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大抗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华大抗战- 第8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蒋介石说:“广州决不能放弃!你告诉余幄奇,必须死守广州!否则我要他负责任的!”

    吴铁城说:“委座,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幄奇手下兵微将寡,你叫他用什么去与强大的日寇寸土必争呀!”

    蒋介石沉默片刻说:“一定要顶住!你告诉余幄奇,至少要坚持一周,我会派援军去的。”

    15日晚,日军攻陷惠阳城。

    16日,军委会指令第64军及第66军由南浔路回援广州,但为时已晚。

    17日,广州市各界人士七万余人举行声势浩大游行,表示决心保卫广州。

    18日,日军攻陷福田、樟木头。

    19日,日军渡过增江,突破第156师阵地,攻陷增城。

    余汉谋令154师及第157师、独立第20旅等部增援反击,但因第157师未及时赶到参战,独立第20旅在永汉方面被龙华方面之敌牵制,无法行动,而反击效果甚微。

    20日,第154师溃退,日军向广州突进;樟木头之敌攻陷石龙。

    余汉谋见局势已难挽回,便找吴铁城商议:“部队难以阻遏日寇攻势,看来广州保不住了,我想马上将总部移驻清远,请你也马上转移吧。”

    吴铁城问:“你打算什么时候撤退?”

    “今晚。”余汉谋惶惶不安地说:“其实,我原希望部署的反击能起到一定作用,……”

    吴铁城无可奈何地说:“好吧,我随你转移。”

    20日晚,余汉谋率部撤出广州,仅留税警团及少数宪兵在城里维持治安。

    10月21日,日军兵不血刃而占领了广州。

第287章 国内外哗然() 
广州失陷,中外震惊。

    当日,驻美大使胡适致电蒋介石:“广州不战而陷,国外感想甚恶。据可靠友人转告,罗斯福总统已悟事实非高论所能挽救,正苦思切实援助步骤,盼望能坚持一两个月。”

    在武汉的高级将领及政要也议论纷纷,甚至大发牢骚。为了稳定军心民心,使下面不再议论此事,蒋介石只得召集这些将领及政要开会作解释。蒋介石在议论高峰时出现了,会场里立刻静下来。

    他绷着脸在首席坐下来,清清嗓子,然后慢条斯理地说:“据说大家对广州失守很有意见。当然啰,重镇失守了,丢了一大块地方,总是不愉快的事,我也不满意。但是已经丢掉了,我们的国土已丢掉一半了,不愉快是正常的。关键是大家要恪尽职守,加倍努力,阻敌深入,并相机收复失地。当然,丢失地盘,总要追究责任。大家说说吧,有什么意见都说出来,……总之,说说有好处嘛,随便谈吧。”会场陷入沉默。

    突然,军委会战地党政委员会秘书长邵力子说:“委座,我认为刚才所说广州失守,又说丢掉了等等,是不准确的。因为事实上广州是不战弃守的!”

    蒋介石尴尬地说:“仲辉(邵力子字)说得不错,广州是不战放弃的,这是很不好的。”

    接着,大家纷纷发言:

    “委座,余汉谋拥兵十个师,为什么不战而放弃广州?”

    “委座,日寇进攻广州,事先是否知道?”

    “委座,广州打响后,为什么不及时派兵增援?”

    “委座,广州这样的重要城市不战而放弃,是中国战史上空前的奇耻大辱!”

    “委座,广州不战而弃守,应该由谁负责?”

    “委座,不战放弃广州,应该追究谁的责任?追究了没有?”……

    蒋介石紧闭着嘴听大家发言,脸色愈加阴沉。

    他霍然站起来说:“每次打了败仗,好像责任都应该由我来负。是的,我是最高指挥官,我应该对所有战局负责,包括不战放弃广州。负责也罢,今后我还要指挥下去,负责到底。

    仗,不是今天或明天就打完了。我们决心抗战到底,十年、八年打下去,直到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今后打大仗机会还多得很。诸位精神可嘉,但要用于抗战对敌。余汉谋在广州打得不好,有哪一位以为自己比余汉谋强,随时请来毛遂自荐,我可以把战区指挥权交给他。”

    蒋介石说完拂袖而去。

    大家默然地离开了会场。

第288章 日军逼近武汉() 
10月12日,日军第2军攻占信阳后,以第3师团控置于信阳地区。10月17日,令第10师团以一部兵力沿平汉路南下,主力在平汉路以西经应山、安陆、云梦、应城向汉阳、汉口西北迂回。因沿途未遇到阻击,于10月23日进至应山地区。被阻于大别山北麓的第13、第16师团,因守军向平汉路以西转移,于22日越过小界岭、沙窝之线,向麻城前进。

    此后,第五战区各部队即有计划地转移,并按军委会指示重新部署:

