就的极为熟悉的了,可以这麽说,已经融合于其身了,便是在醉后梦中也不会出错,这也是他能够初来颍川便得到颍川士子们认可、认同的原因之一。

    而这一次,他虽然是以“讨董”之名义来的阳翟,可对豫州也是存了觊觎之心的,就是不能也能够为孙坚争取一番,这样一来就能够为自己入驻冀州争取到一个有力的帮手了。是以在等孔伷到后,其就务必要压制住他,对来迎接他的这些颍川郡吏、士人当然就会毫不拿大,卑己贵人。如此一来,无论与他识与不识,郡吏、士人迎了他入郡府,各自退去后,对他的谦退尽皆交口成赞。

    府中没有太守,都是郡吏。五官掾、主簿带头,和周路请文丑来到正堂。郡吏中的头面人物如各曹曹掾、郡学里的饱学经师等等,陪从其后。前呼后拥下,文丑步至正堂院中。

    文丑做出振奋发作的样子,对诸吏言道:“董卓此贼,谋逆造反。其擅自废立天子,而且鸩弑先帝,又杀朝中忠良,使得天下之人共愤之,今我起兵至郡,所图者,不瞒诸君,不但是为了建立功业,更也是为了给天下除害!诸君。今袁渤海、袁将军兄弟各拥兵冀、荆,聚二州之众,以虎视董卓,张孟卓、曹孟德诸君悉会师酸枣,持青、兖之卒,以迫洛阳,关东联军,何止百万!群雄奋烈。海内汹汹,董卓覆亡之日不远矣!诸君。贵郡是国家名郡,君等皆英雄俊才,颍川虽只一郡之地,不弱於冀、荆、青、兖诸州,君等如有和我一样的志向,我愿与诸君共立此功业。事如成,则诸君之名势为天下所颂,纵小受挫,以我关东之盛,亦可徐徐再图之也。君等以为如何?”

    颍川的郡吏们差不多都是颍川本地人。而颍川如今已经成为了讨董的前线,他们是不能像太守那样一走了之,既走无可走,也避无可避,那就只能面对,所以,当王阵、周路等对文丑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时,他们都不反对,而当需要他们在文丑和孔伷之间做出一个选择时,他们也都愿意选择战功赫赫的文丑,可这些也仅仅只是不反对、愿意而已,要说有多热切,却也并不见得。

    毕竟,他们都和文丑没什么交情,做的这些决定、选择只是出於理智,不掺杂任何感情。

    而现下听了文丑这番鼓动力颇强的话,其中有那心思敏捷的,不觉就想道:“袁本初起兵讨董,关东响应,百万之众或许夸大,二三十万兵卒总是有的,以此击董,诚如文君所言,纵不胜,亦不会大败,而一旦获胜,富贵何足论也!听文君意思,他像是愿与我等共立此功劳?”

    诸吏心思各异,但却都拜倒在地,齐声说道:“愿与将军共立此功业!”

    经了文丑这番话,原本对文丑并不是很热切的那些郡吏大半都换了想法,更认可文丑了。

    文丑到了堂上,周路以他地位最尊,请他入座主位。

    文丑却不肯,笑道:“我非郡守,怎能坐据此席?”令人取来一个新席,放在西边上首,这西边是客人坐的位置,他身为到此地的讨董势力,在这郡府里自是以客自居了。

    诸吏见他这般行为,皆心中想道:“文君为比二千石,领数万虎贲来到郡中,却不骄不躁,谦冲自牧,此真明主相也。”偶有不服气文丑的,至此也对文丑心服口服。

    文丑在堂上没有坐多久,只与诸吏说了会儿话,郡府中的郡吏们拉拉亲近的关系,随后就离开了堂上,婉拒了周路请他入住后宅的建议,出了郡府,又去县中一些名族高士家中走了一圈,日落前回到了营中。

    坐郡府正堂的主位、入住郡府后宅之类,这些都是无用的“虚名”,文丑不在乎,他重视的是“实际”,这一趟阳翟郡府、县中一行,虽只有一天,可成效不错,文丑很满意。

    他心道:“外有卢亮、韩猛分镇,内有我与孙坚的暗中联兵,又有周路等心向於我,今日我城中走这一遭,又使许多的郡吏、士人心甘情愿地亲附於我,孔伷便是名位再正,人马再盛,时势、人心如此,想来等他入到颍川后也是无计可施了。如他无与我争雄之心倒则罢了,我礼敬他三分,可如他不识时势,竟存有妄图奢想与我较个高低之念,我早晚也能让他向我服软。”

