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文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末文丑- 第1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比如文丑所在桃林、平棘、高邑所留存的精锐之卒,常山国中尉、国相李瑾手中也有近万的郡兵。这些都是抵挡、照看张燕之贼兵而存在的。这在其他的郡中同样存在着。

    所以目前之冀州并没有完全掌握在冀州牧韩馥的手中,州中各郡还是有很大的自主权的。这却是因为韩馥初来冀州,仅仅是带着一纸赦名及数名幕僚,数百部曲而已。能够诏令征辟到文丑、麴义、张郃、沮授等这些人,还是仰仗着皇汉的余威!

    不过有了这部分人的效忠,韩馥也是可以大干一场的。如是他能够精心经营冀州的话,不出数年间,定然能够利用其手中的这些筹码将冀州牢牢的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不过目前的韩馥并没有牢牢控制住冀州的意愿,更不用说什么‘自立’、‘推翻汉室’了。不仅是韩馥没有这样的想法,就是目前的曹操、袁绍、甚至是董卓都没有这样的想法。因为汉室江山绵延二朝、历时四百余年的威势与影响力,可不是那么容易消失的。

    目前最为广大的士子、军阀不过是想着能够荡平四寇,将汉室江山重新归于平稳,而自己能够封侯拜将,荫及子孙而已。而产生代汉而治之想法最早的恐怕就是袁绍、袁术二兄弟了吧,一个后来付诸了行动,一个因为众幕僚的反对而将此事搁置。

    所以,目前的韩馥还是以大汉臣子自居的,自己承蒙浩荡皇恩,受封为一州之牧守,那么自己也就有必要将此州治理的民安时顺,方才能够报答汉室天子的恩情,这既是韩馥目前所抱有的心态。

    不过历史的年轮推动着韩馥而行,在整个天下大乱的背景大势之下,他并没有什么时间来治理冀州。所以他也只能顺应历史的车轮而成为天下诸侯的一员,并且是很不成功的一员。(。)

第十五章 天下局势() 
虽然冀州的军方之势力,文丑都已探访完毕了,但是冀州的各大势力代表,文丑并没有完全走访的完。比的不说,就是冀州各大家族士家,文丑就没有完全走访的过来,所以说文丑在冀州的行动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

    单单在军方一途中具有些许之影响力并不是文丑的最终目标。冀州本地的士子、士族也是文丑需要争取的对象。再者,沮授对自己的帮助之谊,文丑还没有来得及报答、韩馥其人的意欲文丑还并没有完全探透、刘子惠等名士还没有来得及争取等等,这都是事情。

    如此,整个十月份,文丑即是在这样、那样的忙碌中度过。但是也有了显著的成效,不仅在军方又有了一定的话语权,并且在文人士子方面也取得了不错的口碑。使得文丑这一两个月的奔波劳累没有白费。

    十一月的时候,冀州州治邺城的大小事务都有了较为妥善的安排了,而在文丑所探寻到的信息中显示。在冀州动荡的这些天里,神都洛阳也并没有多么的安生,毕竟有着董卓以兵威入主,自然要掀起一众波澜了。

    这其中,韩馥、蔡邕、李瑾等人的升任,只是董卓所采取的策略之一,也是他首当其冲所做之事。在这之后就是袁绍、袁术、曹操、鲍信等逃离神都洛阳,分赴各地潜伏起来。这就是未来讨董的起始吧!

    这却需要从袁绍入宫斩杀宦官,天子蒙尘、流落北邙,董卓率兵入洛阳说起了。

    想那时,正当袁绍在内宫大肆屠戮宦官的时候,董卓率领军队抵达洛阳西郊,于北邙阪下与少帝和陈留王相遇。董卓无意中得到了一张王牌,他拥簇着少帝,带着军队浩浩荡荡地开进洛阳城。

    在何进决定调董卓领兵入京时,主簿陈琳曾经提醒他说:“大兵一到,强者称雄。这样做是倒拿干戈,授柄于人,不但不能达到目的,恐怕还会引起混乱呢!”这是良言,虽然何进已亡,没有见证到此情此景,但是袁绍等一众官宦可是受了此举之苦果。

    这其中最先感受到此等危机的要数刚刚从泰山募兵回到洛阳的鲍信了。其目睹了董卓八面威风,不可一世的模样。忧虑地对袁绍说:“董卓拥有强兵,居心叵测,如果不能及早采取措施,就要陷入被动,如果乘他长途行军,士马劳顿,发起突然袭击,还能擒拿他。”

    而此时的袁绍在某种意义之上,已经替代了大将军何进。成为了天下官宦之领袖,士子党人之带头人。

    不过此时的袁绍见着董卓兵强马壮,心里也有些害怕了,不敢轻举妄动,并没有接受鲍信的建议。鲍信觉得非常之失望,当下就带兵回泰山去了。

    之后,时间进入到八月底。董卓十分骄横,决意实行废立,以建立个人之权威。他傲慢地对袁绍说:“天下之主,应该选择贤明的人。刘协似乎还可以,我想立他为帝。如果还不行,刘氏的后裔也就没有留下的必要了。”

