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明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明月- 第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大旗之下的方百花,眼见得即将攻占城楼,不禁热血沸腾,一把解下披风,将长枪插于地面,亲自提刀登上云梯,杀往城头。

    主将身先士卒,众叛军愈发士气爆棚,争先恐后的往城头扑去。在这种悍不畏死的气势之下,叛军越战越勇,嗷嗷大叫着如同嗜血的狼群一般,很快就在城楼顶上占据了几块空地,让后面涌上来的叛军有了立足之地。

    方百花提刀沿着攻城梯,轻松的拨开那倾泻而下的弩箭,或避或推开那滚滚而来的巨木和滚石,很快便跃上垛堞,杀上城头。

    一声娇叱,手中的长刀如同排山倒海一般挥舞而出,只听咔嚓几声,两名宋军如同纸扎的人儿一般被劈得肢体横飞,鲜血四溅。

    90的武力,在城头上几乎无一合之敌,那挥舞的长刀,令宋军触之即死,碰之即伤,在他的带领下,涌上城头的叛军越来越多,宋军已明显不支,节节败退。

    混乱之中,方百花突见一名身着朱袍的官员,正在一干卫士的簇拥之下,惊慌失措的往城楼梯道口奔去。

    呼~

    方百花手中奋力一掷,那柄锋利的精铁战刀,便如同流星一般,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疾奔那朱袍官员的后背而去。

    那朱袍官员正亡命逃窜,突然觉得后背一疼,那战刀便已透胸而出,被钉在地上,登时气绝而亡。

    “廉访使赵大人阵亡了!”

    城头的宋军愈发大乱,再无战心,纷纷拔腿往城下逃奔而去。

    而叛军听说敌军主将被方百花击杀,齐齐欢呼起来,高呼“将军威武”。

    就在叛军鼓舞欢腾之际,箭楼之上,一道寒光激射而来,一闪而逝。

    噗~

    巨大的欢呼声,遮盖了羽箭的破风声,正为击杀杭州城主将而兴奋的方百花,一时分神,等到见到那箭头出现在眼前时,已躲闪不及,那羽箭当即透胸而入。

    噗~

    方百花捂着那尚在胸口呜呜颤抖的箭身,喷出一口鲜血,身子已是摇摇欲坠。

    如同宿命一般,这名女中英豪终究还是中了箭矢,伤及肺叶。

    “将军!”

    几名叛军急忙向前扶住自己的主将。

    “快去找大将军……”

    方百花面色苍白如雪,嘴里又吐出了一大口鲜血,但是求生的本能使得她强自镇定下来,急忙令身旁的将士去找方七佛。

    她感觉自己年轻的生命正在消逝,没有人甘心在风华正茂的年龄死去,哪怕是强悍如她,亦是如此。

    那个玉瓶,那个诡异的少年,是她唯一的生机所在。

    手忙脚乱的叛军将士将方百花扶着躺坐在墙垛边,余下的将士继续奋勇拼杀,击杀残敌。

    当涌金门城楼插上叛军的大旗,城门大开时,方七佛也飞奔赶到。

    ……

    噗~

    方百花一把拔出那枝透入肺叶的箭镞,又吐了一大口鲜血,然后强行将那颗淡蓝色的金创丹吞了下去。

    一股暖流自伤口处涌起,胸口那种满腔鲜血欲喷薄而出的感觉瞬间消失了,方百花感觉自己的伤口瞬间已愈合了。

    再将五颗小全丹全部吞了下去,胸口已不再冒鲜血,嘴里吐的不再是纯粹的鲜血,而是掺杂着口水的血团。

    虽然仍然面色苍白,身子极其虚弱不堪,全无攻城时的骁勇英姿,方百花却知道,自己这条命算是保住了。

    她欠他一条命!

第92章 震动官家(求推荐票)() 
公元1119年,农历二月,汴梁。

    那一片繁华如梦包裹的皇城之内,正有一处新辟的家园林,方圆数千亩,园林之中。高高耸起一座山岳,约有九十步高,名艮岳。

    其峰巅立介亭以界分东西二岭,介亭南望则山下诸景历历在目,南山列嶂如屏。北望则景龙江长波远岸,弥漫十余里。东岭高峰峙立,有巨石名飞来峰,峰棱如削,飘然有云鹤之姿。西岭下栽梅万株,山根结构萼绿华堂,梅花虽已大都凋谢,却是傲骨嶙峋,千姿百态。

    山名艮岳,园亦名艮岳。

    蔡京上表云:今泉币所积赢五千万,和足以广乐,富足以备礼,于是铸九鼎,建明堂,修方泽,立道观。

    赵佶听信蔡京之言,为建艮岳,不惜工本。各处广设应奉局,拼命的将东南的奇花异石、奇珍异宝,朝着汴梁的运送,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使得无数百姓流离失所,拆桥毁堰不知多少,只为建一座汇集天下之奇的园林。

