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文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末文丑- 第1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禀报文君,东郡桥瑁向关东诸地,传令了三公求援之书!”那探马正容言道。他正是受命于文丑专门打探关东诸势力动向之负责人,对于这一消息的重要性,自是心知。得知这一消息之后,就马不停蹄的赶来告知文丑了。

    “什么,你说三公之书?!”文丑微微起身言道。

    可见其之惊讶之处,这就意味着关东联军讨董之事的正式开始了!虽说之前众多的关东地方势力都在讨论联军西向之事,不过并没有得到官方的认可。所以他们的讨论最多也就是一地一方知小谈论,并不能成为一个关乎时代的事件,不过有了三公之书,这性质就不一样了,这就是救国救民的正义之事了!也能够提到明面之上,开始光明正大的筹备之了!文丑又怎能不激动呢?

    “正是,文君,文书之内容尽在此也!”接着那探马呈上一方锦布,恭谨言道。这是他花费了不小的代价方才从他处得来的,毕竟三公之文书可不是任何人都能够有幸目睹的。

    “好好,呈上来!”这一次文丑可算是真的动容了之所以如此之动容却也是有原因所在的,因为他虽然知道讨董之事渐进,但却并不知道具体的日期。这每日来都要探寻是否到了起兵之日,这也是一众别样的煎熬,虽说他并不想这这一日期快快的降临,因为他还没有完全准备好,如果突如其来的就到了起兵之日,那么他不是很仓促吗?

    不过话说回来, 从袁绍出逃、预备起兵开始,到现在好几个月了,可这讨董起兵的具体日期却竟然至今都还没有能确切敲定,这也有着当下通讯不畅的缘故,也有众关东势力并不齐心的原因。

    其实大部分的关东地方势力,也都是近来方才得以崛起的,没有完全筹备妥当也在情理之中,毕竟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文丑这样的先知能力,从而早在三四年之前就开始准备了。说到此就有必要说一说目前关东势力的组成和派系了。

    因了周毖、伍琼、何顒等人的说动,如张邈、刘岱等亲袁绍的诸人皆已经由董卓之手成功外任到了州郡就职,手下也都已各聚了不少人马,又再如曹操、鲍信等人虽非郡国长吏,但是去仰仗着个人之声望以及他人的帮助,如同文丑一般的,也都已分别各聚了不少人马在手。(。。)

第三十二章 三公之书() 
而袁绍也是得了渤海太守之任,并且聚拢了一大批的人才、兵力,也算是有了起兵之地,按理说,这就是万事俱备,只待起兵了。︾不过却因为两件难事,使得这起兵的具体日期和具体计划却是直到现在还没能敲定。

    这两件难事其一,就是因为文丑之缘故,正如先前所说,因为文丑受了冀州牧韩馥之名,率军在渤海郡监视袁绍的缘故,使得袁绍虽有了起兵之地,却并不能大规模的募兵备战。

    其二就是起兵容易,可要想找到一呼百应的“大义”却难,也就是没有一个出师之“名”!俗话说,不能师出无名不是!?董卓操持着朝廷,那就是大义所在,因为朝廷毕竟是朝廷,自有他的威望所在!

    袁绍甚至是袁氏就是名声再大、再有声望,如没有一个合适的借口,就算文丑等人仍会跟着他起兵,可文丑等手底下的人却不一定会敢跟着起事。汉家四百年的天下了,民心犹存,没个合适的借口,没几个人敢跟着袁绍进攻都城洛阳的。这就是虽然在私底下人们谈论的很凶,但是却并没有什么实质性进展的缘故。

    不过目前有了‘三公之书’那么这一切的问题就能够迎刃而解了。田畴闻听了‘三公之书’之事略微一想也就想到了关键之处,又闻听到文丑颇显焦急的言语,忙起身接过此人所呈之锦书,转身趋步向前,交于文丑。

    文丑接过文书之后,细心查看之,果不其然!正是‘三公移书’,当下 就豪爽大笑之,说道:“起兵在即矣!”

    田畴、卢亮等人相顾而视。均不知上书是何内容,田畴虽说略有猜测,但也不敢断言之,遂问道:“敢问文君,锦中是何内容?能使得君兴奋之此?”

    文丑复又将锦书交给田畴,并示意众人自己去看。田畴当先展开,却见锦书之中开篇便陈述董卓罪恶,把董卓的累累罪行都写了一遍,在书信的最后写道:“数见逼迫,无以自救,企望义兵,解国患难。”书信之署名,正是太尉黄琬、司徒杨彪、司空荀爽三人。之后带着惊喜之状,将锦书传于了卢亮等人。

    这可是一个好消息。田畴惊喜言道:“有此一书,当定然可以使得联军起兵之日确定矣!”不过其转念一想又颇为忧道:“只是如此一来,吾等所行之事却是颇为他人所口实也!”这说的却是文丑领兵堵在袁绍的门口,再某种程度之上,也是此事的阻碍之人。

    文丑先是一喜,接着皱眉言道:“吾军至此,乃是受命所为,世人皆知也!定然不会留难于吾。不过吾若不为此事。则必然不能为韩公所举也!实也无奈。”这说的也是肺腑之言,毕竟他也不想那么早的将袁绍得罪透。能留一分面子也是好的,不过目前之情况却并不能如文丑之所愿也!

