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大抗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华大抗战- 第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师自师长陈瑞河以次兵夫,咸抱与富金山阵地共存亡之决心,坚守阵地,肉搏逆袭,支撑危局,始终保持富金山、800高地之阵地线,一再坚强抵抗,屡予敌以反击,士气极旺,迭挫顽敌。

    至13日午后,敌再举猛攻,以飞机数队,往复轰炸,我预备队使用殆尽,营长及守兵80余人同时殉难,富金山遂陷敌手。但800高地依然仍在我手,并未被敌夺取。该师伤亡极重,所存寥寥。在所获敌军官日记记载,为其部队入中国以来首次遭遇最坚强之抵抗,并称为最优秀之敌云云。

    而敌之损失综合各方面报告:四联队长伤二、亡二,旅团长沼田德重负伤,生死未卜,直认为开战以来空前未有激战,又部队长之死伤亦不尽讳言。是则守军陈师之壮绩,已获得超出的代价,尤其精神上足使敌确认为愈战愈勇,抗战精神,历史弥增,令其气短,……”

    洋洋千言,淋漓尽致。

    富金山之战,据日本军史资料记载:宋希濂军击毙日军4;506人,其中将校军官172人;负伤17;380人,其中将校军官526人。合计21;886人,其中将校军官698人。第36师原有二旅四团计11;000人,损失四分之三,约七八千人。这与淞沪抗战以来,敌我伤亡为一比三相比,表明是巨大的胜利(敌我伤亡约为三比一)!第36师取得的战果确实辉煌。

    宋希濂荣获华胄奖章与奖状。第36师撤下来后,尚能编成一个团,由宋希濂亲自掌握,陈瑞河带着军官干部赴襄河接受整补。

第279章 潢川阻击战() 
9月12日,各部遵照孙连仲的部署:第77、第51两军基本维持原状,仅第51军左翼延伸至大湾、九个湾,与第71军联系;第71军占领庙高寿、花烟山亘龙湾之线。在自皂靴河右前方高地经大佛山至羊山为二线;第30军以一团占领武庙集以东高地、与龙湾之第88师联系,其余占领棋盘山、近水寺、梓柏岭、罗店子之线;第42军占领赵家棚、和风桥、张家湾、陈家湾之线;第27军团一个师守备潢川城,一个师配置于潢川附近机动侧击敌人。

    张自忠将军以第180师附骑兵第13旅为城防军,以一个旅守潢川城,主力在城外机动;第38师附骑兵第2旅为野战军,位于潢川东南地区机动袭击敌人。军团部设在任大庄。

    白崇禧电话指示孙连仲:第17军团于9月20日集中信阳、罗山一带,第27军团及第2集团军为掩护集中,须确保潢川、商城,迟滞日军。次日又指示:为避免决战,商城不必固守,应竭力牵制敌人,策应潢川之防御。

    孙连仲即派一部于白雀园,策应第27军团作战。

    张自忠将军按照战区作战意图,当即召集营以上军官训话。

    他说:“关于武汉保卫战的重要意义,我已再三向你们讲过了,今天再简单地重复一遍:日寇企图以夺取武汉,迫使我政府放下武器结束战争;我们要以长期抗战摧垮敌人,守卫武汉,显示我军的实力。信阳是武汉的门户,第五战区将第17军团集结于信阳、罗山一带,令我部在潢川坚守至二十天,至少要坚持一周时间,以保证主力之集结。

    这是关系重大的指令,我们必须横下一条心,在潢川坚守到主力集结完毕。我们常说:军人在战场上应视死如归。当此国家民族危亡之际,我们如能战死疆场,可谓死得其所了。我已经将坚守潢川的重要性告诉诸位了,我想就不必再以军令、军法加以告诫,诸位当恪尽职守,坚持到最后。”

    张自忠原系冯玉祥西北军的常胜将军,素来治军严整。他常对部下说:“我们共患难多年,但军法无情!”徐州会战时,他是第39军军长,辖两个师共五个旅,师旅长都是他的得力战将。但因作战不得力,却撤了两个旅长、一个团长的职,另一旅长调任其他职务。他要求部将坚守阵地,无论多么艰苦,也必须坚守到最后,没上级命令,他是决不会改变决策的。

    9月14日,日军分两路,一路直趋潢川,一路向潢川以北息县迂回。激战一昼夜,与敌相持。次日,日军采取正面佯攻,以有力一部迂回第26旅左侧,该旅竭力阻击。敌我反复冲杀,异常激烈。经过四天激战,部队伤亡极大。

    旅长张宗衡用电话向张自忠报告战况,张自忠说:“打仗动枪动炮,死人伤人自是难免。关键是你要沉着、冷静,设法避免、减少伤亡。要相信:我们有伤亡,日寇也有伤亡,或许他们伤亡比我们还多;我们有困难,日寇同样也有困难,或许他们困难必我们还大。在这种时候,就看谁能坚持到最后,谁有毅力忍耐,胜利就属于谁。”

