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大抗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华大抗战- 第1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26日,日军第12军令第110师团以主力进攻西峡口,以一部进攻淅川;令第115师团以主力进攻老河口,以一部进攻老河口西北约45公里处的李官桥,控制汉水上游;令步兵第87旅团进攻南阳,令骑兵第4旅团进攻老河口机场。

    27日傍晚,骑兵第4旅团攻占了老河口机场。30日夜,第87旅团攻占了南阳城。第115师团之一部于29日占领了丹江东岸的李官桥。

    4月1日和2日,中国守军进行反击。

    日军骑兵第4旅团于31日及4月1日,连续向老河口发动攻击,均被中国守军击退,且受重创。第115师团主力于4月2日到达老河口外围,鉴于骑兵第4旅团遭到惨重打击,不敢立即发动进攻,经休整补充后,于4月7日拂晓发起攻击。

    激战终日,日军多次冲击均被守军击退。日军先头第1中队基本被歼,其他中队被迫撤退。当晚日军又组织两次攻击,也遭失败。

    4月8日10时,日军经整顿后再次发动猛攻,经过数小时激战、肉搏,日军以伤亡近四百人的代价,傍晚时分攻入城内。

    中国守军分两部分,撤至汉水西岸和老河口以南地区。老河口被日军占领。

    早在4月4日,******即电令第一、第五战区组织反攻,说日军补给仅能维持数日,天下雨路泥泞,战车难以活跃,此正歼敌最佳良机,希积极反攻。但当时守军各部正遭日军进攻,无力组织大规模反击。

    4月12日夜,守军向光化、老河口、李官桥反攻,但均被日军击退。

    4月28日,守军第22集团军一部曾一度攻至老河口城区,但因后继缺乏,被迫退回汉水西岸。此后双方形成对峙。

    从3月22日至5月1日,中国空军及中美空军混合团共出动飞机1,047架次,其中轰炸机出动393架次,共炸毁日军火炮24门、战车36辆、卡车172辆、船只48艘、地面飞机18架,在空战中击落日机五架。中国空军损失五架。

第384章 芷江战斗日军惨败() 
芷江位于湘西雪峰山脉怀抱之中,是国民政府重要战略基地之一,储备有大量作战物资。中美空军在粤赣边区及湘桂一带的基地被日军摧毁后,芷江机场成为中国空军的重要基地。

    日本派遣军将进攻芷江地区的任务交给第6方面军的第20军承担。

    3月30日,冈村宁次到第20军指示进攻芷江事宜。

    4月5日,第20军召开师团长及旅团长会议,下达进攻芷江地区的命令。会议决定:

    4月5日正式开始进攻之前,第116师团于4月11日派出一个步兵大队,以突袭作战方式从宝庆秘密向雪峰山区龙潭铺地区前进,占据雪峰山隘口,造成守军的混乱,为后续部队进入雪峰山区围歼中**队主力,及进攻芷江制造有利条件;第64师团驻沅江城的步兵旅团,于4月13日派出两个独立步兵大队南攻益阳,以造成中**队的错觉,并牵制在常德的中国第18军。

    中国陆军总司令部侦知日军进攻即将开始,于4月11日下达作战预令:令暂6师改归第4方面军指挥,担任芷江机场守备;第3方面军第94军迅速完成战备,向芷江附近推进,协助第4方面军作战;第六战区派出第92军协助第4方面军作战。

    4月13日,日军第116师团主力兵分三路,向芷江地区发起全面进攻。

    4月15日,中国陆军总司令部下达作战命令:令第4方面军以主力于武冈、新化之线与日军决战;第3方面军第94军由靖县、道通地区,第10集团军第92军由常德、桃源地区,向武冈以东及新化方面进击,协同第4方面军作战;新6军由云南空运至芷江,为第4方面军总预备队。

    战斗至18日,日军主力第116师团的右纵队第109联队已进至隆回司;中央纵队及左纵队突破守军阵地进至资水以西;担任突袭任务的第109联队第1大队则已进至大黄沙附近。

    4月19日至23日,第116师团右纵队第109联队在大黄沙及隆回司,遭到中**队坚强抵抗,战斗异常激烈。

    24日,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命令第18军参加主力决战,中美空军空中支援。

    战至30日,日军三路纵队的进攻,均被中**队击退。

    5月1日,中国第4方面军展开全面反击,第18军和第94军也开始由南北两个方向,向日军左右两翼逼近。

    日军被迫自5月3日起,由攻势作战全部转为守势作战。日军第6方面军向派遣军请求增加二至三个师团再发动新的攻势,派遣军无兵可派予以拒绝。日军第20军为挽回败局,经派遣军司令部批准,于5月4日下午,向第116师团及第58旅团下达了撤退令。