    袁绍一听非常生气。针锋相对地言道:“天底下强大的人,难道只有董公你么!”说完横握佩刀,向董卓拱了拱手,扬长而去。“吾之剑未尝不利!”这是袁绍应对董卓的赫赫之言,但是此时的洛阳已经为董卓之兵卒所控制,是以袁绍不敢久留洛阳,他把朝廷所颁符节挂在上东门上。逃亡冀州。

    敢于这么不识大局,为自己作对,董卓自是不会放过袁绍,其立马下令通缉袁绍,好在当时有人劝董卓说:“废立大事,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袁绍不识大体,如今因为害怕而逃跑,并非有其它意思。如果通缉他太急,势必激起事变。袁氏四代广布恩德,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如果袁绍招集豪杰,拉起队伍,群雄都会乘势而起,那时,关东恐怕就不是明公所能控制得了,所以不如赦免他,给他一个郡守当当,那么,他庆幸免罪,也就不会招惹事端了。”

    董卓认为此人所言有理,再者也可以表现出自己一贯的启用士子之心意,能够在某种程度之上拉拢士子党人之心。所以董卓不但没有怪罪袁绍,反而任命袁绍为勃海太守,并赐爵位为邟乡侯,为冀州牧韩馥所辖。

    在袁绍奔逃冀州之时,其弟袁术也推辞了董卓为了拉拢他,所表的后将军之职,并且惧怕董卓为难自己而逃往南阳。并且就此蛰伏起来,以待时变。以其袁氏嫡子的巨大威望,很快就吸引了南阳周边人士的效忠于投奔,甚至是远在江东,并且势力略有小成的孙坚也随后率兵投奔于他。可见现下的袁氏在天下的影响力!

    袁绍、袁术之外,再次出走洛阳的是曹操,不过曹操同董卓闹翻的时间要晚一些。

    在董卓入京,执掌朝政之后,在九月份把少帝刘辩废为弘农王,而改立其弟陈留王刘协为新帝,随后又派人把弘农王母子毒死。京城也就陷入混乱之中。为了稳定局面,董卓想拉拢曹操,上表奏请曹操为骁骑校尉。直到此时曹操方才同董卓闹翻,并没有接受董卓给他的官职,而是更名改姓,潜逃出洛阳。

    这其中在后世广为流传的《三国演义》之中,还有曹操行刺董卓不果,而畏罪潜逃之描写。不过曹操刺杀董卓并不见于正史。只是董卓看重曹操的才干,想要“收编”他,来为自己服务。而曹操早已看透董卓,所以改了名字,逃走了。

    不过在之前曹操确实有过类似的举动。那即是只身刺杀张让,被护卫发现,曹操手武长戟而退,竟无人能靠近他,这件事可能就是《三国演义》中曹操刺杀董卓的原版。

    之后曹操杀了吕伯奢一家之后的逃跑中被中牟县的一个亭长给抓了,而此时中牟县已经接到通缉曹操的文书,不过这里放走曹操的并不是陈宫。(。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十六章 幽州二雄() 
放走曹操的并不是陈宫,而是一个小小的功曹,他劝县令说“以世方乱,不宜拘天下雄俊”可见曹操此时的名气已经很大了,如此县令才放了曹操,使其得以逃回家乡陈留。品书网(。。)

    而在回到家乡陈留之后,曹操当下就散尽家财征募乡勇,豪强卫兹也倾家财助之,如此就开启了他曹操风云的一生。而之所以是选择回到陈留,而不是他的老家沛国,这其中可能就是受到了同他交情非常的陈留太守张邈的邀请。并且其的招募兵勇之行为也是得到了张邈的首肯的,不然他又怎能在陈留招募到兵勇呢?!

    于此同时,长沙太守孙坚、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河内太守王匡、兖州刺史刘岱、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等地方势力,无不是在摩拳擦掌、横戈待枕,准备着未来的这一场大战。

    时间进入到十一月份,这诸多关东地方之势力,哪一个都拥有了数千、数万的兵力阵容。为未来的讨董之战事,做到了不错的准备。之所以是不错的准备,而不是万全之准备吗,却是因为,他们正视其练兵之事的时间还是太短,满打满算也不过数月、半年之时间。

    如此短的时间里又怎么能够训练出精锐汉子师呢?再者还有前期的招募兵卒之事、准备招募之事、兵甲筹备之事等等,都是需要时间的。

    而他们的对手董卓的兵力之精锐程度,可不是他们所能相比的,因为董卓之兵力乃是常年历经战斗的兵力!不说对于北方游牧的战斗、抵御之功,就是近年来对西凉之叛军韩遂、马腾、王国等人的讨伐,都是大规模的战斗!

