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科学的原始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不科学的原始人- 第1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特别是当村子里面,一间间官方机构的店铺开展起来,令族人琳琅满目的商品被拿出来公开买卖。

    而一张张纸币工资发到族人手中的时候,族人对于新政策的支持声,达到了顶峰。

第三百零八章 开春() 
这是属于勤奋者最好的时代,同样也是属于懒惰者最差的时代。

    当食堂的大锅饭逐渐减少,直至彻底取消后,懒惰者在村子里面失去了最后一片生存的土壤。

    以工换钱,然后以钱养人的生存方式将人群划分的更加直接。

    能干的,可以吃苦耐劳的人,每天加班加点的干活,别人不愿意干的苦活累活脏活难活他们都愿意干,自然能够获得远超他人的收入。

    有头脑的,肯钻研的,敢于去拼搏的人,承包土地的种植,鱼塘的养殖和工地的建设,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奋斗,过上人上人的生活。

    至于平庸的人,只要不是太懒惰,不论是去帮人种地还是伐木挖矿,有一把子力气总不至于挨饿,干得好的话,每个月不仅有一两天的自由休息的时间,甚至还有结余。

    毕竟,当生产力超过族人的消耗水平时,想要获得温饱,简直不要太简单。

    哪怕你什么都不懂,只知道听命令干活也无所谓,华城里面需要人的地方太多了,如果不是人口上限摆在这的话,一个矿场的开采就需要数万人,自然不用担心没事可做。

    只有那些懒惰的,不思进取的人,才到了他们偷懒的末日。

    华城的基础已经打得是非常好了。

    一个人日常工作一天,创造出来的价值,能够抵得过他们五天到十天的消耗。

    而村子给他们的工资,最低也能让他们消耗两天。

    也就是说,每当有人干一天的活,就会给村子创造三到七天的额外收入。

    平均三倍的收益,让华城有更多的能力,去发展军队,进行基础建设。

    这一切,都要得力于最初几年王伟给华城打造的基础。

    捕鱼的船只,广阔的耕地,通过系统改造的高产青稞,兔舍,鱼塘等,仅需要少量的人手,便能维持华城的消耗。

    如此一来,便能抽调出来更多的人手,为华城的发展,为他们自己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华城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飞速的发展。

    村子里面一片欣欣向荣的迹象。

    普通的族人,通过自己的奋斗,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水缸,板凳,木床,麻布衣,兽皮鞋和各种工具成了村子里面的紧销货。

    当温饱已经不成问题的时候,人们想要的,自然是更好的生活。

    可以预见的是,如果没有战乱,没有天灾的情况下,仅仅需要两三年的时间,华城将会拥有非常强大的底蕴。

    而唯一的缺陷就是人口的数量实在是太少了。

    一万多人,在地球上的话,可能连一个城镇都比不上,不过这个世界还很广阔,王伟相信,只要等到华城再稳定一些,积累一些力量,就能开始自己的扩张之路了。

    两个月的时间眨眼之间便过去了。

    天气逐渐开始转暖。

    大地渐渐的开始回春,树木吐出了嫩芽,冬天的时候,不知道躲在哪里苟延残喘的野兽,也开始出现了。

    这个时候,还没有灭绝或者没有迁徙走的野兽,几乎都是适应了现在天气的生物。

    而整个寒冬,都躲在暖房里面的三角龙和翼龙,偶尔也能在天气好的时候,出来吹吹风,见见久违的阳光了。

    一整个冬天都缩在翼龙房里,小翼龙的个头明显的又高了许多。

    而它们翅膀上的肉,也肥硕了许多。

    余阳会在暖和的时候,带着他们出去飞上一两圈,消耗身体的赘肉,为接下来的工作做着准备。

    当越来越多翼龙出现在那些去年加入村子的族人眼前时,对于翼龙神的疑惑声逐渐的在族人的口中出现。

    而这个时候,在王伟的示意下,翼龙的事情也不再隐瞒,通过族人的口,渐渐的传遍了整个部落。

    说实话,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面,绝大部分后来的山里人,已经适应了华城的生活。