    随后,张自忠又亲笔写了同样内容的信,派副官送到阵地上。张宗衡即命传令兵将军长亲笔信,拿去给各级军官传阅,以鼓舞士气。士气大振,终于将进攻之敌击退。

第280章 张自忠晋升() 
9月16日,日军攻占息县城,并向罗山方向进犯。第27军团后路受到威胁,掩护主力集中的任务将不能完成。张自忠即令第38师分两路向北面之敌进攻。黄维纲师长以第113旅第223团,从潢川北十五里铺出击,力求阻敌于潢川东北地区;以第112旅和114旅,向息县南二十五里铺出击,以牵制日军西进。

    第38师与日军激战三昼夜,双方均伤亡惨重。日军为牵制中**队,再次向潢川发动猛攻,并从东西北三面采取包围态势。部将们见形势不利,建议张自忠下令后撤,张自忠坚决不许。

    他说:“我们分兵袭击敌人,牵制敌人进攻;敌人也分兵袭击我们,牵制我们进攻。我们能坚决顶住,就支援了我们的进攻部队;我们退下去,就拉了我们进攻部队的后腿。所以无论如何,我们要坚决顶住。”

    又经过两昼夜激战,日军未取得进展。

    9月18日傍晚,第27军团指挥部所在地五里棚被围。张自忠考虑到潢川守军兵力单薄,就不向各师求援,自己亲率警卫营突围,然后派参谋通知第180师师长:司令部转移,并叮嘱必须尽全力确保潢川;又命令第38师抽调一个团守光山,随后将军团部移至光山。

    9月19日,日军以主力围攻潢川,一路两千余人在城西南切断公路;潢川城北、城南全被日军炮火摧毁,城北守军在抵抗中伤亡惨重,敌军突入,发生巷战。守军几乎战至最后一人。19日午夜,第五战区下令潢川守军退守经扶(新县)。20日光山失守,中**队退守孟家山继续抵抗。

    第27军团在潢川的阻击战,得到第五战区高度评价,电请蒋介石提前补充,奖励有功将领。电文说:

    “查张军团长自忠守横川,与敌激战五昼夜,其在横川城内的部队,被优势之敌包围,与毒气之攻击,尤能艰苦奋斗,不求增援,20日始因伤亡过重,退出该城,该军团长尚能遵守命令,恪尽厥职,殊甚佩慰,拟请钧座特以嘉奖,该军团所缺兵额武器,并请提前补充,以资鼓励。”

    张自忠是一位有骨气的爱国将领。七七事变后,第29军军长宋哲元退出北平,张自忠忍辱负重,留在北平与日军周旋,外界不明真相,颇有非议。后张自忠转辗到南京请求审查,真相大白后,复任第59军军长。徐州会战时,率部驰援临沂,为台儿庄歼敌创造了良好条件。徐州会战撤退时,张自忠率部掩护大批主力部队撤退,起到了极大作用。第27军团在横川战役中伤亡极大,部队撤到新县后,两个师又两个骑兵旅,仅缩编为四个旅八个团。

    蒋介石看了第五战区的战况报告,不禁欣叹道:“壮哉,张荩忱(张自忠字)!”于是提笔批道:“准予所请,着将第27军团扩为第33集团军,张荩忱为集团军总司令。”

    几个月内连晋两级,这在高级将领中是罕见的,足见蒋介石对张自忠十分器重。

    第27军团在新县休整,张自忠抓紧时间召集营以上军官作战役检讨。他对作战英勇者表扬奖励,对表现欠佳者批评处理。

    他说:“我们常说‘军人有守土卫国之责’,又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现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之际,我们军人正是报效国家之时。在战场上英勇杀敌,寸土必争,是我们的职责,要完成这种神圣的职责,只有不怕牺牲,全力以赴才行。在潢川战役中,有几位部队长出生入死,不怕牺牲的精神可敬可佩,应予表扬;为国捐躯的官兵,除哀悼外,我们要发誓为他们报仇!但有一些部队长贪生怕死,部队在作战,他却躲得无影无踪,这是极其可耻的。兵熊一个,将熊一窝,这样的部队长如何要得!”

    张自忠当即宣布,对作战不力的三个团长,两个撤职查办,一个免职留任,戴罪立功。他告诫各部队长,要抓紧时间做好休整,积极准备迎击来犯之敌。

第281章 罗山战斗() 
日军占领潢川后,即由潢川西进,另一部乘汽艇百余只,溯淮河向息县故城前进,会攻罗山。中国第45军刚由湖北襄樊开到,该军第124师守备信阳及五里店,第125师在罗山以东布防,并以两个营守备信阳。第45军原属邓锡侯、孙震率领的第22集团军,从徐州战场撤退到襄樊整补。整补尚未完毕,即奉命开赴战场。9月下旬,第45军到达信阳附近。当时第17军团胡宗南部主力正在集中,第45军归胡宗南指挥。