    文丑回到营中时,军中刚结束操练,部曲归营。

    有道是:临阵磨枪,不快也光。

    对于文丑帐下这么多兵卒来说,操练是习惯之事,趁这段空闲,文丑令各部加紧训练,为最后的讨董之事,做准备。

    那两三千新来投军的颍川轻侠壮士,田畴、赵云等忙了一天,已把他们编好了部曲,交付给了各部统带之,按文丑的命令,明天可再歇息一天,后天起,他们也要开始操练了。

    各部操练不提,这晚文丑在营中住了一夜。

    次日,韩猛、卢亮两人备好了辎重、粮秣,预备出发各去郡中南北,来向文丑辞行。(。。)

第五十四章 张邈来信() 
文丑交代他俩了几句,叫他俩到县后一来不得骚扰民户;二来切忌不要停了操练;天寒甲凉,卒中还有部分是新近招募的,战力还有待进一步的提升,三来就是要爱惜兵卒,将其之军队优良之势发挥出来,使得他们能够得到颍川人士的进一步认可;四来则是需得时刻保持警惕,以备不时之需。

    二人自是应诺。

    文丑亲把他两人送出营外,目送他两人各带本部,分赴南北。

    待得韩猛、卢亮二人行远,文丑待要归营,远见有数骑驰来,本是在官道上行,近了营郊,拐下了路,穿过杂树田野,直往营中来,有在营外巡逻的兵卒上前拦住,对答了几句,数骑留在原地,带队巡逻的什长奔到营前来报:“将军,那几骑自称是从酸枣来,说有急信送与将军。”

    信是张邈写来的,先前文丑前往颍川之时,曾经途径酸枣此地,并且在酸枣待了一两天的时间,还和张邈其人进行过一场较为愉快的交易,这使得他赢得了张邈的好感,使得其在来到颍川之后,同张邈多有信件往来。可以这么说,文丑同张邈在一定的程度之上,已经结成了一种联盟,虽说他们之间的联盟并不是很牢固,远不能同现下曹操同张邈之间的联盟牢固,这是文丑需要再接再厉的地方。

    那几个送信的骑士正是张家的门客,大老远地来送信,日夜兼程,又累又冷,鼻涕横流,文丑命人带他们下去,温些热汤饭食。使其食用。

    文丑回到帐中,展信细阅。在文丑停留在酸枣之时,酸枣联盟之众势力还没有完全抵达之,经过了这些天之后,文丑从张邈的信中了解到酸枣之势,又有了新的变化。

    他写道:“在我写这封信的时候。各路起兵的部队大多已经到了,只有青州刺史焦和受到了黄巾余贼的之阻碍,还没能抵达。现下酸枣的诸路军马计有兖州刺史刘岱、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行破虏将军鲍信,还有他的弟弟张超以及他的好友曹操等部,众各数万,合兵步骑十余万,旌旗连道,营寨百里,声势浩大。”

    诸路人马各有数万之众。包括鲍信也带了两万余众,只有曹操的兵马最少,只有七千人。这个是出乎文丑意料之外的,不过他们同张邈作为联盟的成员,想来张邈也是没有欺骗自己的理由的。

    张邈在下边又写道:“诸牧守大会酸枣,设立了坛场,将要盟誓,但诸公更相辞让。莫不敢登,都不愿做主盟之人。遂共推吾之主簿。吾之主簿,雄烈士也,乃是大名鼎鼎的臧子源,其并不推辞,登坛主盟,发表盟誓。辞气慷慨,闻其言者,无不激扬,我也非常的振奋。”

    这个臧子源,文丑还是颇为尊崇的。因为在他后世所知的历史之中,臧洪还是一个得到大众认可的人物的。

    史载臧洪于十五岁之时,因其父的功绩被拜为童子郎,在太学里有名气。臧洪体貌魁梧,格外优秀,20多岁时被选为孝廉而为郎,与刘繇、王朗等同被外选为县长。

    中平末年,臧洪辞官回家,被广陵太守张超聘为功曹。当时正值董卓之乱,董卓杀少帝刘辩,臧洪预感到天下大乱,于是劝张超道:‘明府您祖上世代受国恩,你们兄弟俩都掌握着一方大郡,现在王室经此劫数,乱臣贼子未被惩处,这正是天下义烈之士报恩效命之时。眼下广陵郡比较安定,郡内十分富裕,如果动员一下至少可以征得二万人,以此来诛除国贼,给天下人做个榜样,那将是最大的节义呀!‘张超听从了他,与臧洪一起西行到陈留去见兄长张邈,商议起兵之事。两人一拍即合,于是有了酸枣会盟。关东联军后来形成了燎原之势,如果探究其发起者,当数臧洪最早。由此可见臧洪其人能量非同一般也,这还是不是臧洪能量的全部,之后其也有过值得称道的做法,但这都不是文丑所能了解的了。

    不过酸枣的诸多牧守却无有一人愿意登坛做着“盟主”之位,依旧是由一个郡中的下吏做的主誓之人,却是何意?根据文丑及其幕僚成员田丰、田畴、荀彧、郭嘉等人的商议。文丑对此终于理解了。

