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大抗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华大抗战- 第9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美军第15步兵团服役。1927年至1932年,任本宁堡步兵学校副校长。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任陆军副参谋长。1939年9月任陆军参谋长,兼驻缅甸美国陆军参谋长。1944年晋升为陆军五星上将。1945年退役后,任美国驻中国特使,参与国共两党谈判,支持国民党政府发动内战。1947年至1949年任国务卿,提出援助欧洲经济复兴计划。

第319章 中英共防滇缅路() 
中、英早在1940年就开始酝酿结盟。这年9月,日军入侵越南,不仅严重威胁中国国际交通线滇缅公路的安全,而且把矛头直接指向缅甸、马来亚、新加坡等英国殖民地。英国为了摆脱困境,于10月间重新开放封锁已三个月的滇缅公路,酝酿与中国建立军事同盟。为保持惟一的国际通道滇缅公路畅通,中国政府也迫切希望与英国在军事上合作。

    1941年2月,英方邀请“中、缅、印、马军事考察团”赴缅甸、印度、马来亚三国作了三个月考察,编写了30万言的《中国缅印马军事考察团报告书》。考察团认为:“日本对中国的国际交通线滇缅公路,将不是从中国境内切断,而是配合其对亚洲的政略、战略整体规划;一旦日军与英国开战,势必先击败英军进而侵占马来亚和缅甸。这样,日军既击败了英军、夺占了英国殖民地,又可以封锁中国,获得一箭双雕的效果。”

    抗日战争初期,中国与盟国的联系有四条通道:东边的香港,南边的桂越铁路,西北的新疆,以及西南的滇缅公路。1940年香港与越南相继被日军攻陷,东边和南边两条通道被切断;蒋介石担心苏联在运进军火时赤化中国,而停用了西北运输线。因此,从仰光出海的滇缅路,便成为中国最后一条国际运输线。

    但是英国迫于日本的压力,从1940年7月起封闭了滇缅路,阻止了美援物资通过滇缅路运入中国。同年9月,日军攻下越南,威胁英属马来西亚、新加坡。英国利益受到重大损害,因而恼羞成怒,这才重新开放滇缅路。

    根据租借法,美国援华抗战物资,在缅甸仰光上岸后,通过滇缅路运往昆明、重庆。中国政府为保持滇缅公路畅通则积极进行入缅准备。

    1941年下半年间,将正在贵州安顺、盘县整训的第5军调至云南昆明,担任该地区防务;将正在贵州兴仁、兴义整训的第6军调至云南开远附近,并令其第93师第277团(刘观隆支队)进驻车里、佛里地区,对越南、缅甸方面警戒。此后,又在云南重新组建第66军。

    军事委员会准备将来令在云南的这三个军先行入缅甸;还在昆明设立了军委会驻滇参谋团,积极筹划入缅和负责协调中、英共同作战等事宜。

    1941年12月10日,英国驻华武官丹尼斯请求中国派军队入缅布防。军委会于11日向第5军、第6军先下达了动员令。

    16日,第5军将防务交第71军后开赴祥云、大理、保山地区集结;第6军向保山、芒市(潞西)集结,编组为“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军”,卫立煌任司令长官,杜聿明任副长官(因卫立煌未到职,由杜聿明代理),准备入缅甸援英。同时令第6军第93师开赴车里,令刘观隆支队准备首先进入缅甸景栋、孟祥地区。

    12月23日,中美英三国在重庆召开联合军事会议。由蒋介石主持会议,英国驻印缅军总司令韦维尔、美**事代表团团长马格鲁德及陆军航空队队长勃兰特参加。

    中方向韦维尔表示:“中英两国不可有一国失败,因此如果贵国需要,我国可派八万人入缅甸作战。”但韦维尔以运输不便为借口予以拒绝,中**委会遂下达暂不入缅的命令,正准备进入缅境的远征军停留在滇缅公路附近。

    三国会议决定中英联合防卫滇缅公路,12月26日,中英两国政府签订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并决定在重庆成立中美英三**事会议,加强对日作战协同,结成三**事同盟。

    缅甸位于中南半岛西部,东北与中国相邻,东南与老挝、泰国交界,西北同印度接壤,西南濒临孟加拉湾和安达曼海,总面积约为67万平方公里。

    除南部濒临印度洋的部分地带外,东部、北部及西部国境都是山岳、高原地带。地势北高南低,中央部分为平原。缅甸有三条大山脉,均为南北走向。西部为阿拉干山脉,中部为高黎贡山脉,东部为怒山余脉。三条山脉之间,有伊洛瓦底江和萨尔温江,两江均发源于中国云南省,两江之间还有锡当河。