    胡宗南在信阳召集第45军团以上军官会见。身材弱小、其貌不扬的黄埔生胡宗南与蒋介石是同乡,借此乡情赢得了蒋介石宠信。他曾公开对部下说:“我的长官只有一个蒋委座!”言下之意,他只听蒋介石一个人的话,其他任何顶头上司他都不肖一顾。他与蒋介石站在一起照过相,他比蒋矮多半头。他经常拿此照片向袍泽炫耀,说:“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狐假虎威,别人不敢干的事他都敢干。

    胡宗南笑容可掬地与第45军团以上军官握手、寒暄,并说:“知道你们都是四川人,爱吃辣的,我让小厨房(高级军官小灶)备了饭菜,让厨师每道菜都多放点辣椒。”

    然后向军官们介绍了最近战况:“日军第105师团已突破第27军团防线,潢川失守,第30军放弃商城,日军移兵罗山、息县。现在第17军团尚未部署完毕,要求第45军先行抵抗,掩护主力集中和部署就绪。”

    就这样一个简单的理由,便把第45军推上了第一线;第17军团主力从容地部署在第二线。胡宗南要求:第45军两个师迅速开赴罗山、息县抗击日寇,军指挥部必须设在罗山方面。最后他还礼貌地征求第45军诸位军官的意见,大家无话可说。

    饭后,第45军军长陈鼎勋带着自己的部将回到司令部,立即下达作战任务:第124师固守罗山城,以确保罗山县城为目的,在罗山县城东的任岗、城南小罗山、罗山城占领阵地,构筑防御工事。第125师担任罗山以东15公里的竹竿河防御,重点在两岸的桥头堡。

    9月20日,日军第10师团沿公路向第125师第750团防御阵地发动猛攻,守军坚强抵抗,激战一小时,日军不得进展,于是转锋攻击竹竿河东岸桥头堡,并以敌机十架集中轰炸,企图以战车掩护步兵过桥,同时强渡过河。日军炮火猛烈,守军伤亡过半,只得撤回河西岸,会同西岸主力,在沿河及西岸桥头堡进行抵抗。

    日军反复由桥上冲击,并行强渡,第750团以火力封锁,激战至夜。当晚10时,日军一部强渡成功,并向集镇发展,第750团第1营在抵抗中伤亡过重;午夜,第2营增援,但日军已攻破西岸桥头堡,大批日军到达西岸。次日午后,集镇失陷;第2营还守原阵地,第1营退守村落抵抗。

    第125师第739团,在公路左侧地区与敌激战,日军施放毒气,部分官兵中毒,日军趁势猛攻,官兵们以湿毛巾围在脖子上捂住口鼻,继续抵抗。战至20日晚,第125师奉命退守罗山地区待命。

第282章 整连全牺牲() 
第124师进入阵地后,抓紧构筑工事,并在主要交通要道上埋设地雷。次日拂晓,日军开始进攻,任岗前进阵地稍事抵抗后,即退回主阵地。日军以猛烈炮火向第739团阵地轰击将近一小时,然后以步兵发动冲锋。守军主力以各种火力向日军猛烈射击,日军被击溃。

    日军延伸炮火轰击,引起任岗松林大火,隐蔽在松林内的预备队进入前沿阵地。日军反复施放毒气,均未得逞。另一路日军向罗山城南小罗山阵地猛攻,守军这里的一个排退下来。

    日军占领阵地后,居高临下以猛烈机枪火力向南关汽车站袭击。第124师指挥部设在此。师长曾甦元和团长林肇戊被封锁在屋内,破墙而出,落荒而逃。越出日军火力外,才找到部队,派一个营强攻小罗山高地。经反复争夺,收复了小罗山高地。

    但曾甦元受此一惊,却认为,若大部日军占领小罗山高地,即可迂回守军右侧背,有被围歼之危险,便决定放弃任岗和罗山县城,退守罗山县城西南子路河西与栏杆铺沟山地。

    军长陈鼎勋闻讯,当即命令禁止,并派参谋长前往督战。但曾甦元却不听命令,仍撤出罗山县城,放弃了任岗。第124师原不隶属第45军建制,曾甦元原不属于陈鼎勋指挥,所以不听陈鼎勋的命令。陈鼎勋对曾甦元违令行为无可奈何,而第五战区长官却归结于军长陈鼎勋作战不力,给予撤职留用处分。

    第124师放弃罗山,第125师被迫后撤。第一道防线基本崩溃。胡宗南不得不派出第17军团精锐部队:第1军第1师第1旅附炮兵第11团及战防炮营占领小罗山、张湾之线。第124师在第1军右翼,第125师在左翼。敌我展开炮战,炮声隆隆,硝烟弥漫。日军放出观测气球,侦察守军炮兵阵地,然后准确地猛轰守军炮兵阵地,守军炮兵不得不转移阵地。

    激战一天,中**队退守信阳、罗山之线栏杆铺沿浉河西岸之线布防。日军选择薄弱点强渡浉河,几度被守军击退。最后,日军从第125师第750团与第379团接合部突破缺口,大部日军突入,占领几个村庄,逐渐扩展。

    第750团第1营第3连据守一个村庄,被四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