    同日,中国陆军总司令部下达了转为攻势的命令。

    5月9日,在强大空军机群支援下,第4方面军各军向日军发起全面攻击。

    激战至13日,第74军与第94军协力击溃了日军第58旅团主力,攻占了高沙市并将该旅团第1**队包围在高沙市西北地区;第100军在重创日军第116师团第109联队后,将其包围在圭洞以东的大黄沙附近;第18军以猛烈攻势阻击迟滞了援敌第47师团;第73军继续向困守南山寨的日军第131联队进攻。

    当第4方面军发起全面反击时,日军“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冈村宁次,已认识到这次进攻芷江作战已经失败。

    5月9日,冈村宁次下达了中止芷江作战、部队适时撤回原驻地的命令。

    在中**队反击下,日军第116师团及第58旅团,于5月15日退至破塘、金龙砦、米山铺一线,第47师团于当晚在茅坪与由南山寨撤退的第131联队会合后,向宝庆撤退。

    5月15日,中国第4方面军调整部署:

    令第74军和第18军分别向龙潭铺和金龙砦攻击;第100军以一部肃清当面日军残部,将主力控置于山门以西;第73军继续向南山寨攻击。战斗至22日,第18军、第94军和74军先后攻占了金龙砦、黄桥铺、米山铺等地。

    日军第109联队大部被歼,第133和第120联队也遭到沉重打击。第58旅团被包围在高沙市西北地区的第1**队则被全歼。至6月7日,日军残部在第20军新调来的近十个大队组成的集成部队掩护下,逐次退至宝庆地区。

    第4方面军收复了所有在这次作战中失去的阵地,恢复了战前态势。

    日军进攻芷江的作战以彻底失败告终。此战杀伤日军2。8万余人。

    整个作战期间,中美空军以绝对优势兵力控制了战场上空,使日军航空兵出动很少。中美空军战斗机共出动960架次,轰炸机出动171架次,共投炸弹29吨,炸死杀伤日军甚多。日军仅出动过七架飞机,进行了五次空袭,共投炸弹22枚。

第385章 日军退守华北华中() 
1945年4月至5月,法西斯轴心国失败已成事实。

    4月24日,苏军突入德国首都柏林。

    4月28日,意大利法西斯首领墨索里尼被民众枪决,留在意大利北部德军向盟军投降。4月30日,德国法西斯首领希特勒被迫自杀。

    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

    太平洋战场上,美军于4月1日在冲绳岛登陆,本土决战已迫在眉睫。

    4月5日,小矾内阁总辞职。

    4月7日,铃木内阁组成,当日即得到苏联通知,不再延长《日苏中立条约》,同时得知苏军正源源不断地向远东调动部队,可能近期就向关东军发动进攻。

    根据以上形势,日军大本营于4月18日决定,侵华日军“只留下能确保广州、香港的兵力”,“把海南岛、金门岛的兵力撤回到广州地区,而从该地区把第27、第40、第104师团经由赣州、南昌调到南京附近”;“把第3、第13、第27及第34师团分别从第11军、第23军战斗序列中解除,编入“中国派遣军”序列,向华北、华中的重要地区集结兵力。”

    4月27日,“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冈村宁次下达撤退命令:

    第27、第40师团于5月下旬从广州出发,经由赣州、南昌,然后第27师团开往济南,第40师团开往南京;第3师团于7月上旬从全县出发,经由汉口、郑州开往徐州;第13师团于8月上旬从全县出发,经由南昌、南京开往天津。

    5月28日,日本大本营又命令:中国派遣军“迅速撤出湖南、广西、江西方面的湘桂、粤汉铁路沿线占领区,将兵力转用于华中、华北方面。”

    6月4日,侵华日军在大连召开高级将领军事会议。

    冈村宁次及关东军总司令山田乙三参加了会议。日军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传达了大本营命令的精神,研究了侵华日军今后的行动。

    6月10日,中国派遣军在南京召开各方面军和军司令官会议,下达了新的作战计划:

    (1)派遣军准备以主力控制华中、华北重要地区,对中、苏采取持久战,同时挫败来攻沿海重要地区之美军,使本土作战容易进行。

    (2)对美战备重点暂先放在华中三角地带,其次为山东半岛。但应极力在事前识破敌人对华中、华北的登陆企图,以便及时把派遣军的主要战斗力量集中于敌人来攻方面。

    (3)即使情况已到最后关头,也要确保南京周围、北平周围及武汉周围重要地区。

    中国第2方面军发现,日军第3师团由南宁经迁江、宾阳、来宾、柳州向桂林逐次撤退,随即跟踪追击,于5月27日占领南宁。

    尔后分兵两路追击日军:

