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大抗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华大抗战- 第10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再次提出滇缅公路需要技术顾问。约翰?贝克和丹尼尔。阿恩斯坦两名老运输专家相继被派到中国。

    居里在中国停留了一个多月,于3月11日才回到美国向罗斯福汇报。他在汇报中建议美国根据“租借法”,向中国提供一批飞机,包括机组人员、设备和补给。居里这份报告,美国官方从未公布过。

    在居里赴华调查期间,陈纳德在美国工作进展很有起色,他奔走呼号,终于赢得了社会各界支持。经过许多波折,陈纳德通过寇蒂斯?赖特飞机制造公司的老友赖特副总裁,达成了购入100架P—40战斗机的协议。中国以890万美元购进了这批飞机。

    美国陆军部长****生认为:把一支没有弹药、武装的美国志愿兵空军送入中国,等于是自杀,也难保证不发生国际性问题。他把皮球踢给了罗斯福。

    罗斯福总统当即命令把这100架P—40的装备品迅速发给中国政府。接下去,是关于P—40机弹药的扯皮。直到8月14日,第一批弹药才由美**舰经缅甸仰光运到中国。

    在美**方扯皮期间,陈纳德却开始秘密招募志愿兵工作。美日关系尚未破裂,以免引起国际纠纷,陈纳德即以“中央飞机制造公司督导者”身份,招聘该公司职员。

    1941年3月11日,罗斯福总统签署了“租借法案”;据此法案,美国政府可以把武器贷给中国。5月15日,罗斯福总统又签署了一个未公开发表的命令:允许美国预备役军官和从陆海军航空队退役人员,参加美国志愿队去中国作战。

    总统令发出后,美国陆军部长和海军部长随即发出了命令。陈纳德的招募工作向各个航空基地迅速展开。

    1941年7月11日,由110名飞行员和150名机械师、医生等地勤人员组成的第一批美国志愿队员,从美国启程,经澳大利亚、新加坡抵达缅甸。居里建议罗斯福总统下令,给运送志愿队员的荷兰船提供保护。海军部长接到总统命令后,派出两艘巡洋舰护航,直到把护航任务交给一艘荷兰巡洋舰为止。

    7月7日,陈纳德选择了“七七事变”四周年那天,从华盛顿飞赴旧金山。7月8日,从旧金山飞赴中国。陈纳德从昆明飞到重庆去见******。******和宋美龄热情欢迎了他。

    宋美龄告诉陈纳德,由于昆明机场尚未完工,中国政府已与英国驻缅总督协商,让陈纳德率领美国空军志愿队进驻缅甸,飞机也将全部运往缅甸,在缅甸组织训练。

    7月23日,陈纳德飞抵缅甸仰光。7月28日,第一批美国空军志愿队员,抵达缅甸东瓜机场。

第370章 训练中国空军() 
为了借到英国人在缅甸的机场,毛邦初和陈纳德等来到英军司令部,进行了整整一天谈判,终于达成了一项协议:将位于仰光270公里的凯德机场借给中国政府,供美国空军志愿队使用。但只能在此装配飞机,不能作战斗训练,更不能作为进攻日本人的前进机场!

    凯德机场刚建好不久,属英国皇家空军基地,条件不错,有一条1,220米的柏油跑道。

    陈纳德多次与英国人交涉,英方坚守协定:只要英日不处于战争状态,不管是在何种情况下,绝对不能使用凯德机场作战斗训练,并借以攻击日本人。要变更机场使用目的,必须获得英驻缅空军联络部、空军司令曼宁的同意,但曼宁死守准则拒不同意。

    陈纳德只得飞抵新加坡,求助于英国空军上将布鲁克波普翰的支持。陈纳德良好的军人气质和正义感,得到了布鲁克波普翰上将及其助手葡福特空军少将的赏识。他俩表示将尽力支持美国空军志愿队,在缅甸训练并提供一些装备。

    陈纳德刚返回缅甸,又接到重庆的召见令。

    陈纳德风尘仆仆地赶到重庆,去见******和宋美龄。宋美龄告诉陈纳德,这次让他来,是确定关于美国空军志愿队的隶属关系和指挥人选问题。

    宋美龄递给陈纳德一份报告副本,是居里写给罗斯福总统的副本。

    陈纳德看到报告上写着如下内容:“在华的美国志愿队应由一位有经验的美国飞行军官来指挥,后者只向******负责。主要职位由美国人担任,下层人员由美国人派遣。陈纳德是现有的最合适的人选。”

    陈纳德很高兴,问宋美龄:“那么,蒋委员长的意见呢?”