    此时的艮岳已初具规模,亭台水榭,奇峰异石,珍稀花木,要有尽有,令人目不暇接。

    再加上一路上的香炉之中,檀香袅袅上升,将艮岳更是笼罩得如梦似幻。

    云雾当中,脚步声响动,无数的大小宦官匆匆而来,垂手侯立在道旁,然后听得靴子声哗哗而来,一行人缓步登山而来。那些大小宦官,全都大气不敢出的悄然立在一旁。

    一群紫袍大臣们簇拥着一名中年人而来,那人面目方正,气宇轩昂,头戴着方顶硬壳幞头,一身明黄衫,大袖飘飘,眉飞色舞,翩然而来,宛若神仙一般。

    此人正是大宋第八帝,自号教主道君皇帝的赵佶,年近不惑,正是春秋鼎盛之时。登基十八载,处于极盛之世,享尽荣华富贵,而最为神奇的是,黄河河清五百年都未必出现一次,号称“圣人出黄河清”,而赵佶在位期间竟然经历三次黄河河清,更是被身边的士大夫吹捧为千古一圣。

    若是赵佶在靖康之前驾崩,那除英年早逝有点遗憾之外,便是个十全十美的皇帝了,可以被士大夫们写成千古一圣,不至于被俘为囚,晚节不保。

    今日的官家似乎兴致极高,带着一众心腹大臣,往这艮岳园西北方向的瑶华宫而来。

    在他身后的,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宰相蔡京、尚书左丞王黼、检校太傅梁师成,六贼倒是来了一半,又有新任太尉高俅,还有刚刚在与西域胡僧斗法大胜的林灵素道长,无一不是赵佶面前的宠臣和红人。

    赵佶面带喜色,大步朝流星的踏入瑶华宫的宫门,来到宫内一个汉白玉石底座之前停了下来,那底座高达七尺,长约八丈,宽约六七丈,底座上刻着五个大字“神功昭运石”。

    赵佶指着那汉白玉石底座,大笑道:“此乃朕之磐固侯之居所,虚位以待,只等卿来!”

    众官皆贺喜,赵佶更是面有得色。

    赵佶可谓人逢喜事精神爽。两个月之前,童贯和种师道连破西夏,攻克西夏横山之地,西夏丧失了最好的兵源地,西夏失去屏障面临亡国之危,西夏崇宗向宋朝表示臣服,了解了宋与西夏的百年恩怨;又刚刚与金人约为盟军,一同攻辽,一旦破城,便以幽云十六州归还大宋,如此丰功伟绩,便是太祖太宗都未能达成的心愿,在他手上完成了,圣人的光辉,将名垂青史。叫他如何不喜?而如今朱勔又在江南发现一太湖奇石,那石头未到,朱勔已派丹青名将先将奇石作画传送到汴京,赵佶一见那奇石图,便是十分喜欢,故此早早让人做好石座,只等那石运来,便可上座。

    只是心中将国事与得奇石并重为同等大喜事,千年来大概也只有赵佶这么一个奇葩了。

    双喜临门,边上一干宠臣又一个个歌功颂德,比谁拍的马屁更响,更圆滑不带一点毛刺,只拍的赵姐通体舒泰,飘飘然都要双脚离地三尺了。

    此时的辽国皇帝耶律延禧是内忧外患,而他道君皇帝却是内喜外安,心情之愉悦自是不必说,甚至一时兴起,准备带着一干心腹宠臣,登临艮岳峰顶,一览汴梁全城风华。

    就在此时,一个宦官急匆匆的奔来,手中捧着一个锦匣,只道急报。

    赵佶脸色当时凝住了。

    那宦官平时一向乖巧伶俐,若非十万火急之事,必是不会如此莽撞,在他兴致盎然的时候传送急报。

    而背后的王黼,似乎已明白了什么,脸色微变。

    “江南逆贼方腊……因花石之扰,阴聚贫乏游手之徒,以朱勔为名,遂作乱……自号圣公,建元永乐……数日有众十万,遂连陷郡县数十,众殆百万,四方大震……”

    方腊起义,一月之前便已传到京师,王黼粉饰太平,不报告给赵佶,原以为凭借江南各地的厢军便可镇压这群乌合之众,结果起义军力量扩大,攻破了六郡,明显已顶不住了。

    更要命的是,大宋的经济来源主要来自东南,如今方腊起义切断了宋廷的经济命脉,如同卡住了宋廷的脖子一般。

    一时间,赵佶满腔热情如同被冰水浇灭了一般,又惊又怒。

    “朕的神功昭运石呢?”

    “已随船沉入淮水之底,疑似叛军所为!”

    “甚么……这群逆贼,该死至极!”

    这一刻,赵佶彻底怒了。

    ****************

    河东,西军营地。

    在大营东北角的某处,一群丘八正围着一圈不知在干甚么勾当,不时的发出阵阵哄笑声。

    自从数月之前,西夏彻底臣服之后,西军也就松懈了下来,原本就不好的军纪,愈发松散。

    一个满脸络腮胡子的粗豪汉子,身材极其长大魁梧,约三十岁左右,光着上半身,露出古铜色的肌肤和块块饱绽如同铁打般的肌肉,正朝四周晃着双拳,哈哈大笑。

    在他的面前,放着一个大木箱,里头堆满了成串的铜钱。

    那粗豪汉子用脚踢了踢那大木箱,朗声道:“还有来的么?一人上来跟俺韩五打,赢则得三贯,输则亏一贯;两人上来,赢则得两贯,输则亏两贯;三人上来,赢则得一贯,输则亏两贯……都是长了卵子的爷们,就没一个有种的?”