    一路于6月7日收复乐思,8日收复江明,7月3日收复龙州、凭祥,将日军驱逐至越南境内。另一路于5月30日收复宾阳,6月1日收复迁江,继续向柳州逼进。

    中国第3方面军向日军第13师团追击:于5月20日收复河池,22日收复德胜,6月6日攻占怀远,14日收复宜山,继续向柳州追击。第3方面军与第2方面军配合,于6月30日收复柳州。

    日军退向桂林。第3方面军兵分三路向桂林追击。7月28日收复桂林。

    日军全部退至全州。中国第3方面军于8月2日收复灵山,7日收复兴安。

    8月12日,第3方面军攻入全州,遭到日军伏击,经过激战,日军于16日轻装向北撤退。第3方面军于17日收复全州。

    至此,中**队在局部反攻中,向前推进350余公里,收复了桂林、柳州地区及广西全省。

第386章 日本无条件投降()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发表,宣布三**事力量在“所有联合国之决心的支持及鼓励”下,“即将予日本以最后之打击”,“吾人通告日本政府立即宣布所有日本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并对此种行动诚意实行予以适当及充分之保证。除此一途,日本即将迅速毁灭”。

    7月27日,日本召开内阁会议。

    28日,由日本首相铃木贯太郎在记者会上宣称:《波茨坦公告》不过是《开罗宣言》的“旧调重弹”,“没有多大价值”,日本“根本不肖一顾”,公开拒绝了《波茨坦公告》。

    8月6日8时,美国第一颗原子弹投掷在日本广岛。

    8月8日午夜,苏联通知日本:“从明日,即8月9日起,苏联政府将与日本政府进入战争状态。”

    9日凌晨1时,苏联百万红军,两万六千门大炮、五千五百辆坦克、三千八百架飞机,隆隆地驰过中苏边境进入中国东北,以雷霆万钧之势向日本关东军发起迅猛进攻。

    9日11时,美军又向日本长崎投下第二颗原子弹。

    10日凌晨2时,日本天皇决定接受《波茨坦公告》,日本政府于当日6时电请瑞士、瑞典政府将此意转告中、美、英、苏四国。

    日本政府在12日收到中、美、英、苏四国复文。

    8月14日正式接受了《波茨坦公告》。

    15日,向全国广播天皇的《停战诏书》。

    9月2日9时,在美国“密苏里”号军舰上,举行了日本向盟国投降的签字仪式,盟国最高统帅麦克阿瑟代表盟国受降。

    先由日本新任外相重光葵及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代表日本天皇和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尔后由美国代表尼米兹海军上将、英国代表福莱塞海军上将、中国代表徐永昌上将、苏联代表杰列维亚克中将以及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荷兰等国代表相继签字。

    9月9日9时,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冈村宁次,在南京向中国战区最高统帅代表何应钦投降,并在投降书上签字。向中国空军受降代表、空军第一路司令张廷孟呈献了他的佩刀、钢盔及日本空军崇拜的神物——“荒鹫”模型,象征中国空军彻底战胜了日本空军。

    至此,中国长达八年之久的全面抗日战争(此前有长达六年的局部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胜利,同时宣告结束。

    日本投降后,中国战区的受降范围为中国大陆(东北归苏军受降)、台湾及越南北纬16度以北地区。应投降的日军为:

    华北方面军(32。6万余人);华中第6方面军(29万余人);京沪地区第6、第13军(33万余人);广东方面第23军(13。7余人);台湾第10方面军(16。9万余人);越南北纬16度以北地区第****(3。1万余人)。总计投降兵力128。3万余人。

    共一个总司令部、三个方面军、10个军、36个师团(战车师团一个,飞行师团两个)、41个独立旅团(骑兵旅团一个)、19个独立警备队及支队、六个海军特别根据地队及陆战队。

    中国国民政府军委会共划分16个受降区:

    河内区,受降司令长官卢汉;

    广州区,受降司令长官张发奎;

    山头区,受降司令长官余汉谋;

    长沙区,受降司令长官王耀武;

    南昌区,受降司令长官薛岳;

    杭州区,受降司令长官顾祝同;

    京沪区,受降司令长官汤恩伯;

    汉口区,受降司令长官孙蔚如;

    徐州区,受降司令长官李品仙;

    平津区,受降司令长官孙连仲;

    太原区,受降司令长官阎锡山;

    归绥区,受降司令长官傅作义;

    郑州区,受降司令长官胡宗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