    “文君为此事却是两面受人之言辞,不过有此之文书,定然也会解了吾等尴尬之状也!”卢亮笑言道。文霸这等粗人也没有看出文书的重要之处,不过见着众人都说此书之重要,也是忙不迭的出声附和之。使得帐中之气氛复有转为了轻快之性质。

    “不过却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这封书信的流传之广度,如是不能为大众所知,则也不能起到其应有的效用,使得关东联军的‘正义’性大大降低了!不知这一书信各地主宰之人是如何处置的?”田畴又想到一个实用的问题。最后向那个探马询问道。

    “根据搜集的信息显示,各地郡守、刺史等大部分都会采用向辖区发放檄文的方式,向辖区之民众公开此事。想来不久之后,整个帝国都会为此事而议论!”那探马恭谨言道。

    “哦,如此一来,使得三公之书遍及州郡,就能够使得事情传开,定然会引来“各地群雄”的响应,如此一来这讨董之事,就能够顺利进行了。”文丑恍然言道。方才他并没有想到书信流传的问题,经田畴与那探马的一问一答间,方才恍然。

    “正如文君所言,那么吾军在此已经不恰当了,那么州牧韩公对于此事又有何种看法呢?吾等是不是要率军返回邺县,或是等着韩公的下一步命令?!”军正夏侯兰出声言道。却是关乎到文丑之军现下之方向问题。

    在夏侯兰担心韩馥的选择之时,韩馥也正在纠结着如何应对此事!虽说其在先前曾经言说过:‘若是董并州真的行欺天下、乱群臣,不已臣事君之事,则必然会出兵伐之!’不过在这样的一件事情真的到来之时,韩馥那迟疑不能决的特性又表现了出来,其又召开了一个会议,应对此事之会议。

    其询问众人道:‘如今应当助袁氏呢,还是助董氏呢?‘

    治中从事刘子惠郑重言道:‘兴兵是为国家,如何说什么袁氏、董氏!‘

    韩馥语塞,脸有愧色。迫于形势,韩馥不敢再阻拦袁绍,如今诏令文丑率军返回邺县的文书以及交送袁绍的支持书信正在前来渤海郡的途中!

    此事他人不知,文丑却是知道的,虽然知道的并没有这么详细,不过韩馥参与了讨董之事,其却是知道的。当下言道:“韩公虽为董卓之所提拔,但却也是大汉之忠臣也!必然不会坐视天子蒙难于董卓之手,想来其之调令吾等回邺之文书,正在途中矣!”

    “若果真如此,吾等是不是要遣派一人,先行前往邺县复命之,一来能够争取表现出吾等再此地之功劳;二来可以率先向韩公建言常山中尉之事;三来也能够表明吾军之忠心。”田畴转念一想言道。

    “吾也正有此意,还可以向韩公道新年之喜!不过谁人可但当此任呢?!”文丑补充言道,其虽说是询问之意,不过却直盯着田畴其人意思已经很明显了,非田畴不能当此任。

    这可是一个技术活,要想从韩馥之手中吗,为文丑争取到以上之利益,必须要有一个能言善辩之人,不然定不能如愿也!(。。)

第三十三章 文丑归邺() 
“哈哈,如此吾就为诸君走上一趟了!”田畴无奈言道。他也知道在军中也只有他能够完成以上之事,倒也爽快的应道。

    “有子泰亲往,定然能够大功告成!”卢亮赞成言道,夏侯兰、文霸等人也是附和之。这是一个技术活,他们虽说也有心,不过却无力。

    有了田畴的认可,那么这一任务也就有了着落了,文丑也就不必要在为此事操心的。不过他不操心此事,并不代表着他就能够休息片刻了。在此之前其还要好好的疏通一下目前之状况,或是对袁绍先行扎个招呼,毕竟他也不想就此就同袁绍彻底闹翻!还需要袁绍同意他出任常山中尉一事呢!虽说袁绍的观点也不会特别的影响到文丑此事的进行。

    再者文丑还需要准备着拔营返回魏郡邺县呢!而且在文丑的规划之中,他还是需要提前一步做好率军前往神都洛阳的准备!这不仅是需要他的武猛从事需要做好准备,就是其之大本营高邑县等地,都需要做好准备,使得能够在未来的战事之中占据一定的优势!