    四周一群丘八笑骂:“韩老五,一个晌午便赢了八九贯,还不嫌足么?就算折腾小桃红三天三夜也够了啊。”

    那叫韩五的汉子也笑道:“直娘贼的,老子关扑插花博钱都是输,一夜输了十几贯,恁地不说?还有没有来的,再喊一次,老子喝酒去了。”

    那群丘八又笑:“又去找小桃红去耍了罢,那娘们可真够能折腾的,连你韩老五都能伺候个一日一晚不带求饶的。”

    “老子们不信邪了,来一注!”有人喊道。

    韩五一回头,见得三个精壮的丘八也光着身子走出人群,为首的那人将两贯铜钱扔进了大木箱之中,然后呈品字形围了上来。

    四周的丘八们一阵哗然:“三营的一个都头,外带两个副都头,打韩都头一个,这也太不要脸了罢。”

    那韩五望了望钱箱中刚刚投入的铜钱,一脸的云淡风轻,大笑:“来罢!”

    那三名精壮的军汉呼的扑了上来,中间那人双拳如风,攻韩五头部,左边那人一低头,便朝韩五的腰部熊抱而来,右边那人更是鸡贼,直接弯腰抱向韩五的右脚。

    韩五鄙夷的一笑,身子往后一仰,避开那老拳;左手顺势一撩,便将左边那人的手臂抓住,然后呼的甩了出去;右脚一个飞踹,将右头那人踹得飞了起来。

    这时,中间那人一拳落空,紧跟着又是一拳袭来,这次韩五却不避不闪,任其一拳狠狠的砸在了自己的额头上。

    那人惨叫一声,拳头如同砸在钢板上一般,疼得收回了拳头,韩五长笑一声,快如闪电一般抓住那人的腰带,高高的举了起来,在空中转了三圈,然后摔了出去。

    瞬间解决三名好手,干脆利落!

    好~

    四周喝彩声如雷。

    就在此时,突然营中锣声响动,众人闻声而动,哄的一声便散了,纷纷前往营地集合。

    那韩五孤零零的立在钱箱边,一边穿着衣甲,一边嘟囔着:“直娘贼,洒家玩得正高兴,西夏狗都打服了,能有甚么重要军情……莫非是要打辽狗了么?”

第93章 兵临城下(求推荐)() 
公元1119年,方腊起义军以如火如荼之势席卷了几乎整个江南。

    北自苏州城郊,南抵信州城下,东起温州湾畔,西达黄山之颠,起义军遍及两浙各路的杭、睦、婺、衢、处、苏、湖、秀、越、温、台和江南东路的歙、宣、信十四州的广大地区,聚众百万,攻占了六州五十二县。

    报警奏章,吓醒了沉湎在朝歌夜弦、声色犬马中的徽宗赵佶,急急忙忙发兵围歼方腊起义。以领枢密院事童贯为江浙、淮南宣抚使,谭稹为两浙制置使,刘延庆为都统制,以王禀、刘稹、王涣、杨惟忠、辛兴忠、王渊诸将为各路统制,率领为“联金攻辽”而集结于河东一带待命的西军和京师禁卫共十五万人,渡江南下,以江宁和镇江为大本营,分兵两路,东西合击,妄图把方腊起义的主力部队逼回青溪,就地围歼。

    方腊造反,打出的旗号就是“诛杀贼臣朱勔”,由于御史弹劾,朱勔及其子侄官职皆被黜落。

    早在数月前,方腊的军师汪公老佛、谋士吕将以及大将陈箍桶就建议方腊早日往北进攻,拿下江宁城,据江而守。尤其是谋士吕将提出“直据金陵,先立根本”的建议,主张先夺取没有重兵把守的金陵,扼守长江,然后趁势夺取东南州、县,这的确是建立东南根据地的重要一着。

    方腊却过于乐观地认为,腐败已极的北宗王朝不可能很快地派出重兵,起义军可以从容地夺取江南。因此,大部主力回师南下,只顾攻取两浙州县。

    不过比起历史上的叛乱终究是有所不同。

    这一次方腊在占领两浙路大部分州县后,突然如醍醐灌顶一般,停止了南攻,聚集了十万大军,一路往北全力进攻,直逼江宁而来。

    **********************

    黎明,江宁城的东面刚刚泛出鱼肚白,夜雾尚未完全褪尽。

    南门城楼上的守军长长的伸了个懒腰,经过一夜的劳累终于要到换班的时间,马上就能钻进营房里美美的睡一觉了。

    轰隆隆!

    一阵响雷般的声音在天边响起,连绵不绝。

    难道这入冬的天气的居然会打雷?

    守城的将领诧异的仰望苍穹,却发现天空上朝霞初绽、云彩万朵,毫无半天打雷下雨的迹象,而耳边的雷声却越来越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