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沟皇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山沟皇帝- 第8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堑闹饕挝袷嵌崛〈竽厍缓蠹绦鄙希卸厦晒抛笠砀鞑课魈拥穆废撸迸浜现芯髁ξЫ瞬旃康鹊小�

    右翼则是第十五军下属的混成旅以及一个预备师,总兵力一万五千人,主要任务是夺取建州、双城等东部地区。

    而中军,则是真正的主力部队了!

    五万精锐骑兵里,有四万五千骑兵都是在中军,为此,方希同还专门组建了第一骑兵兵团、第二骑兵、第三骑兵兵团这三个临时骑兵兵团编制,第一骑兵兵团拥兵一万五千,第二骑兵兵团拥兵一万五千,第三骑兵兵团拥兵一万。

    如果不分别设立骑兵兵团的话,方希同还真不好直接指挥这么多的骑兵部队,这里头光光是骑兵师就有四个,独立骑兵团将近十个呢。

    而步兵部队,则是有一个步兵师,两个混成旅(包括近卫军第一暂编旅),一共三万人。

    这一次参战的各部队因为都是归属四个不同的军,而大唐的军级指挥机构,是属于类似战区的机构,不是纯粹的野战军指挥机构,所以这一次,方希同是采取了左翼,右翼,中军,骑兵兵团的方式来指挥部队,而不是通过指挥军,再指挥师的方式。

    这也是,大唐陆军继续探讨战区和野战军指挥体系的一个重要举措了,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恐怕东北战役过后,军级指挥机构就会变成纯粹的野战军,而不是目前的战区指挥机构了。

    不过虽然有左翼,右翼之分,不过这些部队的司令,还是以原来的各军军长为主,比如左翼兵团,其司令就是第十四军军长,右翼兵团司令,则是第十五军军长。

    而中军的话,大军虽然是方希同亲自统帅,但是步兵和炮兵等部队所组成的中军步炮兵团指挥官,则是由第六军军长担任,至于第十军军长,则是留守后方充当战略预备队司令,并为前线大军建立并维持补给线,后勤事关生死,这个任务和不比在前线带兵打仗来的轻松。

    四个军长,一个也没拉下,全都是兼任兵团司令!

    另外还有一个值得重视的就是,这一次的三个骑兵兵团司令里,第一骑兵兵团的司令则是在河套战役里立下功劳的康长宁!

    这个骑兵老将,在河套战役里,数次正面硬抗鞑靼骑兵而不落下风,甚至以少胜多,为河套战役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大战过后,又是多次带领骑兵部队和鞑靼人进行交锋,最终这些功劳让他获得了帝国子爵的头衔,同时还晋升为陆军中将,担任骑兵副总监,并以副总监的名义,继续在河套地区主持骑兵训练,作战事宜。

    这个人,也算得上大唐陆军里少有的大器晚成的将领了。

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康长宁的大器晚成之路() 
在河套战役之前,他过去的十多年从军生涯里,并没有什么太过耀眼的功绩,但是却是在河套战役里一发不可收拾,成为了陆军中最为重要的骑兵将领之一。

    这一次,大唐陆军要在东北大干一票,这骑兵是重中之重,自然不是什么人都能够担任骑兵兵团的司令的,尤其是汇集最精锐骑兵的第一骑兵兵团。

    最后,不管是枢密院的高层们还是方希同,都是一同选择了康长宁!

    选他的理由其实没有多复杂,不是因为他精通骑兵作战,也不是因为他了解鞑靼人的作战方式,实际上,比他更擅长骑兵作战,更加了解鞑靼人作战方式的将领还有不少人呢。

    选他,只是因为他之前打过胜仗!

    甭管他是因为实力还是运气又或者是其他什么,只要他能打胜仗,那么就是最大的优点。

    所以,康长宁毫无争议的出任第一骑兵兵团司令一职。

    同时,因为另外两个骑兵兵团的司令,都是骑兵师师长兼任,军衔不过少将,因此,当这三支骑兵兵团协同作战的时候,康长宁这个陆军中将将会是毫无争议的最高指挥官!

    康长宁也是知道,自己这一次肩膀上的担子很大,所以领军出发的时候,他也是不断的琢磨该怎么打这一仗。

    这一仗要是打的漂亮了,立下一个大功劳,然后自己再熬上几年,陆军上将的军衔也是有希望得到的。

    但是如果打的不漂亮,吃了败仗的话,那么不好意思,以前的所有努力都将会花费泡影,轻者被雪藏,直接扔到地方担任什么守备司令一直到退役,重者会被直接勒令退出现役,转为预备役。

    大唐陆军这些年,不知道有多少将领因为走错一步,就是落得一个被勒令退役的下场!