    所以说是不错的准备,如是在准备上三四个月的时间,就会有不小的改观了。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关东诸军定然不会长久的和谐共处下去,因为兵权、军权的扩大,必然会使得人们的野心变大。所以之后就会出现群雄割据,相互征伐的事情,这是历史的必然,不为人的意志所改变。

    除了这些将来作为讨董联盟一份子的关东地方势力在大肆的扩充着自己的兵力、战力之外。在其他地方之处也有着一些势力在趁着神都洛阳混乱之际,而或是私自、或是受命的扩充着自身的势力。

    这其中最具代表性,也是对文丑最影响最大的当属幽州二雄了。

    刘虞作为先帝刘宏所册封的幽州牧,在幽州自然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和很高的威信。

    在军事上。刘虞到达蓟城之时,就采取了精简部队。广泛布施恩惠等策略,并且还派遣了使者告峭王等人朝廷将宽大处理,可以免除他们犯下的罪责,又悬赏通缉张举、张纯二人。

    是以张纯、张举二人逃到塞外,其余的也都投降或逃跑了。不久张纯被手下王政杀害,首级被送到刘虞处,如此祸乱了幽冀之地两三之久的张纯、张举之叛乱事,也就永远的成为了历史。如此之功劳使得先帝大喜,派使者升刘虞为太尉。封容丘侯。

    在政事上,幽州本为穷州,以往均需要青、冀两州补贴官务开支,但这两年来因战乱之缘故,使得交通断绝,无法调度金钱。刘虞就从开放上谷的市场与外族交易及开采渔阳的盐铁矿取得收入,令百余万青州、徐州人流亡至此。安居乐业。这和文丑在常山南部所推行的商队之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如今,董卓专权,其对于刘虞也是较为重视的,派使者授予刘虞大司马,进封襄贲侯。

    刘虞如此之功劳。在幽州如此之威信,自然也就影响都爱了另一个幽州大佬的存在了。所谓一山不容二虎,幽州又怎么能够同时拥有刘虞和公孙瓒二位大佬呢?他们的决裂、敌视,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再者起先,奉命征讨乌桓、张纯、张举等人的是公孙瓒,在某种意义之上,其还是受刘虞节度的。不过公孙瓒只注重自己的部队强大。放任部曲侵扰百姓,同刘虞的注重仁政,关爱百姓之政举很是相左,是以他们之间就会逐渐的出现矛盾。

    公孙瓒在张纯、张举、丘力居的战斗也是卓有成效的,使得其之威名响彻幽州之地,流传于游牧之族。其之功勋同样也得到了朝廷的封赏,朝廷诏拜公孙瓒为降虏校尉,封都亭侯,又兼领属国长史。公孙瓒于是统领兵马,守护边境。

    每次一听到敌人来袭,公孙瓒马上声疾色厉,作战时像是打自己的仇人似的,甚至一直打倒夜深。从此乌桓都害怕公孙瓒的勇猛,不敢再来进犯。公孙瓒常与身边数十个善于骑射的人都骑白马,相互间为左右翼,自号“白马义从”。

    不过纵然公孙瓒之兵雄壮悍勇,但是并没有完全将游牧之族的兵卒抵挡在关外,丘力居他们凭借着众多的骑兵之优势,还是能够不时的突破公孙的防线,从而南下扰乱、劫掠幽、冀、青、徐等地!

    这就是公孙的失败之处了,其之悍勇,能够一时的震慑外族,并不能永久的震慑之。不过公孙瓒的军事力量确实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且能够威势幽州一方吗,使得游牧之族并不能过份的肆意妄为之。

    之后还是刘虞的到来,以安抚为主,以开通贸易,可以通婚等手段,方才解决了北方游牧民族屡次南下的危机。

    在张纯为其门客所杀后,刘虞因安抚游牧民族有功而被授予太尉之职,封为襄贲侯。不久,又迁刘虞为大司马,公孙瓒为奋武将军,封为蓟侯。如此也就造就了幽州二雄的存在。

    如此,在整个幽州之中,公孙瓒的兵力是卓越的,不过基于刘虞强大的威望与号召力,公孙瓒还是有所不如的。但是刘虞在军事建设上和常年领兵作战的公孙瓒实在是没有任何可比性的,差的太多。(。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十七章 张燕再袭() 
所以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之内,幽州的军事实力,都是公孙瓒所撑起来的。 。。如今此二人之势力算是走到了文丑之势力之前了,如是文丑能够顺利的在冀州发展起来,那么就有可能同此二人之一,进行一番战斗了。

    这都是有前提的,所以对于幽州之糜烂局势文丑虽说略有关注,但也不过浪费过大的精力,因为还有更大的问题在等着他处理呢!不能在冀州站稳脚跟,更不用谈什么他州之政事?

    文丑在魏郡邺县的这近两月时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