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大抗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华大抗战-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9月13日,中国红十字会第6救护队的救护车,开到杨行附近时,忽然四架敌机低空飞来投弹,救护车被炸毁,司机杜连生腹部被弹片击中,救护组副组长徐忠明手臂被炸伤。

    9月29日,红十字会第3救护队去前线救治伤兵。救护车开到顾家宅附近,遭到日军机枪扫射,队员郑志强中弹牺牲,还有几人负伤。第1救护队队员陈广元、第4救护队队员倪成康等人,被敌机扫射殉国。

    10月15日,中华青年救亡抗敌团的救护队,正在阵地上抢救伤员,遭到日军机枪扫射,20岁的孙敬业被击断两腿,流血过多惨痛牺牲。临死前,他拉着队员的手说:“为国服务,努力奋斗。我去了,你们珍重,努力!”

    在激战前沿罗店,红十字会第1救护队在枪弹硝烟中,抢救了一批又一批伤员。8月23日,敌机把罗店炸成了一片焦土,第1救护队房屋倒塌。中国部队撤退了,副队长苏克己率领青年医生刘忠武和谢惠贤、陈秀芳两位护士也准备西撤。突然空中一阵雷鸣,一架中国飞机被敌炮击落在罗店郊外。驾驶员身负重伤,趁日军还未赶到,救护队把他抬到了安全地方。

    罗店医院院长苏克己正给飞行员动手术,护士谢惠贤发现日本兵来了。救护队员立即把伤员藏在旁边猪圈草堆里。30多个日本兵包围了救护队员,并开枪打死一名护士。

    日军把苏克己、刘忠武、谢惠贤、陈秀芳四人押走后,酷刑拷打。遍体鳞伤的救护队员英勇不屈,怒斥日军暴行,痛诉日军罪状。日军恼羞成怒,开枪把他们四人打死。院长苏克被碎尸六段,身首分离!白衣天使青春热血染红淞沪大地!

    国际红十字会将苏克己等四烈士名字记入史册,宋美龄得悉苏克己等四烈士事迹,在中央广播电台用英语向全世界,控诉日军残杀红十字会医护人员的罪行!

    上海红十字会会长蒋梦麟、杜月笙、刘鸿生在烈士纪念碑上题诗赞道:

    “炎炎华夏,浩浩烟尘。八年抗战,泣鬼惊神。壮哉诸子,罔顾艰辛。枪林弹雨,重义轻生。恤伤迂难,慷慨成仁。沸腾热血,惨烈绝伦。以寒敌胆,以拭国人。河山不改,姓氏常新。”

    血洒疆场的白衣天使,依然在炮火弹雨中奋勇前进!

第051章 募捐救国匹夫有责() 
7月22日,上海市各界抗敌后援会成立。全市500多个团体两千多位代表出席大会。大会主席团主席、上海商会会长王晓籁讲话,号召全市工农商学370万同胞,取得一致行动,努力于救国工作,并望人人本着自爱爱国,自救救国的精神,以挽救国难。

    “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上海市民真正做到了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上海市地方协会会长、抗敌后援会筹募委员会主任杜月笙,立即在报纸上发布“抗敌后援会筹募救国捐”的广告,确定由银行或钱庄代收所捐款项,全部公布。所得捐款,全数汇呈军事委员会统筹支配。凡捐两千元以上者,可照捐款人意志使用;捐款一千元以上者,由上海抗敌后援会发给褒奖状;三千元以上者,由上海市政府发褒奖状;五千元以上者,呈请国民政府发给褒奖状或荣典。

    7月28日《新闻报》发布《上海市各界抗敌后援会征募救国捐宣言》。

    宣言说:“保卫中华民族之神圣战争,已于古都揭其序幕,中央当局宣示决心,全国将士奋勇效命。时至今日,有敌无我,有我无敌。五千年之祖宗庐墓,亿万年之子孙命运,均将于此最后关头决其荣辱。吾人如不甘为奴隶,不甘作牛马,不甘永受鞭挞,不甘长被宰割,则在此千钧一发之时机,当有毁家纾难之精神,捐款救国,救国自救。现代战争,除精神条件外,必须具备物质条件,具备物质条件以后可以持久,尔后可以决胜。序幕既开,抗战到底。敌人一日不去,抗战一日不停,抗战一日不停,捐款一日不止。凡吾同胞,父诏兄勉,缩财节用,各尽能力,共救沦亡,黄帝在天之灵,实拭凭之。”

    此后,筹募委员会开始组织募捐活动。

    杜月笙将自己大达轮船公司的轮船,全部征给政府沉于江阴要塞的长江航道,以阻塞日军舰艇深入内地。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合捐30万元;农业银行捐五万元;各商业银行合捐30万元,共65万元。