    “这份报告,正是根据蒋委员长的意见起草的。”宋美龄说。

    下午,陈纳德参加了在******别墅召开的中国空军会议。

    会议达成了一项协议:

    一、美国志愿队应是中国空军中的一个独立单位。这是与在华盛顿同意的提供人员和物资前所规定的条件相符的,即:志愿队不应该执行该队司令不完全赞同的任务;

    二、美国志愿队与中国空军在一切问题上合作,但在美国志愿队充分活动的地区内,该队司令是最高权威;

    三、所有来自美国的物资(航空队的设备和补给)全属志愿队所有。

    陈纳德对此协议十分满意。

    8月21日,陈纳德飞回缅甸,开始在凯德机场漫长而严格的训练。

    陈纳德在美国空军服役二十年,苦心实践和研究,写成了《追击机战术》理论。此理论的基本前提条件是:只要正确地使用战斗机,即可阻止敌方轰炸机的攻击;在履行轰炸任务中,为避免巨大损失,必须有战斗机护航。

    陈纳德在讲授战斗机战术时,反复强调:“不要搞空中个人英雄主义,绝对不允许在空中单独行动,而要成双结对地战斗!”

    陈纳德采用的成双结对战法,源于德国空中英雄厉秋芬和鲍尔凯。他们两人应是这种战法的鼻祖,他们屡次用此战法打败英国空军,创下了辉煌战绩。

    与这种战法相配合的地面空中情报网是关键。所以,陈纳德在讲授战术组织训练的同时,又在中国扩建空中情报网。这些情报网,在后来的空战中起到了巨大作用。

    1941年秋天,美国对日本实行石油禁运,日本只有两种选择:停止侵略扩张或发动更大规模的侵略。

    日本决定采取后者:首先将中国占领区的精锐师团调回日本,开赴台湾,取而代之的是汪精卫的伪军。另外把新式飞机集中在越南靠近南部西贡的法国机场上,并由74架猛增至245架;同时日本空军对印度支那实施频繁高空侦察。日本侵略野心暴露无遗:其进攻目标指向印度支那和太平洋。

    11月底,美国空军志愿队的训练已接近尾声。陈纳德根据飞机特点和飞行员能力,将志愿队编成了三个作战中队。

    第1中队由前陆军驾驶员组成,中队长罗伯特?桑德尔,该中队外号“亚当和夏娃”队。

    第2中队由杰克?纽柯克指挥,全中队飞机上都画着每个飞行员漫画,外号“熊猫”队。

    第3中队由陆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的驾驶员组成,中队长阿维特?奥尔森,该中队的每架飞机上都画着一个**天使,媚姿万千神态各异,外号“地狱里的天使”队。

    12月8日上午,陈纳德收到一份电报:“日本人偷袭珍珠港,美军被打得狼狈不堪!”

    由此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志愿队作好了迎战准备。

第371章 美国空军显神威() 
12月15日,周至柔从重庆打来电话,告诉陈纳德昆明机场已完工,志愿队可以进驻了,时间由他自己决定。

    陈纳德让文书在告示牌上写出通知:第1、第2中队立即做好离缅准备,17日清晨飞往昆明。然后他又令文书通知全体志愿队员,行动时间推迟一天。

    地面情报网侦知,17日凌晨,日本空军战斗队在志愿队必经在途中布好了口袋,只等志愿队到来。日军等了一天,这才发觉上了陈纳德的当。

    18日傍晚,中国航空公司三架运输机,悄悄地飞抵志愿队驻地,将志愿队员和物资器材等,连夜往返数次,安全地全部运抵昆明。

    昆明空战

    12月20日上午9时45分,中国空军第5路司令兼美国志愿队参谋长王叔铭给陈纳德打来电话:“陈纳德上校,我们的警报网已侦知日本飞机已在老街(越南)地区越过云南边界,正向西北飞行。请你注意,目标很可能就是你的志愿队。”

    “谢谢你,王将军。我会给他们一点颜色看的!”

    陈纳德挂上电话,转身看着桌上地图迅速地计算出,日机从越南河内机场起飞,将于11时抵达昆明附近。

    机场上警报响了起来。志愿队员们冲向各自的战机。地勤人员开始帮助驾驶员发动飞机。

    陈纳德的指挥所里,不断传来各地警报网的报告:

    “X—10台上空听到了沉重的引擎声!”

    “P—台上空发现了不明飞机!”

    “C—23台上空云层上有机群的引擎声!”

    志愿队参谋长王叔铭,给陈纳德打来电话:“陈纳德上校,从日军飞机飞行的航线来看,其目的很明显,直指昆明志愿队!”

    “明白!”陈纳德立即拿起麦克风命令:“第2中队长杰克,你让霍华德率领一个四机编队升空巡逻,立即起飞!第1中队长罗伯特?桑德尔,你立即起飞16架,在昆明偏西方向待命区巡逻,一有战事,立即投入战斗!”

    10时50分,第1中队16架飞机腾空而起准备迎战。第2中队四架飞机在高空盘旋巡视。日军十架绿色双引擎轰炸机,突然钻出云层向他们飞来。

    第1中队长桑德尔报告:“东西60英里处发现敌机,一共十架,我们准备攻击!”