    第2集团军孙连仲部拨归第一战区,经应山向豫西撤退。第17军团胡宗南部向南阳方面集结,归军委会直辖。第21集团军廖磊部留商麻公路以东大别山区游击;第26集团军徐源泉部留商麻公路以西大别山区游击,与苏皖边区的第24集团军韩德勤部及第5集团军于学忠部,统称为“苏皖鄂边区兵团”由廖磊任总司令。第11集团军李品仙部向洛阳及马坪集结。第33集团军张自忠部向坪坝集结。第22集团军孙震部担任金口以西长江南岸守备。

    第五战区长官部奉命转移到随县。第26军萧之楚部退入铁路以西,再转钟祥。第55军曹福林部转移枣阳,归战区直辖。第29集团军王瓒绪部经云梦、应山向潜江转移。第87军刘膺古部经黄陂转孝感、应城、星市,向沔阳转移。

    10月24日,第五战区各部队遵照命令开始转移。由于平汉路南下日军已占领应山、安陆等地,最后转移的部队如第71军等在花园附近受阻,只得改变路线寻找空隙突围。第26集团军总司令徐源泉却违抗命令,不肯留在大别山区,竟擅自率部向西撤退。后被撤职,受军法审判。

    长江北岸日军第11军第6师团,因伤亡惨重在广济整补后,10月17日开始沿江西进。因沿途未遇到阻击,21日第6师团占领浠水,第119旅团占领兰溪。24日,第6师团第36旅团的机械化部队,在黄陂以东击退第3集团军一小部撤退部队,占领了黄陂。同日,日军第116师团第119旅团,乘船超越黄州,进至距武汉仅35公里的阳逻(阳罗)附近。

    长江南岸日军波田支队沿江西进迅速,10月17日占领三溪口,继续西进时在黄龙山一带遭到第11军团和第32军团坚强抵抗,遂向北迂回至第32军团北翼,于黄家大屋附近突破该军团防线,24日进至贺胜桥以东地区。日军第9师团南侧的第27师团,从星潭铺向北迂回,与第9师团并列西进,24日进至咸宁东北地区。在万家岭被歼漏网的第106师团小股残部,与第101师团共担守备任务,进行整补。至10月24日,日军已逼近武汉,对武汉形成了东、北、南三面包围态势。

    由于中**队已开始全面退却,日军第21军已攻占了广州。10月24日,日军“华中派遣军”司令官畑俊六在九江前方指挥所,下达了进攻武汉市的作战命令:派遣军所属进攻武汉的部队,应迅速果断地进行攻击,以占领武汉三镇。

第289章 武汉陷落() 
根据武汉外围战斗形势,及日军于10月12日在广东大亚湾登陆进攻广州情况,蒋介石国民政府于10月16日已决定放弃武汉,并电告李宗仁及陈诚,对第五战区和第九战区部队作了新的部署。为了各部队有计划地撤退,将罗卓英从江北第五战区调回,使其负责指挥武汉外围的作战,掩护各部队撤退。

    10月20日下午,蒋介石召开军事会议,正式宣布放弃武汉三镇。

    他在会上对将领们说:“保卫大武汉战役,迄今已经进行了四个月有余,歼敌二十余万,既达到了以空间换时间之目的,也达到了消耗日军有生力量之目的。更重要的一点,即是日军始终妄图在攻占武汉后,以我政府的妥协结束其侵华战争,而我们是在战争中得到了锻炼,愈战愈强,表明了决不妥协之决心。日军在战争中受到重创,欲罢不能。我认为,武汉保卫战是我们抗战的重要转折点,是走向取得胜利的开始。

    “我们撤退的主要方向有二,即第五战区部队撤向鄂西襄樊;第九战区部队撤向湖南。关于撤退的部署,另由各战区拟定。我已经从第五战区调回罗尤青(罗卓英),命他负责部署掩护各部撤退。

    “提到撤退,使我想起淞沪抗战和南京保卫战后的撤退。应该说每一次撤退,都是有计划的,决不是全面大溃逃。但是,上海、南京撤退中的损失,几乎要比在战场上的损失更为严重。究其原因,是各部队一接到撤退命令掉头就跑,争相夺路,加上日寇的追杀,造成重大伤亡。这一次撤退,是在日寇已经疲惫,而我军尚有抵抗能力的情况下,有计划地撤退。所以,大家一定要告诉各部队长,要争取逐次抵抗,且战且退,决不允许再发生过去那样的混乱了。你们还要告诉各部队长,本委员长决心与全体官兵共安危,始终坐镇武汉,一直要等到各部队撤退完毕,再随掩护部队撤退。

    “我们在武汉坚守四个月余,另一重大收获,即是大量的物资和工业设备、人员,都已陆续撤到大后方,但在武汉三镇一些工业设施、建筑和残存的物资,有的无法运走,有的来不及运走了。我们决不能留给敌人,要对日军实行焦土政策,使其‘以战养战’的企图不能实现,这要成为今后放弃城镇的既定政策。我们决不能让日寇利用我们的物资、设备,作为他们生存的资料和手段。

    “放弃武汉的确切日期,另由军委会下达命令。今天我在这里只不过是‘打招呼’,打招呼的目的,不是宣称放弃武汉三镇的决心,因为这个决心我们早就下了的。打招呼是为了使大家有信心做好有秩序撤退,不能乱,千万不能乱!”

