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文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末文丑- 第1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郡兵等军事,吾早悉付之於周君了,如何讨逆安郡,卿等何不与周君商议?”颍川太守无奈摆手言道。

    他虽然是颍川之太守,但是在郡中却并没有什么威信,外有郡中四大姓氏,内有盘踞此地甚久的郡吏,都使得他没有什么真正的实权。而他所说的呃周君。就是颍川都尉周路是也!同郡功曹王阵一般,这个周路也是较为激进的一个。甚是仰慕战阵驰骋之人。

    王阵转脸问站在一边儿的周路言道:“仲通,汝怎么说?”

    “武猛将军已统兵至郡,吾正欲请明府传文,邀武猛将军入驻阳翟,以安郡中。”周仲通言道。

    王阵等人皆作出大喜之色,齐齐拜倒。对颍川太守说道:“文武猛名震州郡,强盛如黑山众贼,冀州诸军,皆为其之手下败将也,如此之威名。足以震慑叛逆,亦足以安抚郡人。明府,事不宜迟,就请您立刻传文,邀武猛将军入驻阳翟吧!”

    “这、这……。”

    看着眼前拜倒在地上的这数十人,其中有郡府的大吏,有县中的士人,也有郡兵里的将校,颍川太守颓然叹气,只好认命,无力地说道:“好吧,我这就写信邀请文将军入驻阳翟。”

    周路趁机言道:“武猛将军远至,粮械有缺,明府既欲邀武猛将军助我颍川,共御外逆,这粮、械之物却不能可惜,下吏请明府再下一文,开府库,取粮械,以供武猛将军兵食用。”

    颍川太守呆了呆,说道:“这……,怕是不妥吧?”

    周路问道:“有何不妥?”

    “方伯此前曾传檄於我,叫吾多储粮、械,以备州兵将来所用。现今方伯未至,如把粮械转与荀将军,……方伯如怒,该当如何是好?”颍川太守有些恼怒道。

    王阵抬起头,高声言道:“方伯远在陈国,而董卓军就在郡外,此是远水难解近渴!明府惧方伯之怒,难道就不惧郡人因忧骇而生出什么大乱么?”从此言之中也就可以看出颍川太守在颍川的威慑力几乎不存!

    颍川太守无话可讲,只得言道:“好,好,都应君等,都应君等。”

    他书信一封,写给文丑,邀文丑入驻阳翟,又书檄令一道,付给郡曹,命开府库、出粮械。

    得了这两份文书,荀彧等告辞出府。

    颍川太守在堂上呆坐了多时,越想越觉得憋屈,一拍案几,怒道:“文武猛以兵逼我,尔等诸竖吏又挟众以势逼我,把粮械给了文武猛,方伯到后又也肯定会责骂我,左右为难,进退无路,这颍川太守乃公不干了!你们谁想干,你们就谁来干罢!”

    说不干就不干,他起身回到后宅,马上命家奴收拾东西,载了这些年所得的财货和家眷,当天就挂印离府,自归家去了。

    不得不说,这位颍川太守的这个决定是很明智的。

    眼看大乱要起,文丑、孔伷两路军马来驻,他手上无兵,郡吏士人又不站在他这一边,等於是郡务实权也没有了,他如还继续留在阳翟,只有两边受气这一条路,还不如趁着大战尚未正式开始及早抽身而退,带着这些年弄来的财资归家享福去。

    王阵、周路等很快就知道了颍川太守挂印归家的事,不过他们都没有在意,更是无一人去追。

    诸人皆是聪明之士,皆知讨董一起,天下就要大乱,颍川郡与其由别人来做太守,还不如空出太守之位,使有德行、有能力之人执掌大权。

    文丑将至阳翟,这郡府库中的粮、械自是不必再送往颍阴了。

    留下王阵坐镇郡府,荀彧、周路诸人带了些郡卒,前去颍阴迎请文丑入驻。(。。)

第四十九章 阳翟终至() 
而颍川军中的诸多郡吏之所以愿意支持文丑,除了有着文丑自身之声望的原因,也有颍川右姓荀氏看好文丑的原因,而且后者占有大头。※%,

    而正是文丑能够得到颍川士族们的认可,也即是说他们得到了颍川统治阶级的认可,而在寻常民众方面,这是文丑之势力的优势所在,文丑之势力对于寻常民众的优待,早就随着文丑之军,而传向了四面八方。

    而文丑到了颍阴之后,命各部兵马留驻在县外二十里之处。

    因为要在颍川留有一个良好的印象,尤其是在名士聚集的颍阴之地,更是要表现的好点了。是以文丑令赵云、颜良诸部校尉务比严明军纪,禁兵卒离部私行。

    文丑吩咐赵云、颜良等将,向他们言道:“告之诸部军中的所有人员,吾等初至颍阴,入驻阳翟之事尚未定下,诸部当以静为要,务必要表现出自身之优良素质!使得吾军之威名能够扬名颍阴、甚至颍川、乃至豫州!”