    在第九军进军河套之后,包括大规模河套战役以及后来的持续中小战斗,在这个过程里,有众多人因为战功而升起来,但是也有不少人因为吃了败仗或者其他什么缘故,最后倒霉退役的。

    大唐陆军里,对于将领的失误容忍度是很低的,稍微干得不好就会被勒令退役了,这一方面固然是竞争激烈的缘故,一大堆人等着你倒霉抢位置的缘故,而另外一方面,也有李轩为让陆军保持正常新陈代谢的缘故,不找点理由把老将干下去,怎么提拔新人?

    康长宁可不希望自己也是成为这些倒霉蛋!

    他好不容易才爬起来,他可不想因为一场败仗就重新跌回谷底。

    带着第一骑兵团出发后,康长宁并没有匆忙前进,而是跟在第三骑兵兵团的后头慢慢晃悠着!

    根据司令部的作战计划,这一次的作战计划,其实说起来很简单,那就是直接进行高速穿插,为此,这些骑兵部队基本都是一马双骑。

    为了给这些骑兵部队配属双马,军方几乎是把东北和华北地区所有的可用马匹都是给搜罗光了,尤其是济州马场和辽河马场的马匹,能用的基本都是给用上了,此外还向民间临时购置了大量的马匹。

    这一次征战,东北征夷司令部麾下的乘骑战马(包括骑兵乘骑,传令兵乘骑,军官乘骑等)就是超过了六万匹,另外还有役用马将近十万匹。

    这一战,其实马比人多!

    造成这样的现象,自然是因为骑兵的单骑双马,仅仅是五万主力骑兵里就有至少十万匹马了!

    而五万步炮部队里,也是拥有大量的马匹的!

    拥有众多马匹的骑兵主力部队进行高速穿插,对察哈尔等各部落进行分割,包剿。

    这一次他们是要主动出击,为了不给这些部落留下动员集结的时间,因此高速穿插袭击是必须的。

    而这样一来,骑兵部队就会和后方的步兵部队脱节严重,到时候骑兵部队的补给就会是个大问题了。

    有人提议说要发挥大唐陆军的优良传统‘就食于敌’,但康长宁却是知道,是想要草原上就食于敌,难度可不是一般的大,这事得看运气,人品爆发了就能够抢到牛羊什么的,人品不行了,走上十天半个月的你都看不见一个人,到时候你抢谁的去?

    所以康长宁并没有对就食于敌抱有太大的希望,相反,他让自家的骑兵部队带上更多的口粮,甚至炮弹什么的可以带少一点,但是粮草必须带足了。

    至于作战,枪炮那玩意不管用,管用的只有马刀!

    虽然上头寄望于用枪炮能够横扫草原,宁却是很鄙视上头那些一厢情愿的大佬们。

    就你知道枪炮厉害,人家就不知道一样!

    和鞑靼人打了这么多年仗,除了极端情况下,就见过几次鞑靼人冒着大唐陆军的炮兵往前冲的!

    尤其是双方骑兵交战的时候,别说摆出骑兵炮来了,你就算是想要下马拿出燧发枪拉来作战,人家鞑靼人都不给你这个机会。

    人家就在一两千米外待着,让你摆弄火炮火枪,你能耐他何?

    你动了,人家才动,你不动,人家就在边上陪你到天荒地老!

    想要让人家冒着你的枪炮火力冲上来厮杀,自己傻也别当人家鞑靼人傻啊!

    别说枪炮了,现在人家鞑靼人知道大唐的骑兵列阵冲锋厉害,现在都不和你玩列阵冲锋了,最近一两年来,鞑靼人和大唐打仗,清一色的扰袭作战!

    想要摆开架势正面对决,那是不可能的事!

    察哈尔和朵颜等蛮夷,虽然和俺答汗的鞑靼人有所区别,但还是那句话,大家都不傻,人家也是知道你大唐枪炮厉害,是不会傻乎乎的冒着枪炮火力冲上来的。

    所以啊,自家带的炮弹多一些,少一些其实没什么影响,效果都是差不多的,到时候想要分出胜负,还是得靠马刀!

    康长宁,目前可以说是大唐陆军里,最坚定的主义者,他多次强调必须加强骑兵的马上砍杀的能力,当然了,他也知道枪炮重要,但是他却是认为,不能因为有了枪炮就放弃马上砍杀了。

    当不能就食于敌的情况下,多带炮弹还是多带粮食,这在康长宁看来是不用选择的,炮弹这东西,象征性带上一点,到时候能够打个三无论就差不多了,而粮食则是多多益善,尤其是战马食用的精料。

    因为他很清楚,如果不能就食于敌,那么就只能依靠骑兵部队自身携带的粮食,而自己的骑兵部队又要单骑双马的配置,进行高速穿插的情况下,一天可以跑出去几十公里,十天半个月下去,跑出去三四百公里那是轻轻松松的。

    然而快速机动几百公里这种事会听起来很美妙,但是跑出去几百公里容易,但是没有后勤支援,饿死也同样很容易。

    为了避免饿死,所以粮草什么的必须带足,炮弹什么的倒是无所谓!