    10月24日,蒋介石正式下令放弃武汉,当晚离武昌飞往衡阳。

    25日,军委会宣告“自动放弃武汉”。

    25日夜,日军第6师团占领了汉口北郊的戴家山阵地;波田支队突破守军第55师阵地,占领了葛店。当日夜,武汉中国守军各部队均已按计划撤离市区。

    26日,日军第6师团占领了汉口;波田支队占领了武昌。

    27日,配属波田支队的第60联队占领了汉阳;第9师团占领了贺胜桥;第27师团占领了桃林镇,并切断了粤汉铁路。这时武汉守军已撤至湘北及鄂西地区。

    至此,武汉三镇全部陷落。武汉保卫战宣告结束。

第290章 中国军队转移() 
罗卓英自江北第五战区调回,负责指挥武汉外围作战,掩护各部队撤退。

    蒋介石一走,军委会撤退令一下,各部队无心抗敌,便争相夺路撤离。在武汉的部队只有郭忏第94军第185师和一些宪兵、警察。这些部队只能掩护撤退机关,无力抗敌。

    罗卓英原本指挥关麟征和甘丽初两个军作战的,关键时刻,这两个军竟与他失去联系。他几乎成了光杆司令,只得按计划将工业设施、建筑和残存物资放火焚烧后,带领司令部经贺胜桥往岳阳方向撤退。

    当罗卓英到达贺胜桥时,遇见第13师方靖部在此守卫。

    他十分惊奇地问方靖:“你的部队怎么会在这里?”

    “是委座亲自下命令,着第13师于贺胜桥掩护各部撤退的呀。”

    方靖说:“总座,你怎么会撤到这里来了?”

    罗卓英说:“我要向岳阳方向撤退,不往此地怎么走?”

    方靖报告说:“职师奉命在粤汉铁路贺胜桥一带设防,掩护物资南撤。日寇一个旅团由黄石、大冶方面向贺胜桥以东金牛镇突破后,继续向贺胜桥西进,被职师迎头痛击,日寇转而攻占贺胜桥以南咸宁县城,将贺胜桥包围了。”

    罗卓英听了为之吃惊:“唉!竟然闯进敌人包围圈!”

    方靖说:“总座放心,现在部下派两个营,护送您渡河突围!好吗?”无错小说网不跳字。

    罗卓英万分感激地说:“好!好!太好了!”

    方靖即令一名副团长带领两个营,护送罗卓英突围。

    日军占领武汉后,为扩大占领区及保障武汉安全,日本大本营于10月27日命令华中派遣军:“将其占领区保持在信阳、安陆、岳阳一线之内。”华中派遣军遂于27日命令:第2军负责肃清安陆、应城以东地区的中**队;第11军进行追击守军,攻占岳阳。

    日军第2军第10师团于28日占领了安陆、花园等地。第11军于29日分三路进攻岳阳:第9师团从武昌沿粤汉路进攻岳阳;第6师团第11旅团与海军协同,从汉口乘船溯江进攻岳阳;第27师团从咸宁以北南下,进攻崇阳、通城,以策应、掩护进攻岳阳部队的左侧背。

    这时,第九战区第2兵团张发奎部已大部转移至幕阜山地区,日军沿途未遭到有力抵抗。第9师团及第6师团第11旅团在海军支援下,于11月11日晚攻占了岳阳城;第27师团于11月4日至6日先后攻占了通山、崇阳,与中国第九战区部队隔江西的修水、湖南的新墙河对峙。

    至此,日军进攻武汉作战暂告结束。

第291章 战局重要转折() 
武汉保卫战,自1938年6月初开始至10月下旬结束,历时四个多月。10月25日,中**队主动放弃武汉;日军26日、27日占领武汉三镇,武汉保卫战即告结束。

    中国参战兵力第五战区、第九战区共124个师、两个骑兵旅、十个炮兵团和海空军各一部,共约95万人。日军参战兵力17个师团、三个旅团和炮兵部队、海军陆战队各一部,共约35万人。日军伤亡15余万人,中**队伤亡40余万人。

    武汉大抗战意义:日军调集了侵华战争以来的最大兵力,苦战四个多月,不但没能消灭中国部队主力,而且遭到沉重打击,兵力伤亡惨重;使其国力因损耗过大而开始下降并急剧表面化。武汉会战后,日军再也无力组织这样大规模的、以进攻城池为目标的战略进攻,而被迫转为战略防守。自此中国抗战,从战略防御阶段发展为战略相持阶段,从而导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