    现在的日子,和他们曾经的生活比起来,无疑就像是在天堂一样。

    所以,绝大部分信仰翼龙神的族人,在得知翼龙神的真相后,刚开始是不相信,甚至为此同散播翼龙神消息的人发生了冲突。

    不过,当余阳等人骑着小翼龙,跟他们见了面,给他们确定了翼龙神只是村子虚构的神,并且声明了,这个世界根本就没有神存在的时候,整个村子发生了一些小小的骚乱。

    绝大部分适应了村子生活的人,无非就是失落了几天,但很快,又投入了新的生活。

    只不过,那些坚信翼龙神的存在,把对翼龙神的信仰当成了自己一切的族人,却在自己的信仰破灭之后,变得失魂落魄,有种人生索然无味的感觉。

    对于这样的人,桑龙则负责将他们盯梢了起来。

    如果他们中,有人做出危害村子的举动,则会出动新军,对他们进行控制和教育。

    如果他们能够从信仰破灭的事情中走出来的话,那就会放了他们,让他们继续过着现在的日子。

    最后,只有十几名翼龙神的狂信徒,根本不愿意相信摆在眼前的事实,依旧活在自己虚构的世界中。

    对于这样的人,留在村子里面也是祸害和不稳定因素,王伟也没有心软,对他们直接进行了放逐,驱逐出了村子。

    在华城,这些人学到了许多东西,例如制作弓箭,学习耕种和制衣。

    而且随着环境的变化,这片地域少了许多危险的野兽。

    如果他们愿意团结在一块的话,哪怕只有十几人,也能够通过在华城学到的东西,在外面找块地方存活下去。

    他们学习到的东西,算是王伟对他们最后的补偿,对当初利用翼龙神欺骗他们的补偿。

    不过,他们要是胆敢卷土重来,做出危害村子事情,那个时候王伟也不会客气,许多后来加入新军的战士手中的大刀,还没有开过荤呢。

    再有几个月的时间,小翼龙就要长到两岁了。

    而现在的小翼龙,已经非常强壮了。

    去年的时候,他们只能够载得动七八十斤的重量进行长途的飞行,而到了现在,承载一个成人的重量,对于它们来说,已经不在话下了。

第三百零九章 进击的小翼龙() 
小翼龙现在的力量能够载得动一个成年人进行长途飞行。

    而余阳他们,因为尚未成年,体重只有一百斤出头,载着他们,自然能够飞行的更加持久。

    而且,因为天气剧变的原因,华城附近曾经制霸天空的各种猛禽早已消失的无影无踪。

    至少现在天气转暖之后,王伟再也没有族人看到猛禽回归了。

    也许在更加遥远的地方,它们找到了更加适合自己的栖息地,更有可能,是这些猛禽无法适应天气,已经到了灭绝的边缘。

    毕竟,以去年冬天那零度以下的气温,一直躲在温暖避风的巢穴之中,野生的风神翼龙之类的猛禽还有活下来的希望。

    但是风神翼龙那庞大的体型,最迟两天的时间,也需要大量的进食一次。

    所以,如果还有没迁徙的风神翼龙,那在冬天的时候,要么就是饿死了,要么就是外出寻找食物被冻死了。

    所以,现在的小翼龙,尽管距离成年还有一段时间,但几乎可以制霸华城附近方圆百里甚至上千里的天空了。

    一部分的小翼龙,在经过一个星期的恢复锻炼后,便开始了从山里面运送矿石。

    成长了数个月,小翼龙不仅载重能力增强了,就连飞行速度都提升了一大截。

    每天往返大山能够跑七个来回。

    十一只风神翼龙,每次载重一百五十斤,一天下来,就能从山里面载出来一万多斤的各种矿石。

    这个运输的速度,甚至已经超过了华城日常能够消化的矿石速度了。

    毕竟,现在的矿石,都还是靠着老办法熔炼的,并不能形成熔炼流水线。

    所以,华城渐渐的有多余的矿石储存下来了。

    至于剩下的几头小翼龙,则在余阳他们的带领下,开始以华城为中心,每日在大山之上盘旋,探索大山内残留的部落。

    村子缺人,环境稳定下来,没有了各种厉害的恐龙和猛兽的侵犯,耕种的安全性能够得到大大的提升。

    新军战士二十人一组,以华城为中心,在附近方圆二十里的范围内大肆的捕杀一些对族人有威胁的野兽,让华城的耕种更加的安全。

    今年的耕地,增加了一千七百多亩的青稞,只不过,这对华城辐射的范围来说,还是太少了。

    这个世界的人类身体素质都极其强悍,哪怕就是一个女人,也能打理得了差不多两百亩耕地。

    这还是因为他们使用的耕种工具太过原始,几乎所有的活都要靠着人力来干造成的。

    要知道,在地球上的时候,全靠着机械化的情况下,在地势平坦的地方,是创造过一人耕种上万亩地的盛况的。

    虽然这和国外的那些大农场主比起来,还是略有不足,但是如果给国人更加先进庞大的机器,以国人的勤奋,在数据上肯定能够超过外国的那些农场主的。

    一千七百亩的耕地,仅仅只需要十个人便能全程管理得过来,无非就是农忙的时候稍微多几个人去帮忙罢了。

    这些经过系统改造的青稞,哪怕在产量上和地球上的那些高产的水稻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一亩地收个四百公斤还是没有问题的。