    只要有吃的,他们这些单骑双马的骑兵部队,一柄马刀足以,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

    在草原上作战,虽然说大唐陆军骑兵的优势是在于装备以及骑墙冲锋,但实际上很少有能发挥出这种优势的情况,如此也是不断的迫使大唐陆军的骑兵部队不断的改进战术。

    比如说,早些年不被大唐骑兵们所重视的遂发手枪,最近这两年也是被重视了起来,因为在小规模骑兵交战的时候,遂发手枪的用处相当大。

    小规模的骑兵交战,骑兵火炮,乃至下马使用骑兵火枪都是不可行的,因为敌人根本不会给你这个机会,而且如今这年头不管是火炮还是火枪,在中远距离上讲究的是火力投射密度,讲究的是面杀伤,精确射击的命中率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

    所以如今的枪炮没有达到一定的火力密度,实际战果是比较悲催的。

    因此,小规模的骑兵交战的时候,长枪火炮往往是没什么用,用的更多的反而是马刀以及遂发手枪。

    几十个骑兵厮杀的时候,先用遂发手枪收割一波,然后用马刀砍人,其实战效果,比什么骑兵火炮进行轰击好得多。

    所以,最近两年,大唐陆军的骑兵们,最重视的武器是马刀,而其次就是遂发手枪了,再过来是骑兵炮,至于遂发长枪,那是属于垫底的武器,至少在大唐的精锐骑兵里,除了极其特殊的火枪骑兵团外,就没有那支骑兵部队把遂发长枪作为主力兵器了。

    康长宁玩骑兵这么多年,拥有丰富的经验,自然是知道这一次的深入辽河套地区,最为重要的是什么。

    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持机动力,为此,粮草必须带足了,为此牺牲一部分弹药携带量也是可以承受的。

    此外,为了保证物资的快速运输,这一次大唐陆军也是首次把四轮马车作为快速机动运输车辆使用,编入骑兵部队当中。

    具完善的转向机构,优良减震性能的四轮马车自从被研发出来,一直都是大唐陆军的重要运输车辆,一开始是用在了专业的辎重部队里,后来是被广泛应用到普通部队之中。

    而如今,连骑兵部队里也是开始使用四轮马车了。

    不过为了让这些马车跟上骑兵的快速机动,还对这些马车做了专门的改进。

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都靠两条腿() 
根据前线骑兵的使用反馈以及战术要求,枢密院军械部对骑兵专用的快速运输车辆提出了几个要求!

    一个是需要保障速度,其次是需要优良的通过性,再次是保证一定的载重量。

    因为这种快速运输车辆,是准备配属给单骑双马、单骑三马的骑兵部队,而这种骑兵进行中短距离,比如说一百公里以内的机动速度,那是非常快的。

    普通的军用四轮运输车辆想要跟上,那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所以这才需要设计一种新型的快速运输车辆。

    军械部提出了一系列的指标后,向目前国内的数十家从事马车设计,制造的企业发起了招标书,不过军械部并没有指望这些马车公司能够拿出什么好的设计来,而是指望着皇家理工学院呢。

    结果也的确如此,数十家马车公司提出来了各种各样乱七八糟的方案,但是最后军方还是选择了军械部那边提供的设计方案。

    设计的方案很简单,那就是对现有的军用运输车辆进行缩小化、轻量化,同时优化减震性能,并同时提供四轮和双轮的设计。

    虽然说如今军方的那些四轮重型马车,载重量都已经是达到了一点五吨之多,但是这样沉重的马车如果是行驶在状况良好的官道上,自然是没有什么问题,然而如果是想要跟随部队在野外进行机动,尤其是想要跟上骑兵的快速机动速度,那么就是不可能的事了。

    要知道,康长宁的骑兵部队,可都是单骑双马保底,部分骑兵部队更是单骑三马,其奔袭速度是非常快的,如果不考虑后勤的情况下进行长途奔袭的话,每天的突进速度可以达到四十五公里以上。

    更极端的情况下,甚至可以做到每天五十乃至六十公里,只不过这样的话对部队的战斗力会造成非常大的影响,跑得快了,马匹会被跑废掉的,部队会出现大量的非战斗减员,最后能够出现在战场上骑兵,能有一半就不错了。

    康长宁的骑兵部队,一天能奔袭四十五公里以上,所以新型的快速运输车辆,也需要达到这个速度。

    除了至关重要的速度外,因为骑兵的行军道路不可能一直都是官道,甚至在原野上都没有官道,所以新型车辆的通过性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