    棉布业公会募捐10万元;绸缎业公会募捐10万元;交易所联合会捐款三万元。中南银行同仁捐款5;400元。中医药公会捐紋银100两、现洋200元、银盾58两。

    海关华员捐款两万元、捐金器174件。海关税司丁贵堂募捐五万元,两万元为慰劳金,两万元为救护金,一万元救济难民。

    崇信纱厂老板邵声涛捐款五万元。乙丰纱布店经理王赓才捐款一万元,五千元慰劳将士,另五千元创办伤兵医院。

    招商局南堆栈职员汤琴南,捐出几块稀有古币:中华帝国洪宪纪元币,宪法纪念币,中华民国纪念币,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10年9月纪念币各一块。

    儿童界救亡协会组织童子军,顶着烈日穿行大街小巷募捐,将捐款购买汗背心1;000件,印上“还我河山”四个鲜红大字,送往前线。……

第052章 侨胞商贾捐款救国() 
上海民众捐款救国的消息通过报纸广播传到全国。出国考察的粤军首领陈济棠,在意大利得知沪战爆发,即致电南京政府捐献港币700万元,以充抗日军费。

    镇江盐商李翼如是淮扬八大盐商之一,家有典基170间,内有花园回廊,亭台湖石,门市房49间,连地基价值10万元以上。李翼如找到筹募委员会,要求将他全部房产估价购买救国公债。

    著名报人史量才的夫人秋水,将其庐山庐林的房产连同家具,无偿捐送政府拍卖,作为抗日捐款。苏州国学大师章太炎的夫人汤国梨,将其一所房产变卖,作为救国捐款。

    苏州灵岩寺佛教高僧印光法师为救济难民,捐大洋600元,其他法师共捐国币1;013元。

    广西恭城县乡民何焕三,将所有田业每年收入之租谷300担,捐作抗日军粮,一直捐至抗日胜利为止。……

    上海民众抗日救国义举也激励了海外华人。侨务委员会仅“八·一三”抗战期间,收到捐款18宗,八万余元。在沪开办纱厂和织布厂的菲律宾华侨郑玉书,认购两万元救国公债,将其轿车给抗敌后援会使用,并将他每月房租3;794元如数交给政府,而且捐至抗战胜利。

    南洋巨商胡文虎多年精研中医药,他嘱咐“虎标永安堂”上海分行经理胡桂庚,动员该会全体同仁募捐:敝堂同仁,凛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发起捐薪助饷之举,每人月薪抽提一成,计每月可得八十五元三角,按月送交各界抗敌后援会指定收款机关国华银行,并每月捐赠八卦丹、万金油、头疼粉各50打。至抗战胜利。除捐款外,许多华侨回国投入抗日战场。

    秋天了。杜月笙为筹募棉背心和认购公债在电台广播后,几天就收到十几万件。永大银行吴瑞元捐五万件。杜月笙以中汇银行名义捐三万件。万墨林捐1;000件。张慰如夫人捐1;000件。纱布交易所捐1;500件。前方将士需要什么,后援会就筹募捐什么,送往前线去。

    国民政府从持久抗战考虑,为减轻民众负担停止捐募。从9月1日开始发行救国公债五亿元,并颁布奖励办法。一月内,共认购救国公债五千多万元。筹募救国捐134万元,金银物品14;558件。纱业巨商吴瑞元以个人名义捐公债15万元,居全上海个人捐款之首。

    “妇慰分会”作出决定:9月5日为妇女献金日。这一天,上海女子银行热闹异常,各界妇女献出戒指、手镯、项链,把自己最心爱的首饰,献给神圣的抗战救亡!

    何香凝拿出50块银洋,她的小外孙女献出了惟一的金戒指。“妇慰分会”的其他领导人也纷纷带头,杨虎的夫人田淑君献出了好几件金银器皿,刘玉立献出了金镯子和钻石戒指,张湘纹献出了20多件金银器物。这一天,仅“妇慰分会”常委就认购救国公债两万三千元。

    妇女界的爱国热潮一浪高过一浪。新婚夫妇献出了结婚戒指,儿童们献出了糖果费和储蓄罐,老婆婆献出了珍藏多年的首饰。不到一个月,妇女们认购救国公债额就达2。4亿元!

    10月10日,上海民众发起大规模慰问劳军活动。市民联合会制造了四面巨幅大锦旗,旗上分别绣着“鼙鼓宣威”、“气吞暴日”、“为国干城”和“民族光荣”。

    上海地方协会慰劳部队抗敌饼50万个、香烟50万支、绒线马甲500件,每一伤兵都能得到卫生衫一件、袜子一双、毛巾一条、香烟一盒。

    上海总工会将铸的一枚抗敌纪念章分送官兵,上面镌“民族英雄”,系有红色缎带。

    商务印书馆以双十节加班薪金一千元,捐给慰劳委员会代购慰问品劳军。戏剧界分两组到伤兵医院慰问演出。妇女互助会、中华海员会等到各部队医院慰劳将士。

    蒋介石也派出励志社总干事黄仁霖赴沪犒劳受伤官兵。30多所伤兵医院有五千多床位,伤兵每人法币10元,尉官30元,校官50元,将官100元。纸袋上印有慰勉词:“昔有关公,刮骨疗毒,忠勇良模,同志毋忽。古语有云:克勤克俭,节衣缩食,免受艰辛。”

    中国四万万被压迫同胞,在外敌入侵国家危亡之际,万众一心共御外侮了!