    陈纳德大声命令:“注意队形,看清有无战斗机护航。”

    “看清了,没有护航战斗机。”

    “急速飞向战斗区域,进攻!”

    “是!”

    经过一阵激战,日军进攻昆明的十架轰炸机,其中六架被志愿队击落,残骸均在中国境内发现;逃跑的四架中三架损于途中,只有一架逃回越南河内机场。

    昆明空战告捷,陈纳德十分兴奋。

    中午,昆明开来一个慰问团:有市长、市民、手捧鲜花的姑娘、怀抱土特产的小伙子。

    晚上,全体志愿队员被邀请参加为他们举行的祝捷宴会。除了陈纳德和王叔铭少数几个人外,其余志愿队员都喝得酩酊大醉。

    仰光空战

    12月23日,日军出动54架轰炸机在20架战斗机掩护下,袭击仰光。第3中队长奥尔森率领15架战斗机升空迎战。英国空军18架战斗机升空迎战。

    这次大规模空战,双方损失重大:日军32架轰炸机被击落,残骸在明加拉顿周围燃烧;英国空军损失战斗机11架;美国志愿队损失战斗机六架,驾驶员吉尔伯特牺牲,驾驶员尼尔?马丁和飞机失踪。

    12月24日,日机80架再次进攻仰光,又被美国志愿队和英国空军击落19架。

    12月25日,陈纳德复电奥尔森:“请再坚持几天,去A点领取弹药,视需要保存飞机。入夜休息时疏散人机。祝贺你们旗开得胜。对两名优秀驾驶员损失深表惋惜。请将遗体和财物交中央飞机制造公司或美国领事以便安葬。请报所有参加第一次战斗的驾驶员名单,以颁发奖金。祝你和全体人员圣诞节快乐。”

    仰光空战愈演愈烈。12月25日是西方的圣诞节。日机出动了123架飞机大举进攻仰光。美国志愿队12架飞机和英国空军16架飞机迎战。

    激战一个半小时,日军飞机被击落45架。其中英国空军击落日机28架,有八架坠入海湾中;美国志愿队击落日机17架,其中13架战斗机、四架轰炸机。志愿队员查理。奥尔德和汤姆。海伍德双机编队,两人击落日军五架双引擎三菱轰炸机。

    英国空军共损失飞机九架,六名驾驶员牺牲;美国志愿队损失飞机两架,驾驶员无伤亡。

    这次空战,使日本空军遭到惨重损失,从此停止了对仰光的日间轰炸。

    连日激烈空战,使美国志愿队员们颇感疲惫。威廉?波利从仰光的中央飞机制造公司运来一卡车食品和和烟酒,慰劳这些美国空中英雄。英国人也放下绅士派头,纷纷来到志愿队驻地与志愿队员们交谈。坐镇昆明指挥志愿队空战的陈纳德,突然间令英国空军肃然起敬。

    陈纳德的威信,尤其是他的空战战术,令所有志愿队员对他刮目相看。陈纳德的威信陡然倍增,他收到圣诞节仰光战报后,向奥尔森发去电文:

    “奥尔森:谨对圣诞节后两名失踪的驾驶员归队表示祝贺。一有运输机,即派去增援。请告曼宁,在新的作战单位抵达后,你队是否需要撤至昆明休整。如需要,请让二至三名志愿队驾驶员和地勤人员至少再留数日。”

第372章 美国“飞虎队”() 
12月27日,重庆给来电:蒋委员长召见。陈纳德气管炎复发,发着高烧,拖着病体,乘机飞抵重庆。******和宋美龄热烈欢迎了他。

    这次召见与往日不同:这次不仅中国高级将领都在场,还有许多外国将领:英国派遣缅甸军司令魏菲尔将军及其副官美国乔治?布雷特将军,美国空军驻中国代表团团长约翰?马格鲁达将军等。会议围绕着防卫滇缅公路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12月23日,中英两国签订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据此协定,中国成立了远征军,与英国人共同保卫滇缅路,并负责滇缅路的空中防卫。

    开会后,宋美龄邀请陈纳德去总统官邸,谈谈他对防卫滇缅路的具体想法。

    陈纳德汇报说:“12月20日的昆明空战,还有23日、24日、25日的仰光空战,志愿队已损失两名队员,五架飞机,还有七架受伤。我在昆明启程前写了份报告,会后已交给马格鲁达将军。我请求美国政府每月给我补充50架新战斗机,如果没有新的,旧的也行,包括飞机零件;每月补充15名驾驶员。这样,我就能打败日军地面力量的轰炸,至少需要36架,航程必须为1500公里,包括驾驶这些轰炸机的全体人员。”

    宋美龄问:“陈纳德先生,你急需轰炸机,不知将用它作何种打算?”

    陈纳德说:“我要对付日本人,就必须对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