    这样算下来的话,一千七百亩地,一年能够产青稞六十八万公斤,也就是一百三十六万斤。

    平均到十人种植的话,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人每天就能给华城创造三百七十二斤的粮食收入。

    哪怕晒干之后磨成青稞粉,这个数量还会少一些,但一天至少也有两百五十斤的产量。

    人工的开销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可以说,只要麦种充足,开垦的土地足够,哪怕华城的这些家伙都是大胃王,也能满足至少五十人的消耗。

    今年种植的青稞,有一千七百亩,等到下一季,村子就可以攒够种植七万多亩地的青稞种子了。

    那个时候,哪怕村子里面不捕鱼,不养草兔也不开鱼塘,光是种植的青稞,就能够满足两万四千人的日均消耗了。

    而且这两万四千人,还都是一天能够吃下四五斤青稞面的壮汉,如果算上女人和孩子的话,三万五千人也能养得活。

    青稞本来就属于耐寒植株,前几年,因为青稞种的数量稀少,王伟不敢冒险,怕万一突遇寒流,这些种株就都会被毁掉,所以一年只种一季。

    而现在,青稞的数量已经有很多了,还为开春的时候,这批青稞便已经种植下去了,如果天气不出现重大变故的话,今年的青稞,足够种植两季。

    如果将这一季收获的青稞全部当做种子的话,下一季,华城的田地足够扩大到三百万亩。

    而光是种植青稞的人手,便需要两万多人,更别提还有那么多需要新开垦的田地,修建的水渠甚至是水库了。

    所以,对于华城来说,人口是对华城发展的最大限制。

    其实,地球的历史就足以证明,人类数千年的发展,影响最大的,无非就是粮食了。

    古代的时候,没有优秀的粮种,没有先进的耕种技术,也不会投入太多的人力物力进行水渠,道路等基础建设的修建。

    再加上官僚的苛捐杂税,人们生活才会非常的困难,一旦碰到了天灾,就会有大量的难民流离失所。

    在那种连温饱都解决不了的情况下,别说发展科技了,人们连活下去就是个问题。

    但是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袁隆平对水稻进行了改良,使得田地的产量大规模的提升,一个人种田,一百人能够吃饱。

    然后引进机械化,导致一个人种田,就能够养活四五百人。

    如此一来,只需要五百分之一的人进行种植,剩下的人,就都能去做比的事情,例如发展科技,想办法改善人们的生活。

    这样才会导致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

    这也是为什么,近代的中国,仅仅用了很少很少的一段时间,发展的速度便能超越古代数千年的原因。

    不是因为古代人比较笨,而是因为他们抽不出人手来进行发展啊。

    别的不说,如果把现在的粮种,弄到古代去,任他是唐朝还是宋朝,要不了几十年的时间,华夏也会涌现出一大批各行各业能够流传千古的人才。

    要不了百年,华夏就会扩张,统一整个地球。

    而现在,在这个世界,王伟弄出了高产的青稞,虽然还比不上地球上的那些高产的水稻,但至少,一个人耕地,也能解放五十个劳动力。

    所以,只要华城的人口能够跟得上,给王伟沉淀一段时间,他便能够让这个世界的发展,跟上地球那边的步伐。

    当然了,靠着生育去培育下一代来增加人口是一个办法,但是一个人成熟,至少也需要十三四年的时间,王伟实在是不愿意耗费那么长的时间去等待下一代,甚至下下代人的成长。

    好在,这个世界很大,并且这个世界的人也很多。

    哪怕在天气骤变的情况下,有无数的部落灭绝或者濒临灭绝,但在庞大的人口基数下,王伟相信,肯定还有更多的人用各种办法活下来的。

    而余阳他们的任务,就是寻找,以华城为中心,方圆千里的范围内,那些活下来的人类。

第三百一十章 来自远方的一艘船() 
而之所以将翼龙探索的范围定在方圆千里也是有原因的。

    小翼龙因为尚未成年,载人的话每小时的飞行距离只有一百公里,折合两百里路。

    一天哪怕就是不停歇的飞行,十个小时也最多只能往返千里的路程。

    而这样长距离的飞行,对于体能的消耗也是非常大的,飞行一段距离,就需要休息一下。

    外加上在路上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