    英国于1824年、1852年和1885年三次入侵缅甸,使其沦为英国殖民地。

    缅甸与中国云南间筑有滇缅公路,是中国为适应抗战需要而开辟的一条重要国际交通干线,它东起昆明,西至缅甸境内的腊戍,与仰光至曼德勒铁路连结。

    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为确保侵占的香港、马尼拉、新加坡各重要战略要点及荷属东印度群岛的重要战略资源地,准备侵入缅甸,认为“缅甸作为南方重要地区的北翼据点,不仅具有必须确保的战略地位,而且具有对中国方面来说切断援蒋公路,对印度方面来说,促进其脱离英国的重大战略意义”。

    日军第15军占领泰国后即作进攻缅甸的准备。

    1942年1月下旬,日军决定迅速进攻缅甸南部,占领萨尔温江之要线,准备尔后攻占仰光。日军先头部队冲支队于1月19日占领土瓦;第55师团于20日通过泰缅国境,22日占领可伽列,31日攻占毛淡棉;第33师团于2月4日占领巴安。当地守军英军第17师向锡当河转进。

    日本大本营于1月22日命令南方军:“应与海军协同,攻略缅甸要域。”指出:“缅甸作战之目的,在击破驻缅甸之英军,占领并确保缅甸要地,并加强对华封锁。因此,应速以第15军向毛淡棉至勃固道路前进,占领缅甸中部之要地。”

    第15军按照南方军命令,于2月11日开始对仰光发动进攻。其第33师团于当日夜渡过萨尔温江,22日进至锡当河畔;第55师团于22日占领打端。

    3月3日,日军渡过锡当河。第55师团于6日在勃固地区与英军第7装甲旅交战,将英军击退。第33师团于7日逼近仰光,与英军激战,8日进入仰光。

    日军第15军攻占仰光后,完成了缅甸南部作战任务;占领了仰光港口和机场及毛淡棉航空基地,为尔后攻占缅北和滇西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320章 中国军队入缅() 
1941年12月31日,美国总统罗斯福致电蒋介石,提议建立中国战区,由蒋介石任战区最高统帅,指挥中**队及越南、泰国盟军。蒋介石表示同意。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盟国援助中国的大批物资从缅甸首都仰光上岸,再经滇缅公路运往云南,滇缅公路车水马龙。1941年12月8日(日本时间为8日,夏威夷时间为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12月25日,日军飞机空袭仰光,造成码头破坏,城市瘫痪,交通中断。

    为了防御中国的国际运输线滇缅公路,以保证抗日战争顺利进行。重庆军委会组建了中国远征军第5军(军长杜聿明,下辖第200师、第96师、第22师)、第6军(军长甘丽初,下辖第93师、第49师、暂55师)和第66军(军长张轸,下辖新38师、新29师、新28师),三个军共约十万人。杜聿明任远征军副总司令兼主力第5军军长。

    1942年2月16日,仰光告急,应英军请求,中国远征军出师缅甸援英作战。

    远征军出师那天,军容威武,气概昂扬,场面壮观。空中有盟国飞机掩护,地上车轮滚滚,马达隆隆。上千辆各式各样的车辆、坦克、炮车、弹药车、运兵车、通讯车、救护车、辎重车,还有从缅甸赶来协助运兵的英国大卡车,犹如钢铁巨龙沿着滇缅公路,出保山,渡怒江,过龙陵,越芒市,向缅甸国门畹町疾驰急进。

    缅甸公路上,突然出现这支机械化部队,其规模,其质量,在中国战史上是空前的。中国远征军的三个军,全是**中的精锐。尤其第5军,是实力最强的中国第一个机械化军,王牌中的王牌。不久前在昆仑关战役中,与日军激战四昼夜,全歼日军一个旅团,两次收复昆仑关,声威远扬。出师缅甸,英国人专门点第5军的将。

    中**队出师缅甸打日本鬼子,各族民众闻风赶来,围拢在道路两旁为远征军送行。沿途人山人海,欢腾雀跃,敬米酒、献山茶,递纸烟,祝愿官兵打胜仗。出征官兵热血沸腾,斗志昂扬,高唱远征军战歌:“枪,在我们肩上;血,在我们胸膛;到缅甸去吧,走上国际战场。……”奋勇前进。

    远征军出征,蒋介石总司令虽不能亲躬其事,他的巨幅画像却屹立在畹町桥头上,他脚登马靴,腰挂佩剑,肩披黑氅,威风凛凛。他挥动右手,指向前方;巨臂之下两行斗大的字:驱除倭寇,收复缅甸。

    在蒋总司令炯炯目光下,中国远征军官兵,喝下当地民众献上的最后一杯壮行酒,便雄赳赳气昂昂地跨出国门。坦克、大炮、汽车、一队接一队,冲上畹町河桥,开入缅甸国土,风驰电掣般全速南行。

    经过繁华市镇时,穿着讲究的当地华侨打着小旗,高呼着“欢迎中国远征军到缅甸打仗”的口号夹道欢迎。过了腊戍镇,部队换乘火车向南开进。进入缅甸境内,中**队语言不通,地形不熟,气候不适,情报不灵,困难重重。