第053章 松井石根率日军登陆() 
8月13日,日本内阁会议做出决定,派遣第3师团和第11师团参加上海作战。15日,任命松井石根大将为上海派遣军司令官。59岁的松井石根是一个“中国通”。他父亲是研究中国古文的汉学家。松井石根在日本陆军大学深造期间,专门研究中**事、政治、经济、情报等。1906年毕业后被派到中国,先后任广东、上海、南京领事馆和公使馆武官,后任关东军高级参谋和驻哈尔滨特务机关长。松井石根在中国12年中,有6年在上海领事馆任武官。他致力于搜集华东地区军事情报,对江浙沪的社会状况十分熟悉。他以“大亚细亚主义”为事业,在日本朝野人士中大肆鼓吹“和平”,并在中国广交“知友”,劝诱有识之士。

    1936年春,任职“大亚细亚协会”理事的松井石根,在满洲、蒙古、华北和华南等地游说后,来到中国首都南京,拜访了外交部长张群和军政部长何应钦。

    他提出“满洲已既成事实暂可不议,但华北之特殊形势,应尽速解决自治”。

    张群说:“中国政府绝对不能承认满洲国独立。”

    何应钦说:“无论日军如何强大,要想灭亡中国是不可能的。两**队如果继续对峙下去,双方都将陷入无法挽回的局面。”

    一身戎装的蒋介石礼节性地接见了松井石根。他们之间曾有过往来,蒋在留学日本振武学校毕业,去高田联队当兵回到东京后,是松井帮他找的住宿地方。他们叙说旧情,海阔天空。当松井谈到“满洲交予溥义”时,蒋介石却怒斥溥义是“叛变行为”。他对松井说:“先总理在神户演说过‘大亚细亚主义’,那是平等互利之大亚细亚主义,绝非恃强凌弱侵略霸占!”

    三天的南京游说,蒋、张、何的态度,使松井石根十分沮丧。

    一年后,这位口口声声推进“日中精诚合作”的松井石根,却忽然率领日本大军挥舞着战刀,气势汹汹向中国上海杀来,对他来说,这确实是一种极大讽刺。

    8月22日中午,上海派遣军总司令松井石根到达马鞍群岛,按照预定作战计划,他命令23日拂晓开始登陆。第3师团在吴淞附近(狮子林及宝山)登陆后,要确保登陆点,并准备向大场镇附近进攻;第11师团在川沙口附近登陆后,先头部队迅速进入罗店镇,对嘉定进行攻击,并准备尔后,向南翔及顾家宅附近前进。

    当日下午,松井石根与日海军第3舰队司令长谷川清在马鞍群岛军舰上相会。

    两人握手、寒暄、落座后,松井石根指着地图说:“第3师团和第11师团,同时从吴淞附近及川沙口登陆,尔后兵分两路南下,一路进攻罗店,一路进攻大场镇。两路大军分头切断张治中的退路。由困守杨树浦和虹口的海军陆战队从正面反击,将张治中部合围全歼之!”

    长谷川清恭维说:“松井君,不愧为皇军柱石,一出场就亮出大手笔,要做一篇大文章。”

    “过奖了,长谷君,哈哈哈……”松井石根傲慢地笑了笑,接着说:“长谷君,请你务必做到两点:(1)海军以主力协同陆军登陆,以一部在杭州湾及扬子江上游七丫口(上海西北约45公里)佯攻。(2)在第3师团登陆时,以海军特别陆战队作为登陆掩护队。”

    长谷川清说:“松井君,请放心,我一定鼎力相助,保你打好这一仗!”

    22日夜晚,日军两个师团在马鞍群岛集结后,为便于登陆换乘小型舰艇。23日零时,第11师团先遣部队进至川沙镇以北地区强行登陆。当时长江南岸守备区仅有第56师,而守备川沙口的部队仅有一个连,阻止不住日军登陆。日军占领川沙镇,并有一部进至罗店。

    23日5时,第3师团第3旅团先遣部队在舰炮掩护下,在吴淞镇南的铁路轮渡码头及张华浜强行登陆。中国守军保安总团及税警总队虽英勇抗击,但未能阻止日军登陆,并占领了江岸至铁路间的滩头阵地。

    此时,中国第18军(第11、第14、第67师)已到达京沪地区:第11师在大场镇,第14师在常熟附近,第67师及军部在苏州、无锡地区。教导总队第2团也已到沪,第51师及第3师则正向苏、沪输送。上述各部队均归张治中指挥。此后中**队主要作战任务,由围攻日海军“上海陆战队”转为抗击登陆的“上海派遣军”。

第054章 中国军队奋起抗击() 
8月22日夜晚,张治中乘月色到江湾前线,指挥各部继续向孤守上海之敌猛攻,并以夏楚中第98师全部投入,准备以全力先攻克杨树浦日军据点。以宋希濂第36师、王敬久第87师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