    赵云、颜良等作为部校尉,自是以身作则,很好的做到了文丑之令。而除此之外,文丑也得到了颍阴令及众颍阴县吏们的优待。

    不过虽说无论是颍阴县吏,还是颍阴荀氏都对文丑表现出优待之意不过文丑对他们也是很客气。正如先前所说之理由一般。更何况文丑本身就不是一个傲慢无礼之人。

    闻得文丑因为讨董而率兵来到,颍阴县民可以说是空巷而出,县内外拥挤了许许多多的人,来迎接他的除了颍阴令、县中的吏卒、荀氏族人,还有刘氏宗族子弟等等颍阴的大姓冠族,离颍阴不远的许县、长社等地也有士人特地过来相迎。当然更多的是要来打听一番作为颍川冠姓的荀氏是如何对待文丑的。

    一时间。颍阴县外旌旗蔽天,颍阴县内车骑满道。

    文丑没有乘车,颍阴令也不好坐车,只能步行跟在他的身边,陪着小心言道:“文君有此杀贼之心,实是天下百姓之幸也!而能够临鄙县。则为鄙县之福也!”

    。。。。。。

    之后两人自然又是一阵恭维之言,文丑应了颍阴县令之邀,前往县寺参与了一个宴会。这也是因为文丑欲要在宴会之上,将颍阴此地的名士都结识的目的。除此之外,并没有什么好的方法能够将他们聚集到一起,并且聚集的如此之齐,是以文丑同意了此事。

    宴席之上,文丑自是大开了眼见,从没有见过如此众多的名士。除去在冀州韩馥召集州吏议事以外。而在这一宴会之上吗,文丑最大的收获无疑是结识了郭嘉陈群等人了,这些人正是因为荀氏的缘故,而对文丑颇有好感。

    在颍阴待了一段时间之后,就得到了周路、荀彧等人的喜讯,文丑自是迫不及待的出城往之。

    文丑出仕以来也有些年头了,其名声也逐渐走出了常山、走出了冀州,立下了赫赫之战功。以军功赢取众人之认可,年为弱冠就就已是比二千石的大吏。他这眼看又要征战之,而且上边还有袁绍等人牵头,袁绍的家乡汝南挨着颍川,汝南袁氏之名,便是颍川的乡人妇孺也都有耳闻,所以远在文丑未到颍川之前就已有许多轻侠、少年商定要投到他的帐下。

    只是到了颍川之后。文丑在鄢陵县并未停留,至了颍阴这颍川之中央之地,这些轻侠、少年终于能够相投了,便一直都等在县外,终於等到了文丑出县。就纷纷拥来相从之。

    不但轻侠少年、郡民壮士前来投军,便是颍川各县的一些士人也都来了,这就得益于文丑得到了荀氏认可之消息的流传了,既然荀氏都认可了文丑,他们还能不认可吗?他们向来是以荀氏马首是瞻的。

    这些士人多是曾在鄢陵县、颍阴县外迎接过他的那些人,这些人其实当日在鄢陵县、颍阴县时就想投到文丑帐下了,但还是因文丑未在郾县多停,他们无路可投,不得毛遂自荐,所以只能等到现在,这才相继投来。

    文丑一到颍川,人未至阳翟,便先逼走了颍川太守,刚出颍阴,就得了这么民、士相投,固是因为名望高远,可其中却也有荀彧、旬衍、周路、王阵等人为他造势、活动的缘故。

    文丑对于这些意外之喜,自是高兴的合不拢嘴,一一亲自接见,待之甚厚。

    三天后到了阳翟。

    这时,文丑身边已多了两三千的轻侠壮士和三十多个各县的士人。

    老实说,来投的士人倒也罢了,颍川士族云集,哪个县没有几个世传经术、法律的冠族右姓?整个郡才三十几个士人来投,不算多,且这些来投的士人中,没有一个是能把名字留到后世的,多是中人之才,不值得太重视,但从军的轻侠壮士在短短的三天里竟就有两三千之多,文丑也颇是为之惊讶,他知道以他的名望,到了颍川后肯定会有人来投军,可却也没有想到居然会有这么多。

    到了阳翟县外,文丑不入城,先领众来到兵营。

    这个兵营是在周路的帮忙下,於前几天刚搭建好的。

    王阵、周路、荀彧等人出迎之。

    文丑先向周路问了几句阳翟现今的军政事。

    周路答道:“太守虽挂印归,然府中诸吏如功曹王阵、上计吏杨昌诸君皆久参郡事,今由他们暂掌政务,一切井井有条。太守在时,未尝过问过军事,今其离郡,郡兵亦安然无事。”

    “太守离郡,各县长吏有何反应?”

    “主公威名素著,郡人无不服膺,今大军在境,外御董逆,各县求之不得,长吏无有反应。”

    “我今统军至阳翟,郡府吏员、县中士民可有议论?”