    这时,远征军官兵们才感觉到,他们是一支外籍军队,在别国土地上打仗,缅甸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既陌生,又充满危机的战场。

    远征军副总司令杜聿明的专列开出腊戍没走多远,遭到缅奸暗算,道钉被松开,专列被颠覆。杜聿明脸部被车窗玻璃划破几道口子,满脸鲜血,医生只好用纱布把整个脸部裹起来,只露出嘴巴、鼻子和眼睛。

    中国远征军先头部队,第5军第200师千里跃进,辗转半月,3月8日抵达缅南重镇东吁(同古)。1942年1月19日,日军攻占泰缅边境的缅甸土瓦,驻缅英军司令胡敦,即请求中国第6军第93师派出一部兵力前往景栋布防。22日,胡敦打电报给韦维尔,请求同意中国第6军第93师全部入缅,以担负泰缅边境守备。

    23日,丘吉尔打电报给韦维尔说:“我对你拒绝中国帮助防守缅甸和滇缅路的理由,依然困惑不解。”韦维尔这才同意第93师入缅警戒泰缅边境,但仍然拒绝第5军和第6军其余部队入缅。

    24日,第6军刘观隆支队由英方汽车运至景栋接访,第93师主力开赴滚欣、兰河守备。

    1943年1月31日,日军击退英印军第16步兵旅,占领了毛淡棉。英方于2月3日向中国求援,请求中**队入缅。

    2月26日仰光危急,英方又多次请求中**队迅速入缅,协助英军作战。

    中**委会应英方请求,令停留在滇缅公路附近的远征军按第6军、第5军的顺序陆续进入缅境,先向畹町、腊戍集中后,再由英方派车接运,并预定以第6军用于雷列姆、东枝、毛奇(茂奇)至景栋地区,第5军用于飘背(标背)、彬文那(彬马那)、东吁地区,受英缅军总司令胡敦指挥。

    第6军先遣部队第49师从保山出发,沿滇缅路经腊戍、雷列姆进至孟畔地区,接替英军防务,英军陆续转移至缅甸西部。第5军到达畹町后,不等第6军后续部队运输完毕,即先派第200师附骑兵团、工兵团等部推进至东吁阻击日军,并掩护当地英军撤退及远征军主力集中。

    3月8日,第200师先头部队到达东吁,占领了阵地。但第5军主力尚在滇缅路运输中,而炮兵及战车部队更远在中国境内。

第321章 中英军队联防() 
1942年2月26日,中**委会驻滇参谋团的驻英军代表侯腾从腊戍飞返昆明,向蒋介石报告了缅甸情况,及英驻缅军总司令胡敦对中英联军部署的意见。

    2月27日,蒋介石下达命令。主要内容为:

    一、敌为夺取缅甸,威胁中印国际路线,企图占领仰光,并继续向缅北曼德勒方面进犯。

    二、我以摧破敌企图之目的,第5、第6两军应即全部入缅,协同英军作战。

    三、关于入缅部队指挥系统及输送程序、集中位置,综合规定如下:

    (1)第5、第6两军暂归杜聿明统一指挥,杜军长受胡敦司令指挥。

    (2)第5军应不待第6军输送完毕,即开始输送。

    (3)第5军第200师,应于3月1日由现地开始输送,急行入缅,在平满纳、同古(东吁)间地区占领阵地,掩护该军主力集中。第5军主力应继200师之后续行入缅,集中于杂泽(即他希)南北地区,准备协同英军迎击进犯之敌。

    (4)第6军应以93师及刘支队任景栋方面之守备,以暂55师为军预备队,控置于大靠、可乌特、外汪间地区,军部及直属队位置于雷列姆附近。

    四、中英两军之作战地域应协定为思戛村、敏乌里、巴尼托特、密雅内特相连之线,线以东属中**。曼德勒以南至同古间之铁道,应协定归第5军守备。

    五、第66军新38师及宪兵第20团第1营,在第5军之后输送入缅,任第5、第6军两军后方连络线之维持。第66军主力即移驻保山附近,构筑边境国防工事,并准备必要时入缅作战。

    蒋介石同时即令侯腾返腊戍,通知胡敦协商如下要点:

    (1)曼德勒以南至东吁间的铁路,应归第5军,以北则由中英军共用。

    (2)在第5军作战地带之飘背,应归第5军防守,但密铁拉可划归英军。

    (3)每一英军之师、旅部,我应派员连络;中英作战地境线,如思戛村、敏乌里、巴尼托特、密雅内特相连之线,线以东归中**。

    (4)胡敦将军答复照办后,第5军始能入缅。

    3月1日,蒋介石从昆明飞抵腊戍,于3日召集第5、第6两军军长等训话,指示作战要点。要点精神是:

    估计日军将于3月10日(日本陆军节)以前占领仰光,作战指导要视敌情而定,根据日军兵力和远征军集中情况进行作战部署和行动;以不轻进、不轻退为要诀,在前方全盘形势有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