    而他所做的第一个准备就是要遣派人手先行返回高邑县、房子县等地,以更好的将准备做好。而这样一个艰巨的任务也就需要卢亮等人的办理了。文文丑对卢亮说道:“方亮,起兵在即,高邑那边就需要你赶回去一趟了,县中还有一大波的事件需要准备之,尤其是粮草一事万万不可有误。”

    卢亮自然应诺。之后文丑又对卢亮交代了一些其他之事情,好使得文丑之势力能够得到充足的准备。不过并没有多久,文丑想了想,又道:“只方亮一人再回常山还是不够的,子勇,你和夏侯兰也跟着他一起回去。”

    文霸微微一怔,他一个武人又能够为战事准备多少呢?也就是占据着他那是文丑族人的身份之故,在沙河乡还有着不小的名望,能够使得颜良、王冲在最大程度上完成文丑之期望!文霸虽说鲁莽。但却并不愚笨,随即明白了荀贞的意思,说道:“诺。”

    至于夏侯兰也就是想着让他赶回常山真定县了,至此关键之时机。正是将赵云拉拢进来的最好时机,也是最后的时机。而夏侯兰先行返回真定县也只是为文丑的招揽之行做上一个招呼而已。而赵云这样一个人物,文丑定然是需要亲自前去征辟招揽的。

    除此之外,文丑使得卢亮、文霸和夏侯兰一起回常山,还有一些很明显的目的。一是为了给自己开道,他还是需要率军返回常山,同常山留守之军队汇合之;二则是为了让卢亮等人先到常山为再自己招揽士人、豪杰,以备将来兵马抵达常山后讨董所用。

    卢亮、文霸、夏侯兰带了三四百余骑士,当天就离了渤海,赶回常山,在回到常山之后,还要分别前往高邑县、平棘县、真定县三地。

    如此文丑留守渤海郡武猛义从之中,也只有刘庆这一个高级将官了,幸好文丑在此地的时间也不会太久了。接下来几天。文丑先是巡视了渤海郡,这是他的本职任务,同样也算是对州牧韩馥的一个交代,同时又颇为委婉的向袁绍表达了自己不就之后就会拔营离开渤海郡,以及他对于袁绍成为联军一员的支持。

    两天之后,韩馥的令兵也就来到了渤海郡,也就是到了文丑之军营之中!从而也就宣告了文丑在渤海郡的生涯暂时性结束了。同时对于袁绍的支持之信件也到达了袁绍手中,在文丑不再限制袁绍之后,袁绍终于又可以敞开自己的大门,广招天下人杰。从而招募到了大量了士卒,使得其之气势顿成。

    如此文丑在拜别了袁绍众人之后,就率领了他的武猛义从,踏上了赶回邺县的路程。而另一半之军却是早在前一天就赶回邺县了。不过再此之前。文丑之探马、斥候却发现了副军之昊坤在三公移书的当日,就同袁绍之势力进行了亲密的接触。至于他们具体接触的内容,就不是文丑所能知道的了。

    不过在文丑向韩猛表明了自己有可能以常山中尉的身份,独立的参与到讨董之事件中事,韩猛还是给予了文丑一个很郑重的承诺!那就是只要文丑能够走到哪一步,则他韩猛必然率军往投之!这可以说是文丑近来所能听到的第一个好消息了。虽说讨董之事的确定对于文丑来说也是比较重要的。不过却因为文丑并没有准备妥当,从而希望将此事件在往后顺延一些时日,所以并不是什么好消息。

    不过之后的好消息会接踵而至,使得文丑对哦与未来战事的把握又加重了几分。那就是关乎战事必备的猛将、良谋!

    文丑急于返回邺县向韩馥复命,才哦宁儿能够开一部的赶回常山,为战事之起做些准备,从而其并没有像来时一般的缓缓而行,而是速行军!虽然还达不到一日数百里的地步,不过百十里的路程还是有的。

    而在赶回的路程之中,其也在尽力的宣传自己的名声,从而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之上使得韩馥甚至是袁绍等人能够因为自己之名声,从而倒逼他们表奏自己为常山中尉!这从坊间流传的童谣之中就能够体现出来‘文子孝,常山照,百姓乐,黔首妙’、‘桃林军威,常山军势,侠义子孝,威猛公骥!’‘常山名相兮,三俊之后,中尉之职也,在乎文君!’。。。。。。

    当然这些童谣的流传也都是文丑之兵卒的功劳,其之兵卒一路所经之处,也就流出了此等之童谣。这是在文丑前其渤海郡时,就已经传令下去的任务了。

    而在此时他们从另一个路途之中返回魏郡邺县时,这些童谣已经传唱了整个冀州大地!使得韩馥在街道了李瑾的书信之后,对于文丑出任常山中尉一事,并没有特别的反感之意。(。)

第三十四章 文丑归县() 
只是碍于文丑之资历、年龄等问题迟迟不能决断之!这也是韩馥行事的特点——优柔寡断。

    而这一次的田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