    “皆欢喜雀跃,悉言吾郡安矣。”

    周路本即精明能干、言简意赅,短短一两句话就能把文丑关心的问题回答清楚。

    文丑很欣赏他的干练,认为这是此来颍川最大的一个收获,周路的效忠,又问道:“孔豫州现在何处?”

    “正要禀报主公,陈国借给他了两千兵卒,他已离陈境,上午刚接其檄文,说是将至吾郡,命太守出迎。”(。。)

第五十章 孙坚讯息() 
孔伷作为一个秩品六百石的豫州刺史,若是按照寻常时候德尔规制,他是没资格让太守出迎的,但是他所接任的却是黄琬的位子,而黄琬却给他留下了一支现成的州兵,使得他坐享其成,更且现不但手握州兵,还又向各个郡国要了许多人马,麾下四万余众,名虽刺史,实与州牧没有什么差别,所以他才敢叫太守出迎。

    “命太守出迎?”

    周路答道:“太守挂印归家之事,孔豫州或尚且不知,故有此一令。”

    “那么郡中的规划是如何安排?”

    “郡内并无太守,如何能够出迎?郡府商议,莫衷一是,尚无定论。”

    听周路这意思,他是不想去迎接孔伷的。俗话言道,一山难容二虎,颍川已来了文丑,孔伷再一来,他二人各拥兵马,必会争个主次,这一番争斗下来,孰胜孰败很难断定。故此,周路寻思着不如干脆给孔伷个下马威,这却是考虑到文丑是个‘知军事’的人物,而孔豫州却是一个‘清谈’之人,对于颍川来说,还是文丑入主的好,尤其是在乱世之中,若是寻常时候,则自是孔豫州这个不大不小的名士来的好了,这既是时令之则也!

    文丑思虑了一下,征求他的意见,言道:“太守虽然挂印归去,但是孔豫州既有此一令,郡中自是不可不理之,我觉得不如请王功曹前往迎接之,我与孔豫州共起兵讨董,我既先至,又已知他将到,也不可不遣人出迎,……。”他望向帐中诸人,选中了荀彧,说道,“便由文若代我与王君共去相迎之。”问周路,“周君。你看如何?”

    文丑话只说到一半时,周路就明白了他的意图。

    叫王阵去迎,又叫荀彧去迎,看似是礼敬孔伷。实则也是在给孔伷下马威:叫王阵去,是在告诉孔伷郡府已入文丑掌控,叫荀彧去是在提醒孔伷他文丑已经得到了颍川本地人,尤其是本郡冠族荀氏的认可。换言之,也就是说。你孔伷虽是豫州牧,可颍川却是我的主场,你是比我不过的。

    只不过这个下马威比周路想到的那个下马威要高明得多。

    周路那个办法太过简单粗暴,文丑这个办法却是绵里藏针的。

    文丑离了颍阴,前去阳翟,短短数十里路,他却足足走了三天。

    这不是因为他行军行的得慢,而是一路上不断有颍阴各乡、别处各县的轻侠、少年前来投军。

    周路应道:“主公的办法好,就按招此等计划行事吧,我这就遣人去通知王君。”

    “不。你需要亲自回郡府,与王君商量。”

    虽然因荀彧等人活动之原因,王阵、周路等颍川郡吏们在颍川太守和文丑之间偏向文丑,在孔伷和文丑之间也应是会偏向文丑,可是此数人现下却到底还不是文丑帐下的人,所以不能“傲慢”,不可随便找个人去传令,得由周路亲去和王阵“商量”之,以示对他的尊重。

    周路领会了文丑的意思,应道:“诺。”

    周路并没有立刻就走。而是又问文丑:“太守在时,本定下阳翟为孔豫州的驻兵地,今太守挂印,豫州将至。主公,这驻兵地?”

    “既是已定下之事,就不必再改了。”

    颍川就这么大地方,与其让孔伷驻兵别处,还不如让他在眼前得好。况且,就算文丑不愿他驻兵阳翟。孔伷身为豫州刺史,帐下四万余众,文丑也没办法强逼他。

    周路应诺。

    送走了周路,文丑吩咐荀彧:“你也做些准备去吧。”

    荀彧问道:“我带多少兵马去迎孔豫州合适?”

    “不需多,选一千精卒,再从子勇那里选五百精锐骑士即可。”

    一千五百步骑,确实不多,但文丑既连着说了两个“精锐”,这选出的一千五百步骑就必会是文丑帐下诸多人马中最“精锐”的。

    兵不在多,而贵在在精。有此一千五百“精锐”步骑跟着荀彧去迎孔伷,只要孔伷不傻,想来就能从中看出文丑的深意:我的兵马虽不如你多,可如论战力,你却不一定有我强。

    就像周路预料的,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孔伷、文丑两人各拥强兵,只要一碰头,肯定就会火花四射,非要争出一个主次不可,更且别说,文丑这次来还打了要问豫州借粮、借兵械的主意,并有图谋豫州之意,这番争斗更是难免了。

    所以,虽说文丑对孔伷虽不太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