    因为各路牧守地位平等,自是谁也不愿对方去做这个主盟誓之人,如是个牧守来主盟誓,那他就俨然就是酸枣的盟主了,可让一个郡吏去做则就不同,便好比后世的联合国主席,此职从来不从五常出人,而多由小国择之,这都是一样的道理。

    写完盟誓的经过,张邈信中一转,却是发起了不满,他写道:“盟誓的时候,诸位牧守都很激昂,可盟誓过后却无一人肯议出兵。我和鲍信多次找臧洪商议,请他出面组织军议,臧洪虽然应允,却迟迟不见动作,他也只是一个‘郡吏’虽有名声,但无实权。联军十余万,举义兵以诛暴乱,大众已合,而却皆持疑不进,虚耗钱粮。只有吾之挚友曹操在为了讨董进兵之事,奔走呼告!又听说韩冀州督粮在邺,明面上答应给袁绍供应粮秣,可实际上却用各种借口减扣,使得袁绍军粮不足,难以进击,也是无法号令酸枣,使酸枣联军先行的。嗟乎,英雄一呼,关东响应,以此之势,如联兵击之,分道聚合,会於洛下,董卓虽强,一战而可定也,却各军留驻,无人先进,坐视良机消逝。”

    张邈这样一番言谈,到有些责怪冀州牧韩馥及打着韩馥名头的文丑的意思。也是文丑作为韩馥的武力之代表,同样也没有什么进兵董卓的意思,而是在来到颍川之后,就开始了对于颍川人士的拉拢之行,并且扩充兵力,一副发展自身势力的感觉,对于张邈的吐槽,文丑也只能一笑置之而已,他又不是韩馥,自然不能影响到韩馥的行事决定的。(。。)

第五十五章 孔豫州至() 
至于文丑会不会进击董卓,那是肯定的,这是他能够进一步扬名,进一步扩展影响力发展势力的一个良机,他自是不会放弃的,只是现下时机未到而已,而对于曹操的积极,也是在文丑的意料之中的。△¢

    抒发过对诸军坐视良机消逝的痛心,张邈又写道:“酸枣十余万众,日耗甚巨,诸军来时虽皆带有粮秣、辎重,可一旦粮尽,以陈留一郡断难供应,待到那时,恐诸军便会各自散去。讨董云云,也就成了一场空话。我与鲍信、曹操商议,如果再说不动联军出击,我就和鲍信、曹操独领军出战,如果能取得到一场胜利,那么或许就能够打消掉联军诸公的迟疑,使他们分别振奋起来,随之联兵进击。”这也是在向文丑示意,该是文丑出兵相助的时候了。

    说了自己和鲍信、曹操的商议、计划,张邈又写道:“卿为当代名将,军略胜我,孙坚更是世之虎将,猛鸷无双,不知你两人愿意不愿意和我共起兵击董?”如果先前之说还只是在向文丑示意,该是文丑出兵相助的时候了,现在这却是在邀请文丑和孙坚也加入到进攻董卓的队伍中,想和文丑、孙坚一起出兵,分击董卓。

    孙坚将到颍川与文丑合兵的事情,张邈是早就知道了的,既然有拉拢张邈之意,自然是要向张邈展示自己这一方雄厚的实力了,而孙坚的加入,可就是一大战力,一大筹码了。

    看完了张邈的信,他思忖了会儿,提笔给张邈写了封回信。

    在信中,他写道:“兄奋厉威猛。锐意进取,我不才,愿与兄共击董卓,只是孙将军路远,现尚未到颍川,我军中也乏粮。暂不能立刻就起兵出战。等我从豫州借来了粮食,再等孙坚到了,我和他商议过后,短则十日,长也不出半月,我想我就能整军从兄进战了。”

    又在信中安慰张邈等,叫他们不要心急。

    信写成封好,命人拿给那几个送信的张家骑士。

    这几个骑士在文丑营中只休息了半天,下午便离开回酸枣去了。

    数日后。他们到了酸枣,张邈正在军中操练兵卒,闻得文丑有回信来,马上回到帐中,头上、脸上、身上虽满是尘土,却顾不上洗,先取信观看。

    看罢,张邈拍案说道:“酸枣诸公各有盛名在外。而论之胆略忠义、英雄豪气,却不及文武猛半成!我当日就不该来让其离了酸枣。使其前往颍川啊!”言语之中颇有一些悔恨之意。

    得了文丑回信,张邈胸腹中的郁气稍散。他把信放下,叫人去请鲍信、曹操来。

    趁鲍信、曹操等未到的空儿,他问这几个送信的骑士,问道:“汝等是在阳翟见到的文武猛,还是在营中见到的文武猛?”

    “我等先到了阳翟。闻文武猛在军中,于是又到了营里。”

    “可见到了文武猛帐下部曲?”

    “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